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拯救大兵岳飞-第5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叶祖珪虽然狂妄透顶,最喜大胆胡来,但是在这大宋地面上,还有那么几个强大的存在,能让他打心里感到恐惧。这其中除了老贼蔡京,排在第二位的,倒不是王黼“王小刀”,而是那个打过多次交道的,大宋第一阴人,前内侍省左副都知、皇城司提举朱振。
PS:什么?有人既不收藏,也不给票票,让朱公公上门去讨!
第二十章 扯裙带勇攀豪门
       朱公公虽然凶名远播,但是在向太后面前,却是下人难做。上次没能完成陷郸王于北国的重任,不敢回来见人。自己告老,半道溜之大吉。实际明眼人都看的出来,只要枢密使童贯这棵大树不倒,忍到太后归西,朱振东山再起,是早早晚晚的事情。朱振执掌内省,督领皇城司,实际上还暗中操控兵部职方司。多年来可以说尽心尽力,算得上成绩斐然。如今虽然表面不在其位,可是好多密谍、暗探,甚至场面上的郎中、员外郎,还是唯朱振马首是瞻。一些大牌的关系,比如在辽国的北府宰相李处温,西夏的平西公爵任德敬,一直都是朱公公亲自交道。除了蔡京、童贯,甚至王黼、蔡攸这样级别的人物,都不知道祥情。
郸王爷赵焕经过辽国历险,对于朱振的“人品”才干,印象颇深。加上朱振为了自己的事情“蒙冤受屈”,赵焕自感过意不去,因此借着此次请了密旨,策反辽国“怨军”大将郭药师、董才的机会,对朱振封官许愿,百般拉拢。朱公公其人,其实并没有很大的个人野心,甚至生活也很简朴。他一直将童贯作为自己的人生榜样,寄望着能够跟童太尉一样高官显爵,荣耀桑梓。他深知太后百般袒护的东宫太子赵恒,绝对是草包一个。既然郸王示好,多留一条后路总不是坏事。因此也愿意暗中帮助赵焕,做些事情。
赵焕屡次三番,见识了叶祖珪的应变鬼才。终于承认,师父李纲看人的眼光,远比自己老辣。心里认定一旦自己面南称孤,这手底下的宰辅之材,姓叶的就是不二人选。依仗朱振的耳目,叶祖珪所上有关金行扎子,赵焕看到的比自己老爹徽宗皇帝,还要早些。赵焕冰雪聪明,一眼看出,小叶学士这是要染指国库。户部尚书李若水,是铁杆儿的向太后一党。户部的银子如果能掌控在叶、曾两家人手中,赵焕绝对乐见其成。
可惜蔡京设下的三千万的底限,相当于整个大宋朝大半年的岁入。对于郸王赵焕及其背后的势力,同样是一座不可逾越的大山。真因为如此,内相梁师成、户部尚书李若水等人,都以为是太师老成谋国,摆明了是要给爱出风头的小叶学士一个教训,也就没有作认真的防范。赵焕狠心投下了一百万赌注,知道虽属雪中送炭,大概也是杯水车薪。有心找父皇疏通求情,又恐打草惊蛇,引起太后一党警觉。思前想后,就派人捎信,问问朱振有没有什么办法。这本身不过是死马当活马医,不成想就促成了这次老孟酱菜园之会。给叶祖珪的大宋金行,带来了一线生机。事后,赵焕因为自己此举,追悔莫及,此事先不细表。(起点中文网首发2。/book/1170234。aspx)
小叶学士跑到老孟酱菜园,见到了不愿意见到的人物,还买了一大堆不愿意买的东西。当他带着一身的面酱味道,和几大罐子腌萝卜、酱黄瓜回到家里,也带回了一个重要的讯息。
其实朱振告诉的小叶的事情,简单的不能再简单了。可是有时就是这样,有些基本的事实,就是因为太简单了,往往容易被人忽略。朱振提醒说,要想凑足三千万股本,又不能大事声张,找一般人是没用的,目标必须瞄准豪门巨富。谁是当今大宋最有钱的主儿?不是河北韩家,也不是仙游蔡家,甚至不是当今官家,而是关西后门,又称关西将门。
要说清楚关西将门,还要从当初宋太祖“杯酒释兵权”讲起。赵匡胤仗着几杯猫尿,就削去了几十位开国大将的兵权。作为补偿,老赵多赐“良田美宅,金珠巨万”。这些老哥一看当官掌权无望,不少人就潜心经营,发家致富。历经百年,有一些就成了大贾巨商。再加上赵家皇帝政治上不给人家出路,总要想办法在别的方面予以补偿。其中一项措施,就是皇家世代与这些人联姻。总体来说,有宋一朝,皇帝是最有人情味儿的,相当的顾交念旧。结果造成高家、刘家、呼延家、王家、折家、杨家等等勋贵之后,男丁多是驸马、郡马,女娃儿出了大把的皇后、王妃。因为这些人大多定居在关西平原膏腴之地,所以被人称为“关西后门”,或者叫“关西将门”。
其中为首的,就是世袭开平郡王高家。高家的祖先,可以追溯到“五代第一名枪”高思继。高思继的孙子高怀德,忠勇刚烈,自身一杆虎头攒金枪,是太祖帐下数得着的上将。为大宋打下六十四座军州,立下汗马功劳。一直到仁宗朝,高家还出过高遵裕、高遵宪等一时名将。不过真正让高家尊荣无比的,却不是这些大老爷们儿,而是宋英宗赵曙的皇后高氏。从神宗开始,高氏以太后临朝,“凡立三帝”,先后掌国数十年,被司马光称为“女中尧舜”。现而今动不动就干预朝政,把徽宗皇帝训的跟三孙子似的,之太后向氏,出身不过是高氏一门的小跟班罢了。
关西后门唯高氏马首是瞻,现任开平郡王高悦,也是富可敌国。小叶回去跟叶祖洽、曾思慎一说,老叶和曾大舅都是汗颜。关西后门一贯低调,而且也没有什么人在朝为官,一般人都容易忽略。这一段三个人也是太心急,居然把这么大家伙的财主给忘记了。三个人一合计,想起韩漓和高悦是儿女亲家。看看,韩漓不知有多少个亲家,其中就包括了首辅蔡京,和首富高悦,韩家的势力之大,也是可见一斑。
高悦虽然号称关西将门之首,平日却不住在秦川长安,而是定居西京洛阳。小叶学士拿了刑部尚书韩漓的帖子,前去开平郡王府上拜望,不大不小,吃了一碗延吉冷面。小叶花了两天时间,才从东京汴梁,骑马跑到西京洛阳。坐了不上二刻,就被王爷端茶送客。根据魏星的实录记载,小叶学士和高王爷的问对如下:
高王爷:学士募集股本,所为何来?
叶祖珪:生息得利。
高王爷:何以得利?
叶祖珪:买田置地。
高王爷大笑:吾家田园甚广,跑死骏马,看管不及。
叶祖珪谄笑:王爷田俱在西北,学生置地东南。
高王爷:西北之地每县有户三万,东南之地每县户不足二千,要之何用?
小叶碰了一鼻子灰,前脚出门不久,高家的信使快马赴京,直接送入大内,报与向太后得知。
第二十一章 见太后龙墩险坐
       叶少爷吃了高王爷的冷面,消化不良,诱发了无聊散漫的旧疾。回程在温岭关住了一晚,第二日头晌进的汴京,打发魏星回家报信,自己又跑到柳腰院听了一会子小曲,独自喝了两壶闷酒,才一步三摇,晃回家里。
他大哥叶祖洽,正在家里急的满头冒汗。一见这厮红着一张脸,颠三倒四进来,劈头就叫:“你跑到哪里去了,怎的到现在才回来?快点儿,向太后宣你进宫见驾!”旁边等候多时的紫蕊、碧萼、幼萍,七手八脚上来,替他更衣的更衣,换靴的换靴,抹脸的抹脸。连现时的义妹七妹,也帮忙捧了漱口的清茶出来。好一阵忙乱,才将叶少爷塞进轿子,早有小黄门引着,抬了就走。轿子都离了地,叶祖洽还扒着轿帘,咬着弟弟的耳朵说:“太后最是端严拘礼,你千万不可放肆!”
是日南风熏暖,日光耀眼。正午过后,皇太后向氏,难得出屋一回,坐在居住的祈福宫庭前的水榭上的一只宽大步辇上,看着几个不大点儿的外孙女,撒食喂鱼。
天气比上午又热了很多。叶祖珪进宫下轿,疾走了几步,鼻尖上就微微有些见汗。望见一个老妇人斜倚在辇上,穿着黑底描金的祎服,外边罩着朱红的褙子,头上束着紫玉高冠,身前拥着厚厚的绒毯。身后有宫娥张着伞盖,围着屏风。内相梁师成,侍立在侧。
叶祖珪料就是向太后无疑,乃远远站下,垂首不语。良久,只听见孩子们喧闹,偷眼再看太后面上,却好似无忧无喜。一张长方脸,下颚宽,涂满了厚厚的脂粉,但是也遮掩不住面色青黄,大得吓人的两只眼袋,颜色乌黑。(起点中文网首发2。/book/1170234。aspx)
引路前来的黄门大夫,欲要上前禀报。梁师成抬起头,对着他轻轻摇了摇下巴,那个黄门就退下了。太后眼珠转动了一下,抬起一根手指,向上勾了勾。梁师成转身尖声道:“太后累了,回宫。”又吩咐那些宫女说:“让小主子们,都回去吧。”
叶祖珪自己跟着进来,只觉满屋都是煎煮熟地、石斛、藿香的味道。太后已经在大殿正中的坐床上,向外侧卧了。梁师成跪在脚边,给她轻轻的揉腿。小叶上前,行了大礼。
向太后道:“你就是叶敦礼的幼弟叶睦风?”声音极其微弱、颤抖,简直有气没力。只是这大殿之上静极,所以勉强可闻。
“正是小臣。”叶祖珪答。
“才从辽国回来?”太后又问。
“是。”小叶学士答道。
“叶卿家跟郸王爷,这次做的好啊!”太后的声音忽然大了不少。叶祖珪吓了一跳,只是垂手而立,不知说什么好。
又过了许久,才听到上面发话:“功臣啊,赐座。”
小叶连称不敢,梁师成插话道:“太后让你坐,你就坐嘛!”说着话一努嘴儿,后边两个小太监搬过来的,却是皇帝到这块儿,才能坐的绣龙墩。
叶祖珪施礼谢座,就这么弓着腰,一步一步向后退去。待后腿挨着椅子边儿,缓缓挨了下去。屁股离那椅面还有不上三寸,叶祖珪猛然象被烙铁烫中后臀一般,绷直了身子,接着向前两三步,跪在地上道:“太后恕罪,后面这墩充沛天家罡气,断断不是小臣可以坐的地方。”
梁师成见自己安排的花招,被这个姓叶的识破,心里纳闷:“也没见他回头,怎的就知道了呢?难道此人真的象传说的,能掐会算?本来想一进门就给他安个可大可小的罪名,也好杀杀他的锐气。既然不成,还是再想别的办法吧!”遂又使了个眼色,让人将那绣龙墩搬了下去。
太后面上,也显出些许惊疑之色,道:“太师尝对官家言,讲叶卿家有经纬之才。你自己以为如何?”
小叶好端端一进门,就险些被人陷害,火往上撞,激发了他骨子里的傲气,乃站起身,不冷不热的说:“司马温公四十八岁辅国,文魏公四十一岁拜相。微臣自忖,不用等那么长时间。”话里提到的司马光、文彦博,却是向太后一生,最为敬重的两个前朝名臣。
太后闻言哂道:“都说小叶学士狂傲,哀家今知人言不虚。我来问你,天下之大,何以为本?”
这句话的标准答案是:以孝敬为本。孝敬者,尊老也。太后这是在暗讽叶祖珪,缺少家教,不知天高地厚。
小叶学士怎么肯自己往套子里头伸头,抓住太后话里的漏洞,立即偷梁换柱:“天下之大,社稷之重,以银钱为本。”
“哦?自古圣人有云,”太后道,“社稷在于民心,学士何以钱财代替民心也欤?”
“圣人亦云,”小叶对曰,“天下熙攘,所为者皆利也。倘若朝廷握有银钱在手,何愁买不到民心?”
向太后第一次感觉到,眼前这个年轻人相当的有意思。不由的坐起身,连续发问道:“此是叶卿家,之所以欲为金行乎?”
“聚敛天下之财,以为社稷所用。此系替君分忧,是微臣的本分。”小叶答曰。
“且论君臣之道,哀家欲听之!”太后颐指气使,发号施令。
叶祖珪毫无畏惧,侃侃而谈:“如此,冒昧了。以微臣观之古今,为君之道,如同为夫。天下之大,美色者不知凡几,皆可取之。易经有云,过犹不及,则否。故为君之道,不在其能,而在克己用忍。为臣之道,无它,既如为妻为妾,全在从一而终。恩怨无悔,宠辱不惊,如古之屈子者,可谓盖世之臣矣!”
以夫妻之道论君臣,自三皇五帝未有之。偏偏让小叶学士说的,堂而皇也。向太后默默良久,才道:“好,好。好一个为君之道,不在其能。为臣之道,从一而终。叶卿家,哀家只叫你日后,不要忘了自己今日里说下的话。”
小叶诺诺而退。待出的门来,才觉汗湿重衣。(起点中文网首发2。/book/1170234。aspx)
这厮惊魂甫定,顺道跑到兵部衙门晃荡,混个脸儿熟。不想在右侍郎余深那里,却听到了一个惊人的消息。原来辽、金两家,早已是大打出手。
PS:向太后:朱公公讨要票票和收藏不力,着拖下去重新阉过。今夜子时,待哀家亲自前往……
预告:本卷第二十四章“傅庆一招伤牛皋”,二十五章“岳飞大刀劈蛮汉”。飞哥粉丝,敬请关注。
第二十二章 娶媳妇新娘落跑
       据那支金使臣赵良嗣,一个月前辗转发回的消息,女真部去年冬天,异常严寒而且漫长。其各营地,牛马死伤甚重。至四月,人畜口食将尽。金太祖完颜阿骨打乃不顾河流业已开冻,命其四弟完颜斜也为都统,按班勃极烈(宰相)完颜达懒之子完颜粘罕为副都统,率兵四千,偷渡显星水,夜袭宁江州。辽国老将萧兀纳早已严阵以待。仇人见面,分外眼红。未明,两军战于出河店。
契丹人过万,皆甲骑,持利箭;金人尚有使大木棍者。萧兀纳因天色晦暗不明,命结车阵于中,手下骑士千人为队,轮番冲击金人。金人虽兵甲不济,仍举木盾,呼喝向前,亡命搏杀。阿骨打诸子,皆奋战于阵中。尤以第四子兀术,悍勇绝伦。光头无甲,持大斧突入辽阵,斩契丹前锋骁将二人,生擒一人,一时无人敢擢其锋。至过午,斜也见不能赢,退回其地,其众十去二三。萧兀纳部虽言胜,竟至折损近半,根本无力追赶。
辽金第一次出河店之战,金人小挫。乃化整为零,频频深入辽境,劫掠牛马,甚至杀人食肉。萧兀纳一日三惊,顾此失彼,疲于应付。
宋京汴梁有传言,太后向氏是月已经数次昏厥,性命全赖药石维持。故此,老太后对那些蛮族狗咬狗的事情,丝毫提不起兴趣,也是不足为怪。叶祖珪走了之后第二日,太后专派宫中华辇,去接老相爷曾布进宫。
说起这位叶祖珪的既定老泰山曾布,跟这位向老太后的关系,还真是非比寻常。想当初哲宗赵煦早崩,无嗣,向太后欲立端王。右相章淳直言道:“端王轻佻,不可以君天下。”时任左相的曾布指着章淳的鼻子大叫:“章淳,且听太后言!”于是就有了这位千古少有的天才画家、书法家皇帝。曾布此举,对于大宋百姓,可真是大大的“有功”啊!在那之后,向太后一直将曾布,视为体己肱骨之臣。
曾布耄耋之年,进宫之后,已经是坐在辇上,站不起来了。向太后昨日思虑过度,也是下不了床。二人老脸对老脸,不由皆是苦笑。
向太后道:“哀家怕是活不了几日了。”
曾布道:“老臣还长太后十岁。”
向太后笑道:“你那乖女婿,叶祖珪之才,与老卿家相比如何?”
曾布道:“胜老臣十倍。”
太后又问:“安知其德?”
曾布道:“此子外圆内方,其心至诚。”
太后乃曰:“老卿家有大功于社稷。哀家此番却是要对不住你,跟你争抢这个女婿。”
曾布愣了半晌,拱手道:“苟利社稷,老臣无不从命。”
曾布到家,异常郁闷。不得已,叫儿子曾思慎去跟叶祖洽通风报信。老叶听闻此事,当即跌坐在椅子上,居然老泪纵横,泣不成声。
叶祖洽悲痛欲绝,正好看见叶祖珪鬼头鬼脑进来。气急攻心,不分青红皂白,指着弟弟的鼻子哽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