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武唐第一风流纨绔-第19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命出征,得到允许,被安排在贺兰敏之手下做事,担任行军主薄、参军之类的职务,要是贺兰敏之有巨大的战功立下了,手下的人员也能跟着分一杯羹。
贺兰敏之相信,他会是幸运的,大唐军队也会是幸运的!
大军从长安出发后,经过了一个多月的行进,在二月中时候,抵达兰州……
://。。
第十七章一鸣惊人
'··]更新时间:2012111221:05:01本章字数:4038
作为边陲名城的兰州城地位非常重要,城墙修筑的很高大,又因为其是内地往西域的必经之路,挺是繁华,城市规模虽然不能和后世时候的兰州相比,但比唐朝时候一般的州府都要大上很多。
因其战略地位重要,城市规模很大,西北有战事时候,兰州常作为兵员及战略物资的存储中转站,今次也是如此,先期运送的物资全都堆积在兰州,再由兰州的官员负责将军需物资派送到凉州、鄯州、廓州、河州等与吐蕃人直接接触的边州。每有战争,兰州的官员就忙得屁颠颠,他们除负责物资的看管及转送外,还要迎接并负责安置路过兰州的大军,战争进行后,还要负责接收俘虏及战利品,物资的看管及转送同样还要负责,并且还要花更多的人员精力去做好这些事。
如今战事将起,兰州一带的官员早已经忙得天昏地暗。
在青海道大军抵达兰州,兰州刺史张允恭率兰州刺史府的一众官员出城迎接,贺兰敏之分明看到,张允恭的脸上写满了疲惫,眼中全是血丝,其他官员也是如此。他们已经忙了几个月,如今大军到来了,可以说到了最关键的时候,接下来还有更忙的事等着他们。
长途奔波了千多里的青海道将士也差不多,他们都累坏了,急需要休整,但相比较来说,兰州及其他边州的官员更需要休息。包括鄯州、河州、廓州、凉州等与青海接壤的边州,或多或少地遭受了吐蕃人的攻击。边州的官员要带领军士抵御来犯的吐蕃人,辛苦倒是其次,那份守土的责任让他们不敢有丝毫的懈怠。朝廷的大军开到这里来后,他们肩上的担子轻了一些。但依然要跟随青海道的大军行事。各州的刺史差不多都挂了个行军总管的职,他们将率各自的所领的边军同讨吐蕃人。
鄯州刺史韦待价也和张允恭一道出城迎接,与相对处于后方的兰州相比,鄯州就是前线,吐蕃人攻击我边关,最常攻打的地方就是鄯州,鄯州是从青海进入内地的门户,要是鄯州失陷了。才能攻至兰州。韦待价曾数次亲自上城楼指挥边军抗击吐蕃人的入侵,这次听闻青海道大军抵达了兰州,他也风尘仆仆地赶到兰州,准备向裴行俭汇报鄯州一带的情况。
凉州和甘州也是受吐蕃人攻击较多的州府。因隔的远,再加上要防御吐蕃人可能的攻击,凉州刺史元仁惠、甘州刺史裴履昭并没赶到兰州来面见,他们只是派出了手下的司马赶到兰州,向裴行俭报告各州军事准备情况。及他们与吐蕃人交手的过程与结果,供裴行俭参考。
迎接仪式非常简短,行事雷厉风行的裴行俭不喜欢烦琐的仪式,更不要说现在是战争进行时。一番简单的客套寒暄后,裴行俭、贺兰敏之、阿史那道真及各分总管在一大群边州官员的簇拥下。进到兰州城内。大军将在兰州做了次时间不短的休整,在这里布置具体的作战安排。
主要人员安置下来。大军安营扎寨后,裴行俭立即传令,所有高级将领及边州的官员到他的帐中集合,召开战前紧急军事会议!
裴行俭的大帐内,站的满满当当的,随军出征的中郎将以上级别的将领全都到会,兰州大部官员及其他州府赶到兰州来向裴行俭汇报军情的官员也都列席。
百多人齐聚在裴行俭的大帐内,但没有任何的声音发出来,谁也不敢私下议论说话,每个人都知道裴行俭治军极严,铁面无私,任何人要是违反军纪犯到他手下,决不会姑息迁就,肯定会做出处罚的,谁都不想成为那只骇猴的鸡,没有人敢迟到,也没有人敢私下议论什么。
看到属下的将领和官员悄无声息地站着,裴行俭很是满意,他在听手下的亲卫说召集的人员都到齐后,也从挂在帐首的巨大地图前转过身,面对帐下的诸将,很威严的说道:“诸位,我青海道大军已经抵达兰州,吐蕃人也知道了我大军将进入青海,与其作战,定是加强了防备,今日本帅就将收到的各地军情向诸位通报一下,接下来我大军要如何安排,本帅还想听听诸位的意见!”
裴行俭抵达青海一线后,将全面接管青海附近州府的民生军务,所有州府的官员必须听从他的调遣安排,接受他的调度。在他的命令未下达前,所有将领和官员都有权利和义务表述自己的意见,裴行俭将集思广益,再做出定夺。作为大军的主帅,虽然他对如何进行作战早就已经有了方案,但战事进行前,还要听听诸将的想法,采纳一些非常有用的建议,弥补自己初始方案的不足。
这也是裴行俭吩咐贺兰敏之特别要注意的,为帅者要博取众长。
裴行俭马上把他收到的大部军情都与到召集来的将领通报了,在将敌我双方的大致情况都说了后,裴行俭看着帐下身子挺的笔直的将领和官员,用与刚才同样的声音说道:“诸位,敌我双方的军情本帅都与你们说了,接下来本帅想听听诸位的想法,此战我军要如何打,才是最好的!”
因听闻我十余万大军将出征青海,吐蕃人早已经后撤,现在他们撤至青海以远,赤海、乌海、河源以东一线,利用那一带的险恶地形,抵御我军的攻击。
方兰州、鄯州西南方向的洮州、河州、廓州边军已经集结,他们将在接到裴行俭的命令后,向西北面攻击,配合从鄯州方向进行青海的大军本部,凉州、甘州、肃州的边军将从北面往西南方向攻击,沿青海湖的西侧进入原吐谷浑都城伏俟城所在的那一带。
这两个方向的我大唐军队,主要是配合从鄯州方向攻入青海的大军,裴行俭所领的本部人马肯定在此战中唱主角,裴行俭希望众将提请的就是我主力大军如何动作。
裴行俭刚说完,鄯州刺史韦待价马上站出来说道:“裴大总管,吐蕃人听闻我大军入青海,被吓的后撤了六百里,不敢与我大唐交锋,下官觉得此正是给我大军以休整的机会。如今青海一带天气严寒,春草未长,非常不利于大兵团的行进作战,因此下官觉得我大军应该在兰州、鄯州一带休整一到两个月,待天气转暖,春草萌芽之际再寻机与吐蕃人作战!”
兰州刺史张允恭也站出来发表了相似的意见,他表示吐蕃人远遁,不敢与我大军交锋,此正是给了大军休整的好机会,我军应趁此机会,休整补充,待天气转暖,青海附近的春草萌芽后,战马可以就地取食之后,再与吐蕃人决战。
“大帅,末将有不同意见!”两位刺史发言完毕后,贺兰敏之站了出来。
“讲!”裴行俭面无表情地说道。
站在帐下第一位的贺兰敏之大步走到帐前,稍稍侧站身子,朗声说道:“大帅,末将觉得我大军不能长时间休整,而应该速速进入青海腹地,主动与吐蕃人作战!”
“我大军从长安出发后,虽然行进了千里,但士气依然高涨,要是长时间休整,士气定然下降,那样整支大军的战力必定下降,因此万不能长时间休整!”贺兰敏之说着,带点傲然地看着帐下齐齐看向他的诸将,继续说道:“吐蕃人后撤六百余里,就是想避我大军的锋芒,待我大军士气下降后,再与我军作战,我军定不能随吐蕃人的愿,
中了他们的缓兵之计!”
看到诸将眼中的惊异的目光起来,贺兰敏之的自信心更足,继续侃侃而谈:“如今青海还寒,吐蕃人的物资没能够补充,他们人疲马饥,战力与平时比下降了不少,此正是我大军寻歼吐蕃主力的大好时机。我大军物资供应充分,战马草料充足,全军将士所需的粮食也完全可以得到充足的供应,相比较我大军比吐蕃人更占优势。要是天暖春草萌芽了,我军战马有草料,吐蕃人的战马一样会有草料,他们的牛羊也有了食物,会长膘生仔,那样吐蕃人的物资情况会有一定程度的改善,更何况他们从逻些城运送的物资也可以送到青海!我军休整好了,吐蕃人同样会休整好,要是那时两军才正式交锋,我军的先机尽失,会非常的不利!”
贺兰敏之说到这里,再对神情依然没什么变化的裴行俭作一礼道:“大帅,年前年后这段时间,吐蕃人在攻我边州时候吃了不少苦头,没占到什么便宜,他们的士气大受打击,大帅在安西与吐蕃人交手多次,每次都是大胜而归,吐蕃人畏惧,此番听闻大帅率军将来,更会心生惧意,综合几方面的因素,吐蕃人现在正是士气最低落,战力最差的时候,而我军士气高涨,末将觉得,我大军应趁此大好时机,从几个方向攻入青海腹地,尽歼青海之吐蕃人!吐蕃高原严寒还将持续几个月,吐蕃人要是兵败,他们没办法逃回逻些城,他大军有机会将其全歼在青海附近!”
贺兰敏之说着,再次充满傲气地说道:“大帅,末将愿领一军,直指乌海!定会将论钦陵、赞婆、悉多兄弟尽俘……”
://。。
第十八章分兵攻击
'··]更新时间:2012111221:05:01本章字数:4173
据我军得到的情报,乌海一带就是论钦陵所领人马现在所呆的地方,是吐蕃人的大本营,贺兰敏之在一番让人惊异的言论表述后,提出要亲自带兵攻打乌海,着实让许多人吃了一惊。
实话,无论是出征的将领,还是各边州的官员,他们中大多的人都认为贺兰敏之这个才二十几岁的少年人能领青海道副大总管职,是因与皇后武则天的裙带关系才当上的。贺兰敏之能在这么几年就升至检校左千牛卫将军,也全凭裙带关系,因为他没军功。这位纨绔公子来到青海,并不是他真想要率军出征,而只是想来捞军功的。他们没想到过贺兰敏之会有什么惊人的表现,今日听闻他的一番非常有见地的论断,还听到他请命率军亲自攻打吐蕃人的大本营乌海,许多人惊呆了!
但裴行俭听了没有什么表示,没一点惊异,神情都没变化,眼睛只在贺兰敏之脸上停留了一会,就扫向其他人,声音如初地说道:“其他人还有意见吗?”
裴行俭话音刚落,右卫将军、乌海道行军总管李孝逸马上站了出来,对裴行俭作礼道:“大帅,末将赞同武副帅的建议,我大军暂时休整后,应速速进兵,寻机与吐蕃人决战,万不可在此地长时间休整,那样会坏了士气,错失攻击的良机,末将也愿请命攻打乌海!”
贺兰敏之已经被赐改武姓。虽然他自己依然是“贺兰敏之”自居。但在其他人眼里,他已经变成了“武敏之”,自然就以武姓加官职名称称呼他,连一向与他私交甚好的人,如李孝逸都是如此,被别人这般称呼多了,贺兰敏之已经没特别的感觉了。
在高丽战场上斩获了军功的李孝逸被晋为右卫将军,今次他是领乌海道行军总管,唐时以攻击的目的地委任各道总管,也就是说依战前的安排。李孝逸所领的一万五千人需要攻打的目标就是乌海,今日他接了贺兰敏之的话,表示支持后,也请命攻打乌海。这是他的“本职”。
“大帅,末将也认可武副帅的提议,”副大总管阿史那道真也站了出来,支持贺兰敏之的提议,“我大军不能长时间休整,应该速速进兵,对吐蕃人展开攻击,吐蕃人定没料到我大军会在天气寒冷时候,对其展开攻击,出其不意而攻之。必能取得意外的战果!”
河源道行军总管、左卫中郎将李多祚也在阿史那道真后站了出来,“大帅,末将也赞同武副帅的建议,我军应快速进攻,还请大帅下令立即进兵,末将早就想与吐蕃人决一死战,末将愿立下军令状,要是不能取胜,甘愿受一切处罚!”
李多祚是靺鞨人的头领,因父亲意外死亡后早早接替酋长职。刚刚两年前才归附大唐,归附后就被委以重职,此次更是以中郎将之职领一道兵马,虽然人数不多,但足见朝廷对其的信任和重用。得到此番重用的李多祚当然想有所作为。想用军功证明自己的能力,因此也一力请战。
刚三十岁的李多祚在长安时候与贺兰敏之稍稍有点交集。两人交流的机会虽然不是很多,但他是很敬佩贺兰敏之的。贺兰敏之是皇亲国戚,此番又是他的上官,作为归附的胡将李多祚对朝中权贵都是表现小心,待贺兰敏之更加的表现恭敬。不过今日在表述完这番话后,他很骄傲地瞄了贺兰敏之两眼,眼神中有对自己勇武的自信,对他来说,唯一不怕就是打仗。与朝中权贵打交道是他的弱项,但打仗是他的强项,他有与贺兰敏之这位初次上点击的人相比较战功的想法。
贺兰敏之读懂了李多祚眼神中的意思,只是微微一笑,没有任何其他的表示。
贺兰敏之是知道李多祚的大名,但他知道的是原来历史上武则天当皇帝后李多祚以后的事,历史上记载这位归附的胡将被委以羽林军大将军的职,镇守玄武门,张柬之等人趁武则天老暮之际,发动兵变,拘捕并斩杀武则天的男宠张氏兄弟,并逼迫其交权,武则天被迫将皇位传于其子李旦。后来李多祚还参与了另外一次宫内兵变,那次就是导致一代才女上官婉儿身死的兵变,最终的情况贺兰敏之并不是很清楚,但他知道李多祚也在那次兵变中身死。
如今这位参与改变武唐历史的老兄还未成名,贺兰敏之非常期望身材伟岸、充满英气的李多祚能有不俗的表现,当然也希望以后他能听服于自己,而想让这位归附胡将听服的最好手段就是比他表现的出色。
接着一众分总管也站出来表示了相同或者相似的意见,大家都支持火速进兵。兰州刺史张允恭、鄯州刺史韦待价见军中将领的意见一面倒,也没敢再站出来发表意见。
“还有人有不同意见吗?”裴行俭依然没表态,环看着帐下诸将问道。
“大帅,末将还有建议要提!”贺兰敏之再次站了出来!众人再次惊异!
裴行俭仍然面无表情地喝道:“讲!”
“大帅,末将觉得,我大军应该趁天寒吐蕃人未加以足够的提防时,以最快的速度进至大非川一线,从几个方向对盘居在这一带的吐蕃人展开攻击,争取一战就全歼这一带的吐蕃军队,同时另遣几路人马,直接绕过大非川,行至吐蕃人后方,攻击河源、乌海一线,不让吐蕃人有接应、支援及反击的机会!”在众人的惊异中,贺兰敏之继续侃侃而谈,“我军中有吐蕃人未见过的火器,利用火器对吐蕃人攻击,不但可以对其大规模的杀伤,还可以对吐蕃人产生足够的威慑力!要是我军各部发挥出色的话,不但可以全歼赞婆所领的十五万人马,甚至还可能击溃论钦陵所部!赞婆部被全歼,论钦陵溃败,那我军就可以轻松收拾残局,将青海一带的吐蕃人全部清除!”
大非川一带盘居着吐蕃人近十五万大军,由论钦陵的弟弟赞婆所领,这部人马是抵挡我大军攻击的第一线人马,我军想要全歼吐蕃人,必须要先收拾干净这十五万人,这是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要收拾干净这部人马,必须要阻止乌海、河源一带的论钦陵率部支援,贺兰敏之在来时路上已经和裴行俭讨论过这种方案了,只不过贺兰敏之和裴行俭说时候,裴行俭没最终表态而已。
贺兰敏之很自信,吐蕃人是完全抵挡不住装备了全新火器,战马近半有马掌的大唐军队攻击的。火器是种全新的武器,初次见识这种巨大破坏力武器的人都会感觉到惊异,在试制这些武器时候,此前没对火药及火器有了解的官员都被吓坏,贺兰敏之相信,在首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