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随身装着一口泉-第31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泥鳅,泥鳅”小建辉这个时候也看到了,急忙伸出小手去拽脑袋。
    “别拽,你拽不出来”刘军浩忙把这小家伙拉到旁边,“没听过洞里拔不出来蛇吗?泥鳅也一样。这种东西你越拽它们越往洞里边缩,容易把泥鳅捏死。”
    说完,他从旁边拽了一根草茎,往泥洞里边一塞。那只肥硕的泥鳅立刻扭动身体,从洞中滚出。
    旁边早迫不及待的小建辉伸出双手捉住,扔到水桶中。
    “到底怎么回事儿?”见人家几铁锨就挖到泥鳅,张倩大哥困惑起来。
    “呵呵,挖泥鳅讲究‘秋挖淤泥冬挖边,chūn夏须笼一整天’。现在天寒地冻,即使这沟里边有水,泥鳅也没在水中呆着。泥鳅冬季不需要水,一般都在岸边水草下打洞,水草保温,地下温度高,更适宜泥鳅生存。另外你没有注意水洼的地形吗,这地方中间凹起,存不住水的。”刘军浩说的这些都是经验之谈。
    一般人挖泥鳅像张倩大哥这样,认为泥鳅肯定在中间呆着,其实有些想当然了。那啥……这里边也有着大学问呢。
    领会到经验,张宏斌也在水洼边选个位置忙乎起来。这地方泥鳅洞的确很多,刚挖了一铁锨土就有收获。
    有目标,人干劲儿自然十足。
    张宏斌连连挥动铁锨,“咔嚓”只听到泥土中一声清脆的响动……泥鳅挖成两节!
    “姑父,爸爸把泥鳅挖死了,还要不要。”小泽宇在旁边叫起来。
    “怎么不要,弄回去为白鹭吃,它们不挑食。”刘军浩回了句,接着埋头苦干,一会儿功夫,已经有四只泥鳅进账。
    全是大家伙,最大那只有一元硬币那么粗。这样的泥鳅,二十来只就能凑一斤。其实也有小泥鳅,只是刘军浩看过洞穴粗细,就会主动停下来。
    咔嚓!!张宏斌那边第二次把泥鳅挖成两半。
    刘军浩已经看出来,自己这个大舅子以前根本没有挖过泥鳅。于是他很无奈的再次指点:“不要贴着洞挖,泥鳅洞一般直上直下,挖的时候要靠后五公分。还有,泥鳅洞深度大致有四五十公分,挖到这个深度就需要小心一些,注意观察。只要掌握这两个窍门,挖起来很简单,基本铲不到泥鳅身上。”(未完待续。。)
    》vid/
第五百三十八章 收获大大的有
    在刘军浩的指点下,张宏斌挖的总算顺畅起来。(。)
    不是每个洞里都有泥鳅存在,很多洞都是其他水生生物打下的,比如田螺、青虾、蚂蝗……张宏斌很快总结出经验:其他洞穴洞壁粗糙,泥鳅洞非常光滑,就好像是jīng心打磨过的一样,难怪老人们常说“滑的像泥鳅一样”,感情是从这里来的典故。
    半个小时时间,足足挖了七八条,也算小有收获。chūn生夏长,秋收冬藏,泥鳅也遵守着这个法则。此时泥鳅体内储存了过冬所必需的大量营养,个头异常肥硕,七八条就有将近半斤重。
    不过他的速度和刘军浩没可比xìng,人家拎起铁锨挥的飞快,这会儿工夫,已经有小半桶了。
    再挖一铁锨,张宏斌顿时兴奋起来,连声叫道:“小浩,我这里又出大泥鳅了。”
    “放弃,这个洞别挖”刘军浩探头看了两眼,开口道。
    “怎么不挖,肯定是个大泥鳅”张倩大哥疑惑的问道。挖这么多泥鳅,他也有经验,这泥洞光滑,洞壁有一元硬币大小,里边绝对是个大家伙。
    “这不是泥鳅洞,而是黄鳝打得。”刘军浩开口解释。黄鳝洞和泥鳅洞不同,洞穴一般七扭八拐,很少直上直下,有经验的人一眼就能看出来。
    “黄鳝也很好呀……不是更贵吗?”张宏斌困惑起来。
    “话是这么说,关键得不偿失呀。冬天黄鳝洞最少有一米深。没半个小时挖不出来。有这功夫,还不如多挖几条泥鳅呢。”
    这点刘军浩倒没有夸张,冬天天气冷,黄鳝抗冻能力差。因此钻的很深。和这个类似的还有小龙虾,冬天能钻两米多深。要想把它们挖出来,最少要挖半车土,实在得不偿失。
    “我挖下试试,真有一条大黄鳝也值了。”张宏斌却不想放弃,继续埋头苦干。
    刘军浩也没有再说什么,张倩大哥纯粹找乐子来的,挖什么都无所谓。
    不过张宏斌很快放弃。刚挖半米深,下边就是碰到江石,铁锹根本发挥不出威力,只能半途而废。
    两人从九点多一直挖到十一点。收获大大的有,泥鳅将近小半水桶。刘军浩拎了一下,足有二十斤。
    “爸,我要上厕所”他们正忙乎着,泽宇凑过来说道。这小家伙。还没有在野外方便的习惯。
    “你一个人回家,没看忙着”张宏斌挖的正带劲儿,头也不抬回答。
    “我不,我要看你们挖泥鳅……”小家伙说什么也不想单独离开。/
    “大号小号?”刘军浩开口问。
    “小号”难得。这孩子竟然能听懂。
    “你去那里解决掉”刘军浩指了指不远处的一条干沟,“放心。没人看的见。”
    “哦”小泽宇点点头离开,这家伙。去撒尿手也不离小钉耙。
    “等等,我也去”小建辉应声跟上去。
    解决完个人问题,小泽宇随意举起钉耙刨了下,结果发现湿软的黑泥上出现一个泥鳅洞。
    这下他来了兴致,抡起小钉耙刨起来。哪知道轻轻一刨,一条肥大的泥鳅出现了。
    再刨一下,出现两条……哥俩激动地小脸通红,纷纷举起钉耙忙乎。
    四条、八条……成窝的泥鳅被刨出来。这条不起眼的干沟就仿佛是一挂长鞭炮,那些泥鳅如同鞭炮上的炮仗。点着引线,一大串泥鳅噼里啪啦出现在面前。
    刘军浩他们一忙乎,彻底将小哥俩忘掉,等休息的时候,才想起两人没在身边。
    于是乎,张宏斌赶忙扯着嗓子喊叫。
    “姑父,大伯,你们赶紧过来,我们捉了很多泥鳅。这里泥鳅多得很,挖都挖不完,赶紧来呀……”小建辉在那边扯着嗓子回应。
    啥……两人有些不相信的跑过去。
    好家伙,看到面前小桶中几乎放满,刘军浩吓了一大跳。
    至于张倩大哥,更是有些无地自容。自己忙乎半天,还没有两个小家伙挖的多:“这……你们在这里挖的?”
    “嗯,你看”小建辉点头做示范,钉耙刨下,又有一条泥鳅被勾出来。
    这样也行!!刘军浩也在口中啧啧不已。他凑过去看了两眼,仍然没搞懂泥鳅洞为什么那么浅,而且分布的密度也远远比水洼中多。这个沟是自己前年为排后院积水新挖的,将后院外的水洼和田野的沟渠连通,再远些一直流入白条河中,夏天自家后院的积水就是通过它排泄出去的。
    按理说不应该有那么多泥鳅呀?老经验碰到新问题了。
    刘军浩这人就那样,遇到不懂得事情总想弄个明白。他索xìng泥鳅也不挖,沿着水沟走了个来回。一拍脑袋,总算明白过来,原来是上水泥鳅!
    这条沟看上去的确不起眼,但如果仔细研究过两端就发现恰好呈脸盆状,靠近水洼一侧略高些,落差大概三十多厘米。泥鳅和其他鱼类一样,都喜欢逆流而行。夏天涨水白条河中的泥鳅沿着水流一直游到这条干沟里边,结果由于前端水洼处落差太大,大部分泥鳅上不去,只能被阻拦在干沟里。
    下雨天经常捉鱼的人都知道,上水鱼大多都聚集在水流落差处,只要没人惊动,它们一般不会扭身游走,因此捉起来很容易。在落差处下方弄一张渔网,这些鱼就没跑的。
    等后院积水排尽,同样因为落差问题,水沟中就变成死水,这些泥鳅也没办法逆流而下,被困死在水沟中。
    正因为如此,这条不起眼的水沟中才会有那么多泥鳅。
    至于它们为什么打得洞比其他泥鳅浅……刘军浩现在也想明白。原因很简单,土质!!当初挖这条沟时害怕被淤泥阻塞,他特意在下边垫了层黄胶泥。这种泥里边含有的沙子比较多,泥鳅打洞时很难穿透,因此洞穴只在上边这层薄薄的黑泥上。
    想到这里,刘军浩要过钉耙在地上轻轻一挖,果然如此,七八厘米下就是黄胶泥。
    找到原因,两个大人立马挥动铁锹转移阵地。
    短短半个小时时间,他们就将这段长约二十米的干沟翻完。成果丰硕的超乎想象,两个小水桶装的满满。
    几个人越干越带劲儿,连中午饭都忘记了。直到张倩打电话过来,催他们回来吃饭。刘军浩这才回过神,将泥鳅折合进两个大桶里边,提溜着回家。
    “你们几个小时就挖这么多?”看到水桶中的泥鳅,张倩也很是惊讶。
    “姑姑,你不知道……”小建辉哥俩争先恐后讲起传奇经历。
    几个人都在兴头上,中午吃饭也不安生。吃完歇息不到半个小时,又张罗着要去院墙外挖泥鳅。
    不到一天时间,刘军浩他们将整片水洼翻个遍。足足挖了八十多斤泥鳅。这数量离王胜利要求的还有一定距离,不过没问题。有这么多泥鳅垫底,刘军浩就可以偷偷从石锁中捉些充数了。
    中午惦记着挖泥鳅的事儿,几个人没好好吃饭,刘军浩原本打算晚上多炒几个菜,和张倩大哥喝两杯。
    哪知道张宏斌点着要吃蒸红薯,说去年在他家吃过一次后,现在还念念不忘。
    蒸红薯……没问题!!
    过了霜降刘军浩才把后院种的那些红薯刨光,前两天刚放到红薯井里边。
    用铁叉扎了一脸盆红薯,洗干净放在蒸笼里,架上木柴烧连烧半个小时。等醒过味,掀开锅盖,诱人的红薯清香扑鼻而来。
    “就是这味儿,”张宏斌顾不得烫,伸手抓了一个,左右手翻转片刻,便迫不及待往嘴里送。
    蒸红薯其实也有窍门,蒸的时间越长越好,红薯纤维高温下软化,吃起来甜丝丝的,让人美得几乎找不到舌头在哪儿。
    以前农村熬糖稀也是这样,先把红薯煮好;然后放上大麦芽和成稀泥;再用沙布进行过滤,最后把红薯汁放到锅里;用火慢慢熬到勺舀起成直线就好了。
    吃过晚饭,刘军浩直接打了个电话,让王胜利明天过来取泥鳅。
    张倩大哥原本打算下午就回市里边,结果一直忙乎到天黑,只能在刘家沟住下。
    白天他挖泥鳅时jīng神奕奕,等躺在床上却一个劲儿嗷嗷叫。腰酸背疼,身体连床都不敢挨,怎么躺都不舒服。
    无奈之下,他只得把刘军浩唤醒,让他给自己按摩。
    这种情况刘军浩倒理解,很多没下过力气的人陡然用力过度,都会是如此反应。
    好像自家抽屉里还有半瓶红花油,刘军浩找出来在张倩大哥脊梁、手臂上涂抹了个遍。
    一天挖上百斤泥鳅,的确很辛苦,不过收钱的时候几个人却乐的合不拢嘴。现在泥鳅价格高,上百斤泥鳅,卖了两千多。
    这钱刘军浩没打算收进自己腰包,而是四个人平分,小建辉哥俩也没拉下。
    张倩大哥说什么也不要,耐不住刘军浩应把钱塞进他兜里。
    建辉哥俩收好钱,兴奋地不能行,一个劲儿叫着还要去挖泥鳅。
    那边张倩大哥也开口建议,让刘军浩闲着没事去挖泥鳅,这样一个月下来不少挣钱。
    刘军浩连连摇头,直说要在家照看两个孩子,根本没时间。
    后院外水洼中有泥鳅,十有**是泉水的功劳。再加上那地方已经有几年没人挖了,所以才如此密集。
    其他地方绝对不会那么多,半天能挖上三四斤已经算了不起。
    那点钱,刘军浩还没看在眼里。(未完待续。。)
    s
第五百三十九章 继续挣零花钱
    挖泥鳅那点钱刘军浩看不在眼里,不代表其他人也如此。/王胜利路过村里时把高价收购泥鳅的事情提了一下,立刻有不少人扛着铁锨忙乎起来。冬天在家闲着也是闲着,挣些零花钱也好,反正刘家沟附近干沟多的是。
    很快也有不少游客加入其中,当然他们纯属找乐子,凑热闹。
    刘军浩原本以为任务完成,没自己什么事儿了。谁知道刚隔两天,小娃子等人却抬着个蛇皮袋上门。
    那蛇皮袋鼓鼓的,张倩还以为他们弄到什么稀罕东西。好奇的上前打开袋口,妈呀一声尖叫起来。
    “什么东西,看把你吓得?”刘军浩过去瞄了一眼,“好家伙,这么多,你们从那里投到的?”
    蛇皮袋里放了满满一袋子马蜂窝,难怪把媳妇吓一大跳。
    “这是我们花费两天时间上山找的,怎么样……”毛孩子得意洋洋的炫耀,末了又开口道:“小浩叔,你给王老板打个电话,说马蜂窝投好了,让他来收。”
    “王胜利收马蜂窝,我怎么不知道?”刘军浩有些纳闷的反问,这人来的时候没说呀。
    他掏出电话打过去,询问起收购马蜂窝的事情。
    哪知王胜利听说后也很惊讶,连说几个孩子听差了,自己根本不收这东西。上次来村里,他看到树上有个马蜂窝,就随口提了一句,说这东西在城市里很值钱,一两百块一斤。
    “多少钱,你确定价格这么高?”刘军浩追问道。上次自己投的那个金玉皇蜂巢穴虽然卖了上千块,但那是当工艺品出售,刘军奇去年卖的那个也如此,不能算数。
    据他所知,马蜂窝镇上也有人收,不过一斤才四十块钱,实在不值得人冒这个险。如果真能卖到一百多,刘军浩也有试一试的念头。
    等他问到具体情况。王胜利却不确定起来:“我也是听人说的,你找懂行的人问问。”
    挂断电话,刘军浩冲几个充满期待的孩子摇摇头:“王老板不收这东西。我再帮你们联系联系。”
    接着他拨通霍军的电话,这次总算有个确切答案。霍军答应帮忙去市中药市场问问,说是下午回电话。
    “小浩,我打听过了。马蜂窝三百块钱一公斤。你那里要是多的话,人家可以上门收购。/”刚吃过午饭,霍军就打电话过来。
    “多少,你确定?”听到价格,刘军浩很是惊讶。太贵了点。镇上收马蜂窝那家简直是成倍的赚。
    这山上的马蜂窝……刘军浩不敢想象,如果把附近大山中的马蜂窝摘除掉,万元是妥妥的。而且现在这个季节刚刚好,天气冷飕飕,马蜂都躲进柴草堆、石缝里边了,马蜂窝根本不设防。
    “当然了,小浩,我发现这是个发财的门路呀。”霍军在那边也显得很兴奋。“我刚才在网上看的新闻。用马蜂蛹做成的食品在广州、香港、台湾等地非常受欢迎,简直卖疯了。仅广州一天就要消耗掉5000多公斤马蜂,现在不少农户已经搞起马蜂养殖。
    要不你也养马蜂,我这里包销,怎么样,如果有去年那种金玉皇蜂蛹。价格绝对高。”
    霍军在电话那端使劲儿的蛊惑,描述了一条康庄大道。
    “马蜂。怎么养的,这玩意儿蜇人呀!”刘军浩也被这种描述说动了。在他看来。养马蜂似乎真不错,反正这东西外出觅食,根本不用自己cāo心。如果真有这么大收益,完全可以开发成副业。
    “chūn上在野外找来马蜂窝,连窝带马蜂一起端,然后在家用细窗纱做个笼子,把它们放里边养,平时喂些食物就行。”为了让自己的话有说服力,霍军特意查过相关资料。
    “这样呀,还是算了”刘军浩一听,彻底打消念头。原因很简单,这种饲养方式太危险了。只要窗纱一不小心破掉、烂掉,那马蜂就会蜂拥而至。
    万一真被蛰中毒,根本不是几百块能看好的。尤其是金玉皇蜂,真被那东西蛰到,小命都丢半条。
    其实这东西饲养简单,要不是风险大,发展成养殖业倒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