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宋兵器谱-第18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次,没有人反对他,就是姚古也没有喝斥,而是大为赞许:“是呀”姚古放下海碗,抚着肚子,道:“吴都指挥,听说你在夏州发财了,赏我们一碗饭吃。”
    一提到饭字,一众将领却是眼睛放光,口水都流下来了,有人更是把衣襟都沾湿了。
    “理解万岁理解万岁”吴骥回想起他追击耶律洪基后,不也是如此一副德行?对他们的模样,大是理解。
    吴骥一声令下,兵士端来饭菜,一众将领蜂涌而上,抢夺起来。
    “吴都指挥,咋这么少?”
    “太少了,还不够一口呢”
    一众将领吵开了,特别是姚平仲,他的饭量奇大,而吴骥送来的饭菜却是少得可怜,对他来说,连垫底都算不上。
    “莫急莫急”吴骥忙着宽慰他们:“我当日追击耶律洪基后,也是饿得难受王枢密太扣了,他给我的饭菜比起我给你们还要少,少得多呢。”
    “吴都指挥,你也不能克扣我们的呀”众将不满了。
    “你们莫要说话。”种谔大声喝斥起来:“吴都指挥这是一片好意。我们饿得狠了,若是猛然间狠吃,一定会出事。得慢慢吃”
    众人谁不明白吴骥是好意呢?只是,处此之情,谁能忍得住?
    众将把饭菜吃了,吴骥正要说让他们歇息一阵,再送饭菜上来。然而,一阵呼噜响起,只见姚平仲歪倒在地上,整得个山响。
    他这一打酣就不得了,西兵将领一个接一个的倒在地上,呼呼大睡,与吴骥他们当日情形差相仿佛。
    姚古一见姚平仲带的头,气不打一处来,就要狠狠教训他,却是摇摇晃晃,一个没站稳,倒在地上打起了呼噜。
    “他还想说平仲,他不也一样么?”种谔取笑一句,摔在地上,睡着了。
    一时间,满屋的酣声,比打雷还要响亮,吴骥他们不住摇头。f@。
    '  '
第十八章 异族惊惧(上)
    第十八章异族惊惧(上)
    西夏,皇宫,李秉常正与一众大臣在商议大事。
    这次,李秉常没有了往昔的得意,有的只是忧虑,一双眉头拧得紧紧的,成了一个川字。
    不仅他如此,就是一众大臣也是如此,个个紧拧着眉头,紧抿着嘴巴,少言少语,一众君臣哪里是在商议大事,纯粹就是在闷坐愁。
    自从接到吴骥连下三城的消息后,西夏君臣就是震恐无已,往昔间的得意洋洋再也不复存在了。不仅没有得意之相反的是,他们很是惊惧,很是害怕。
    吴骥大宋行动神,连下三城,这事很有震憾力。尤其是吴骥大军竟然攻下旧都夏州,已经剑指兴庆府了,西夏危在旦夕,他们能不忧虑么?更别说,西夏此时是要兵没兵,要将没将,拿什么与吴骥对抗?
    此时此刻,李秉常最希望的就是出征陕州的西夏军队回来。当时,得到陕州捷报后,李秉常是欢喜异常,巴不得多派些兵马前去,多打下些地方。如今,他是后悔不已,西夏的jīg锐去了陕州,西夏空虚,若是吴骥直扑兴庆府的话,他拿什么来抵挡?
    兴庆府是西夏的都城,是吴骥志在必得之地,吴骥肯定会来,而且会来得很迅,李秉常他们就愁上了。
    然而,让他们意外的是,吴骥竟然在夏州按兵不动,并没有马上朝兴庆府打来,这让李秉常暗松一口气。
    虽然吴骥暂时没有进攻,危机仍在,李秉常一点也不敢掉以轻心,只得日日与大臣们商议。可是,商议来商议去,都没有妙法呀。
    死守兴庆府,是一个不错的打算。可是,兴庆府的坚固程度与夏州差相仿佛,即使比夏州要坚固些,也是坚固不了多少,夏州都给吴骥一鼓作气打下来了,兴庆府能坚持多久?
    再说了,即使坚守兴庆府,那不过是一座孤城,城外有不少汉人,他们必然会投向宋朝。除了汉人,还有古、回纥这些异族,他们很可能会投入宋朝的怀抱。
    如此一来,西夏不是把除了兴庆府以外的地方都丢了?一旦丢了这些地方,西夏还能叫西夏?
    最好的办法就是与吴骥打上一仗,把吴骥打败,可是,这只能想想。一是李秉常手里没有兵,西夏的jīg锐在陕州。二是即使他手里jīg锐在握,也不敢与吴骥大军对阵。要知道,李俨率领的是西夏的jīg锐,在吴骥大军面前,一个冲锋就垮掉了,西夏还有什么军队能抵抗得住呢?
    李俨大军唯一的缺陷就是没有足够的铁鹞子,为了进攻陕州,西夏是jīg锐尽出,铁鹞子全派出去了。即使铁鹞子在,也不见得能打败吴骥,顶多是平手。
    李秉常一众君臣想来想去,都没有妙法退敌,不得不愁啊。
    “皇上,要不,我们和谈吧。”有大臣试探着出主意。
    “和谈?不行绝不行”
    “哼大夏与宋皇打了数十年,占足了上风,大夏为何要与胆小的宋人和谈?”
    “大夏占到了上风,我们只要咳嗽一声,宋人就要吓跑好几十里,为何要和谈?”
    一片反对声响起,一众大臣个个高昂着头颅,仿佛还在往昔西夏占足了上风的日子里似的。对于他们来说,绝对不能接受和谈的事实。西夏占了几十年的上风,陡然间要他们放下身段,拉下面子,接受和谈的事实,还真的很难很难
    “可是,要是不谈,我们该怎生办?”
    “是呀吴骥大军已经拿下夏州了,剑指兴庆府。眼下虽然还没有朝兴庆府打来,那是迟早间事,我们拿甚么去抵挡?”
    “你们要知晓,驻守夏州的是大夏的jīg锐,除了没有铁鹞子外,其余的jīg锐全有。就是如此jīg锐,在吴骥大军面前,一个冲锋就垮掉了,几万人的大军给吴骥大军斩杀殆尽。你们,谁能退敌?谁能退敌?”
    “此时不谈,若是吴骥大军打来,一切都晚了。”
    虽然不愿意接受,还是有大臣很清醒,他们意识到夏军与宋军的巨大差距,和谈是他们眼下唯一的出路。
    “这个……”一众反对的大臣万分不愿,却是不得不接受这一事实,不敢再反对了。
    “和谈,兴许可以试试。只是,吴骥会不会漫天要价呢?”李秉常对和谈一事倒也能接受。可是,他却担心吴骥的要价太高啊。
    数十年来,西夏第一次处于下风,而宋朝第一次占到上风,吴骥的要价肯定很高,他们不由得犹豫起来了。
    “禀皇上,李宗保将军、梁熙将军求见”就在一众君臣左右为难,难以委决之际,一个太监快步进来禀报。
    “李宗保?梁熙?”李秉常一听这话,不由得大喜过望,眉头一轩,双眼中jīg光暴大笑起来:“有请二位将军在陕州打得不错,肯定有捷报”
    西夏进攻陕州,取得了数十年从未有过之大胜,一想起这事,李秉常就是欢喜难言,一张嘴哪里合得拢。
    “呼”一众大臣长吁一口气,提着的心终于放了下来。
    李宗保和梁熙回来了,那就是说西夏的jīg锐全部回来了。尤其是铁鹞子的回来,对于他们来说,那是天大的喜事。对于西夏众臣来说,铁鹞子是他们的支柱,只要有铁鹞子在,就不用怕。铁鹞子到眼下还没有败过呢,即使面对辽国的皮室军也不落下风,他们哪能没有信心的道理?
    “他们在陕州打得不错,掳获很多,他们回来,肯定携有很多财货,我们都有份,我们又要大一笔了”
    更有大臣做起了财的美梦。不能怪他们,在他们眼里,陕州是富饶的天堂,李宗保他们打得不错,能空手而归?必然是满载而回。
    如此想的大臣不在少数,个个眼里冒出了美丽的小星星,仿佛已经在金山银山上打滚。
    就在一众君臣的期盼中,李宗保和梁熙进来了。一众君臣一见二人的情形,心头咯噔一下,暗道不妙。
    李宗保和梁熙已经没了人形,瘦了许多不说,更是jīg神不济,走路都要人搀扶。要是没人搀扶的话,二人肯定是摔在地上了。
    二人衣衫褴褛,形销骨毁,萎蘼不振,一副有气无力的样儿,仿佛离死不远了。
    “这个……”回想起二人当日出征时的意气风,一众君臣根本就不相信,还以为看错了,不由得眼睛,再三打量,没错,是二人是两个快要断气的人
    “你们怎生成这样了?”李秉常尖叫起来,上前一步,一双眼睛瞪得滚圆,喝问起来。
    “禀皇上,臣臣臣……罪该万岁”李宗保结巴着回答,大口大口的喘着粗气。
    “你们有何罪?”李秉常越来越觉得不妙,急惶惶的问道。
    “臣等在陕州败退……”梁熙的话才开了个头,就给打断了。
    “甚么?你们在陕州败了?你们不是打得好好的么?你们打了大夏数十年来最好的胜仗,怎生会败呢?”李秉常绝对不愿意相信,尖叫声骤起,高亢刺耳,比起太监的声音还要难听
    陕州一战,是西夏数十年来从未有过的大胜仗,谁愿意接受失败的消息呢?不仅李秉常不愿意,就是一众大臣也是不愿意,个个一脸的不信之
    “二十万西兵跟踵而来,拿下横山,进入大夏境内了”李宗保太不是东西了,竟然又禀报了一个惊天的消息。
    “咣啷”李秉常打翻了一张桌子,杯碟摔得到处都是:“不可能不可能二十万西兵进入大夏境内这不可能绝不可能”
    他仰向天,声嘶力竭的大吼起来,根本就不相信。
    “天啊”一片尖叫声响起,出自一众大臣之口:“一个吴骥已经难以收拾了,又来二十万西兵,这可如何是好?”
    “那是西兵啊二十万西兵啊”
    “西兵是大夏的劲敌呀若不是西兵,大夏早就打进关中了”
    一众大臣乍闻这消息,惊惧难安,双1ǐ打颤,说话带着哭腔了。
    虽然数十年来西夏占了上风,可是,一众大臣却是知晓西兵是劲敌。虽然西夏占了上风,却是始终打不进陕州,顶多就是去掳掠一番,然后赶紧闪人。他们心里非常清楚,若是正面与西兵作战,西夏无论如何打不过。
    如今西兵拿下了横山,进入西夏境内了,而且还是一来就是二十万,他们能不惊惧么?
    不仅一众大臣惊恐不已,就是李秉常这个皇帝也是震惊无已,一脸的惧一双捂着iog口,喘着粗气,连话都说不出来了。
    “你们损失了多少兵马?铁鹞子呢?”李秉常好不容易稳定情绪,大声喝问起来。
    “禀皇上,臣等无能,损兵折将,伤亡近三成。铁鹞子无损”李宗保万分不想禀报,却是不得不报。
    “呼”李秉常长舒一口气,拍着iog口道:“铁鹞子无损,那就好那就好”
    铁鹞子是西夏最为jīg锐的军队,是西夏的支柱,只要铁鹞子无损就好办了。
    “你们说,大夏该当如何应对?”只要铁鹞子在,李秉柱的底气就足了些,不再惊惧难安,而是问计了。
    “臣等合计,大夏为今之计就两条,一是搜兵简卒,准备与宋军决一死战二是派人与吴骥和谈,拖延时间。”李宗保和梁熙对望一眼,道出了他们早就合计好的计谋。
    “准”李秉常眼睛一亮,道:“传朕的旨意,调集全国所有兵力,与宋军决一死战大夏的勇士,不管是在高山密林里,还是在深谷飞涧之中,都要参战”f
    a!!
    '  '
第十八章 异族惊惧(下)
    第十八章异族惊惧(下)
    宋军在河西会师的消息,对于西夏来说,那是巨大的威胁,一个不好西夏就有灭顶之灾,要李秉常君臣不震恐都不行。
    当然,震恐无已的不仅仅是西夏,还有吐蕃。
    吐蕃所属是西羌故地,至于其出处却是无从查考,大多史料只能来自于传说。吐蕃的崛起要追溯到唐朝,因为松赞干布而统一,而强大。从此以后,吐蕃开始了与唐朝长达数百年的争雄之路。
    虽然数百年间有时和平,有时战争不断,总体来说,吐蕃与唐朝的关系还是敌对的。虽然我们的历史教材上把吐蕃说得如何如何好,却与历史不相符。
    吐蕃最早并不是接受汉文明的影响,而是认同印度阿三的天竺文明。松赞干布统一吐蕃为了创造藏文,派出人去学习,去的是现在的克什米尔地区,在当时,那里属于印度,吐蕃学的是天竺文字,接受的是天竺文明。是以,藏文与天竺文字相近。
    文成公主进藏,具有深远的影响,可以说是这是吐蕃人由接受天竺文明向接受汉文明转变的开始。可是,一开始的时候,松赞干布瞧不起唐朝,与唐朝打了几仗,给唐朝打得大败,他这才意识到唐朝非常强盛,经过一系列的事件,最后才有文成公主进藏。
    文成公主进藏带去了大量的汉文明,汉人的书籍,汉人的科技,极大的促进了吐蕃的社会展,使得吐蕃的国力大为提升。同时,也使得吐蕃人开始接受汉文明,天竺文明在这里的接受程度开始动摇,一步一步的退出了舞台,最终为汉文明取代。
    这就是为何印度阿三一而再,再而三想把西藏纳入版图的一个原因。在尼赫鲁的大印度构想中,就包括西藏,因为印度阿三不甘心失败。
    在松赞干布时代里,吐蕃与唐朝的关系还算可以,虽然时有摩擦,却是和平居多。松赞干布死后,吐蕃与唐朝的关系就生了变化,随着国力的增强,吐蕃就不满足了,与唐朝争夺起了河西走廊。
    一提起吐蕃,很多人就想到西藏和青海,以为吐蕃就只有这么大的地方,大错特错在当时,吐蕃的地域极为辽阔,不仅仅包括现在的西藏与青海,还包括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的一部分地方,控域万里,是唐朝在周边最大的威胁。
    突厥很强横,却给唐朝灭了。吐蕃的实力也很强,唐朝却是无可奈何,因为吐蕃占据了有利的地形,吐蕃所在之地地形险要,地势复杂,崇山峻岭多不胜数,易守难攻,唐朝要想进攻吐蕃,难上加难。
    别的不说,光是一个积石关就让唐朝损兵折将数万人。
    正是因为吐蕃占据了有利地形,进可攻,退可守,没有后顾之忧,是以在实力上远远不如唐朝的吐蕃却是屡次威胁河西之地。
    尽管吐蕃占有地利,要想与唐朝为敌,还不够格,就不得不提到另一个与唐朝打了上百年的大国,阿拉伯帝国。
    阿拉伯帝国崛起之后,大举东进,先后攻占了巴基斯坦和印度一部分领土,与唐朝的西域接壤,最后爆了战争,这一打就是上百年。虽然阿拉伯帝国打不过唐朝,给唐朝压着打,连对中东进行伊斯兰化的机会都没有。可是,阿拉伯帝国也是大国,虽然屡败,却是屡战。
    就是在这种情形下,吐蕃与阿拉伯帝国走到一起了,两个大帝国有着共同的对手,唐朝而且,他们单独与唐朝打的话,都不是唐朝的对手,最后就结盟了,狼狈为jia,与唐朝争雄。
    吐蕃的主要部分是在青藏高原,另一部分国土在西域,与阿拉伯帝国接近,这更方便了两国的结盟。
    吐蕃由于地理位置很好,严重的威胁到了河西之地,不断出击河西走廊,想夺取河西走廊,却是没有成功。这在一定程度是牵制了唐朝,唐朝不得不派出大量的军队防吐蕃,保障河西走廊。
    河西走廊的重要是不用说的,那是联接华夏中心区与西域的必经之路,不容有失。
    或许,正是这种牵制,使得唐朝在西域的力量不足,最后才有怛罗斯之败吧。
    吐蕃与阿拉伯帝国的结盟,对西域的威胁相当的大,唐朝曾经一度丢掉了安西四镇,武则天派兵收回的。
    到了唐朝末年,吐蕃曾经一度占据陇西之地,进入关中,制造了巨大的破坏。可是,没多久,吐蕃也分裂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