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雕刻田园时光-第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有一次爸爸让我去打酒,我走到一个老头腐旧的店铺里去,屋子里很黑。我颤颤巍巍的在黑暗里走了好久才走到柜台前,我把瓶子放在柜台上,对那个老头说:“给我打一瓶酒。”老头开始揭开酒坛的盖子给我舀酒,这时候我一抬头,我看见屋顶上一个巨大的洞,从洞里照下来一个长长的亮亮的光柱,屋顶下一张巨大而精致的蜘蛛网在那光柱里闪闪发亮。 。 想看书来

尘土之街(2)
第二节:生命

  尘土街虽然是个小地方,但是和中国其他的小地方一样,却是三教九流,各色人等都有。

  憨厚,精明,懦弱,强悍,自私,圆滑,善良,卑微,昏庸,狗脾气。。。。。无时无刻不在每张面孔每个灵魂上上演着,但是时代进行到今天,那些传奇的人物张扬的个性和离奇的故事恐怕只能在故事中去寻找了。人的性格成分似乎也简化了,狠毒狡猾这些模样似乎只是某些人临睡前想着村子里的事的时候才会显现。表面上,平日里大家都是安安分分,客客气气,相安无事的样子。在这个一心谋求富裕生活的时代里,这里似乎只有两种人了:能干的和老实的。

  尘土街的人说人老实,是有意味的。两个母亲见了面,多半是要称赞对方的孩子的:“您看您家的孩子,怎么那么老实听话,我们家孩子一天到晚是调皮捣蛋得不行。”这人嘴上称赞得甜蜜得不行,心里却不知道是怎样的不屑呢。因为在尘土街的人们的心目中,老实的就是温顺的,温顺的就是本分的,本分的就得吃苦,吃一辈子的苦。另一家大人心里早也识破了那家的话语,忙说:“这一个“老实坨”,见人话都不会说,将来长大了有什么用啊。”

  尘土街的人说人能干,那是带着钦佩的神情的。

  “你看某某某家的媳妇,那一张嘴,能说会道,见什么人说什么话。”

  “那是!见到您哒叫人叫得亲热得不行。也不怪他家里那么发财,搞得那么好。”

  一切精明能干的在尘土街都是受人敬佩受人尊敬的。

  无赖在尘土街的地位,我不知道怎么说。一方面,人们讨厌这种人,另一方面,他们也惧怕这类人,不敢招惹这类人。这是不是一种变相的尊重呢?但是要真是遇到什么事情,尘土街的人却是不会退让的。也许心里又气又怕,但是却一见阵势不对,立马捡起路上的石块,一边大声嚷嚷对方如何不对之类,以期招来劝架之人。等到那劝架的来了,双方立马的更加勇猛了,拼命挣脱众人的阻挡劝解,要上前拼个你死我活,嘴里嚷到:“老子今天不砍掉你的脑壳我就不姓X。”

  还有一类整天在街上闲荡的人,恐怕是别的地方少有的。这是几个特别懒惰的人。

  夏天的时候,你看见他,蓬头垢面,似乎长久没有洗过澡,衣衫也破破烂烂,袖子上的油腻几乎都可以做镜子了,但这人却并不是疯子,他腿脚和语言都正常得很。那挽着袖子的臂膀,是又粗又壮。再看那身材,也是雄壮魁梧的很。甚至超过一般人。

  这人正当盛年,无病无疾,身体强健,却是非常的懒惰,没有正业,整天也不做事,就在街上闲荡。

  每天这人都从附近的村子里跑来,游荡在尘土街上,从街的最这头到最那头。打牌,看别人打,下棋,闲聊,干坐,一玩就是一整天。中午也不吃饭,偶尔买袋方便面啃掉。

  据别人说,这人早年父母双亡,又没有娶媳妇,也无后代,早失去了生活的热情,家里田地的稗子野草是和水稻一样多,凑合着吃个半饱。所以终年过着这种奇怪的贫苦却玩乐的生活,游离在世俗生活之外。

  若有人问这人老了之后怎么办,谁来养他?

  “吃五保户。”这人回答得很干脆,一点也羞耻。

  尘土街对待这样的回答是“宽容”的,就像大多数中国人对于某些明显的不合理的事情的态度,他们是管不着的,是大度的,宽容的。他们能管着的,只是对东家西家的事情说长道短。若要是这家发生了个什么奇异新鲜事,那真是立马的整个街道都热闹起来。但是对于这样的需要质疑或者是改进的事情,他们是没有什么主意的。

  只有这药铺的医生,这人算有点文化。在小街上数他还看看省里来的报纸。这个人大发着和尘土街不合宜的牢骚:

  “年纪轻轻,却不做事。每天就知道玩,将来老了却要我们来养他。”

  “吃五保,还不是我们交的税。我们现在干活累得要死,将来还要养活这类寄生虫。哼!”

  除了活着的,还有死去了的。

  自尽的人是不少的。每年都有。至于自尽的原因,各样都有。有夫妻吵架想不开的,有邻里不和的,有欠债走投无路的,有做了伤风化的事情暴露了没有脸面见人的。。。。。。

  这种非自然的死亡,在尘土街一发生,便立马的风传全街,再到十里八乡,成为人们津津乐道的谈资。那谈的人,面容忽而喜笑颜开,忽而诡异神秘。不知道有多少乐趣。

  及至出殡那天,更是人山人海,比一般的死人不知道要热闹多数倍。幡旗飘飘,吹吹打打,送葬的队伍穿过街道,然后在山野里蜿蜒而行。更有一大群人站在远处观望,指指点点,说长道短。

  等到一入了土,那死去的人的亲人一哭够,也就过去了。

  也就过去了,活着的人还是照样过着日子,就是那死者悲痛欲绝的家人,过个两三天,见人也笑逐颜开了。

  死了的就这样死去,后来没人记得了,消失得干干净净。

  可见这人死得无足轻重。

  除了人,还有动物。

  猫猫狗狗是很多的,但是和人的关系并不融洽,人也不重视它们。活着,就活着。死了,就死了。它们并不是尘土街的人们的朋友。

  狗,有一点残菜剩饭,就给了吃。没有,就不给,饿着。让他们自己到山野里去寻觅事物,去和别人家的狗争抢,或是到别人家去偷。有一点不好的,就拿起棍子或是扫把来打,驱赶着它们到一边去。有的甚至一打打得鲜血直流,嗷嗷直叫,甚至打折腿的。好像它们看家的时候是应该的,是该给人类干的。也该给人打的。

  猫,也不被城里人那样抱在怀里,给予怜爱和温暖的,随便它去了,有它吃的就给点,没它吃的时候就忘记了。猫对人也没有感情,不会向人撒娇,只会在饿到没办法的时候,朝着人不住的哀怨的叫着。生下许多小猫崽,家里不需要,也养不活,就拿到很远的山野去丢掉。有时候那些小猫崽就自己爬回街上来了,瘦骨嶙峋的,瑟瑟的在街道边发着抖。那是饿的。有一回,街上新近有人盖房子,大家伙说这户人家建新房子,大概是没猫没狗的。大家得多送几只。于是等到主人搬家来那天,一看,水泥谷场上铺了一地的小猫小狗,全都瘦骨嶙峋,有点还没张开眼睛,都在那里瑟瑟发抖的叫唤着。

  第三节:生活

  尘土街是安静和寂寞的。

  尘土街的人的生活,不外乎是,做生意的整天守在店门口看着店面,种田的在地里干着活,该吃饭的时候就吃饭,该睡觉的时候就睡觉。日复一日,年复一年。

  尘土街的人们的业余生活,也不外乎是三件事:干坐,闲聊,打牌。

  没事做的时候,人们莫不是搬了把椅子坐在自己家的门口,漠然的望着空荡的街道,吃饭的时候也是漠然的望着,只不过手里多了个碗罢了。也不知道都在望着什么,大概他们总是这样的无聊。晚饭时候你从街上一路走过去,好像家家户户门口蹲着一个形体变大了癞蛤蟆一样。

  闲聊好比尘土街的报纸,可以使一件事情在半天之内传便全街,比古代的烽火台不知道快了多少倍。

  当然也几个人是有别的爱好的。理发店的师傅喜欢没有生意的时候,找人下象棋。一个退休的老教师老头喜欢坐在门口拉一拉二胡。但这都只是偶尔为之的,算不得大流的。这些有些高雅的玩物一般人是玩不来兴致的。尘土街的大流是打牌。扑克,花牌,或者麻将。一打就打到半夜,生出许多的事端来,口角不和,或是钱物纠纷,就闹得打得头破血流的,结下一些陈年的积怨。一时间整个街道又是热热闹闹了,比过节还开心快乐了。

  若是没有这些事情的时候,尘土街不免要寂寞了。但是那些人们是善于寻找乐子的,他们随时的抓住一点小的事情做着嘴舌的文章,要不然,真不知道他们该是怎样的空虚寂寞了。

  例如有一天这街上来了一个疯子,一边走一边骂街,骂她的丈夫没有良心,骂她的孩子不听话。但看得出来他并没有完全疯掉,意识大致还是清醒的。而这时候街上的人莫不是睁大眼睛张大耳朵,生怕漏掉了一个细节,等到那疯子在一家杂货店的门口歇了下来,立马的,涌来一大群的人,把这个人围得水泄不通,大家七嘴八舌的问这问那,饶有兴致的观赏着。那疯子则东一句西一句言语混乱的说着。这时候有个妇人阴阳怪气的说到:“我给你出个好主意。既然你丈夫喜欢打你,你今天就坐在这里,不回去了。他不来接你,你就不回去。”立马引来一阵哄笑。但是那疯子还不明就里,很严肃认真的回答到:“那不行。我家里还有一大堆衣服没有洗呢!”立马又是一阵哄笑。“那我去帮你洗衣服。你就在这里坐,好不好?”妇人看着周围这么多人群的机会,当然是不会放过这玩乐别人的好机会。但是谁知道,就在昨天,她还为别人偷光了她家菜园里的茄子而伤心的站在山坡上破口大骂呢。好像此刻她已经把刚刚的不快完全忘却了,她生命里的一切的不快似乎在此刻她都忘记了。她从别人身上体会着她自己生命里不得的快乐。

  等到笑剧一散场,大家又要回到各自的生活中去了。那生活也不见得比那疯子的生活更有乐趣多少。一个老农从椅子上站起身来,扛着锄头到田地里去了,边走边抱怨:“真不该在这里耽搁半天,现在太阳都那么高了,还不把人晒死啊。”一个妇女见店铺老板此刻才空闲起来,走上去说:“我是来给您还账来了,把您拖累了这么多天,真是不好意思。”

  因着这喜欢看热闹的习性,全街人竟然有一次被一个小孩子耍了。这个小孩子蹲在路边的草丛里看着什么,其实那里面什么也没有。这小孩大概感到无聊,就像尘土街的人经常感到的那样,于是突发奇想想戏耍一下他不远处的一个同伴,于是大声惊呼一声:“哎呀!快来看啊!”这呼声很快引来几个小孩,不单是小孩,后面连全街的人都来了。因为这一街的人没有哪一个不是无聊的,不是爱看稀奇的,这是他们的性格和爱好。这几个小孩什么也没看见,但是并不立即的迁怒于第一个孩子,而是跟随着发现新大陆一般的叫唤起来,引来几个大人。这几个大人也不甘心就自己白白上当,于是更加呼朋引伴的做出惊奇的样子。哎呀哎呀的。于是乎引来一大片人群,挤成一堆像被人提着脖子一般的朝里面看,边看边问:“什么东西?什么东西?”

  结果是绿油油的草丛里什么也没有,连叶子也不曾经稀奇一点。但是大家伙并没有谁发火,也不责怪那第一个小孩子,笑呵呵的又都三五成群的回去了。闲着也是闲着,总算经历了一件事,虽然这结果是什么都没看见。

  后记

  2004年为纪念萧红所作。模仿了她的小说《呼兰河传》。意在描摹一个人性和文明落后不健康的街道作为批判。暗含有许多讥讽嘲笑的意味。但是情节和细节大多是虚构。

  (此篇完,基器先生谢谢您的阅读)。 最好的txt下载网

山中旅程
五月的一个星期天,外公要去姑外公家,问我愿不愿意去。那时候,外公的孙子我的表弟刚考上大学,准备办喜宴,需要有人去请客。本来当时村镇间电话已通,电话邀请一番也可,但外婆说为表示郑重诚挚,应该派人亲自去一趟。且外公似乎很久没有去看望过姑外公一家,两家除了逢年过节里稍有走动外,往来稀疏。外婆于是吩咐外公亲自去一趟。外公便来问我愿不愿去,母亲极力怂恿我去,说是这个只愿意呆在家里啃书本的书呆子早该出去走走。

  于是外公在小街上割了几斤新鲜猪肉,作为拜访的一点意思,我们便出发了。

  出发半个小时后,我们渐渐离开生活的小镇,往姑外公一家生活的大山里走去。

  时值初夏,山野间的一切草木都生长得极为繁盛密集,新长的叶子鲜嫩翠绿,葱葱郁郁,显得生机勃勃。

  我跟随着外公,一老一少,一前一后的行走在河流边、稻田间的羊肠小道上,说着一些闲话,譬如路边的某样野花叫什么名字,前面的田埂上有一道口子要小心,以及我懂事后从未去过的姑外公家里的一些旧事之类。远远的环抱在我们四周的是翠绿静默的青山,我们则行走在青山间的那一小片冲积而成的平原上,平原上密布着一条蜿蜒远去的小河流,以及被一块块被田埂分割出来的农田。农户人家的房舍多半座落在山脚、山腰,白墙黑瓦,分布错落有致,宛如一颗颗棋子散落点缀在大山青色的棋盘上。

  久居城市求学多年,突然行走在这自然的山野之间,只是倍觉天地广阔,清新自然,神情开朗,身心自由舒坦,步伐矫健轻盈。整个身体有一种微微的雀跃感,仿佛长久封闭的心突然打开,得了自由,又仿佛心灵里长久布满的无暇打扫也不知道如何打扫的灰尘蛛网突然间被无形的风景清洗,得了清爽利落。

  有轻轻的风从原野上吹过,带来植物的自然清爽的香气。

  有清脆的鸟鸣在山野间回转,却藏在山林间,只听其声,看不见模样,偶尔见到一两只从天空中掠过,有从未见过的漂亮颜色,落入田野间觅食去了。

  路过农田。初夏正是耕作时节,水田里大多灌满了水,有农人赶着水牛在里面耕作,水花泥浆四处飞溅,清脆的吆喝声在农田上空自在飞扬,有一种质朴自在的美。遇到有熟识的人,外公便停下来与那农人打声招呼,说几句言语。

  路过河流。蜿蜒的小河,或者小溪,两岸被葱郁的草木覆盖,河水青绿澈亮,漂浮着碧绿或幽蓝的水草,丝一般在水流中缓缓摇摆。有成群的小鱼儿在水草间来回穿梭游玩。顺河水往下,不时会遇见一些因为水流落差而形成的天然小瀑布,高不过一两米,声响叮叮咚咚,清脆至极。

  路过湖泊。夏季的高山湖泊里涨满了水,水面溢至湖岸。而又极其平静,宛如明镜,没有一丝涟漪,只有一只洁白天鹅在湖中轻缓浮游,动作轻柔,似在休憩。而四周空无一人,极其安静,只有背后一座幽蓝的青山静默无语,宛如油画般浓郁的背景,一切给人一种极其静谧安详之美。

  路过农舍。古朴简单的砖瓦房子,四周有一些鸡在轻轻走动,随意的在草丛间觅食,间或也争斗起来。有水牛或黄牛栓在门前的大树下,缓慢的咀嚼着扔在地上的青草,身后或是还留有几处漆黑的如磨盘般粪便。见到有人路过只是木然的抬起头用巨大的牛眼望你一眼。那牛眼在长年的辛苦劳作后似乎显得没有木讷而没有感情。我们需得小心的绕过,因为不知道这迟钝的动物是否会突然抬起牛角,或是弹起后蹄来攻击你。即使远远的绕过,仍能清晰的嗅到那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