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新大秦帝国第五部铁血文明-第8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一路连连赞叹魏王宵衣旰食实乃圣王明君。跟随护卫的大梁将军却完全蒙了,
  分明觉得哪里不对,可又无法开口;分明目下该说兵务战事,可他找不到将这些
  事务纳入到一条大道理之下的那个入口;而没有这个宏阔玄妙的入口,你说的任
  何事都会被搅批得不知方向,往往还没涉及正题,便连那个话题也被淹没了。于
  是,冥思苦想又一头雾水,大梁将军如同一个梦游人,木然走完了四面城墙,却
  没有想出一句说辞来引出最想说的要紧兵事。
  “上天也!大魏国没了,没了……”
  恭敬麻木地送走魏王与老丞相,大梁将军瘫倒在了城头。
四、特异的灭魏方略震动了秦国庙堂
  幕府将军案上,竹简羊皮简册堆成了一座小山。
  移军汜水河谷,王贲对中军司马下了一道军令:“搜寻魏国典籍,越多越快
  越好。”这个中军司马是个兵家子弟,见事颇快,接令立即赶赴新郑向姚贾求助。姚贾一听哈哈大笑,连连拍案道:“少将军素以剽悍闻名,今欲智战下魏,国
  家之幸也!”二话不说,姚贾将基于邦交周旋多年搜求的三晋国史及诸般典籍全
  数给了王贲,整整装了三车。典籍运回当日,王贲便在幕府辟出了一间书房,教
  中军司马带了三个书吏先粗粗浏览一遍所有典籍,择出与魏国相关的所有篇章分
  类列好。而后,王贲埋首幕府,孜孜不倦地开始了寻觅揣摩。不到一个月,王贲
  有了自己独特的灭魏方略。
  说起来,这也是王贲不为人知的潜在秉性所致。
  少入军旅,沉静寡言的王贲便是全军闻名的猛士。若用弓马娴熟之类的赞语
  评价王贲,未免失之单薄,不足以包括王贲的沉雄勇略与那种使将士们很是心悦
  诚服的气度。与其父王翦相比,这种气度是沉稳明快,绝没有丝毫的木感。秦军
  大将李信最是挥洒不拘,尝笑云于一班年青将军:“铁木者,老将军也。精铁者
  ,少将军也。”一班少将军们听得哈哈大笑,无须任何一句解说便心领神会了。
  盖秦人所言之“木”,是一种与暮气有别的沉滞之气。王翦阅历丰厚而稳健多思
  ,凡事多以深远利害思谋,加之每战必先求诸将之见且极少动怒,凡此等等,军
  中将士常有些许不给劲感。是故,有了将士们一种小小的笑谈遗憾。当然,这也
  是因为秦军统帅前有战神白起为楷模所致,否则也不会生出如此比对。而对王贲
  ,之所以有“精铁”公论,在于王贲的明晰判断与快捷勇猛,犹如上好精铁,弹
  指一敲当当回响。历经灭赵灭燕两大战,王贲的战场霹雳之风已经广为军中传颂
  了。但是,对王贲的另一层潜在秉性,将士们尚未觉察。也许,若非秦王力主王
  贲独当一面,王贲永远都没有机会爆发出这难能可贵的一面。
  这一面,是王贲对将略的向往与追求。
  王翦之家与所有的秦军将领不同,在故里频阳东乡始终保留着老宅庄园,灭
  赵之前,王翦家人始终居住在频阳老宅。那时候,王翦对秦王的理由是:“主力
  新军正在锤炼,臣不当陷入家室之累。”童年的王贲,是在恬静散淡的频阳老家
  度过的。父亲长年在军,书房空阔静谧。尚在蒙学的王贲,常常在父亲的书房里
  折腾,架起木梯上下打量,觅得一本兵书便窝在角落津津有味地读去。常常是母
  亲仆人满庄园寻喊,王贲才猛然跳起蹿将出来。
  一次,父亲终于归家,聚来家人会商,要决断两个儿子的业向。父亲说国法
  有定,两子必有一人从军,老大已经加冠,可以从军;老二尚在少年,务农守家
  便了。母亲与家族人等无不点头。少年王贲一听大急,红着脸跳了起来嚷嚷:“
  我是老二!我不要守家!我要从军!”家人族人无不大笑。父亲板着脸道:“军
  旅不要少儿,休得搅闹。”王贲更急,红着脸又一阵尖嚷:“大哥长于农事,该
  守家!父亲决断有差!”父亲问:“如何你从军便不差了?”王贲一句尖嚷:“
  我熟读兵书!”言方落点,厅中族人笑得前仰后合。
  “也好。你背两句兵书,我听。”父亲没有笑。
  “凡人论将,常观于勇。勇之于将,乃数分之一耳!……”稚嫩的声音卡住
  了,王贲情急,抓耳挠腮道,“我,我再想想,想想……”
  “你读了《吴子兵法》?”沉稳的父亲惊讶了。
  “兵法是吴子好!要说打仗,我尊奉武安君!”
  简单的对答之后,父亲久久没有说话。那一夜,忐忑不安的王贲看见父母亲
  寝室的***一直亮到四更。终于,父亲带走了王贲,秦军中便有了一个机警勇猛
  的少年士卒。那时,父亲正在全力训练新军,王贲被分配到了骑士营,用的名字
  是“胡贲”。除了掌管大军总籍簿的军法吏,谁也不知道这个“胡贲”是王翦的
  儿子。秦以耕战为本,王族子弟也没有世袭爵位,得凭自家的真实功劳立身,所
  以,王族与大臣们的子弟依法从军是很常见的事。为了公平的声誉,也为了军士
  融洽,许多王族元老与大臣将军,都将子弟化名入军,只有军法吏掌握其真实家
  世。秦军法度:化名只在入军前三年使用,之后得以真实姓名战场立身。三年之
  后,年仅十七岁的王贲在新军训练中脱颖而出,成了没有爵位的千夫长。及至主
  力大军东出之际,堪堪加冠的王贲已经成为全军最年青的少将军。按照秦军老将
  的说法,王贲活脱脱是个小白起,天生的将军坯子。
  一次大军操演,所有的年青将军都飞马冲杀在前,唯独王贲,始终伫立在云
  车司令台下,亲执金鼓,号令进退,没有亲临战场冲杀。幕府聚将,蒙恬问其故。王贲慷慨对答:昔年吴起临战,司马将长剑捧给吴起,吴起掷剑于地高声说,
  将之使命在执金鼓而号令全军,不在亲临冲杀;末将以为,我军大将当效法吴起
  为上!
  蒙恬没有说话,立即下令中军司马宣读操演统计。结果是,王贲部战果最大
  ,伤亡最小。一班年青的将军们无不惊讶。由此,蒙恬对王贲大为赞赏,不顾主
  将王翦的反对,一力上书秦王,将王贲擢升为主力新军的前军大将。灭国大战开
  始,蒙恬奉命率一军北上抵御匈奴,原本一心只要带王贲做副将。可王责却响当
  当地说,除非去九原立即打仗,否则末将不愿北上!蒙恬笑云,跟老将军灭国,
  好是好,只怕老将军不敢用你也。王贲又是响当当一句,大秦有法度,不怕!虽
  然如此,最后还是秦王嬴政定夺,王贲才留在了主力大军之中。两次大战,王贲
  接受的将令都是做非主战的偏师,可每次偏师出战,王贲都完成得有声有色。灭
  赵大战对抗李牧,王贲是策应;攻入赵国后,王贲又是进军赵国陪都的偏师,没
  有得到主攻邯郸的将令;灭燕大战,王贲又是佯攻代国;攻下蓟城后,最长于奔
  袭战的王贲没能追击燕王残部,眼睁睁看着李信接受了令箭飞驰而去……不管将
  令如何,王贲都极为出色地完成了战场使命,且从来没有丝毫怨言。正因为如此
  ,秦军将士们都很服气王贲,也都明白一个事实:王贲部是秦军毫无争议的第一
  旅精锐,只是尚未大展威风而已。也正因为如此,当王贲独率一军南下时,依依
  惜别的将士们更我的是为王贲高兴。
  这就是王贲,崇尚谋勇兼备,将智战看作兵家根本。
  “攻克大梁,非特异战法不能。”
  “少将军有成算了?”
  当副将赵佗疑惑地走进幕府最深处的书房时,疲惫的王贲很有些兴奋,吩咐
  军务司马搬来两坛老秦酒,与赵佗举着酒碗凑到羊皮地图前说将起来。王贲说:
  “当年魏国富得流油,将黄金都堆到了新都城的王城与城墙上,大梁城无疑是天
  下最坚固的大都。外城墙高十三丈,墙厚十丈,内夯土而外包石条,几乎是个四
  方块子墙。王城更甚,全部由砖石砌成厚墙,墙内连夯土也没有。如此这般城墙
  ,任你飞石强弩诸般器械,砸到上边连个大坑也出不来。大梁城内粮草丰厚,魏
  军守个几年全然饿不着,鸟!魏惠王这老东西,建城真是一绝!”赵佗沉吟说:
  “除非奇兵智取,赚开城门,否则真不好攻破。”王贲连连摇头:“韩赵燕都没
  了,魏国上下都绷紧了弦,混进去赚城,人少不济事,人多进不去,即便混进去
  也可能出事,反倒折我人马,不中不中。”
  “教姚大人黑冰台行刺,暗杀了魏王再乘乱攻城中不中?”
  “也不中!”见赵佗也学说起了大梁话,王贲大笑一阵脸色又黑了下来,“
  邦交纵横时各国相互施展机谋,收买暗杀等原不足为奇。今灭六国,秦国就是要
  堂堂正正打仗,教山东六国最后一次输得心服口服!从韩乱看,暗杀魏王有后患
  ,不能。”
  “少将军只说,如何打法?”
  “水战。”
  “水战?调来巴蜀舟师?”
  “不。明白说,河战!”
  “河——河,战?”赵佗惊讶得似吟诵又似结巴。
  “对!以河为兵,水攻大梁。”
  “以河为兵?没听说过!”
  “目下听。来得及。”
  “有人说过水攻大梁?”
  “你看,这是何物。”
  王贲大步走到将军案前,从竹简山头拿出三卷哗啦展开。赵佗连忙过来捧起
  ,看得一阵不得要领,急得抹着额头汗水道:“我文墨浅,看不出甚来,少将军
  明说!”王贲凑过来拿过竹简指点道:“这是三则水战典籍,一则战例,两则预
  言,你且听听其中奥妙。”于是王贲一口气说开去,整整说了近两个时辰。
  先说水战战例。列位看官留意,王贲说的水战战例,不是水师舟船之战,而
  是以水为兵的决水之战。华夏自有兵戈以来,未曾有过决水之战。华夏自有水事
  以来,只闻治水以利人,未闻决水以成兵。否则,这则战例也不至于如此被王贲
  如此看重。这则战例记载在魏国国史中,说的是魏安釐王十一年,魏国如耳、魏
  齐先后为相,屡败于秦国;于是,秦昭王欲攻灭魏国,召群臣会商战法。当时,
  秦国有个将军叫做冯琴,认为秦昭王高估了秦国的强大,又忽视了弱可联众而胜
  强这个道理。冯琴对秦昭王讲述了一则晋国末期弱联众而胜强的战例,这则战例
  便是水战。晋国末期,有六家大世族主宰着晋国:知氏、范氏、中行氏、魏氏、
  赵氏、韩氏。其时知氏最强,企图寻找种种理由吞并五家,但凡一家违背自己意
  愿,知氏首领知伯便强邀五家共讨共灭,若有不从一并讨之。于是,没有几年,
  知氏先后灭了范氏与中行氏。这年,知伯又强邀魏韩两族围攻赵氏的轴心城池晋
  阳。其时,晋阳城池坚不可下,知伯便谋划掘开晋水淹没晋阳。大水灌进晋阳之
  时,三族首领站在山头观看,知伯得意叹曰:“吾始不知水可以亡人之国也!乃
  今知之矣!”知伯此言一出,魏桓子、韩康子两首领不约而同一个冷颤。因为,
  汾水可以淹没魏氏轴心城安邑,绛水可以淹没韩氏轴心城平阳。魏桓子立即用肘
  撞了一下韩康子,韩康子也用脚踢了一下魏桓子,两首领遂心领神会。不久,便
  有了魏韩赵三族联合而攻灭知氏的春秋最大事变。不久,魏韩赵三家进而瓜分了
  晋国。也就是说,华夏正史记载的最早水战,便是知氏三家水淹晋阳。对这次水
  战何以决水三次都没有攻破晋阳,王贲的说法是:“晋水太小,晋阳居高,水势
  不足以灭国也!”
  两则水战预言,也都是直接相关魏国。
  第一则,苏代预言攻魏水战。因为辅助燕国权臣子之夺位,苏代苏厉两兄弟
  在燕昭王即位之后逃往齐国,一直不敢回燕。后来苏代游历中原经过魏国,被欲
  图结好燕国的魏国缉拿,后经齐国周旋,苏代获救。苏代有感于燕昭王对自己的
  仇恨,遂对燕昭王写下了长长一卷上书,剖析燕国该当如何在齐、秦两大国之间
  谋求最大利益,结论是一句话方略:“厚交秦国,讨伐齐国,正利也!”燕昭王
  很是看重苏代这卷上书,立即迎接苏代回到燕国谋划大计。后来,燕国破齐,一
  时成为强盛大国。当此之时,秦国邀燕昭王赴咸阳会盟,燕昭王欣然允诺了。苏
  代得闻消息,一力劝阻燕昭王赴秦,理由是今日燕国已经成就功业,与秦国不再
  是盟友,而是仇敌了。苏代对秦国作为有一句总括:“秦取天下,非行义也,暴
  也。”苏代断言:只要秦国想攻灭山东六国,都有取胜战法,燕国不能与秦国走
  得太近而使秦国找到发难口实。燕昭王对苏代所说的秦国威慑不甚明了,苏代便
  一一陈述了秦国对各国可能采用的灭国手段。说到秦对魏之战,苏代预言了秦军
  战法:先攻下河东,占据成皋要塞,封锁魏国河内之地;再以轻舟水师决荥阳河
  口,淹没大梁;再决白马津河口,淹没河外平原。苏代将秦军战法概括为:“陆
  攻则击河内,水攻则灭大梁!”并且断言,只要秦国公然以这种战法告知魏国,
  魏国定然臣服。这是战国名士第一次预言:秦军攻魏,水淹大梁是最大威胁。
  第二则,信陵君预言攻魏水战。魏安釐王时期,齐国、楚国曾联军攻魏,秦
  国出兵救魏一次。安釐王因此而想与秦国结盟讨伐韩国,收回韩国占据魏国的旧
  地。信陵君认定这一邦交方略将铸成大错,为此对安釐王有一卷很长的上书。信
  陵君上书堪称战国末世的一部预言书,其所做出的预言有三则,都是惊人的准确
  :其一,韩国将亡,魏国岌岌可危;其二,韩亡之后,秦军攻魏必用水战;其三
  ,魏国失去周韩屏障,祸必由此而生。信陵君上书的宗旨是两个:一则劝安釐王
  认清秦国的虎狼之心,二则力主魏国奉行“存韩安魏而利天下”的邦交战略,而
  三则预言,则都是在剖析魏国在消失韩国屏障之后的危亡结局。其中秦军对魏国
  水战之预言,除了用水不一,信陵君与苏代说得一般无二:“秦军兵出之日,河
  内必危;秦有韩国之地,开决荥泽水以灌大梁,大梁必亡!”昏聩褊狭的安釐王
  没有接纳信陵君上书,信陵君也终因无从伸展而自毁于酒色死了。
  ……
  “看来,终是有眼亮之人也!”
  “对!你赵佗也算一个。”
  “我?”
  “然也!你眼不亮,能看出别人眼亮么?”
  赵佗哈哈大笑。王贲也哈哈大笑。笑得一阵王贲突然打住道:“你没异议,
  我看就禀报秦王了。”赵佗连连摇手道:“没没没,报报报,你文墨好你写。”
  于是,王贲立即铺开一张羊皮纸,两人说着王贲一个字一个字写了起来。写得两
  句,话语却总不顺当,王贲啪地搁下笔道:“认得字写不来字,鸟事!”赵佗大
  笑,连忙高声唤进军令司马。司马落座,王贲离案起身道:“好好好,我说你写
  ,左右就这件事,来实的,不说虚话。”说罢,王贲转悠着一句一句说将起来。
  听得赵佗直呼痛快,军令司马却憋着笑意不敢出声。不消一个时辰,誊抄用印封
  泥等一应程式完毕,快马特使便飞出幕府飞向了咸阳。
  天上还闪烁着星光,秦王嬴政便走进了书房。
  灭国大战开始以来,王城书房的公文骤然增多。除了秦国政务军务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