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雕刻田园时光-第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放你的狗屁。”

  “好,那就走着瞧。”

  “好,放学后一起走。”

  上课铃响了,教室里一片回到座位的声音。小傻依旧趴在课桌底下,伸出手去掏裤子右边的口袋,里面发出一片哗啦啦的清脆声响,那里有一大把的珠子。小傻又伸出手去摸左边的口袋,里面空空的。按照惯例,他把六个花瓣的红色珠子单独的放在左边的口袋里,其他的珠子则放在右边的口袋里。然后直起脑袋,看到老师夹着课本走近了教室。

  黄昏。太阳在西边那遥远的重重叠叠的淡青色山峦后面,用那点最后的热量照耀着那辽阔的大地。孩子们在一条乡村公路上玩着玻璃珠游戏。小傻也在里面。他弯着腰,拿着自己的珠子,正准备弹射出去。

  “放下,放下,我还没打呢。我打了才归你打。”一个伙伴叫道。

  “我在你前面。”(指每个人要按照一定的顺序弹出珠子)

  “放屁。他打了归我打,我打了才归你。”

  “是的,是的,是归他。”另一个伙伴在一边对小傻说。

  小傻只好怏怏的放下手里已经拿起的珠子,他必须遵守这游戏的规则。“看好了!”那孩子半弯着腿,身体向前躬着,做出一个准备弹射的姿势。“啪”的清脆一声,小傻丢下的珠子居然被打中了。哈哈,那个脸上留着一道清晰的刀疤印记的孩子欢快的叫一声,像个猴子一样敏捷的跃过来,把赢来的战利品收到了自己的口袋。

  “还打不打?还打不打?”赢了几颗珠子的“刀疤”颇有些得意,一个劲的问小傻。

  “打,怎么不打,我还要赶本呢。”小傻说着,把手伸近右边的裤子口袋里,里面却空空的,什么也没有。原来不知不觉一会儿把珠子全输光了。

  “没有了,没有了那我先走了。”

  “有!怎么没有!”小傻急忙去摸左边的裤子口袋,摸出那颗红色珠子。他把珠子放在手心里,看了看,合拢,又张开,再合拢,犹豫的看了会,对刀疤说:“我好像不想打了。”

  “打,打。你不是还有一颗吗?”

  翻过了一个山坡,大家又一边走一边玩着游戏的拖拖拉拉的走了好远。这时候小傻的口袋里已经有四五颗珠子了,全部是那颗红色珠子赢来的。它不时得意的在外面拍拍裤子口袋,听着里面发出清脆的玻璃珠互相撞击的声音。小傻暗自高兴:看来这颗珠子真的不是一般的珠子啊。

  赢了几颗珠子之后,小傻决定不用那颗红色珠子了。他舍不得。他害怕输掉了它。于是他准备掏出那几颗赢来的珠子来打。

  “啪。”小傻随手从口袋里掏出一颗珠子扔在了地上,眼看着那珠子却慢慢的朝刀疤的珠子那边跑去,渐渐的越滚越近,眼看要撞上了,却停了下来。两颗珠子只隔了一个指头的距离。这意味着刀疤不费吹灰之力就会把珠子击中赢走。“哈哈哈哈。”刀疤在旁边幸灾乐祸的大笑起来,一边笑一边还像个野人一样的跳来跃去的。然后,他飞快的跑过去,趴在地上,拿起自己的珠子轻轻一弹,闪电般的结束了战斗。

  小傻这才发觉刀疤手里拿着的是那颗六个花瓣的红色珠子。他不知什么时候把那颗珠子扔了出来。

  “不行,我扔错了。我没注意,随便一扔的,这盘不算数。”小傻忙找刀疤理论。

  “算!怎么不算。你已经扔地上了,这是规矩。”

  “不行,别的珠子可以输给你,这颗不行。”小傻上去抓住刀疤的衣服。

  “什么呀?我赢来的,大家都看到的。我又不是偷来的抢来的。”小傻挣脱着小傻抓住衣服的手。

  “这颗不行。我给你换一颗珠子行不行?”小傻商量。

  “不行。我赢的就是这颗。”

  “放开!”刀疤正色望着小傻道。

  “不行。你把这颗给我,我明天给你十颗都可以。”小傻语气里显现着倔强的坚持,拉着衣服的手不松。

  他们僵持了一会。

  “哎,你别摔赖皮行不行?”刀疤说。

  “我就是赖皮。对这颗珠子我就是赖皮。”

  “赖皮!”刀疤骂他,衣服被他拉着没办法。

  小傻不做声,任他骂。

  刀疤拿他没办法,“哎,你不拉我衣服行不行。我新衣服被你拉烂了你赔得起?”

  “那我拉你书包。反正你不给我,我就不松手。”小傻倔强着。

  “那你就拉吧。反正我无所谓。”小傻越倔强,刀疤就越装做不在乎。

  两个人就这样拉扯着往前走。刀疤故意装着不在乎的得意神色,昂着头,夸张的迈着大的步子,好像旁若无人说:";哎,我拉着头骡子啊。这骡子还不用牵呢。";旁边的伙伴们都笑了。

  但是小傻还是没听到一般的紧紧抓住不松手。

  “小傻,算了。不就是一颗珠子吗。”

  “不行,别的可以,这颗不行。”

  “不行?难道你还跟着我回家不成?”刀疤满不在乎的装做轻松。

  “你不给我。我就跟你回家。”

  到了一个岔路口。小傻果然跟着上了刀疤回家的那条路。双手还死死的拉着刀疤的书包带子,跟在他的身后。

  “哎,你还真的跟我回家?还有这样的人?”

  “我不管。”

  这时候前面的路上来了一辆手扶拖拉机。突突的冒着黑的烟,摇摇摆摆的过来了。后面装着满满的一垛柴禾,上面蹲着几个衣着邋遢的农民。

  “车子来了,我们到路边去说行不行?";刀疤开始有点恳求小傻。

  “不行。”

  “你不要命了!?”眼看着拖拉机越来越近。

  小傻不做声,但是拉着刀疤的书包带子站在路当中不动。刀疤拼命想挣脱着跑开,但是跑不动,他又去掰小傻的手,但小傻的手捏得死死的,脸上一脸严肃和沉静的表情。

  拖拉机一会儿就到了眼前,驾驶员一边夸张的挥动着一只手臂,一边慌忙的大声的嚷嚷:走开!走开!

  “给你就给你。”刀疤终于害怕了,掏出红色珠子,使劲的朝远处的草丛扔去。

  小傻松了手,飞快的朝那草丛跑去。

  拖拉机轰隆隆的从两个人刚才的位置上过去了,蹲在上面的几个农民转过头来看了一眼这个不知道谁家的孩子,嘴里粗俗的骂了一句:“小狗日的,不要命了!”

  没有人能理解那颗玻璃珠在那个孩子心中的地位和意义。多年之后,连他自己也难于理解。想起的时候,觉得无比遥远。

  (此篇完,基器先生谢谢您的阅读) 电子书 分享网站

尘土之街(1)
第一节:环境

  夏天的时候,当车辆一驶过尘土街,则街上弥漫着漫天的尘埃。大货车哧溜的一路驶过去,立即的,从南到北紧跟着车屁股旋风般的飞舞着漫天的尘埃。在金黄色的阳光的照耀下,颗粒巨大的尘埃甚至有些闪闪发光。这些火黄的尘埃一个个肆无忌惮的上下翻飞舞动,有时候还聚集成一团在空气打着旋,久久不肯消散,真是一片张牙舞爪欢腾雀跃的景象。

  这是尘土街上常有的景象。

  这街道上终日这么大的尘土,家家户户怕是要关起门来过日子了。但是门是从来不关的。一方面是为了生计和生意(这些人家多是开着个小门面的),另一方面,那意思似乎是说,大灾大难都挺了过来了,还怕它这点小灰小尘。

  于是,每每有车辆驶过的时候,那坐在街道边大门口闲聊的,不过是捂一捂鼻子就过去了。爱惜自己些的呢,也不过是捂住嘴巴下面的半个脸庞,叫一声:";恩,好大的灰啊。”站起来把椅子朝屋子里面拖动了几步又坐了下来。

  至于那打牌的和看人家打着牌的,是根本动都不动的。手头正忙活得紧,哪有时间管那么多。车子一来,就拿起牌来作掩鼻状,但那牌怎么会和鼻子合缝,即使这样,也还是要作出知道文明讲究卫生的样子。还有的是一手拿牌,一手伸出手掌在空气中扇来扇去,作出十分讨厌的样子。其实在我看来,哪里能扇走什么灰尘,只是更加让灰尘在鼻孔边打转罢了。

  所以这些整日在街边生活的人,晚上一洗鼻子怕是要挖出一勺子泥巴出来了,但是也不见得什么人得什么病什么症的,好像这灰尘是干净的,是洗过了的,吃一点不要紧。

  灰尘在街道上空翻滚够了,大的落了下来,等着下一趟车,小的则隐匿在人们肉眼的视线中开始四处“旅行”。

  首先是路边的树木和野草。其实要是每家每户的门前都种上树木倒是可以挡不少灰尘,只可惜树木都没几棵,又小,都蔫不啦叽的。四周无人看管的野草倒是生长得无比茂盛坦荡。这孤伶伶的几棵树和那遍地的野草终年生长在飞扬的尘埃之中,久而久之,枝叶上都覆盖上了一层厚厚的尘土,好似这树这草都不是植物,而成为一尊尊雕塑一样的东西了。尘土街于是成了一个雕塑遍地的石头一样的都市了。这些泥塑的树木不久就成为这街上恒久不变的景致了。某一天突然下了一场雨,还会吃了一惊,这树叶原来是绿色的啊。

  其次便是那些沿街的店面和居民的房屋了。细小的灰尘的脚力是惊人的,不但沿街的窗棂积累了厚厚的一层,连二楼的地板上都是细细的一层。那些丢弃在那里不用的东西上面都是细细的一层,其实那椅子上,也是有的,只是天天坐来坐去,看起来它们便是光泽发亮的。那些店面的门大多正对着大街,里面放着壁橱和玻璃的柜子,还有些杂七杂八的像是坛罐碗碟什么的就都放在地上。这些东西无一例外不是蒙了厚厚的一层灰。陶器还好说,那香烟,毛巾,肥皂什么的也都是一层,但乡下人是不嫌弃的,买回去拍一拍打一打也就用着。这还不算什么,那房舍后面菜园里的大白菜上面也是一层。妇女们摘回去拿到那池塘里去洗一洗,说到池塘也不能不讲,也有特色,是人畜共用的,就是说老牛洗澡拉屎和居民洗菜饮水都在这一个池塘里。曾经有人对此提出质疑。但大家伙都连连摆手,说:“不要紧。不要紧。这塘大。塘大。”再说那白菜,在那颜色昏黄的池塘里洗完就送到锅里炒着吃了,边吃边说:“今年的雨水好大啊,这白菜水灵灵的真是好吃了。”

  这是尘土街晴日里的情形。若是在漫长的旱季里突然来一场雨,街边的人不知道怎样的高兴了。

  大雨一来,空气不知是要清晰多少倍了。天气是那样的凉快。路边的樟树槐树和蒿草狗尾巴草什么的也都洗刷一新,洗去了泥巴的衣裳,露出了本来的面目,都绿油油翠滴滴的,赏心悦目。

  路上的尘埃也被压了下去。因着这街沿南北走向是一个斜坡,雨水便沿坡顺流而下。浊浊的黄黄的雨水把路面都冲得起了一道道槽。雨水便都沿着长长的槽子,像小小的河流一般,从街的最这边流到最那边。除了昏黄的雨水,这水还有其他的颜色。石灰池里流出来的是白色的,陈年的垃圾堆里渗出来的是黑色的,还有些不知道什么平时人们随意丢弃的废物垃圾也被雨水冲刷着流到那水流里去,使得这水流在一段时间里竟然是五彩了的。上游的孩子们看见了都害怕,下游的孩子则还浑然不觉的趟在那水流里嬉笑打闹。甚至把这水浇到伙伴的身上去。

  雨一停,路面也被洗刷得光洁一新,露出了白色的小石头。只是不少地方被冲出了条条深槽,使得那些在上面颠簸的车辆怕是要制造出更多的灰尘了。

  尘土街的夏天好像特别的长,从春末到中秋,好像一直都是夏天。因为这些日子多半是尘土飞扬的。其实尘土街也是有春夏秋冬的。

  春天最好是春雨绵绵的时候,那些老房子的残垣断壁,那弥漫在烟雨中的墙头的蒿草,那形状可爱的稻草垛,还有那倚靠在大门口打着毛衣的女孩子。。。。。。,似乎特别的美,但是乡下人是不懂这些的,乡下人只知道出太阳晒谷子,下雨了收谷子。

  给我记忆最深的是五六岁时候见到的一户人家晒场边的一棵杏树,那之前我还没有看过一树的花朵,所以那一天见了真是叹为观止。烟雨濛濛中,那一树鲜红的杏花像是唧唧咋咋的开放着,又没有半片叶子,纯粹得很,在雨雾中似乎还闪闪烁烁的。从来没见过。真是好看。

  夏天的夜晚是特别的热闹。因着这街道是南北走向,街上的房子都是东西面向,四周又没有什么遮挡,所以从日升到日落,整个街道都完全的暴露在阳光之下。晚上那房子似乎都蒸屉一般了,不敢进去,于是都出来坐在大街上纳凉。三五成群的聚在一起谈天说地。一纳就纳得特别长,东家长,西家短的,说也说不完的。一说说得特别尽兴,说得特别开心,等到特别晚了还不去睡觉,说:“不急,不急,屋子里还热着呢。”其实这个时候天都快亮了。

  秋天呢,没有什么特别的故事,无非是来了风雨,多加几件衣服就过去了。

  冬天,下了雪,大人们都躲到火垅边烤着火说着夏天没有说完的闲话去了,街道反而成了孩子们的天地。漫天漫地的跑啊,喊啊的,也不知道寒冷或是歇息,也没有大人来管他们。玩腻了他们便生出许多整人的招数来,把个雪球捏成冰块一般的坚硬朝别人家的窗子砸去啊,把雪水灌到伙伴的脖子里去啊,他们这样做的时候并不是一本正经的,说着我要来害你了,而是嘻嘻哈哈的笑来笑去,捉弄人的笑着,被捉弄的也笑着。偶尔把个把小一点的孩子弄得哭了,也不过这家大人出来责备几句,那家女人出来哄哄几声,也就好了,就过去了。

  有一次,这戏弄的对象转移了。几个孩子滚了几个巨大的雪球,推到路中间去,挡住路捉弄那骑车过路的。雪球中间正好露出一个口子,可以过摩托车,嬉笑中不知道谁把块砖头就埋在口子的底下。一个骑摩托车的走到这里,一滑滑了三四米就倒下了,摔得不算重,那人一边爬起来,一边打个哈哈:“哎呀,我说这中间怎么正好有个口让我过呢。原来是这么回事啊。”

  那一群小孩躲在大门背后早已经笑成了一片。

  尘土街是一条单独的街道,沿着公路一路下来,两边建了些房子,开了些店铺,便成了一条街。周围便是乡村的田野和山丘,所以尘土街并不是繁华的,它甚至是荒芜的,没有生气和希望的。

  尘土街似乎永远是空空荡荡的,永远是那么几个闲人在街上晃荡溜达,或是几个有钱人聚拢在一起唧唧咋咋的打牌,或是那些店铺的老板翘着椅子像个癞蛤蟆似的整天的坐在路边,干巴巴的不知道望着什么。街上除了几家百货店,不外乎就是两家理发店,一个药铺,一个裁缝铺和一个修理摩托车之类小店。

  街上的房子,有有钱人的富宅大院,也有穷苦人的泥瓦小屋。那泥瓦的小屋就蛰伏在别人的琉璃墙边,那墙边伸出的屋檐上还挂着漂亮的风铃。那泥瓦屋连墙皮都剥落了,露出黄色的泥砖,上面还可以看到扎在里面的麦子。而屋子的后半边已经接近倒塌,用竹篾编制的板子做着墙壁,但生死由命,富贵为天,那房子的主人也许夜里哭上一两场,第二天照样起来平静的和那大宅子的主人打着招呼,下到田地干活去了。

  有一次爸爸让我去打酒,我走到一个老头腐旧的店铺里去,屋子里很黑。我颤颤巍巍的在黑暗里走了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