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白金汉宫的倒影-第1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量,然后将这种力量赋予人民,从而创造出最大的自我价值。
  这个观点在中国一点都不新鲜的,早在几千年前,就有孔孟这些圣人们提出了道德的作用,并力图将这种道德作为治理国家的主导思想,这也是中国一直传承的道德观。在格林看来,只有人们彼此关爱,彼此帮助,共同追求,再加上有利于道德发展的一些外部条件,才可以实现他所说的那种自由境界,而唯一能提供这些外部条件的就是国家。国家的作用第一次被系统的肯定,英国自由主义实现了实质性的跳跃。
  霍布豪斯成为除格林以外,又一个将国家作用提上日程的哲学家。他理想中的社会应该是人人平等的,在这个基础上所建立起来的自由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自由。而且在这样一个社会中,要能给予人民最大的安全保障,而这些则是自由的基本条件。也就是说,人民的温饱问题解决了,才有资格谈自由,一个连生存权利都无法得到保证的人,哪有精神顾及自由,这与中国管仲的“仓廪实而知礼节”有异曲同工之妙。而能够提供这个条件的就是国家。霍布豪斯清楚地认识到,古典自由主义正在被取代,需要有新的思想注入。
  在20世纪初期,社会主义开始成为热门话题,很多国家借助社会主义取得了不小的成就。自由主义思想在这个时期汲取了很多关于社会主义的先进思想,促进了其自身的发展。
  由于格林等人的出现,国家干预已经成为自由主义的中流砥柱。这个时候出现了一些政治变革家为国家干预政策服务,自由党原先坚持的“自由放任”已经与现实格格不入,当他们认识到自由贸易政策给了英国繁荣,却没有能力持续这种繁荣时,一场改革随之而来。国家的概念被重新定义,并将其与个人、私营企业的关系做出了明确的界定。
  而此时如日中天的帝国主义也遭到了质疑。在霍布森看来,帝国主义是自由主义的劲敌,他认为财产分配不合理,工人在财富中占据的比例太小,雇佣者和生产资料占有者则占据了大部分比例,这样导致了储蓄过度和消费不足的现象,从而滋生出了帝国主义。如果国家能够加以干预,保护本地企业的利益,改善目前财产分配不合理的现象,帝国主义可能就不会出现。尽管霍布森对帝国主义产生的根源做出了错误的分析,但是他毕竟认识到了国家干预的重要性,而且对谋求暴利的帝国主义进行了抨击。
  从19世纪70年代开始,资本主义世界刮起了殖民风。许多国家热衷于在世界各地寻找自己的殖民地,帝国主义兴盛。而作为老牌的帝国主义,英国面临着不断涌现的新型帝国主义的冲击。英国工业垄断地位下降,美国、德国、前苏联、法国等一些大国的崛起,都给古老的英帝国带来沉重的打击。
  这些后起之秀,在殖民地上大作文章,他们采取新的经济政策,力图将殖民利益最大化。此时,英国不得不考虑,固有的自由贸易政策是不是给别人做了嫁衣裳,是不是推动了这些后起的殖民经济的发展。
   。 想看书来

“自由放任”时代的终结(4)
殖民地对英国而言,是成为黄金宝地,还是变成沉重负担,这成为19世纪末期,英国政治改革的主要内容。
  当时保守党的领袖狄斯累利认为,殖民地迟早有一天是会独立的,不如赶快放弃南非殖民地,撤回英国的军队,不然就会变成英国沉重的负担。这种思想逐渐占据了主导地位,与当时格拉斯顿的自由帝国主义政策分庭抗礼。现实告诉英国,古典的自由主义已经不适合时代的发展,格拉斯顿式放任自由政策成为时代进步的阻碍。甚至有人编了一个笑话,格拉斯顿掉进泰晤士河是不幸的,但如果把他救起来,那将是场灾难。
  狄斯累利并不是非殖民的倡导者,他是要选择适合帝国发展的殖民地,继续将大英帝国的辉煌继续下去。在自由政策方面,他有着不同的见解。在他看来,自由政策是一个时期的特定政策,所有的政策都带有一定的时代性,当时代有所变化时,这些政策也要随之发生改变,这是一种趋势,不可阻挡。他还认为,帝国关税制度必须建立,这样才能抵制美国和欧洲国家的高额关税。显然,狄斯累利对自由放任政策已经失去了耐心,他的终极目标是恢复英国殖民帝国的地位。
  古典自由主义在帝国主义政策上出现了问题,其实政治经济是相互联系的,当一个帝国经济无法得到保证的时候,那么与它相关的一些政治策略也会受到严重的影响。正如狄斯累利所担心的那样,“放任自由”主义带来的后果,是帝国的丧失。这些政治思想家们,每天绞尽脑汁,思考着怎样维护日不落帝国的威望。自由放任政策显然立不住脚了,可是狄斯累利的帝国主义政策也不见得能起到很好的效果。尽管这位政坛老手凭借着独到的帝国主义政策在1874年打败老对手格拉斯顿,成为了首相,但是却让老态龙钟的英帝国卷入了战争。
  英国固然有骄傲的帝国情结,但是也不愿意用生命来交换,战争在任何时候都是人民所不愿见到的。格拉斯顿趁着生灵涂炭的机会,大摇大摆走向了竞选演讲台,抓住狄斯累利的帝国政策导致战争的把柄将其挤了下去,风风火火地再次登上了执政舞台。通过这期间的战争和败绩,格拉斯顿才明白,自己的自由帝国主义政策和迪斯累里的有形帝国主义政策都将会把英国带向一个极端,只有将两者适当地结合起来才有可能出现转机。
  无论如何,英国人都不愿意放弃帝国政策。不管是狄斯累利,还是格拉斯顿,他们争论的前提都是帝国的存在。至于实行什么样的帝国主义政策,是根据不同的时代,个人的理解能力和实践经验来判断的。对于一个四周环海的国家来说,贸易是赖以生存的基本经济来源。也许是不满于这种单调的经济来源,才导致了英国不断向外扩张的帝国主义政策。的确,英国是通过帝国主义发家致富的,对于当地的老百姓来说,帝国主义就意味着丰衣足食。对有民族情感的人来说,帝国主义就是他们引以为豪的民族特征。
  帝国主义让19世纪的不同社会阶层的英国人都尝到了甜头,满腹经纶的学者得到了更多学习外来文化的机会,造就了不少广闻博识的思想家和政治家,那些腆着大肚子,满面红光的军事家也尽数是靠殖民地富起来的。无论是首相国王,还是黎民百姓,甚至连游走街道的乞丐都具有帝国自豪感。
  帝国主义已经成为一种文化被代代传承,是英国大众的信仰。在英国走向殖民扩张道路的时候,似乎是一帆风顺,这让英国人更加笃定地相信,帝国主义是上帝赐给英国发展国力的有利武器。大概是进行殖民侵略太过顺利了,所以当殖民地出现问题时,大英帝国才会显得手忙脚乱。但是无论出现多少种争吵的声音,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他们的目的都是为了更好地维护大英帝国的威严,只不过处理方式有的激进,有的保守罢了。
  当大英帝国所向披靡、叱咤国际的时候,不管激进还是保守都可以延续帝国的辉煌。然而在大英帝国停滞不前,被其他后起之秀超越的时候,这两种不同的道路就成为生死攸关的选择。这时,让帝国主义蓬勃发展的“自由放任”思想也变成了一种选择。坚持就会使帝国经济受到严重的损失,而放弃就会使帝国尊严受到伤害。坚持与否也正是保守党和自由党,狄斯累利和格拉斯顿的争吵点。在利益和尊严面前,政治家们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前者,在他们眼中,穷人根本没有尊严。
  

“自由放任”时代的终结(5)
政治家们的倾向已经决定了英国未来思想的发展方向,“自由放任”似乎已经穷途末路,只是欠缺一个漂亮的结尾而已。而两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既给了“自由放任”主义一记重拳,也给了它一个残缺的结束。
  两次浩劫,让一个帝国失去了往日的风采。英国因为具有创新意识走到了世界前列,又因为故步自封,守着陈旧的思想体制,而在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慢慢落后。曾经让英国人无比自豪的帝国主义竟然演变成负担,“自由放任”主义成就了一个帝国却也毁灭了一个帝国。昔日被奉为神的思想,最后给英国带来的只是一抹悲哀。
  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福利国家与“英国病”(1)
二战之后,艾德礼取代了丘吉尔成为新一任首相,工党春风满面,望着保守党失落的背影,大呼过瘾。
  丘吉尔愤愤地抱怨人民不该过河拆桥,这些抱怨声对工党没有丝毫影响,谁让人家考虑到了人民福利问题呢。那篇《让我们面对未来》,成就了工党,也成就了艾德礼。艾德礼老练稳重,对政治事业和改善人民生活水平抱有极大的热情,相比满腹牢骚,崇尚暴力的丘吉尔来说更适合人们的口味。显然,丘吉尔高估了人们对战争的热情,准确地说,他低估了利益在尊严面前的诱惑力。而艾德礼没有忘记,人只要活着就离不开柴米油盐。
  工党上台后,立即开始整顿国内政治经济环境。除了工业国有化之外,工党最重大的举措就是将国家福利化,这也是当初工党在竞选宣言中对人民作出的承诺。
  早在1942年《贝弗里奇报告》出台的时候,工党就开始着手建立一个福利国家。怎样给人民一个不分等级,没有贫富之差的福利社会,艾德礼大伤脑筋。就算是实现报告中所说的最低标准,战后的英国也应该是个从上而下人人都受到社会保障的国家,光这一点就非常困难。更何况当初艾德礼在竞选台上信誓旦旦,表示工党要保障全体社会成员最基本的生存权利,要填饱人民的肚子呢。在不饿肚子的情况下,对所有的社会成员都上社会保险,不管这个人是乞丐还是工厂主,是婴儿还是老人。温饱问题都解决了,人民就该好好劳动了,为国家创造税收,然后由国家将财富进行再分配。这样一来,就业就必须得到充分的保障。
  这一切在报告中头头是道,可是实施起来就不一定会一帆风顺。为了能够更好地将政策落实,艾德礼政府在1946年分别颁布了《国民保险法》和《国民医疗保健法》。根据《国民保险法》的规定,英国凡是参加工作的,没有到退休年龄的人,都要加入国民保险,保证退休以后的经济来源。这一点还比较容易实现,但是《国民医疗保健法》就不是那么容易实施了。单是其中将医院国有化这条就冲击了英国人的私有制观念,引来了不少非议。虽然,工党是希望能够通过医院国有化,让所有人都在国家保障的情况下,得到好的医疗条件。
  不可否认,这对一个资本主义国家来说,十足是个冒险的行动,国家要承担很大的风险,何况战后英国的经济还处于复苏状态。保守党利用这个契机向工党发难,表示最好是集中救济那些需要救济的穷人,其他反对党也在一旁煽风点火。执政党和其他几个党派之间展开了口水仗,互相攻击。艾德礼暴跳如雷,不顾所有人的反对,在两年内将所有的医院收归国有。这样一来,全国大部分人都能接受免费的医疗,甚至只是居住在英国而不具备英国国籍的人都可以享受同样的待遇。事实证明,这个政策的确具有超前意识,英国一直沿用至今。
  大概在1949年到1950年,工党就实现了国有化和福利国家的建设。艾德礼迫不及待地将这个好消息公布于众,很多国家纷纷效仿,而这个战后制度也被英国很好地保留到了今天,不得不再次夸奖艾德礼对大局的运筹帷幄。不过人无完人,智者千虑必有一失,艾德礼这一失就失在了房屋建设上。他对自己的能力太有信心了,因此总把自己弄得很忙,一边顶着压力实行医院国有化,一边着手住房建设。一不小心就乐观地估计了住房环境,他没有计算到,建筑材料十分紧缺,不能充足供应。不过就在这种条件下,还是有48万套住宅落成。
  回头看看历史,就会发现,艾德礼政府是完全遵照了“以古为镜,可以知兴衰”的道理。国有化政策和福利国家,早在一百多年前就有了苗头,并不是艾德礼凭空想象出来的。
  18世纪时,政府建立的皇家兵工厂就将邮政收归国有。二战时期,政府就接管了煤气、电力、供水系统、铁路等。在二战开始后,由于战争所迫,国家不得不将分散的人力物力集中起来统一调配,这为工党的国有化奠定了很好的基础。在20世纪初,自由党执政时期,就颁布了社会保险方面的相关法令,用以保障人民生活。有过这样的历史,艾德礼执政后的国有化进程相对来说比较顺利,人民在思想上也较为容易接受。
   txt小说上传分享

福利国家与“英国病”(2)
工党似乎创造了很多保守党不敢想象的奇迹,不过艾德礼清楚这些奇迹得来的是多么的不易,在这个过程中,曾遭遇过艰难的美国贷款、百年不遇的寒冬、特大洪涝灾害以及由这些导致的外汇危机。丘吉尔曾经毫不留情地抨击工党,称工党的国有化是在英国实行社会主义,每当有一个大工业部门收归国有,都是国家的一笔损失。丘吉尔无疑是混淆了事实,政府在国有化的过程并不是将企业从资本家手中抢走,而是花费了巨额资金购买,将一些资本家的资金从亏损的企业中解放出来,重新投资。不过工党的这些国有化政策的确是借鉴了社会主义的经济模式,由于经验不足也出现了不少纰漏。
  其实在国有化和福利国家的建设中,出现一些问题在所难免,毕竟没有切实可行的实例可以借鉴,而且又是在战后英国百业待兴的状况下进行。但是,执政党内部出现矛盾是很可怕的,一旦内部出现裂缝,很容易被其他党派乘虚而入。
  在组织大西洋公约问题上,工党内部就发生了矛盾,左翼表示强烈不满,他们认为英国在这个时候联美反苏是不明智的。向美国人低头贷款已经严重损害了帝国优越感,如果还要与美国人合作,大国尊严何在?更何况,当时的前苏联已经成为世界顶尖的超级大国,贸然与前苏联作对也不是个明智之举。于是,左翼代表比万建议政府保持中立,建立一个美苏之外的第三势力。不但在国际事务上工党内部有分歧,在处理国内事务上工党内部也有不少矛盾。政府出台了一部全国兵役法案,规定士兵服役期为18个月,又遭到了左翼的反对。1947年4月,左翼72名代表投了反对票,使得服役期最终改成了12个月。
  艾德礼没想到,自己辛辛苦苦才把工党扶到了执政党的位置,丘吉尔还没怎样,自己人先起了内讧。面对党内矛盾,艾德礼决定先清理门户,将比万的嚣张气焰压下去。1947年11月,艾德礼启用克里普斯成为道尔顿的继承者,牵制比万的政治力量。克里普斯办事干练,学识丰富,他的继任得到了不少人的支持。后来盖茨克尔又替代克里普斯成为新的财政大臣,他的人缘似乎并不理想,人们把更多的同情给了比万。被逼无奈的比万不甘心地递交了辞职,告别了工党。不过后来的几十年中,工党内部左翼与右翼的斗争从来没有停止过。
  艾德礼政府的努力是有目共睹,不过英国长久以来积压的问题与二战的破坏力结合在一起,如火山爆发一般,想重振大国雄风困难重重。当初工党在竞选时所作的承诺,也不能悉数兑现。工业产量并没有艾德礼想象中那么乐观,工党殚精竭虑也只让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