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巴菲特忠告中国股民-第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巴菲特那一套在中国行得通吗
——代序
  在中国,如果说巴菲特是当今全球最受崇拜的投资大师,大概没有人会反对;可是,如果说他在中国也能取得同样的成功,则恐怕没有多少人会认同。尤其是我国1亿多股民中,三分之二是根据各种股评和消息面来炒股的,他们追求的是“不亏本,少赚点”。要想让这些人真心实意地去践行巴菲特的价值投资理念,嚯,还真有些难为他们了。
  人们之所以怀疑巴菲特的那一套在中国行不通,是基于以下两点理由:一曰中国股市不成熟,不规范;二曰巴菲特的投资理念知易行难。其实,这两点理由根本站不住脚。
  先说中国股市不成熟,不规范。可以说,越是不成熟、不规范的股市,巴菲特的价值投资理念就越奏效。在成熟、规范的股市里,上市公司的基本面与股价之间的结合度较高,即使你不怎么去关心基本面,仅仅把股票当作交易品种来看待,最终损失掉的也可能只是佣金,因为这些股票本身就值这个价;相反,在不成熟、不规范的股市里,股价偏离基本面太多,如果再不注重考察其内在价值,仅仅靠捕风捉影来投资,这样的风险就太大喽。
  再说巴菲特的投资理念知易行难。这固然有客观原因,但主要还是主观因素。客观原因是我国股市中缺少巴菲特价值投资所提到的两个重要元素:一是估值;二是盈利模式的可持续性。主观因素是绝大多数投资者没能真正掌握并运用巴菲特的投资精髓。
  有则笑话说,新娘子学烧菜时切洋葱头,切得眼泪直流,于是打电话向妈妈请教。妈妈说,放在水里切就没事了。过一会儿新娘子又打电话来说,现在她和洋葱头全都泡在浴缸里了,接下来又怎么切呢?呵呵,投资者如果这样来学习巴菲特的投资理念,十有*要失败。
  巴菲特的价值投资理念放之四海而皆准,在中国当然也不例外,这可以从他在全球范围内投资股票取得的成功中得到证实。
  什么是巴菲特的投资精髓呢?1994年他在纽约证券分析师协会演讲时说:“我认为有3个基本的观念,如果这些观念牢牢根植在你的思维架构里,我想像不出你会无法在股市取得不错收益。这些观念没有一个是复杂的,没有一个需要数学天赋或类似才能:①你必须把股票看作是一份企业;②把市场的波动看作是你的朋友而不是你的敌人,从市场的愚蠢中获利,而不是参与其中;③投资中最重要的是安全边际。”
  可以说,这3点就是巴菲特投资方法的核心。当他听说价值投资在中国很流行时对中国股民说:“投资的精髓,不管是公司还是股票,要看企业本身,看这个公司将来五年十年的发展,看你对公司的业务了解多少,看管理层是否喜欢并且信任。如果股票价格合适你就持有。”
  巴菲特始终认为,股票投资应当选择好的公司,并且在价格合理的时候买入。所以,他从来不买那些股价涨得过快的热门股,而是潜心挖掘稳健上行的股票。在他眼里,热门股必定估值过高。
  对比之下,中国投资者非常偏爱买热门股,这就不但成不了巴菲特,而且连他的皮毛也学不到。离开了价值投资,即使你一年赚8倍10倍也成不了巴菲特,因为这样的业绩必然需要超级行情作支撑,这样的钱来得快去得也快。就像赌博一样,你赢再多的钱也不稀奇,因为会赢就会输。要知道,巴菲特如果遇到这种大牛市早就敬而远之了。
  本书从巴菲特的价值投资理念出发,结合中国股市实际,尽可能多地引用巴菲特的原话来阐述他的核心理念和投资技巧、理论精髓。
  诚然,本书并不认为巴菲特说的都对,也不保证运用他的投资理念就能在股市中战无不胜。因为谁都知道,中国股市中有许多国有企业是凭借政策利好盈利的,有许多民营企业离开了某个创始人很快就会陷入困境,这也是巴菲特头疼和忌讳的地方。但至少,好好理解并准确把握巴菲特的投资精髓,会有助于你用理性的眼光来看待投资。
   电子书 分享网站

路遥知马力,日久见收益
由于我相信杰克·伯恩以及该公司原本拥有的竞争优势,伯克希尔在1976年下半年买进大量的政府雇员保险公司股份,之后又小幅加码,到1980年底我们总共投入4570万美元取得该公司的股权。然而在往后的15年内,我们并没有再增加持股。不过由于该公司不断地购回自家公司股份,使得我们在政府雇员保险公司的持股比例逐渐增加到50%左右。然后到了1995年,我们同意以23亿美元买下另一半原来不属于我们的股份,这实在是天价。不过它让我们可以百分之百地拥有一家深具成长潜力的企业,且其竞争优势从1951年到现在一直都维持不变。
  ——沃伦·巴菲特
  【巴菲特现身说法】
  巴菲特认为,投资者不准备持有10年的股票不要买。他用自己前后多次购买政府雇员保险公司股票的亲身经历,充分证明了这样一个简单道理:只有长期投资才能取得高回报。
  巴菲特在伯克希尔公司1995年年报致股东的一封信中说,伯克希尔公司1976年下半年购买了政府雇员保险公司的大量股份,之后又小幅加码,1995年时伯克希尔公司对政府雇员保险公司的持股比例逐渐增加到50%左右。说实话,要计算这几十年来投资在政府雇员保险公司身上的一笔笔成本是很复杂的,但有一点显而易见,那就是1995年伯克希尔公司以23亿美元的代价买下了它的另一半股份。
  巴菲特承认,这实在是一笔天价,但只要看到政府雇员保险公司的竞争优势50年来一直维持不变,他对百分之百地拥有这样一家非常具有成长潜力的企业,还是感到心满意足的。
  细心的读者注意到,1995年伯克希尔公司购买政府雇员保险公司一半股份的代价是23亿美元,当初巴菲特的老师本杰明·格雷厄姆1948年购买政府雇员保险公司的股份也恰好是一半,当时他付出的代价是72万美元。从中可以简单地看出,政府雇员保险公司的股票价格在这48年间上涨了3100多倍。可以说,如果要搞快进快出,投资者投资该股票绝对不会取得这样高的收益回报。
  关于这一点,巴菲特以前在哥伦比亚大学商学院的一位校友、证券组合经理尤金·沙罕可谓研究得非常透彻。
  1986年,尤金·沙罕给巴菲特的经典作品《格雷厄姆…多德式的超级投资者》写了一段续篇,其中就详细探讨过这个问题。格雷厄姆是巴菲特的老师,戴维·多德原来也是格雷厄姆的学生,后来成为哥伦比亚大学教授、格雷厄姆的合作伙伴,两人合著了一本《证券分析》。
  尤金·沙罕的文章标题是“短期业绩与价值投资相互排斥吗?”意思是说,人们津津乐道的巴菲特的投资业绩,都是从一个相当长的时期来看待的,而对于各家基金公司来说,考核基金公司经理采用的都是短期业绩,这是否合理呢?
  尤金·沙罕之所以会提出这一观点,是因为他经过研究发现,那些“格雷厄姆…多德式的超级投资者”如果从短期投资角度看,投资业绩回报也不怎么样,包括巴菲特的老师格雷厄姆亦是如此。
  例如,这些代表人物中的约翰·梅纳德·凯恩斯从事投资年限18年,其中业绩不佳的年数有6年,比例达33%;查理·芒格投资年限14年,其中业绩不佳的年数有5年,比例达36%;比尔·鲁安投资年限27年,其中业绩不佳的年数有10年,比例达37%;卢·辛普森投资年限17年,其中业绩不佳的年数有4年,比例达24%。只有巴菲特例外,截至当时的投资年限是13年,业绩不佳的年数是0年。
  毫无疑问,这些人都是巴菲特心目中的“超级投资者”,投资技巧和业绩回报出类拔萃,可是他们同样面临着短期业绩表现不佳的时期,而且差不多各占其中的三分之一到四分之一时段。
  尤金·沙罕由此得出结论说,在这种龟兔赛跑式的基金业绩考核管理中,投资者如果注重短期业绩,就必然会牺牲长期利益。巴菲特在这些人中之所以能例外,正好从一个侧面反映出长期投资才能更好地体现出价值投资理念来。
  那么,这种长期和短期阶段又如何来判断和把握呢?巴菲特通过对20世纪整整100年间美国股市的走势进行研究发现,美国股市整体走势在与宏观经济形势背离的同时,同样具有某种周期性规律。只要正确把握这种周期性规律,就能包赚不赔。
  巴菲特认为,投资者在这其中最重要的是学会定量分析,从而判断股市是否过热或过冷,避免随波逐流陷入股市的群体性疯狂。
  在这里,巴菲特向美国投资者推荐了一个非常简单而又非常适用的股市整体定量分析指标——所有上市公司总市值占国民生产总值(GNP)的比率。这个指标虽然简单,却是在任何时候评判上市公司价值是否合理的理想指标。
  它的原理是,如果投资者财富的增长速度高于美国宏观经济增长速度,就认为该指标会不断上升,直到无穷大,事实上这是不可能的。巴菲特认为,当这个指标在70%~80%时就可以买入股票,如果该指标达到200%你还在买股票的话,那就无异于玩火*了。
  遗憾的是,由于我国股市的发展历史还很短,这一指标在我国股市中的判断不是很吻合,投资者不要照搬照抄。
  【巴菲特智慧结晶】
  巴菲特认为,只有长期投资才能取得高回报。但他同时又认为,这种长期投资的期限并没有规定,很重要的是要踏准节拍。为此,他提出了一个非常简单而又实用的判断依据——股市整体定量分析指标。
  

股票好坏应该从长远来考察
像可口可乐与吉列这类公司应该可以被归类为“永恒的持股”,分析师对于这些公司在未来一、二十年饮料或刮胡刀市场的预测可能会有些许不同,而我们所说的永恒也并不意味这些公司可以不必继续贯彻在制造、配销、包装与产品创新上的努力。只是就算是最没有概念的观察家或甚至是其最主要的竞争对手,也不得不承认可口可乐与吉列公司在终其一生的投资生涯,仍将在其各自领域中独领*,甚至于它们的优势还有可能会继续增强。过去10年来,两家公司原有极大的市场占有率又扩大了许多,而所有迹象显示,在往后的10年间它们还会继续以此态势来扩大版图。
  ——沃伦·巴菲特
  【巴菲特现身说法】
  巴菲特认为,投资者不准备持有10年的股票不要买。一只股票的好坏应该从长远来看,不能以眼下的涨跌论得失。投资者必须用长远眼光来看待持股,这样才能获得应有的丰厚回报。
  巴菲特在伯克希尔公司1996年年报致股东的一封信中说,当时他正在研究可口可乐公司100年前的年报。他从这份1896年的年报中发现,可口可乐公司虽然已经成为当时冷饮市场的领导者,但那还不过只有10年左右的时间,令人称奇的是,当时的可口可乐公司就已经规划好了未来百年的发展计划。
  要知道,当时的可口可乐公司年销售额还只有万美元,可公司总裁却表示:“我们从没有放弃告诉全世界,可口可乐是能够提升人类健康与快乐、最卓越超凡的一件东西。”
  巴菲特满意地说,可口可乐公司正是因为遵循了100年前制定的方针政策,并且一以贯之,才使得它的年销售量从那时的万加仑可乐糖浆,增长到32亿加仑,100年间增长了27500多倍。
  巴菲特说,100年前的可口可乐产品所代表的热情和想像力就达到了顶点,成为塑造这家公司的一部分。也正因如此,可口可乐公司的本质即其竞争优势和主导性,多年来一直都没有被改变。
  巴菲特兴奋地说,还有什么样的股票能比可口可乐公司更具有长远效应呢?投资者只有从一个相当长的时期来看,就能看出这种股票的投资价值;相反,如果从某个短期来看,却很可能会有遗珠之恨。
  巴菲特承认,对于一些经常被人们称为黑马的股票来说,可口可乐公司无论业绩增长还是股价上升幅度都可能显得相形见绌,但他从《伊索寓言》中得知,“两鸟在林不如一鸟在手”。手中拥有这样的股票,非常符合巴菲特的长期投资理念。
  他说,要投资到如此优秀的上市公司实在有难度。因为当初如果只是考察某个公司是否处于市场领导地位,还不足以保证成功。要知道,美国通用汽车公司、IBM公司、西尔斯公司等等,都曾经是本领域内的龙头企业,具有这个产业所无法取代的优势地位,可结果怎么样呢?这些公司虽然登峰造极一时,却经不起市场竞争的考验。
  巴菲特由此总结说,投资者的长期投资必须有长远眼光,要选择那些值得“永恒持股”的股票作为投资对象。据他估计,在美国股市中符合这种标准的投资对象不可能超过50家,甚至不会超过20家,而这对如何选对股票提出了更高要求。
  巴菲特在伯克希尔公司1979年年报致股东的一封信中说,伯克希尔公司的股东是相当特别的一群人。一方面,巴菲特和伯克希尔公司的投资理念影响到了购买伯克希尔公司股票的投资者;另一方面,购买伯克希尔公司股票的投资者,也会影响巴菲特撰写伯克希尔公司年报的方式。究其原因在于,巴菲特和伯克希尔公司的长期投资理念吸引了投资者,如果投资者不赞成这样的理念,而只是关注伯克希尔公司股票价格的短期涨跌,就可能不会购买伯克希尔公司股票。
  他举例说,伯克希尔公司每年大约有98%的股东持股不动。也就是说,伯克希尔公司股票的全年换手率大约只占总股本的2%。这就意味着,该公司绝大多数股东都是“老”股东。
  巴菲特研究发现,上市公司的经营风格往往会吸引同类型的人成为其公司股东。如果该公司注重短期效益和股价波动,就会有具有这种特质的投资者自动上门成为其股东;相反,如果该公司注重的是长期效益、长期业绩回报,那么同样会吸引具有这种特质的投资者购买该股票。也许这就是中国人所说的“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吧!
  所以,巴菲特每年在撰写伯克希尔公司年报致股东的一封信时,都要紧接着前一个年度的叙述,尽量多穿插一些新内容,避免一再重复过去的老一套让大家听得生腻。而这对他自己来说,也不会觉得生烦。
  与此同时,巴菲特还研究表明,购买伯克希尔公司股票的投资者中大约有90%的比例,把自己最大的投资份额投在了伯克希尔公司股票上,所以这些投资者更是特别关注伯克希尔公司年报的阅读和研判。
  为此,巴菲特又必须花费较多的时间、较大的笔墨来向各位股东汇报一年来的经营情况。相比之下,伯克希尔公司每个季度的季报就简单得多了,因为无论股东还是公司管理层都是从长远眼光来对待公司经营的,并不是每个季度都有新的重大事项要报告,所以往往是一笔带过。
  【巴菲特智慧结晶】
  巴菲特认为,判断一只股票的好坏应该具有长远眼光。这不但因为伯克希尔公司的经营理念是注重长期业绩回报,同时还与投资该公司的投资者都是怎样的一群人有关,两者之间是相辅相成的。
  

股市不该是宏观经济晴雨表
我们分别在1967年买进国家产险公司、1972年买下喜斯糖果、1977年买下水牛城日报、1983年买下内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