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澳洲史-第4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常受到联合国托管地委员会的批评。该委员要求在巴布亚新几内亚建立政
党,要立即取消10 名白人议员和另10 名指定的议员。委员会的这一要求又
一次打击澳大利亚政府的种族主义的残余。
在1972 年澳大利亚大选前夕,工党领袖惠特拉姆曾答应如工党执政便以
最短时间实现巴布亚新几内亚独立。工党在这次大选中取得了胜利。工党政
府上台后立即实践其诺言。但巴布亚新几内亚组建一个国家最大的困难是来
自当地不同部落的相互仇视和已分裂成若干个单一的相互对立的州,并且在
布干维尔岛出现了强大的分离运动。尽管有种种困难,惠特拉姆政府加紧工
作,并果断地宣布从1973 年12 月1 日起巴布亚新几内亚获得完全的自治。
1975 年,巴布亚新几内亚首席部长M。 索麦尔宣布英国女王是巴布亚新几内亚
的国家元首,从而一个新的独立国家诞生了,并且成为英联邦成员国。
巴布亚新几内亚的土著人自治和独立的过程实际上是澳大利亚种族主义
受到冲击并衰落的过程。这对消除澳大利亚种族主义思想大有裨益。从此,
澳大利亚政府开始考虑解决澳洲本土上的土著人的问题了。

根据澳大利亚宪法,澳大利亚土人是没有任何政治权利的。宪法第127 
条规定:“在计算联邦人口数目,。。土人将不计算在内”。巴布亚新几内
亚在联合国托管地委员会关怀下加速了自治的进程,这必然影响到澳大利亚
人考虑本国土人的政治权利问题。1966 年新上台赫尔特总理决心解决这个问
题,他的政府通过国会颁布的第一个法令就是举行公民投票修改宪法,借以
授权联邦政府在计算人口时也计算土著人,并给以法律权利。1967 年5 月27 
日举行公民投票,并得以通过,从而澳洲土著居民获得到了公民权。
但是在给巴布亚新几内亚土著人和澳洲土著人以自治权和公民权的过程
中,并不是一帆风顺的,斗争还是有的。有一个由种族主义分子和右翼分子
组成的“右派同盟”,因来自南非的一批白人移民加入该组织而使其力量壮
大起来,自称“澳大利亚纳粹党”并进行种族主义宣传。与此同时一些年轻
人自动组织起来利用各种场合进行反对种族主义的斗争。在1961 年大选时,
澳大利亚的大学生,尤其是维多利亚的大学生去游说议员反对白澳政策。几
乎所有政党的政治家们都被提问过对待白澳政策的立场,因而把反对种族主
义的斗争推向一个新阶段。到70 年代初这一斗争出现了新高潮。
1971 年6 月末,一个南非白人斯普灵保克球队到达西澳大利亚首府佩
思。当即在澳大利亚掀起了大规模反对种族隔离制度的游行示威,并且球队
到达那里,示威就在那里出现,南非球队在澳大利亚成了过街的老鼠。同年
末,一个南非白人板球队到澳巡回表演。澳总理为避免再发生对抗,要求澳
大利亚板球管理委员会主席唐纳德·布莱德曼想办法解决,并提出政治与体
育分开的原则。布莱德曼虽然答应总理的要求,但又向他提出意见,说南非
搞种族隔离制度名声太臭,希望今后澳大利亚政府拒绝接纳南非种族主义的
体育队。
1972 年5 月,皇家调查委员会向政府建议应向那些被牧场主从其渔猎区
赶走的土著人提供土地。为了争回失去的土地,土著人第一次起来进行斗争。
他们在其领袖的领导下在首都堪培拉国会大厦对面草坪上建立了土著人“大
使馆”,发誓要长期驻扎下去直到土著人获得“土地权”。但乡村党和自由
党坚决反对给土著人以土地,认为这样做会导致南非那样的种族隔离制度。
政府颁布派警察强制驱逐和搬迁土著人“大使馆”篷帐的法令,但未奏效,
相反却招致大批土著人涌进首都,使政府十分被动,从而再次出现了反对种
族主义的高潮。
冲击种族主义事件的不断发生,迫使各政党不得不改变自己种族主义的
内外政策,首先带头的是过去一贯维护“白澳政策”的工党,它在60—70 
年代成了抛弃种族主义政策的急先锋,例如1965 年,工党从其政纲中删去了
白澳政策。又如1971 年6 月,在工党第29 届年会上,代表们以44 票对1 
票通过了修改党的移民政策的决议,决议保证在移民问题上不再有种族歧
视。
自由党和乡村党也逐渐改变在移民政策上的种族主义立场。早在1964 
年和1966 年,孟席斯政府与赫尔特政府早已悄悄地改变了移民政策,大约有
6000 名欧洲移民和非欧洲移民迁入澳大利亚。1972 年12 月,工党政府移民
部长埃尔·格莱斯公开接受甚至资助非欧洲移民入境。1973 年移民有2。5 万
人,其中1/12 为非欧洲移民。总之,到这时白澳政策便寿终正寝了。
五、从孟席斯到惠特拉姆

孟席斯和惠特拉姆是战后澳大利亚政治舞台上最有影响的两个政治家。
前者是自由党的领袖,后者是工党的领袖。他们的政见迥然不同。孟席斯在
1939 年4 月和1940 年3 月曾两次出任联邦总理,后来从1949 年开始到1966 
年2 月退休又7 次出任联邦总理,这次执政历时达17 年之久,并以反共闻名
于世。而惠特拉姆出任总理仅两次,历时只三年(1972 年—1975 年11 月),
以亲共闻名于世。
1965 年下半年已有孟席斯因健康原因将要退休的传言。7 月,他进行一
次手术,流传说他患的是肠癌。71 岁的孟席斯对朋友说,他的身体已每况愈
下了。为此自由党举行会议一致选举哈罗德·赫尔特为党的领袖,接替孟席
斯,又选举威廉·麦克马洪为副领袖。1966 年1 月26 日,以赫尔特为首的
新内阁宣誓就职。麦克马洪改任财政部长。1966 年2 月,孟席斯正式退休。
新总理赫尔特于1908 年生于新南威尔士,曾在墨尔本维斯雷学院学习,后又
在墨尔本大学学习法律,毕业后任律师。1935 年当选联邦国会议员。1949— 
1956 年先后担任过劳动部长、国家军役与移民部长。1958 年又改任财政部
长,直到1966 年出任总理。
赫尔特继续推行孟席斯的内外政策,但也进行了一系列改革,诸如采用
10 进位制的币制,宣布亚洲移民归化为澳大利亚国籍的宽松条件。这表明他
的政策和孟席斯的政策还是有区别的。在外交上,他和孟席斯也是不同的,
孟席斯总是越过亚洲诸国而和美英打交道,而赫尔特模仿美国和亚洲一些国
家打交道,因此他上台后的第一个外交活动是出访南越、马来西亚、新加坡
和泰国。赫尔特在他执政期间,制定和推行了上文提到的那些反种族主义的
政策。在这一点上,他是一个反对种族主义的同情者。
在孟席斯执政时期,澳大利亚的党派斗争,主要是自由党联合乡村党同
工党斗争。在赫尔特执政期间,自由党和乡村党的斗争便占重要地位了。乡
村党领袖、副总理兼贸易部长麦克伊文同自由党副领袖兼财政部长麦克马洪
矛盾重重,两人关系一度十分紧张,达到剑拔弩张的程度。麦克伊文指责自
由党政治家在工业巨子支持下想搞垮他本人和乡村党。而麦克马洪和自由党
的许多国会议员认为麦克伊文及其贸易部的官员对政府政策施加影响太大
了。双方在国家财政和贸易政策上争吵不休。赫尔特总理从两党联盟不能受
损这一大局出发尽量调解两位重要阁员的矛盾,但一直未能能彻底解决。
执政党同在野党的斗争也时时发生,1967 年因澳皇家空军第34 航空队
事件矛盾更加尖锐。第34 航空队多年来一直担负着专门运送国家部长、政府
贵宾及其他要人的任务。新闻界揭露说,有一些飞行是为运送一些大员的妻
儿,纯属私人旅行性质。反对党立即要求调查,但有关部长答复说因没有飞
行记录无法调查。这自然引起在野党的不满,便借机发难,指责航空部长欺
骗国会,要他立即辞职。航空部长决定辞职,但内阁拒不接受辞呈,从而加
剧了执政党和反对党的斗争。
执政党因上述矛盾和斗争引起选民不满,在这一年中期选举中相继在维
多利亚、昆士兰和塔斯马尼亚三个州失利,其在选民中的影响跌到二战结束
以来的最低点。赫尔特为此十分担忧。
到1967 年赫尔特已是60 岁之人,但他身体十分健壮,善游泳,喜冲浪,
且又是垂钓能手。1967 年12 月19 日,他和4 位好友在维多利亚港附近海滩
散步。他一时兴起跳入水中游泳,友人在滩上观看,但他始终未能游出水面,
溺水而死,其尸首至今未能寻觅着。当时荒诞流言四起,竟有人认为被苏联

潜艇绑架而去,还有人认定是美国中央情报局勾结澳情报机构制造的惨案。
12 月22 日,澳大利亚政府为赫尔特总理举行追悼会,英国女王代表查尔斯
王子、首相威尔逊、美国总统约翰逊及其他国家元首或政府首脑参加了追悼
会。
赫尔特去世后,麦克伊文自然成为总理。但他表示不愿和麦克马洪在内
阁共事,言外之意不希望他成为自由党的领袖。1968 年元月6 日《澳大利亚》
披露了此事。元月9 日,自由党决策会议以51 票对30 票推举戈登为党的领
袖。10 日他便接替麦克伊文出任联邦总理。戈登于1911 年生于墨尔本,曾
在季隆文法学校和牛津学院受教育。二战期间充任澳大利亚空军飞行员,在
英国、新加坡、达尔文港和米尔尼湾等处服役,多次参加战斗,在米尔尼湾
空战中受重伤。
戈登在执政期间没有突出的政绩,政府和自由党威信在减弱。在这种背
景下,乡村党领袖麦克伊文以70 岁高龄宣布退出政界,而道格拉斯·安东尼
继为党的领袖,并出任联邦政府副总理兼贸易和工业部长,与此同时,政府
内两名部长发生公开的争吵。反对党领袖惠特拉姆对政府提出不信任动议。
自由党立即召开决策会议,会上两名来自维多利亚的议员提出对戈登信任动
议。这样加剧了党派斗争。在决策会议表决信任动议时因一名坚决支持戈登
的议员因病住院,结果33 票对33 票,而戈登作为会议主席也投了反对票。
这样他只好下台。接着决策会议推选麦克马洪为党的领袖,戈登为副领袖,
从而麦克马洪出任联邦政府总理,而戈登被任命为国防部长。麦克马洪生于
1908 年,曾在悉尼文法学校和悉尼大学圣保罗学院学习,毕业后任律师。1939 
年二战爆发后参军。1949 年当选联邦众议院议员。1951 年在孟席斯政府中任
海军和空军部长,1966 年任财政部长,后一度任外交部长,曾任自由党副领
袖。
麦克马洪政府面临着很多困难,诸如对华政策、国内通货膨胀率和失业
率猛增、本国土著居民问题、越南战争问题、政府和执政党威信下降、党内
矛盾等困难问题。在这样背景下,以麦克马洪为首的自由党迎来了1972 年
12 月全国大选。这次大选,工党取得了巨大胜利,连续执政达23 年之久的
自由党和乡村党联合政府宣告结束。工党领袖惠特拉姆出任总理。爱德华·高
夫·惠特拉姆于1916 年生于墨尔本,其父系联邦政府高级官员。曾在堪培拉
和悉尼读书,毕业于悉尼大学,获法学学士。1941 年参军,任空军中尉。1952 
年当选联邦国会议员,1967 年被推选为工党领袖。他是工党第七次执政的总
理。
副总理为兰斯·巴纳德。总理和副总理均系工党党员,故反对党称工党
政府“双头政治”(dwumvivate )。工党政府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如废除
了自由党和乡村党政府颁布的征兵法,释放了被监禁的抗兵役者,撤销了对
三百多名悬而未判的起诉,同中国建立外交关系,推行女工同工同酬政策,
废除英国贵族头衔,取销销售税、娱乐捐,废除白澳政策,。。。惠特拉姆
政府在执政头18 个月里通过国会颁布大量立法,仅在1973 年秋季就提交众
议院114 个法案,被通过达103 个。这样引起党内外的不满。反对党乘机进
行破坏,收买政府高级官员,因此在惠特拉姆执政期间相继发生一些机密文
件被外泄给在野党的事件,使政府多次处于尴尬境地,工党政府威信急剧下
降。加之,当时通货膨胀日趋严重,大约每季度以3—4 %速率递增,政府虽
采取种种措施,但效果不大。据估计,通货膨胀率到1976 年可能达到15 %。

民意测验表明支持政府人数下降到最低点,低于40 %。
1975 年12 月举行全国大选,工党惨败,政权又回到自由党和乡村党手
中。

第二节澳大利亚社会经济的第三次起飞
一、农业与牧业
50—70 年代初这二十余年,是澳大利亚社会经济大发展的时期,即历史
上的第三次经济起飞。正是在这一时期内,澳大利亚变成了一个高度发达的
资本主义国家。这可从其国民生产总值大幅度的增长看出来,按当年价格计
算,国民生产总值,1946 年为30。06 亿澳元,1956 年上升为106 亿澳元,上
升两倍多。1973 年高达409。83 亿澳元,比1946 年上升12。3 倍多。到1969 
年,澳大利亚国民经济总值已居世界第10 位。按人口计算,是年国民生产总
值人均2520 美元,居世界第8 位,被列入富裕国家之列。以增长速度言,居
世界第四位,仅次于日本、加拿大和法国。从1949 年到1970 年,澳大利亚
增长速率在4。1—6。6 %间。
从广义上讲,农业、牧业以及渔、林、狩猎等业均统称之为农业。但种
植业(狭义的农业)和畜牧业是澳大利亚广义的农业的主体。澳大利亚的种
植业和畜牧业在国内外一向占有重要地位。
在1949—1980 年初这段时期里,澳大利亚种植业发展比较快,如战后小
麦播种面积1949—1950 年度为495 万公顷,1969—1970 年为949 万公顷,
1979 年—1980 年为1115 万公顷,同期产量大幅度提高,分别为593 万吨、
539 万吨和1619 万吨。再以甘蔗为例,1949—1950 年种植面积为11。4 万公
顷,产甘蔗为696。9 万吨,1959—1960 年为12。7 万公顷,产甘蔗为914。7 
万吨,到1979—1980 年分别为26。7 万公顷和2397。6 万吨。
畜牧业在同期也有较大幅度发展。1949—1950 年有牛1460 万头,羊为
1。13 亿只,1959—1960 年,牛1650 万头,羊1。15 亿只,1979—1980 年分
别为2620 万头和1。36 亿只。
促使澳大利亚农牧业发展的有利因素和主要原因有以下一些:第一,首
先扩大农牧业用地,1950 年农牧业用地已达3。76 亿公顷,到1980 年已近5 
亿公顷,增长1/3 。第二,扩大了灌溉面积,到1976 年灌溉面积约有150 万
公顷。第三,扩大人工牧场,推广了合理施肥,尤使用化肥,使水草丰盛,
1950 年人工牧场仅为740 万公顷,到1975 年高达2860 万公顷。第四,战后
国际市场羊毛和小麦价格上涨,需求量增加,尤其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爆发
后,更加刺激了国际市场对羊毛和谷物的需求量。第五,农牧业技术和农牧
业机械化程度的提高,有力地促进了生产规模的扩大。第六,政府对农牧业
的支持和干预,如政府对小麦和羊毛价格的补贴,对农牧业提供贷款,仅1971 
年提供农牧业的贷款达1。54 亿澳元。此外,对农牧业提供资助,1977—1978 
年提供援助金额高达1。62 亿澳元。
澳大利亚农牧业经济虽有较大幅度的发展。但它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