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嫁衣时-第1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她微微眯着眼,一旁人的提醒了一句,她放在膝上的手稍抬了一抬,示意小冬起身,并没有说话。
  皇后,明贵妃,张婕妤这几个人小冬认得,还有更多不认得的**妃嫔和宗室命妇在太后跟前服侍,三位公主也都在。
  圣慈太后不在。
  小冬倒是很记挂她,听说她也不大不小的病了一场,不知是不是没痊愈,今天也没有露面。
  小冬一眼就看见沈芳立在四公主身后,她穿着竹青色的衣裳,在满屋的锦绣绮罗中黯淡失色,毫不起眼。
  没人注意,小冬就朝她过去。
  “芳姐姐。”
  “郡主。”
  客套得象陌生人一样。
  也许她有她的难受吧。
  沈芳瘦了,下巴尖尖的,以前脸上那种待熟杏子般的红晕也见不着了,她脸上上了粉,可是隐约可以看见眼下一圈青。
  宫里不易居啊。
  小冬心里同情,可是她也没有什么办法。
  整个大殿里都是嗡嗡地象潮水起伏般的声音,许多人在说话,有的清晰有的模糊,有时候突然有只字片语蹦进耳朵,没头没尾的。“可见这外地人就是信不得……”又或是“啊,这花绣的当真好,满京城再找不出第二件来的……”等等诸如此类的话,小冬在这样的人潮中,忽然觉得茫然而恐惧。红绫留在了门外头,这里只有她自己。
  也许,沈芳心中也是一样的恐惧和茫然。
  小冬拉着沈芳的手:“芳姐姐,你住什么地方?我想瞧一瞧。”
  沈芳怔了下,先转头去看四公主。
  四公主点头笑着说:“好,那你陪小冬妹妹去看看,小心些,别让她磕着绊着了。”口气完全象是嘱咐宫女下人一样。
  小冬就甜甜地说:“谢谢四姐姐。”
  沈芳挽着她的手出了殿门,红绫和胡氏马上跟了上来,先问候沈芳:“表姑娘好。”
  她们也看出沈芳瘦了不少,可是“你怎么清减了”这话在宫里却不能随便问。
  沈芳点头说:“好些日子没见了,王府里还好?”
  “都好。”
  沈芳和小冬朝前走,小冬想说话,可是不知道说什么好。
  问她过得好不好?她肯定说好。
  自己要说自己过得挺好,家里又来了个表姐——沈芳八成不爱听。
  好在她终于想起了能说的话题。
  “蔷姐姐想让我捎点心给你,可这些不能带进宫。她说问你好,她也挺好,让你别挂念她。”小冬努力想了想当时沈蔷是怎么说的:“她说等我进了学,就还能天天见面了。”
  沈芳的眼圈顿时红了,忙借着抚头发掩饰了一下。
  “嗯,你和她说,我也惦记她。让她不要淘气,下回见了我得考她的字写的怎么样了,要是比以前还次,我要打她手心。让她不要贪玩,也别疯疯颠颠,什么话都乱说……”
  小冬灌了一耳朵,忙说:“慢点说,我都记不住了。”
  红绫在后面笑着补一句:“郡主不要急,我和胡妈妈都帮您记着呢,漏不了。”
  胡氏也笑了,小冬摸摸头。
  沈芳的眼里终于也有了点真正的笑意。
  在这宫里,不但话不能随便说,连喜怒哀乐都不自己的了。
  老天保佑四公主快招个驸马吧,她一出嫁,沈芳也就自由了。
  可是……可是小冬刚乐观了不到一刻又想到另一个可能。
  要是太后给沈芳也指个亲事怎么办?
  这不是没有可能的事,据小冬听来的消息,总结一下,这位太后还是很喜欢给人做媒的。要真被指了,对方不称意又怎么办呢?
  或者,让沈芳生个病?一病就不能伴读了,也可以回家——
  可病哪有那么好生的呢。
  沈芳住的屋子不向阳,是一大间,中间隔出了内外,外面陈设简单,小冬探头看了眼内室,窗子极小,屋里显得很暗。就一张床,有张书桌,一个衣箱——别的就没什么了。
  这住的只能说是比宫女好一些,可是……
  小冬没再多看,沈芳自己去端了壶来给她倒茶,红绫忙接过手去:“我来我来。”
  这茶叶一点茶味儿都没有嘛。
  小冬知道沈芳进宫的时候安王给她预备了打点的赏钱什么的,恐怕就是这没茶味儿的茶叶,也是要花钱的吧?
  沈芳是安王府的亲戚,可是沈王妃毕竟早就去世了,河东沈家素有清名,可在在朝廷上又没有什么势力。
  “白天都不在屋里,所以也没有点炭盆。”沈芳解释说:“我也不缺什么,四公主待人也和气。”
  所有人也不能说公主待人不和气。
  做伴读,其实跟半个下人一样啊。
  沈芳虽然不是什么娇生惯养的女孩子,可是肯定也是头一遭吃这样的苦。
  小冬一边在心里怜惜她,一边却有点隐约的庆幸。
  如若她不是郡主的话……
  小冬喝了两口茶,把自己的小荷包解下来给沈芳。
  这是她掐了一条珠链子,把珠子揣了进去。荷包有她巴掌大,里面被几颗大珍珠塞得满满当当的。
  “呀,这可不成……”沈芳推拒不要。
  小冬二话不说塞给她,她也不知道说什么合适,干脆憋出一句:“穷家富路,你带着。”
  红绫本来也觉得心酸,听了这句却噗哧笑了:“郡主,这话不是这么用的吧?”
  她们要走,沈芳不舍得。
  小冬说:“我要去看圣慈太后娘娘,你也去么?”
  沈芳犹豫了一下:“我……回四公主身边去。”
  小冬看她一个人沿着宫道慢慢走远,背影纤瘦,好象风一大就能把她吹跑。
  她怏怏不乐转过身来说:“我们也走吧。”没见沈芳时很是挂念,见了之后却也一点都高兴不起来。
  ——————————
  这章是补昨天的,昨天晚上有事,只来及更了活色生仙。
  打滚,求包养~~求勾搭~~(是这词儿对吧?)


第二十九章 散步


 圣慈太后那里还是老样子,冷清地连兔子都不往里钻。
  宫女一见小冬,意外之后便笑开了,忙去进去禀告,过了一刻,圣慈太后出来了。
  她还是老样子,脸上不施脂粉,头上也没多戴什么首饰,只戴了两只簪子,看着气色倒还好——虽然这个气色并不算十足好,可是小冬先见了圣德太后,已经有个最差的打底了,再见着圣慈太后的样子,当然觉得很好。
  宫女摆下垫子,小冬跪下来稳稳磕头行礼。她现在也算是小半个训练有素的人了,至少再也不会冒出一磕头就变成滚地皮球的事情来。
  圣慈太后招手让她到身前,握着她小小的胖手。小冬的手细白圆胖,象上好的白面馒头。胡氏就说她的手生得好:“郡主这手,是一辈子享福的手。”
  小冬问:“太后娘娘身体都好了吗?”
  圣慈太后点头:“好了,只是天还冷不想出屋子。”吩咐人带胡氏和红绫去别处候着,让人端茶果点心什么的来给小冬吃,又问她吃过饭没有。
  其实小冬觉得,圣慈太后不是旁人说的那样严肃冷漠古板的性子,她……好象只是不懂得和人相处一样。
  在宫里头其实就是这样吧?有很多人不是天生沉默寡言,又或是木讷呆板的。不是被打怕的,就是被吓怕的。小冬看那些宫女太监一个个象木雕泥塑般,就是汗淌到眼睛里都不能抬手擦一下。
  安王头次领她来的时候,圣慈太后总共没说上十句话,显得很拘谨,场面也冷。可是小冬自己来,圣慈太后虽然也没有热情洋溢笑脸不断,但是唯恐不周到不体贴的表现,小冬能看得出来。
  也许正因为自己是小孩子,所以圣慈太后才能放开一点。
  小冬说:“来时吃了粥。”她在盘子里拣了一块点心,掰开来,里面是香喷喷的肉松馅儿。她递了一半给圣慈太后:“娘娘吃。”
  圣慈太后有点发愣,慢慢把点心接了过去。
  小冬咬了一大口,她也没尝出这里面是什么肉,反正很香,不腻,也不硬,正适合小孩儿吃。
  圣慈太后看她吃得两腮都鼓了起来,嘴角也沾了饼渣儿,顺手替她擦了一下,自己也咬了一口。
  吃了肉松点心,又吃了枣糕,还吃了两块现切的甜瓜,小冬的肚子给撑得鼓鼓的,太后身边的宫人笑着说:“托郡主的福,娘娘胃口可从来没这么好过。不过这一下子吃这么些,还是起来走动走动才不积食。”
  小冬就仰脸看圣慈太后。
  圣慈太后犹豫了下:“那就在院子里走走吧。”
  太阳早已经升起来了,照在身上暖洋洋的。靠墙的一溜花枝都吐绽嫩芽。小冬也不认识这是什么花。若是长出叶子开出花来她说不定认识,现在光溜溜的,什么也看不出来。
  太后挽着小冬的手缓缓地走,起先好象还有些僵硬,后来就慢慢放松下来。还指着那花枝和她说:“那是苏桐花,花可香了,花瓣晒干了可以做香包,填枕头。等花开了,我就让人给你做两个。”
  小冬点点头,好奇的瞅着这花枝。
  倒是看不出它会开很香的花。
  圣慈太后轻声说:“先帝去了之后,皇帝来问过我要不要迁,我说住惯了,也不想迁地方。”
  这是……嗯,在和她聊天?
  圣慈太后八成没怎么和人聊过天……呃,小冬有点哭笑不得。
  就算难得放松想聊,可是自己才多大,也不可能陪着她聊。
  不过,圣慈太后需要的应该也不是她说什么。
  她听着就够了。
  “我生了你父亲之后,身子一直不怎么好,为了养病迁到这里来的。长春宫安静,长春两个字的意思也好。后来我身子慢慢就好起来了,在这里也住习惯了。”
  小冬琢磨了一下,她去圣德太后那里好几回,圣德太后住的是凤仪宫——这应该是皇后住的地方才是,这么说圣德太后也没有移宫。
  既然她都没有迁,那圣慈太后当然也不好迁。住习惯了也许是一个原因。但更重要的原因应该是圣德太后不迁,所以圣慈太后只能随着不迁吧?
  小冬心里怀着这个疑问,回去之后问了赵吕。
  赵吕才下学回来,抱着茶碗喝了好几口梨茶,放下碗抹了抹嘴说:“啊,这个我知道。太后是应该住慈庆宫的。但是当时好象慈庆宫很久没有修缮,而国库刚打完了仗,又经了国丧,又修皇陵什么的,也没有钱立时就修,圣德太后娘娘又生了病……后来不知怎么回事,就一直没有搬吧。”
  不知怎么回事,这句话说的倒是很妙。
  赵吕和小冬都算是小孩子,当然可以说不知怎么回事。
  可是其他人也都不知怎么回事儿吗?
  圣德太后为什么不肯搬?只因为慈庆宫破旧失修吗?
  不是,肯定不是这样的。
  只是小冬了解得太少,所以不知道。
  但这件事,她也不打算再去细探究竟,问赵吕:“那个秦哥哥也进学了吧?他聪明不?”
  赵吕摸摸头,脸色有些古怪:“嗯……还好。”
  还好是个什么意思?还算好,或是算不上好?
  要是真好,以赵吕的个性,还不拍胸脯大夸特夸呀。
  肯定有什么不对头的地方,而且毛病还不小。
  小冬琢磨着,看姚锦凤那个样子,八成没怎么学过什么规矩。这个秦烈,别是之前一个字也没识过吧?
  沈蔷焦急地来问小冬,沈芳过得如何。小冬想了想,红绫已经说:“芳姑娘过得还好,自己一个住,白天就和四公主在一处,看着更文静了,还托我们请蔷姑娘不要惦记,不要淘气贪玩,下次见了她要考你的字呢。”
  沈蔷的脸顿时皱成了一团:“她怎么还记得这个啊。”
  正说着话,姚锦凤来了。
  她的脸红扑扑的,不知道又做了什么激烈运动没有,一见赵吕便说:“阿吕,我们出去玩吧?那些人说我不能一个儿出去,得和你们一块儿才行。”
  她的习惯与京城这边不同,喊谁都是阿什么的。
  赵吕初见这位姚表姐也很惊艳,不过很快就对她的个性开始不感冒了。这么活泼的性子——简直就象从池子里刚捞出来的鱼,劈啪乱蹦又甩又打的,太生猛了。
  这会儿闻言便有些头疼。
  “这得等休假的时候——还得父亲同意才行。”
  若只有他自己出去,当然不必请示安王同意,但带着家中的姐妹就是另一回事了。再说,带着姐妹出去也和自己出去绝对不一样,她们得坐马车,带着跟随的人,注意这小心那,是件十分麻烦的事情。
  带自己妹妹他是乐意的,姚锦凤么……
  赵吕心中隐约觉得,带她出去必有麻烦。


第三十章 桃花


 但是赵吕不想给姚锦凤机会,罗家兄弟却把这个机会给送上门来了。数着休假的日子一到,兄弟俩就找上门来,一定要邀赵吕和沈静去踏青赏桃花。
  罗渭说:“我都让人打听过了,落霞池边的桃花都开了,比往年开得早。咱们一块儿去,我哥都让人预备好了,还从福西楼叫了烤肉点心酒菜——”
  罗骁接着帮腔:“对对,一块儿去,把咱们沈大才子也叫上,上回赛诗会他可给咱们长脸了。对了,郡主也很久没出过门了吧?这桃花一年只一回,错过多可惜。”
  赵吕想了想,一起出行,多带护卫,应该也不会出什么乱子。
  他想得更多的是小冬。
  妹妹刚没了母亲,又总是闷在家里,去看看桃花,心情也会好的。
  还有表妹沈蔷,从沈芳进宫之后她就蔫蔫的总是不大提得起精神来,也该出去散散心。
  至于其他人——秦烈也好,姚锦凤也好,既然其他人去了不叫他们,也不大说得过去。
  他叫了人来吩咐:“去看看郡主在做什么,问她们要不要一起出去赏桃花。”又叫过另一个小厮吩咐:“去东边书房和两位表哥说一声,若是愿意同去,就请他们换了衣裳一同出门。”
  罗骁愣了下:“那个乡……”他把乡巴佬三个字硬生生煞住,改口说:“那个秦公子真是你表哥?”
  “嗯,远房亲戚。”
  罗骁想着,这一远不知道远到哪一支去了。罗家也时常有老家的穷亲戚来打秋风,那种一表三千里的如果也算他表哥,那他家的表哥可真是数不清。
  其实秦烈不象小冬想的那样不识字没读过书,只是……赵吕想,这位表了好几重的表哥……实在不知让人怎么形容。
  你要说他笨吧,那绝不是。他的字写得极好,一笔一划直欲破纸而出般锋芒难掩,可是就不肯开口说话,即使开了口,也是低微而含糊,或是只说一个、两个字。被在学里被先生提起来背书的时候,赵吕知道书他是一定会背的,抄默都熟极而流,怎么可能不会背?可他就是咬着嘴唇死不开口,就算被先生斥责打手板也不吭声。赵吕和沈静想办法给他打圆场也好,劝他不要这么死板也好,他也是一声不吭。
  赵吕和沈静感觉好象拿锥子扎团棉花,既没有扎透又听不到棉花吱声,这个郁闷就别提了。
  他到底在瞎倔个什么劲儿啊?
  是不习惯京城,不喜欢上学?还是有什么别的缘故?
  这死硬不开口,神仙也难下手啊。
  他本来想,大概秦烈就不想出门去踏青。没想到小厮回来一说,两人都去,已经去换衣裳了。
  另一边姚锦凤简直乐傻了,把小冬抱起来转了个圈,撒腿就跑:“我去换衣裳。”
  后头服侍她的丫鬟仆妇急忙追上,一边追一边喊:“姑娘,姑娘不要跑,慢慢走。”
  沈蔷也乐孜孜的回去换衣裳。
  红绫一边蹲下去给小冬穿鞋,一边轻声说:“姚姑娘八成是小子投错了胎。”
  胡氏嘱咐红绫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