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无奈三国-第17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好。既然如此。那就在明晚三更行动吧。”
  “是。”
  就在刘明和贾诩谈笑的同时,审配也正忙碌的召集家族的骨干,布置防守南皮的任务。
  对于审配来说,自己会建议主公袁绍回到南皮固守,除了南皮城是袁绍经营多年的根基之地外。自己的家族势力长久的扎根在这里,那也是其中的一大要素。如此危难之时,不依靠自己的家族势力,又能依靠何人?
  审配想得挺好,袁绍大军在南皮城有自己的本家支持,守个三年五载的。绝对不成问题。而且,也用不着守那么长的时间,只要守到了和董卓约定好的时间,只要董卓依约发兵之后,那幽州兵马肯定就会自顾不暇了。到时候,自己带着军队,尾随其后,进行追击,肯定还可以捞点便宜。就算是这回占不到便宜了。可有这个钱粮广多,人口众多的冀州撑着,一时的成败,又算得了什么?自己照样可以让主公袁绍的实力很快的回复回来。不过就是再召几十万的大军,再好好的训练一番而已。冀州有盐铁之利。这花销算得了什么?等自己的主公实力恢复之后,主公照样还有争霸天下的本钱。
  可惜得是,审配还不知道自己已经被自己的家族出卖了。
  就拿审配的那个侄儿审荣来说,刚才还跟审配拍着胸脯,打着保票,让审配尽管放心。城门有他看管,保管是万无一失。可是,一到了三更天,立刻就举火为号,把城门打开了。接应刘明的部队进来了。
  等刘明部队进城之后,立刻就有贾氏家族的心腹带路,刘明地大军也马上就分散成了十几路的人马,向南皮城的各处要地进发了。
  结果,这一下,可看出审氏家族在当地的厉害来了。
  几乎个个部门都有审氏家族的渗透,部分军营当中有不听从审氏家族号令的将官。那也早就被审氏家族以劳军的名义,用下了药的酒给灌倒了。
  不过,再完美的计划也有意外。
  却说侯成带着的这支部队,他们奉命向袁绍府衙前进,负责捉拿袁绍,可是,好不巧的,正好遇到了逢纪带着高干领兵巡夜。
  这也是逢纪大晚上的忧心城外幽州的部队睡不着。拉着袁绍的外甥高干来回溜达,这才发现的敌军已经进城了。
  还别说,真是什么样的人,交什么样的朋友。这高干和逢纪在危难之时,倒还都有几分胆色。互相争着要留下来拦截,让对方赶快给袁绍送信,护着袁绍逃跑。
  最后,高干冲着逢纪低声怒吼道:“元图,某身为武将,自当在此时为主公尽忠。而你身为谋事,自当要留在主公身边,为主公出谋划策。且某家的武艺要远在你之上。此时也能为主公多拖延片刻的工夫。你就不要在此啰嗦了。休得误了向主公通报的时机。你赶快去吧!今后主公还要仰仗你的智谋东山再起呢。”
  逢纪那也是一个果断的人,一看到高干把话都说到这个份上了,也就毅然的含泪而去,以自己最大的速度,向袁绍的府衙跑去。
  就在逢纪跑了不长的时候,侯成带领的这支幽州部队,就已经和高干的巡夜部队交上手了。
  虽说侯成带的这支部队是为了快速的袭击袁绍府衙,兵马人数并不算太多,只有三千之众,可是那也要比高干带着巡夜的五百兵丁要多的多。而且侯成率领的幽州部队的装备,那也要远比袁绍手下的这些部队的装备好得多。
  可是,高干的这些兵丁,那都是高干的子弟兵,此时在高干舍死拚杀之下,这些兵丁也全都跟疯了一般,各个都玩了命的堵住侯成部队的去路。而且,由于城里的道路狭窄,也不便军队的展开。侯成的这三千人马。竟然在一时间给挡在了这里,前进不得。
  壮哉!高干带的这五百兵丁,竟然没有一个投降或逃跑的。直至战到了最后的一兵一卒。高干更是身中数十刀,挺到了最后。即使是刘明手下的这些士兵,也不得不佩服高干他们的忠勇顽强。
  只可惜,高干率领的这些兵丁,虽然舍死忘生的把侯成的部队挡住了足有一个时辰之久。可是,他们的努力也并没救得了袁绍的性命。
  倒不是袁绍没有时间,来不及跑。而是袁绍在听完了逢纪的报告之后,苍然一笑:“跑?向何处跑?天下虽大,此时却哪有我容身之处?难道还让我跑到我那不成才的弟弟袁术那里偷生不成?我袁本初,四世三公之后,袁门当代的族长,纵横天下,岂可看他人的脸色,受他人的嘲笑?你去吧。我要在烈火之中,向我袁门的列祖列宗请罪。”
  说完,袁绍也不再理会逢纪,指挥家丁拿材火、倒酒,准备自焚。
  逢纪见袁绍死志已定,相劝无效,长叹一声说道:“主公殉难,岂可无一二直臣相随。余虽不才,可蒙主公知遇之恩,当要随主公同行,为主公引路。”
  最后,逢纪随袁绍,自焚在袁府当中。
  这一夜,刘明的军队在审氏家族的带领下,几乎是兵不血刃的就拿下了南皮。
  天明时分,各处的战火都已经结束了。就连出榜安民的告示,都已经贴好了。南皮城的百姓,几乎是一觉醒来,这才发现,南皮城已经易主了。
  而袁绍手下的那些大臣,除了郭图在半夜听到动静,准备逃跑的时候,被刘明的兵马遇上,被当作了暴徒给杀死了之外。其他的一干大小官员,全都被生擒活捉了。就连审配,也被他那侄儿审荣给扭送来了。
  其他的官员,用不着刘明处理,可审配来了之后,刘明亲自给审配松开了绑绳,向其说道:“审先生受惊了。你审氏一族,于我破袁绍有大功。先生当可无罪矣。”
  刘明如此。除了是听闻审配的为人,佩服审配的为官正直之外,更主要的是做给审氏一族看得。为的是卖他们一个面子。安抚一下他们。
  可没想到审配松开了绑绳之后,以手遮面,悲声道:“愧煞某也。某无面目见主公矣。但求速死。”
  结果,没等刘明开口,审荣就不干了,对这审配说道:“叔叔。事以至此,何必还要执迷不悟?太尉大人看在咱们审家的功劳上,免你一死。你还不赶快谢恩,这样的说话,却是如何的道理?”
  审配咬牙切齿的啐道:“呸!少廉寡耻的小儿!某羞于之为伍!恨不得生啴汝肉,方消某心头之恨!”说着,审配就要冲上来跟审荣拼命。却被两旁的士兵给拦住了。
  刘明一拍桌案,斥责道:“审配!你身为袁绍之军师,被袁绍委以军务重任,当知袁绍诬蔑宗正大人之实情,袁绍谋逆叛上。其罪当诛。审氏一族归降本公,那是弃暗投明。你虽是袁绍门下,可却也是汉臣。你不说劝阻袁绍谋逆,反倒助纣为虐,此时还不知悔悟,又视当今的朝廷法纪为何物?你的忠义、廉耻又何在?”
  审配被刘明问得没话。闭目说道:“成王败寇。多说无意。我审配受我家主公的知遇之恩,食我家主公的俸禄。当为我家主公尽忠。是非对错。余也管不了许多。此时但求一死。以追随我家主公。还望太尉大人成全。”
  审荣看审配说的绝然,为向刘明表示忠心,也向刘明说道:“太尉大人。审氏家门不幸,出此执迷不悟之逆贼。就算太尉大人放过了他。鄙族也不会放过他的。族长肯定会把他正法,以祭奠鄙族之列祖列宗。以正审氏之族风。不如太尉大人成全了他。让他落得一个全身。”
  审荣的话,让审配浑身一哆嗦。可却也承审荣的人情。
  刘明一看人家叔侄俩都是一个口吻。自己再从中作梗,那又是何苦来着。也就成全了审配。配斩的还有袁绍的三个儿子。这也算是对得起审配了。
  可惜的是,袁绍一代枭雄,宁愿死都不愿意受到别人的羞辱。可他那三个儿子临死时的风度,却远远比不上审配。求饶,哭泣,丑态百出。也就是审配死的还有点从容不迫。
  随后两天,刘明得铁骑四出,快速的平定了冀州得全境。并在冀州通往外地的咽喉要路上设好了关卡。防范冀州的消息向外界流露。其平定冀州的速度,比袁绍当初联合韩馥攻陷冀州的时候,还要快上了许多。
  但是,虽然刘明消灭袁绍的速度够快了。可是,刘明还是没来得及有时间让自己的部队休整一下。
  一封从幽州来的快报,让刘明不得已就丢下了冀州的工作,带着十五万的兵马就奔并州赶去了。
  原来,这封来自幽州的快报,其实却是从并州转交的董卓军队动向的战报。
  信中说道:董卓的大军提前出动了,现在已经在潼关附近集结,这就要向并州打过来了。据安插在董卓内部的人员透露,此次董卓倾尽全力六十五万的兵马,诈称百万大军,前来来攻打并州。家里面只留下了十五万的兵马用来防范洛阳和关外。
  你说,刘明接到了这样的战报。能不心急火燎的向并州赶嘛。不过,虽然刘明走得比较仓促,可是,一些必要的事项,刘明还是做了交代。
  其他的都好说,可袁绍遗留下来的那些军队可是一个大问题。
  袁绍五十万的大军,除了战死的,逃跑的之外,俘虏的不下二十八万之多,投降的也不少于十几万。那些俘虏的都好办,直接卖作奴隶,安排到幽州各个用人单位那里。轻易的就解决了。可招降的和主动投降的那十几万的兵丁,留在军中不行,放了也不行。照实得让人头疼。
  留在军中不行,那是因为刘明军队的特色和其他的诸侯不同。他不是将军带兵制的。而是营长、司马双带兵制的。刘明军队之中的纯洁性是很重要的。所有的兵丁只最终服从刘明得指挥。其他将领只有暂时的指挥权。而没有终身的领导权。现在,这要是贸然把这十几万的冀州降兵插进去。那岂不是全乱了。不仅提高不了部队的战斗力。而且还一下子就把幽州军队的团结性、纪律性等等全都拖拉了。那幽州部队的战斗力肯定要降一个台阶。想当初,刘明整编张秀儿带来的黑山军,那可就是使尽了手段,溜溜搞了一年,这才捋顺得。此时当然不能贸然的把这些军队搁到自己的正规军里面来了。
  可是,要把这些兵丁全部裁掉,解甲归田。那也不是一个好方法。这些兵丁,虽然哪的人都有。但无家无业,则是他们的一个统一特色。但凡有家有业,谁又会给袁绍当兵来的。袁绍这里可没有刘明那里那么多的优惠制度。故此,这些人要是不安置好了,随随便便的把他们放了。那他们也就只能为祸地方了。
  最后,刘明把张辽留了下来,让张辽暂时镇守冀州,由陈震,管亥辅助,负责把这十几万的兵丁训练出来。并给张辽留下了三万的突骑兵,以及管亥带来的六万人马。
  如此,刘明才能稍微放下心来,千里驰援并州。
  可是,冀州最为脆弱的时候,曹操也在蠢蠢欲动了。
  起点中文网 www。。cn 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最新、最快、最火的连载作品尽在起点原创!
  点击察看图片链接:下位者鄙
    正文 第二百四十四回 战争就是抢劫
     更新时间:2008…6…26 0:52:27 本章字数:4694
  祝大家初五看书快乐。
  ……………………………………………………………………  曹操的蠢蠢欲动,那也是不得已而为之的无奈之举。曹操本来就是一个比较深沉,有雄图大志的枭雄。可是,如今曹操却被自己突然暴涨的实力给逼得快喘不过气来了。就好像一个饥饿许久了人,在突然间的暴饮暴食之后,消化不良,撑得难受一样。
  本来曹操在兖州的那会儿,发展的挺好。虽说有二十多万的兵马。可那却都在自己经济实力可以支撑的范围之内。可是,他千不该,万不该。不该为了最大的减少损失,并快速的扩张实力,而让戏志才招安了白饶三十多万的大军。
  白饶的这些人,那可不是什么善男信女,那都是在无数次的腥风血雨中幸存下来的亡命之徒。他们可比当初刘明接管的那支黑山军还要难以管理。毕竟黑山军是经过张秀儿严格训练的,纪律性等各方面都要比曹操招安的这帮无组织,无纪律的乌合之众要强得多了。而且,黑山军由于有刘明这个大金主的暗中支持,故而他们在张秀儿的严格要求下,更是要比这些靠打砸抢过日的部队,在素质上要纯洁的多。毕竟某些兵痞习惯养成了之后,就不是那么好改的。
  所以,曹操在接管了这支部队之后,他所要面对的困难,那也要远比当初刘明遇到的困难要大得多。
  不过,好在曹操也比刘明狠多。不服就杀,犯错就杀。一通大刀阔斧的杀伐过后,在加上曹操在适当的时候,进行的一些赏赐,曹操总算还是能够把这支部队指挥的得心应手。
  当然了,这也与曹操和刘明得带兵制度不同有关系。刘明是要求所有的兵丁有自己的主见,只听从刘明得命令和拥有暂时指挥权的将领命令。而曹操则是只控制领兵的将领,令这些领兵的将领对自己忠心耿耿罢了。这样一来,高下自分,曹操控制一支部队的难度当然要低了许多。
  可是,即使如此。曹操还有一个最大的问题无法解决。那就是军粮问题。
  军饷可以暂时不发。可是军粮却不能一天没有呀。吃不饱肚子的士兵,别说是为你拼命,上阵杀敌了,不立刻造你的反,那已经就是老天爷偏袒了。
  当初,曹操能以兖州一州之地,养活二十多万的大军,并还能有一些剩余,那是曹操仿效刘明屯田养兵,兴修水利的制度好。能吸引足够多的百姓滞留在兖州生存。能产生足够多的剩余军粮。
  可如今,曹操虽然拿下了司隶。可是司隶全境的生产状况,早就完全被董卓破坏的一干二净了。就连最基本的生产单位,生活在这里的老百姓,那也大部分被刘明的幽州接走了。现在留在这里的,只是一些难舍故土的老头子罢了。这些老人,自己也就凑乎的在这里活着。指望这些人替曹操完粮纳税,替曹操养活兵马,那不是跟做梦一样嘛。
  而且,曹操新收的这些士兵,匪气太重。有曹操管着,那还好点。这要是把他们放回去,或者是聚集到一处,屯田,那还不得立即就又变成山贼了。故而,曹操也只能把这些人撰到手心里管着。
  除此之外,就算是曹操能把这些人全部安插到民间耕作,也没人闹事,可那粮食也不是能立刻就长出来的。那也得花时间种植的,可曹操的家底薄呀。就曹操手里的这点余粮,已经不能再支持几个月了。你说曹操能不急吗?
  现在曹操的眼睛都快蓝了。就像一匹饥饿的狼,看谁都想咬上两口。整天嘴里就是俩字:粮食。
  对于曹操的这种压力,曹操手边的这几个心腹都明白。可是,这种天灾人祸,谁也没什么更好的办法。毕竟谁也不是神仙,能够空手变出粮食来。
  但是,毕竟曹操的手下还是有能人的,也不是全都无计可施的,只是他们出的这些计策,都有点馊。几乎都属于短线操作。
  例如戏志才由于本身的出身问题,他就给曹操献了一个计策道:“曹公,如今司隶赤地千里,百里无人烟,以如此的环境,根本没办法给咱们提供更多的余粮。所以这粮食的来源,咱们还是只能从兖州想办法。”
  正被粮食问题快逼疯的曹操,当时就激动说道:“这话怎么说?咱们是加税,还是征收?不过,咱们曾有言在先,要是这样办,那咱们不是自毁诺言了吗?要不咱们先暂时借取,待来年归还?”曹操对这问题也没少动脑筋。戏志才刚一提个头。曹操就蹦出一堆主意来。
  戏志才笑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