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短命:谁谋杀了一个公司-第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猴子后来回忆这件事时想,驴对别人信息的读解一直存在问题,这是她后来人际关系障碍的重要原因。
  

讨论:新员工要懂得蘑菇定律(1)
心理学专业 高晓茹
  “驴子”是个蛮有意思的人物。由于她刚进入这个杂志社,所以就干一些打杂工作,但是她总以为自己很了不起,这样是对自己的大材小用。管理学中有一个“蘑菇定律”,指非常适用于组织对初出茅庐者的一种管理方法。初学者被分配到不受重视的部门,或被安排做打杂跑腿的工作。虽然这看来对新人不利,但是却是新人的必经阶段。驴子没有认清这一点,自认为自己有才,实际上反而哗众取宠。最后离开了这个地方。
  9日面试后,猩猩让猴子写一个刊物设想和栏目设计给他,猴子当天晚上回到家就写好了,次日用速递公司递去。11日又遵猩猩命去了公司,进一步讨论了刊物的定位与栏目设计。一年后的这天,美国受到了袭击。
  11日那天,猴子还见到了《A》的社长狐狸。两人当时只是客气地握了握手,并没有多说什么。但是,就是在握手的那一瞬间,猴子从驴看他的眼神中,敏感地意识到,驴并不欣赏他。何以第一次见面就有不喜欢的心理呢?是驴善于通过第一印大象做出判断,还是猴子的录用完全由猩猩一人做主,这让驴感到不快?
  驴分工主管发行和广告,猩猩管编辑,当时各守其责,还没有发生冲突。驴与猩猩后来冲突很多,特别是在猩猩与公司总经理熊不断发生冲突后,驴站在熊的一面,使冲突更加复杂。公司里逐渐形成一种很不好的人际关系,直接影响到了员工的士气与合作。
  猩猩通知猴子,14日录用人员全体到位,正式上班。
  员工第一天报道那天,猴子见到了自己的“下属”:驴(通知她走,没有走,也只能留下来了)、马(医学硕士在读)、鹿(医学硕士)、长颈鹿(文学硕士在读),以上均为女性。还有一位人大的新闻学硕士在读,男性,名叫刺猬。
  猩猩当时找来的美编,一男一女,两个美术学院的在校本科生。到岗后,因为试设计的封面和内页都一再被猩猩否决,自己也感到能力无法胜任,两星期后便自动离职了。我们的故事中便没有留下他们二人的痕迹。
  至此,事件中大多数当事人均已到齐,我们可以构筑这个大个案的人际关系图了。
  上面图中,还没有提到提大象,他是这家报业公司的投资公司――上市公司的董事长兼总经理。需要说明的是,这家上市公司属于国有,大象也只是一个经理人。大象的上面,我们实在想不出一个更好的动物名称来指称他的上司,政府主管部门的负责人了,所以,我们只能叫他“狮子”。狮子在整个故事中从未出场,甚至于作为猴子这个级别的管理者,都很少有机会听到人们提及狮子,更不用说见过他了。而猴子的部署,甚至可能连狮子的名字都不知道。但是,狮子确实存在着,他确实对这个公司和公司里的每个人发生着影响。多年之后,当猴子在课堂上讲解这个个案的时候,当猩猩被请到课堂上就这个个案回答学生们的提问的时候,猴子才恍然意识到,原来,他职场上的这次失败,与狮子有着必然的联系。
  狗是这家报业公司的发行部经理,据传闻,他是熊的表弟。
  此个案中另外一个重要人物斑马,晚些时候才能出场。图中的猫,晚些时候也会提到。而图中的猎狗,则是这家刊物解体前最后的美编,要到四个月后才出场呢。
  我们现在需要抽出些时间,认识一下大象,还有熊。
  猴子第一次见猩猩的时候,便听猩猩以崇敬的口吻说“大象总如何如何”。那之后,猴子经常能够在公司里听到上层主管以同样崇敬的口吻提到大象总。
  这个公司的上层主管,均是从总公司过来的。而总公司,位于外省。从外省总公司到北京办这家报业集团公司的人,才见过大象,认识大象,口口传颂着大象的不凡。每凡提到大象,所有人的声调都弱了,表情都变得虔诚起来,让猴子感觉,仿佛在谈论耶稣。
  据说,大象是这家上市总公司的创办人,现在集董事长和总经理职位于一身,在全国各地拥有包括北京这家报业集团公司在内的十多家公司。
  在猴子的想大象中,大象是一位城府颇深的长者。
  猴子到公司上班不久,一天,便听说大象总从总公司来了。猩猩说,大象总一会儿要到编辑部视察,大家整理一下,搞搞卫生。
  猴子正带领编辑们干着呢,一个小个子的年轻人,在熊、猩猩、狐狸等人的前呼后拥中走了进来。
  猩猩对猴子介绍说:“这位就是大象总。”
  猴子忍不住脱口而出:“这么年轻呀!”
  大象确实太年轻了,只有三十岁出头的样子。后来猴子知道,大象当时只有三十三岁,比自己大两岁。而那些年长大象十多岁,二十几岁的熊、猩猩等人,都对他毕恭毕敬的。
  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讨论:新员工要懂得蘑菇定律(2)
那天大象来之前,猩猩还特别告诉猴子:“准备几本你写的书,我替你送给大象总,树立你的形大象,让他一下子就记住你。”
  猩猩没有让猴子直接将书给大象,而是他自己将书装入一个纸袋中,在大象到编辑部视察的时候,交给了大象。大象翻着,连连点头,紧跟在他身后的秘书立即拿了过去,替大象收着。
  那天,大象走后,猴子困惑地问猩猩:“大象这么年轻,怎么会做到这个位置?”
  猩猩便讲起大象的传奇经历:
  大象大学毕业后,分配到四川某地一家小小的周报作记者。当时,猩猩也在那家报社。两人的友情就是那时结下的。
  大象没有安于作一名记者,用猩猩的话讲,大象极为聪明。那时报社都要求记者同时兼着拉广告,这对于大多数人来讲是份苦差使,但大象却做得游刃有余,业绩十分突出。大象的人际关系也非常地好,所有人都夸他。工作一年多之后,大象就承包了报社的广告部,自己当了广告部主任。又不到一年,大象将广告部注册为广告公司,自任经理。广告公司在全部承揽本周报广告的同时,开始向外扩展业务,为当地其它媒体代理广告。大象又凭着自己出色的人际交往能力,以及经营智慧,顺利地取得了为该地电视台代理广告的权利,于是,这公司进一步扩展为一家大型的文化传播公司,开始自己制作影视节目,业务迅速增长。
  又只有一两年的时间,大象的公司不仅代理了当地几乎所有电视媒体的广告,而且制作的影视节目也履盖了当地电视的黄金时段,并且在全国的电视台热播,还缔造了多名全国走红的影星、歌手、电视主持人。公司年利润已经非常可观。
  大象开始申请公司上市。这在当时还是比较难的,但是,大象成功地获得了政府部门的支持,公司上市成功。靠着上市,公司迅速融资几十亿元。
  大象进一步扩充着自己的经营天地,在全国范围内投资设立公司,而且开始谋求在海外上市。
  就这样,一个大学毕业不到十年,没有任何背景的年轻人,迅速成为一个管理着几十亿资产,十几家公司的集团总经理兼董事长。
  大象何以成功?
  猩猩分析说:第一,大象非常聪明,勤奋;第二,大象善于利用人际关系,得到了总公司当地政府领导狮子的赏识。大象的公司能够迅速发展,包括能够成功上市,同大象深谙中国官场之道,善于利用各种人际关系,有着必然的联系。
  我们再来看熊。
  熊原本是一个退武军人,在总公司所在省的省会下属的一个县的物资采购站当站长,管着四五个人。当大象在北京成立这家报业集团公司的时候,他平步青云,被任命为这家公司的总经理。熊没有上过大学,用猩猩的话讲,大字不识几个。却突然间成了这家文化公司的总经理,原因何在?
  猩猩当时对猴子说:大象总看错人了。看他表面老实,憨厚,好像挺忠诚的,其实他最坏了,两面三刀的。
  但是猴子还是困惑了很多年。不管怎么说,大象是一个成功的企业家,看人应该很有眼光,为什么看熊却这么走眼呢?为什么明知熊不懂文化和经营还让他担此重任呢?
  猴子当时的一个分析是:大象有意让熊和猩猩搭配。因为熊虽然不懂专业但认真,猩猩虽然是名记,但太随意,太自由散漫。这样两个人如果合作好,互补,对公司应该说是有利的。
  我们说过,猩猩曾经是名记者,还是位诗人,据说其诗作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小有名气。后来下海了,经商屡屡失败,正值办这家公司,就被大象找来了。也算再归传媒界。
  公司决定经营《A》之后,最初的设计是由猩猩做的,他当时的定位是健康科普。猩猩设计的方案,猴子看了,洋洋洒洒一万多言。但他听了猴子的“性健康”定位后,立即全盘否定了自己的方案,而且还极力游说大象和熊接受这一方案。从这一点,猴子看到了猩猩的肚量。
  狐狸,则是《A》原来的负责人,这刊物原本只有几千份的销售量,月月赔钱赔得厉害,正好有了这样一个合作的机会,对狐狸是一个大好事。
  

讨论:负责拉住氢气球的总经理
心理学专业 郑琦
  在这个传媒公司里,由于大象与公司的距离比较远,熊和猩猩又异常对立,使得整个公司很可能要混乱。在一个充满着活力的公司里,大家都是有头脑有创意的热血青年,都有把杂志办好的激情,可是偏偏会出现一个像熊这样的人,一般人都会感到他在这个公司里很不和谐,而且还做这么高层的领导。无论从思想上,观念上熊都挺难溶入这个团体。我想大象之所以把它安置在这个公司里,有可能是为了平衡公司内部的关系,说的通俗一点,就是大象需要熊的保守思想抵抗公司其他人的活跃的思想,像一个氢气球下面拴着的一个铅块,不让气球过快地飘走,虽然大象很相信大家的能力,但是大象也怕大家的思想相互促进,而一发不可收拾,最后自己也掌控不了,所以安插了熊,大家都是相互制约的。
  我觉得熊在这个公司里做上层领导是必然的。因为熊的思维,不能和下面的人融合,在底层工作很有可能被迅速孤立,很难达到大象预想的效果,发挥不到这种制约的作用,而猩猩又那么狂放,所以一定要从这里入手,让熊和猩猩相互制约,这样才会达到比较平衡的局面,谁都不可能按自己的意愿做得很过火。这也许是大象的初衷。而且熊比较听话,有比较喜欢拍马屁,有什么是肯定会先报告,算是一个情报员。
  

刺猬被炒,猴子不要权威要激励(1)
猴子作为领导第一次亮相,猩猩大力推崇,“专家、学者”之类的帽子扣了一堆。但这种推崇远不如后来他对猴子更了解之后的推崇,那之后他四处称猴子为“不可多得的人才”云云。这不仅对猴子的自猴子感觉有好处,进而增强猴子的敬业心,而且对树立新的主编形大象有好处。但猩猩也有失当之处,如第一次开会时,他便说:“如果猴子做不好,不要说七千,就是一千,爱干不干。”猴子认为,这是不利于树立他的领导地位。
  因为猴子与他的下属也都是一起招来的,所以猴子不会被他们太看重。驴的表现最为明显,她对于猴子成为执行主编颇不以为然,当猩猩公布这个任命时,驴的脸上掠过一丝不屑。这让猴子感到有些奇怪,因为他和驴此前并不认识。
  这时,树立领导威信对于猴子而言,也许是他的当务之急。但是,猴子又是一个最不屑于,也不会树立权威的人。
  一天, 聊天的时候,猩猩对猴子说:“你现在要树立自己的权威!”
  猴子知道猩猩是好意,但是觉得很可笑。让他树立自己的权威?
  作自由作家的时候,猴子的全部写作都可以说是反权威的。他关注的总是边缘问题,弱势人群。可能是幼年成长的经历,就深深地确立了猴子这种蔑视权威的精神。他认为,世界上原来就不应该有高低贵贱的等级划分,他也不相信所谓的权威人士有什么特别的地方。猴子自己反感任何权威,完全没有权威观念,他也反对别人把他当作权威。
  曾经,猴子作为畅销书作家被媒体追捧,常有电话打到家里采访。有一次,一个记者在电话里问猴子的妻子:“他每天的生活是如何度过的呀?”猴子的妻子觉得很可笑,人都是在喘气儿中度过的呀,她回答说:“吃饭,睡觉,打隔,放屁……”猴子觉得这回复很精彩,后来常对别人提及。
  这样一个人,怎么可能有意思地去塑造自己的权威?
  相反,猴子和编辑们相识后,就一再告诉大家:要叫他的真名――猴子。
  因为编辑中多是在读的硕士生,或者是刚毕业不久,所以都习惯于见人叫老师。猴子感觉这称谓很不舒服,他调侃地说:“我有那么老吗?别把我叫老了。”大家又叫他主编,猴子更如坐针毡,主编听起来像是官职,猴子认为自己是一辈子不做官,而且最看不起做官的人,听别人叫他“主编”如在骂他。
  所以,最初上岗的几天,猴子每天要用很大的精力纠正编辑们对他的称谓。在猴子的一再努力下,所有人都直呼其名了。
  猴子这才感到很舒服。
  刺猬是猩猩招聘来的人员中,唯一一个学新闻的,硕士在读。按理说,他应该是所有编辑里做的最好的,最有理由成为一个好员工。但是,仅两个星期后,国庆节放假前,猩猩便通知他,他不用再来了。
  刺猬了整个编辑部的不协调,在第一次编辑会议上就体现出来了。
  猩猩讲要办一个性健康的刊物,刺猬立即说:“不行,没人好意思看。拿在手里都不好意思。”
  猩猩立即说:“这都什么年代了,你还是新闻研究生呢,也太保守了。”
  刺猬于是就不敢再直接对猩猩说什么了,但是,猴子每说一句话,他还是顶一句话。
  猴子说:我们计划这样办……
  刺猬说:不能这样办,这样办准不行!以我的专业知识……
  几乎是自己的每句话刺猬都要打断,会议无法进行下去,猴子便不得不对刺猬说:你能不能让我把话说完,不然我们怎么开会?
  猩猩这时也说:是呀,性健康的办刊方针我们已经定了,这个大方向不变了……
  这样,会议才得以继续下去。
  猴子后来想,刺猬可能对自己身为名校新闻研究生的自我良好感觉太强了,以至于他无法摆对在这个集体里的位置。
  开始布置工作后,猴子发现,刺猬并没有像别的编辑那样认真地投入去组稿。他可能是因为学业太忙,给人的感觉对工作极不认真,半个月后只有他一个人没有交上来任何一篇可用的稿子。
  第一期刊物,猴子做了一个“不婚妈妈”的策划,讲一群不想结婚,却想自己生一个孩子带的女人。猴子让刺猬分别去采访性社会学家李银河,以及一位著名的法学教授。刺猬在会上就表示了困难,说:“人家不会接受采访的。”
  猴子说:“为什么人家不会接受采访?就算人家不接受,一个记者也要做到让人家接受。”
  刺猬不以为然。
  不久后刺猬交上来了分别采访李银河及那位法学教授的文章。猴子越看越困惑。他不了解那位法学教授的观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