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直面通胀-第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符合这个要求,它的购买力就会同它所代表的金属货币的购买力相等;如果纸币的发行量超过了这个限额,那么,单位纸币所代替的金属货币量就会减少,其后果是纸币贬值,物价上涨。由于纸币发行量超过商品流通中实际需要的金属货币量而引起纸币贬值、物价上涨的现象,称为通货膨胀。
  通货膨胀
  1。
  通货膨胀的含义
  为了说明通货膨胀的程度,需要测量社会上总物价水平的变动情况。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是通过以下几种物价指数来表示通货膨胀程度的。
  (1)消费物价指数。又称生活费用价格指数,反映一定阶层居民所购买的商品和劳务的价格水平,通常由政府有关部门选定一组有代表性的家庭消费物品和劳务,然后逐月收集数据,表明为购买这一物品和劳务所需的货币额。这些货币额与初始月份的货币额之比,就是各月的消费物价指数。
  (2)批发物价指数。指反映了不同时期商品批发价格水平情况的指数,它反映了大宗初级产品的市场批发价格水平,其编制方法与消费物价指数类似。一般来说,批发物价指数的变化迟早会影响到消费物价指数,但这两者的变化并不完全同步。
  (3)国民生产总值折算数。它是指按当年价格计算的国民生产总值与按不变价格计算的国民生产总值的比率。国民生产总值折算数涉及社会生产的所有商品和劳务,所以它能比较准确地反映社会总的物价水平变动情况。只是编制这种指数的资料较难收集,不能做到逐月公布。
  2。
  通货膨胀的类型
  (1)温和的或爬行的通货膨胀。这是一种使通货膨胀率基本保持在2%~3%,并且始终比较稳定的一种通货膨胀。一些经济学家认为,如果每年的物价上涨率在以下,不能认为是发生了通货膨胀。当物价上涨率达到时,叫做不知不觉的通货膨胀。
  一些经济学家认为,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温和的通货膨胀可以刺激经济的增长。因为提高物价可以使厂商多得一点利润,以刺激厂商投资的积极性。同时,温和的通货膨胀不会引起社会太大的###。温和的通货膨胀即将物价上涨控制在1%~2%,至多5%以内,则能像润滑油一样刺激经济的发展,这就是所谓的“润滑油政策”。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货币流通规律和通货膨胀(2)
(2)疾驰的或飞奔的通货膨胀。疾驰的或飞奔的通货膨胀亦称为奔腾的通货膨胀、急剧的通货膨胀。它是一种不稳定的、迅速恶化的、加速的通货膨胀。在这种通货膨胀发生时,通货膨胀率较高(一般达到两位数以上),所以在这种通货膨胀发生时,人们对货币的信心产生动摇,经济社会产生动荡,这是一种较危险的通货膨胀。
  (3)恶性的或脱缰的通货膨胀。恶性的或脱缰的通货膨胀也称为极度的通货膨胀、超速的通货膨胀。这种通货膨胀一旦发生,通货膨胀率非常高(一般达到3位数以上),而且完全失去控制,其结果是导致社会物价持续飞速上涨,货币大幅度贬值,人们对货币彻底失去信心。这时整个社会金融体系处于一片混乱之中,正常的社会经济关系遭到破坏,最后容易导致社会崩溃、政府垮台。这种通货膨胀在经济发展史上是很少见的,通常发生于战争或社会大###之后。
  (4)隐蔽的通货膨胀。隐蔽的通货膨胀又称为受抑制的(抑制型的)通货膨胀。这种通货膨胀是指社会经济中存在着通货膨胀的压力或潜在的价格上升危机,但由于政府实施了严格的价格管制政策,使通货膨胀并没有真正发生。但是,一旦政府解除或放松价格管制措施,经济社会就会发生通货膨胀,所以这种通货膨胀并不是不存在,而是一种隐蔽的通货膨胀。
  3。
  通货膨胀的成因
  (1)需求拉上型通货膨胀。它是指在总供给既定的情况下,由总需求增加而引起的通货膨胀。一般来说,总需求的增加会引起物价水平的上升和生产总量的增加,但到了充分就业水平,即生产总量的最大值之后,总需求增加所引起的物价水平上升或通货膨胀更加明显。
  (2)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它是指总需求不变的情况下,由于生产要素供给价格人为提高而引起的通货膨胀。现实社会中的通货膨胀很少是单纯的成本推动型。因为在发生成本推动型通胀时,政府常会采取措施刺激总需求,以避免经济衰退。当然,这样做的结果只会使价格水平进一步上升。
  (3)结构性通货膨胀。它是指由于经济部门之间发展不平衡所引起的通胀。社会经济各个部门提高劳动生产率的速度各不相同。那些能够大量应用最新技术成果的部门劳动生产率提高得比较快,在其中工作的劳动者工资也增长较快,但其他部门的工人需求按“公平原则”也提高工资,并形成巨大的社会压力,于是那些劳动生产率提高较慢,甚至没有提高的部门的劳动者的工资也跟着提高了,这就使社会的货币工资增长率高于劳动生产率的增长率,形成通胀。
  此外,还有一些国际因素也可引起通货膨胀,如石油涨价引起通货膨胀。
  4。
  通货膨胀的效应
  通货膨胀的实质就是国家通过多发行纸币,用纸币贬值的方法再分配广大居民的一部分收入到国家手里,国家利用再分配来的收入来弥补财政赤字或扩大生产,企图以此解决财政赤字问题或促进经济发展,解决就业问题,这是通货膨胀的正效应。而通货膨胀的负效应就是物价上涨,居民实际生活水平下降,造成金融以及整个经济生活混乱,产生种种生活矛盾,这是负效应。国家应尽可能地利用正效应,避免负效应。
  5。
  治理措施
  通胀产生负效应后,应及时治理。治理通胀的办法就是有区别地压缩基本建设过大的规模和过快的发展速度,抑制社会总需求,发展现有生产,增加商品供给,改善供给结构,与此同时取消财政赤字政策,消灭财政赤字,中央银行严格控制货币政策,并采取积极措施组织货币回笼,解决流通中货币速度的问题。另外,还要采取各种措施搞活社会资金融通,以缓解银根抽紧条件下的货币相对短缺的问题。
  通货膨胀的本质
  对一国经济而言,有三个问题最为重要:其一经济增长;其二通货膨胀;其三失业率。经济增长是大国最关心的;而通货膨胀则伴随着许多发展中国家。这里先主要讨论通货膨胀的本质问题。
  通货膨胀产生的原因是资本对利润率平均化的要求。换句话说就是,相同单位的资本要求得到相等的投资回报,即资本无差别化。然而现实中资本无差别化不可能存在,这往往受到资本进入行业或产业的难易程度影响。所以资本进入行业或产业的难易程度产生了利润平均化的级差,这种行业或产业之间客观存在的级差利润率可以在市场条件下取得某种均衡,这种均衡一旦被打破,就会拉大行业或产业之间的利润率比率,从而产生通货膨胀。资本进入行业或产业的难易程度受利率、分工、行业生产力、投资规模、科学技术的保密程度、人力资源、品牌、信誉、专利、标准、原材料的可获得性等因素的影响。 电子书 分享网站

货币流通规律和通货膨胀(3)
通货膨胀是资本主义经济的固有属性,在现实生活中创新的推动、市场需求的波动、劳工的议价等会使资本利润率产生差异,进而价格被扭曲,之所以会这样,最重要的是科学技术的推动使投资者觉得投资有差异,利润率也应当有差异。因而通货膨胀通常发生在利息率降低、通货供应充足的情况下,这时,那些充足的资金会迅速从利润率低的行业流向利润率高的行业;即流动资金越多,对行业利润率平均化要求越迫切。而在高利息率时期,资金紧缺,各行业对利润率平均化要求不高,因而行业间利润率差就高,但是如果各行业的相对利润率被充分扭曲,高利息率下同样有发生通货膨胀的可能。CPI指数是个不太准确的概念,因为它不能包含全部商品,事实上未包含的商品往往具有更强的指导性。如创新的产品在进入市场时售价高而占GDP的比重小;而另一些将要被淘汰的产品价格偏低,占GDP的比重也偏低,统计指标常常将之忽略。
  打破平衡往往是由成本、需求、创新这三者的易变性决定的,这三者在大多数情况下并不由企业决定,比如成本中的原料、人力资本由外部决定;需求由顾客决定。在经济扩张与衰退期需求波动较大;创新往往改变生产率,所以创新由行业与产业之间的创新成果的相对性决定,且偶然性大。
  从企业或行业的角度,我们应当注意到:企业投资都有一个长期目标,进而决定其资产配置,如固定资产投资,这就决定了企业在做利润决策时,追求近期利润最大化;行业是由许多企业组成的,国家又由众多行业组成,所以企业并不会以利润率平均化为决策组织生产,这是另一个原因。投资直接改变了行业,企业之间的利润率,投资毕竟是个体行为,由于投资受到决策主体、环境、资源与心理预期的影响,资本的差别化始终存在,有时还很大。因而行业与企业的利润率被扭曲也是客观存在的,而通货膨胀及资本利润率平均化的要求是自然调节这一不公平现象的有效方式,这也适合经济周期中的调节,如经济扩张期,利润率被严重扭曲;在衰退期,利润率趋于平均化。
  然而投资也可以符合资本无差别化原则,如政府的财政政策、货币政策。财政政策除了通过财政支出实现资本利润平均化外,还可以通过价格控制各行业利润率;而货币政策就体现在利息率与汇率调控上,如提高银行准备金,从这可以看出通货膨胀与利息率存在关系。
  通货膨胀对经济生活的影响
  在有通货膨胀的情况下,必将对社会经济生活产生影响。如果社会的通货膨胀率是稳定的,人们可以完全预期,那么通货膨胀率对社会经济生活的影响很小。因为在这种可预期的通货膨胀之下,各种名义变量(如名义工资、名义利息率等)都可以根据通货膨胀率进行调整,从而使实际变量(如实际工资、实际利息率等)不变。这时通货膨胀对社会经济生活的唯一影响,是人们将减少其所持有的现金量。但是,在通货膨胀率不能完全预期的情况下,通货膨胀将会影响社会收入分配及经济活动。因为这时人们无法准确地根据通货膨胀率来调整各种名义变量,以及他们应采取的经济行为。
  1。
  在债务人与债权人之间,通货膨胀将有利于债务人而不利于债权人
  在通常情况下,借贷的债务契约都是根据签约时的通货膨胀率来确定名义利息率,所以当发生了未预期的通货膨胀之后,债务契约无法更改,从而就使实际利息率下降,债务人受益,债权人受损。其结果是对贷款,特别是长期贷款带来不利的影响,使债权人不愿意发放贷款。贷款的减少会影响投资,最后使投资减少。
  2。
  在雇主与工人之间,通货膨胀将有利于雇主而不利于工人
  这是因为,在不可预期的通货膨胀之下,工资增长率不能迅速地根据通货膨胀率来调整,从而即使在名义工资不变或略有增长的情况下,使实际工资下降。实际工资下降会使利润增加。利润的增加有利于刺激投资,这正是一些经济学家主张以温和的通货膨胀来刺激经济发展的理由。
  3。
  在政府与公众之间,通货膨胀将有利于政府而不利于公众
  由于在不可预期的通货膨胀之下,名义工资总会有所增加(尽管并不一定能保持原有的实际工资水平),随着名义工资的提高,达到纳税起征点的人增加了,有许多人进入了更高的纳税等级,这样就使得政府的税收增加。但公众纳税数额增加,实际收入却减少了。政府由这种通货膨胀中所得到的税收称为“通货膨胀税”。一些经济学家认为,这实际上是政府对公众的掠夺。这种通货膨胀税的存在,既不利于储蓄的增加,也影响了私人与企业投资的积极性。
  反通货膨胀
  各国中央银行,如美联储,可经由设定利率及其他货币政策来有力地影响通货膨胀率。高利率(及资金需求成长迟缓)为央行反通胀的典型手法,以降低就业及生产来抑制物价上涨。
  然而,不同国家的央行对控制通货膨胀有不同的观点。例如,有些央行密切注意对称性通货膨胀目标,而有些仅在通货膨胀率过高时加以控制。欧洲中央银行因在面对高失业率时采行后者而受指责。
  货币主义者着重经由金融政策以降低资金供给来提高利率。凯恩斯主义者则着重于经由增税或降低政府开支等财政手段来普遍性地降低需求,其对金融政策的解释部分来自罗伯特?索罗对日用品价格上涨所做的研究成果。供给学派所主张的抵抗通货膨胀方法为:固定货币与黄金等固定参考物的兑换率,或降低浮动货币结构中的边际税率以鼓励形成资本。所有这些政策可通过公开市场操作达成。
  另一种方法为直接控制薪资与物价。美国在20世纪70年代早期尼克松主政下,曾试验过这种方法。其中一个主要的问题是,这些政策与刺激需求面同时实施,故供给面的限制(控制手段、潜在产出)与需求增长产生冲突。经济学家一般视物价控制为不良做法,因其助长短缺、降低生产品质,从而扭曲经济运行。然而,若能避免因经济严重衰退导致成本升高,或在抵抗战时通货膨胀的情形下,这样的代价或许值得。
  实际上,物价控制可能因抵抗通货膨胀而使经济衰退更具影响力(因降低需求而提高失业率),而经济衰退可在需求高涨时防止物价因控制产生歪曲。
   txt小说上传分享

通货膨胀的缘起(1)
货币是干什么用的?想必大家都清楚:货币是用来买东西的。更确切地说,货币代表了一定的价值,被人们用来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那么它代表的价值是从哪里来的呢?当然是从人民的创造与劳动中来的。如果离开人们的劳动与创造,货币就没有任何意义。
  人类的劳动与创造的具体表现形式就是劳动产品。从物理学角度来讲,物质是守恒的,产品不过是物质的一种不断变换的外在形式。人们创造了多少产品,就会得到多少收获,这些收获在市场交换中以货币的形式表现出来。
  历史上,人们曾经长期使用金属货币来进行商品交换,但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社会分工越来越细,商品流通的规模日渐扩大,金属货币就逐渐不能满足社会的需要了。于是,人们就开始使用纸币以代替金属货币,这对社会的商品流通起到了积极作用。
  可是凡事有一利则必有一弊,通货膨胀紧随而来。为什么呢?因为我们的生产和生活过程,就是一个旧产品不断消耗乃至消失、新产品又不断涌现的过程。无论是新产品抑或旧产品,都是人们的收获与创造,人们都曾因此在售后得到相应数量的货币。也就是说,每一件产品在交换中都曾由相应数量的货币来代表。然后,产品在使用过程中逐渐消失了,而货币却留存下来。
  在历史上,曾经有过货币消失的现象。比如,在古代商品经济不发达的时代,银号、钱庄等金融机构发行的各种各样的银票。由于这些银票能在社会上流通,并具有购买力,可以被看成是货币。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