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重生于康熙末年-第72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曹颐都清点完了?”他的声音听不出喜怒,目光落在曹颗身上。
    “回皇上的话,都清点;完了。接下来,该如何处置,还请皇上示下?”曹颐躬身回道。
    康熙稍加沉吟,道:“就拨五百护军,明日启程,护送回京城。左右现下无事。你也跟着回京。见了你母亲。就将太后赐之事如实告之。”
    曹颇听了,心中纠结不已,价值百万的财财物,已经让人心里没底;这又加上五百护军相送,就越发惹眼了。
    偏生这财物。是按照太后遗命,“赐给”他母亲的,并不属于他所有。他有资格代母亲领受,却没资格自作主张;跟皇帝客气客气。
    他只能做老实状,乖乖领旨。
    十六阿哥在旁。里寻思着,这财物也“赐”了,内侍也“赐”了,剩下得是不是就要“赐”人口奴婢?
    没想到,却是猜个正着。这些袭佐领。与爵位不同,不用降袭。
    曹家本是正白旗包衣,曹颐的父祖辈也是世袭包衣佐领。等到曹家抬到正白旗满州旗。这每旗人口数、佐领数都是固定的,曹家虽仍领着佐领的俸禄,但是并没有管辖旗人,世袭佐领已变得名不副实。
    如今,这一句话,就是给曹家一今天大恩典。
    说起来,曹家原本的世袭佐领,在内务府包衣三旗,身份低微,这管辖的也是内务府世仆。
    如今。抬到满洲八旗,这些袭佐领的分量就今非昔比,在八旗中就了领兵权与参赞旗务的权利。
    曹家虽在入关前就入了旗,但毕竟是汉人。这份恩典,就显得格外不一般。
    在八旗中,能得到这样恩典的汉人,一个巴掌数的过来。曹家不是后族。没有军功,这样的恩典,只能说“旷世天恩”
    康熙兴致勃勃。曹颇真是胆战心惊。
    就算要施恩。也当慢慢来,这接二连三的,真是怕人。
    想都不用想。等消息传回京城,这曹家又耍成为权贵茶余饭后的谈。
    十六阿哥见康熙脸上的“慈爱”都想翻白眼了。
    还想怎么着?就差要昭告天下,曹家伯太夫人身份尊贵,是正宗的金枝玉叶。
    他就不想想。数十年不闻不问,这一朝加恩。难道他还等着女儿“感恩戴德”地磕头谢恩?
    别说现下曹颐还糊涂着。李氏更是不会知晓内情;就算李氏晓得了,他怎么解释这突如其来的“父女情分”?
    外人可以猜测君心。探究一二;也可以以讹传讹。当成闲话。这局中人,该是什么滋味?
    只要没有明文天下的公主册封旨意,李氏固然是天家血脉,也是“私生女”身份。
    就算金银财务给了,太监派了,李氏的身份,也还是曹府的伯太夫人。
    见了内廷女眷。贵人以上,她都要行礼;见了外头的诰命,就是国公府的侧夫人,她也要屈居人后。
    厚爱越多。只能让她身份更尴尬。
    之前羡慕这位姐姐得皇父青睐,现下十六阿哥想通透,只能跟着叹。
    怪不得曹颐自打昨日开始,眼神就晦暗难明,丝毫不见欣喜。
    这般“加恩”固然能圆了皇上的慈父心,却是扰乱了曹府的平
    京城,国公府,内院上房。
    李氏拉着曹颐的手,脸上满是欢喜,长吁了口气,道:“佛祖保结。总算是好消息。寿哥儿已经七岁,是该添个小兄弟了。”
    曹颐脸上也尽是温柔。轻抚了小腹。道:“晓得母亲惦记,才得了消息,就使人跟母亲报喜。原想着再等一个月,扎胎稳了,就回去看母亲。倒是劳烦母亲来看女儿。都是女儿不孝。”
    李氏拍了拍她的手,道:“我的儿,你还是好好养着,我还没到老的迈不动步儿。这一胎亲家太太盼了好几年,如今终于怀上,也不枉老太太吃斋念佛求了这许久。”
    曹颐点点头:“是啊,婆婆虽没说,可我们爷独子过继。固然是皇上恩典,但是总要有子孙承继公公香火。”
    有句话她没有对李氏说。那就是这一胎要不是儿子,那她就要主动为丈夫纳两房良妾繁衍子嗣。
    不是为了昭显贤良,只为了报答婆婆十几年视如己出的慈爱。
    婆婆上了岁数,总不能让老太太见不了孙子就闭眼。
    虽说按骨肉说,寿哥也是老太太的嫡孙,但是这过继到国公府,就是国公府的小少爷,不是老太太的承继孙
    李氏哪里想到女儿中想这些,笑着说道:“上回你同你嫂子就赶到一块儿。这会儿又赶到一块儿,你们姑嫂两个倒是有缘。咱们家真是双喜临门,”
    此时,她对于康熙的“恩典”还一无所知,并不知道,这不久后,曹家的“喜事”就跟响鞭一样。弈雳扒拉了,本站祈地址已更改为:除咕,删敬请登!
    小九头沉沉了,洗洗睡了,大家晚安。
第九百一十九章
    因为次日就要起行,十六阿哥与曹颗顾不得一夜没合眼,又忙活小半日功夫。不为别的,就为那装了十万两银子的八口箱子。
    那八口箱子,块头不大,每个却重八百多斤,五、六个青壮才能抬得动。卓礼克图亲王来说,带着不少蒙古奴隶,搬运这些,
    那些奴隶连汉话都不会说,也没有几个会去寻思主人家到底装什么。
    这由八旗护军送这批财物回京,就算先装好了车,不用他们搬运,但是一辆车只拉一口箱子,谁都会觉得蹊跷。
    曹颐与十六阿哥想到这点,就从内务府又腾出二十多口箱子,将这些金子分装,箱子里空余的地方,就用砖头填充。
    如此一来。一口箱子两、三百斤,就算旁人觉得沉,也只会想到是银子。与十六阿哥让人对外说的,十万两银子的数目倒是大概齐地对上了。
    曹颇虽领了皇命要回京,但是他毕竟不是早先的侍卫,这户部还有些差事要交接出去。
    因此,待他回了帐子,沐浴更衣,用了午饭后,便去四阿哥的帐子回事儿。
    四阿哥并不在帐子里,听说被三阿哥请去,同几位内务府大臣,安排近日行围之事去了。
    左右还有半日功夫,曹颗也不着急,就先从四阿哥行帐出来,回自己的帐子。
    小满站在帐子口,正睡眼朦胧地同田公公身边那两个小太监说话。
    田公公坐在帐子前的凳子上,佝偻着身子,眯着眼睛晒太阳,就像个慵懒的老猫。
    曹颇这才想起来,早晨在御前时竟忘了回田公公这茬。他不由抚额,都是被康熙护军相送、佐领下人给闹的。
    田公公见曹颗过来。站起身来,躬身请安。
    曹腼虚扶一把。请他起了,稍加思量,道:“田总管,皇上口谕,命曹颗明早押解这批财物回京。这,许是要赶得急些。要是公公没有其他安排。可以先随曹颗同行,到热河后再慢慢回京。可使
    他原本是想将田公公托付给十六阿哥,等到圣驾回京,再领回家的,但是那样的话。就驳了康熙的安排,怕引起那位的不快。
    要是直接领回家,他怕吓到家里人;再说,还要提前预备房子,再问问岳父与姐姐。侍供养有什么要求、忌讳没有。
    田公公抖了抖满脸折子,看不是悲喜,尖着嗓子道:“多些伯爷体恤老奴,就尊伯爷吩咐。”
    说完这一句,他就不再多说,带着两个小太监回去收拾行礼了。
    看着那佝偻的身影,曹颐不愕不怀疑,这老太监堵在自己帐子门口,就是为了等这一句话来的。
    他抽了抽嘴角,对小满道:“去寻十六爷,请他帮忙的再弄一辆马
    小满应声去了,曹颗又叫住他,道:“见完十六阿哥,你就回去歇
    小满揉了揉眼睛,道:“爷小的还是在这边候着吧?鲍爷他们几个都在那边帐子守着,爷身边总要留个人侍候,要不然不便宜。”
    曹腼摆摆手。道:“不碍事儿,你自去歇,晚饭时起身就好。我也乏了。要眯一眯。”
    小满去寻十六阿哥不提,曹颗进了帐子,直觉得头昏眼花。
    他前晚醉酒。昨晚熬夜,今日又折腾半日功夫,现下也有些耐不。
    他往床榻上躺了,阖上眼睛,少一时,就昏昏睡去”
    行营东北,三阿哥行帐。
    四阿哥坐在椅子上,端起茶盏,送到口边,用了一口。茶水已经没了颜色,他心中有些不耐烦,抬起头来看了三阿哥一眼。
    三阿哥以商议行围之事,使人请他过来。坐了半个时辰,这东一句、西一句没丁点儿正经话,迟迟不进入“正题”
    行围不过是幌子,这正题若是所料不差,就应是慧妃追封皇后之事。至于所谓太后“赐”李氏财物之事,就算三阿哥想要掺合,也说不上话。
    五千两黄金。十万两白银么?
    四阿哥撂下茶盏,想起与三阿哥同母的皇姊固伦荣宪公主。
    那位皇姊向来得圣心,以妃嫔所出得封固伦公主不说,家底也颇为。
    若是李氏身份属实,那得到的“赐予”当不比荣宪公主少。
    这五千两、十万两什么的,当是十六阿哥为了掩人耳目所露出的。毕竟。这宫里宫外探听消息的,同曹家人一时半会儿打不上话,同十六阿哥身边的内侍着手要便宜得多。
    虽说晓得那是笔数目不菲的财物,但是四阿哥并不眼气。这其中牵扯到几代人,还有个流落在外的长姐,四阿哥可没有那么厚的面皮,去盯着这笔财物。
    四阿哥等到不耐烦,三阿哥也终于忍不住,清了清嗓子,道:“四弟,昨日皇阿玛”追封慧妃为后!事儿,你怎么看“四阿哥抬起眼皮,淡淡地说道:“弟弟身为臣子,自是不好揣测皇阿玛心意。”
    三阿哥被噎得咽了口吐沫。挺着脖子道:“天子无家事,博尔济吉特氏养在宫中待年,未进御而逝,慧妃本就是追封。如今再次追封,还是酬以后个,实是于礼不合。”
    四阿哥听了,不动声色,看着三阿哥如何往后说。
    他执掌礼部,这追封皇后之事就是礼部的差事,要是有所话说也算是不唐突。只是他真想做直臣,御前陈述,才算本事;如今背后说这些,顶什么用?
    三阿哥见四阿哥不接话,倒是有些说不下去了,只能心里诅咒几句。
    帐子里静寂无声,四阿哥掏出怀表瞧了瞧,起身道:“三哥,这是礼部的差事,弟弟也说不上话。等三哥有了章程,弟弟在聆听三哥教
    三阿哥神色有些僵硬,站起身来,讪笑着说:“都是我的不是,四弟是大忙人,本不当耽搁四弟的功夫。”
    “三哥客套了,那弟弟数先行一步。”四阿哥稍稍欠身,转身出了帐子。
    三阿哥脸上的笑意凝住,有句话在嘴边转悠两圈还是没敢说出口。
    那就是“加封”之事,这后宫不仅没有皇后,贵妃也只有一人,还有一个贵妃的缺。
    老爷子上了年纪,想要追封皇后。干他这做儿子的什么事儿,他怎么会巴巴地充那个愣头青,打头里拦着。
    慧妃没有进御,自然更不可能有皇子,追封不追封的,不过是个。面上光,碍不得他的事儿。
    他心里惦记的,是想着借着这次“封后”之势,让后宫妃嫔跟着晋位,那就是另外一种格局。
    “贵妃之子”三阿哥想到这几个字,就觉得有些兴奋。
    满渊人讲究“母以子贵子以母贵”要是能让母妃晋位“贵妃”那自己的身份就比其他兄弟高一级。且长且贵,储位不是名正言顺么?
    但是,这后宫四妃中,宜妃与德妃似乎更得圣眷,所以三阿哥才忍住没在四阿哥面前露出口风。否则。要是最后便宜了旁人,他岂不是自己搬了石头砸自己的脚。
    “要是皇姐在就好了!”三阿哥想了想去,还是没有周全的法子,就想起去年搬回京城公主府的姐姐,叹了口气道。
    对于“封后”四阿哥心里,没有三阿哥的算计,但是这两日心情也不算好。
    他是晓得慧妃真实身份的,并不赞成皇父大张旗鼓地追封。
    这妃与后不同,皇后是国母。妃不过是帝王庶妻。在史书上,妃不过是一笔带过,这皇后却是不能三言两语交代。
    虽说过去五十多年,知道隐情的人也数,但是总让人心里不舒服。
    尽管如此,他没有迁怒曹颐,反而因真正同曹颐“过了半个明面儿”做甥舅,心里觉得更亲近一些。
    因此,回到帐子,晓得曹颐曾来过来,四阿哥就溜溜达达,一个人溜达到曹颐的帐子。
    帐子门口,不见人,四阿哥唤了两声,见没人应答,微微皱眉。
    他已经得了消息,晓得曹颐明日就要启程,押送那批财物回京。
    是去蒙古营地了?
    四阿哥犹豫一下,想着自己来这边还情有可原,去蒙古营地找曹腼,却是有些不便宜;想要使人去寻,又没有当人出来。
    他正犹豫,就听有人道:小的见过王爷,请王爷安。”
    四阿哥抬起头,就见有人里面而来,给自己见礼,二十四、五岁年纪,看着有些眼熟。像是曹颗身边侍候的。
    他点点头,道:“你家大人去了何处?”
    “回王爷话,我家大人就是帐子里。昨晚上熬了夜,这会儿许是没精神,没听见王爷过来,小的这就去给王爷通传。
    那人躬身道。
    来人正是小满,他从十六阿哥处回来,网进自己帐子,就听见四阿哥唤人的声音,赶紧出来答话。
    四阿哥摆摆发小满进帐。
    小满进了帐子。就见曹颗在睡榻上睡得沉沉。即便在梦中,他也锁着眉头,看来是为这几日的事情发愁。
    小满有些踌躇,想了想自家爷向来对四阿哥非同一般的恭敬,这又是四阿哥主动来访,他还是上前几步,走到曹颐床边,道:“爷,醒醒,四爷来了。”
    他也不敢唤太大声,怕外头四阿哥听见不恭敬,连唤了几声,曹颐才迷迷糊糊地睁开眼。
    曹颐使劲地摩挲摩挲脸,起身弹了弹衣服上的褶子,出去迎四阿哥进来…
    月票掉第五了小九泪奔求月票。
第九百二十章 行进
    颇请四阿哥卜座坐了。四阿哥打量着曹嗣。亚他难招心。眼睛里都是红血丝,丝毫没有“沐浴天恩”的自得与欣喜,心情颇为复杂。
    既为他能这般稳重、荣辱不惊欣慰,又有些说不清道不明的酸涩之意。
    养母孝懿皇后,生前以贵妃身份,执掌凤印,统摄六宫。只是她身份尊贵是尊贵,又因是皇父嫡亲的表妹,也得皇父敬重。
    只是有身份,却少宠爱。只是她性格温良贤淑。从没有用自己的身份行夺宠之时,只是偶尔在养子面前流露出些许怅然,并不是为自己的无宠,而是羡慕皇上与孝诚皇后的恩爱。
    不知她到了地下,有没有见到孝诚皇后,晓不晓得孝诚皇后也有羡慕的人。
    想到这些。四阿哥心里叹了口气。
    逝者已矣,先顾惜活着的人吧。
    照理来说,曹颐不是愚钝的,也当晓得这太后“赐予”后,实际上皇上的恩典。对于李氏的真实身份,他也当知晓化七八八,却不知他打算如何应对。
    欣慰与酸涩过后,四阿哥只剩下好奇。
    他不晓得,曹颐心里也好奇,心里纳闷四阿哥到底所谓何来,怎么就皱眉眉打量人,这眼神委实叫人不自在。
    但是四阿哥不说话,他只能稍加思量,道:“方才臣去求见王爷,王爷不在。皇上有口谕,命臣明日返京。户部文书,臣已整理完毕,交由郎中罗德。王爷可有什么交代臣下的,还请王爷吩咐。”
    曹颐,正色道:“也没什么特别交代的,只是你回到京里,不可因圣驾不在就怠慢了,还应勤勉办差。”说到这里,顿了顿,道:“张伯行可谓是能臣,有什么不解之处,可虚心请教。”
    曹颐起身肃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