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重生于康熙末年-第97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为了这个缘故,张廷玉不仅心中没有对曹颙生芥蒂,还颇为庆幸继任自己为掌印的是曹颙。
    换做是其他人担任新尚书,为了凸显政绩,少不得要在户部大展拳脚。
    户部整肃没两年,若是引起什么动荡,张廷玉也扯白不清。
    曹颙则不会,同僚一年半,张廷玉也瞧出曹颙不是爱多事的性子。即便做了掌印,也是“萧规曹随”。
    至于十三阿哥,也举得皇上是在分张廷玉的权,也是在安抚因病丢了兵部掌部得曹颙。
    虽说曹颙调任兵部尚书的消息,外界并不知晓,可曹颙这个当事人却清楚。
    外头都说皇上寡恩薄义,可十三阿哥却晓得,皇上亦是性情中人,觉得哪个好了,怎么也不会亏待。
    户部掌印尚书易人,这也是衙署里的大事,不是几人私下交接就可以的。
    三人说了几句话,十三阿哥便叫人将四位侍郎与十几个郎中都传召过来。
    不是向大家交代什么,而是通知众人,因皇上对张廷玉另有重任,所以户部印信转由曹颙执掌。
    张廷玉也对众人提及,自己往后会常驻吏部,户部恐不能时常抽身过来,希望诸位同僚齐心合力,协助曹尚书如何如何,云云。
    不管是谁做掌部堂官,对司官来说,牵扯的利益并不大。
    可对不少司官来说,曹颙与张廷玉不同。
    张廷玉与曹颙虽只差一级,可给人的印象却完全不同。
    曹颙在户部做过郎中,做过侍郎,辗转至尚书,可谓户部老人。
    张廷玉却是天子近臣,升了大学士后才点的的户部尚书。
    张廷玉并非骄横之人,可大学士的名号、天子近臣的身份,还是使得众司官对其敬而远之。
    加上张廷玉执行圣意,整顿户部,手段并不温和,也积些一些宿怨。
    听说曹颙取代张廷玉做掌部,这些人当然是心中欢喜。
    几位侍郎心中,则是各种滋味俱全。
    按理来说,张廷玉既要执掌吏部,曹颙又是大病初愈,这两人在户部都是可上可下。
    若是他们腾出地方,那说不定就会从他们四人中点人委署尚书。
    即便不能升户部尚书,可只有户部尚书出缺,其他部堂的尚书转过来,那后边就是一连串地人士调动,保不齐谁就能有幸更进一步。
    没想到,张廷玉去执掌吏部的情况下还占着户部的缺,而传言年前病入膏肓的曹颙,不过是看着神容苍白些,实在不像是病的需要再休养的样子。
    现下,又有皇上受命,曹颙成为掌印尚书,而张廷玉也没有换地方,众人心中的失望无法言表……
    等到众人退下,曹颙也在纷乱中寻到一丝头绪。
    只是他不晓得,这是自己自作自受,而是同十三阿哥一样,只当是皇上在分权。
    皇上再信任张廷玉,也晓得自己想要是忠臣而不是权势。
    等到回到自己官厅,蒋坚与左成都在这边候着,给曹颙道喜。
    虽说一个部堂两个尚书品级相同,可掌印官才是真正的一部之首。
    曹颙既想着顺其自然,对自己掌印之事便不再排斥,笑着听了两人恭贺。
    京城里消息向来传得最快,曹颙升为掌部尚书之事,没两日便人尽皆知。
    除了曹府诸人外,最欢喜的莫过于伊都立。
    即便曹颙劝慰开导,可他心中难免依存愧疚,在衙门里做事亦带了十二分小心,实怕闹出什么篓子。
    没想到,这春节过后就有转机,曹颙成了户部掌印官。
    论起排位与体面,户部更是在兵部前。
    伊都立却了心事,听了消息的当日就来到曹府,在曹颙面前便恢复几分本性。
    重回京中,又生了部堂,伊都立觉得自己圆满,可是还是觉得有遗憾之处。
    至于再进一步之类的想法,他脑子中偶尔闪过,随即有被自己否定。
    兵部的功绩怎么出?若是天下太平,兵部就没什么发挥余地;只有边疆乱起,大军出动,才能显示兵部的本领。
    现下虽说边疆乱象已齐,可军国大事,不是一句话就能成。
    兵部功勋,暂时无望,伊都立心里就踏实下来,行事也从容许多。
    此时,四下无人,伊都立就不掩饰自己的抱怨,对曹颙道:“身居高位,不知多少人盯着,真是半点也不敢行差……听说这两年有几个新班进京,要在搁在早先,定要好好捧角。”
    曹颙闻言,不由失笑。
    对于伊都立来说,最心爱不是听戏捧角,而是多情好色。
    早年在山西时,走门路的士绅赠不是没有送美人的。
    伊都立虽不敢纳妾犯律,可也留下两个相貌出众的为婢女在身边时候。
    如今回到京城,花花世界,却与伊都这个人无缘,如何不叹息。
    这才是“才山易改本性难移”,只是这毕竟是伊都立私事,曹颙也不好多说什么,只能笑着听了。
    伊都立是落衙后才的曹府,在曹府用的晚饭。
    酒过三巡之后,伊都立不再提衙门里的差事,而是赞起自己的嫡出三子。
    什么曾养在祖母跟前良善本分,什么可文可武,什么孝顺知礼。什么他们夫妻已经合计好,往后留次子次媳在家服侍,长子、三子都要分户出去。
    曹颙开始,还不太在意,有一句没以一句地应和伊都立;听到后来,却是觉得不像。
    曹颙不敢接这个话茬,便寻由子岔开话。
    直到从席上下来,安排人送伊都立回去,曹颙还有些走神。
    大学士之孙,嫡幼子,搬出府另住,不用在公婆身边侍候,这确实是门不错亲事。
    可孩子的性情,不是肖父,就是肖母。
    兆佳氏还把,不过是脾气硬些;伊都立本性也不坏,可风流好色的秉性改也改不了。
    有这样一个老爹,伊尔根觉罗氏三子再好的长处也都被遮住……
    第一千三百二十三章揣测
第一千三百二十四章 御下
    第一千三百二十四章御下
    待伊都立走后,曹颙回到梧桐苑,对妻子提及学士府三之事。
    曹颙只是随口一说,初瑜却是连连摇头手不成,学士府是八旗勋贵,他们太兄弟与兄弟又都是大家子出身,见惯妾室通房那一套,想着是多子多孙。不说旁人,就是和硕额驸福僧阿,迎娶二格格前,也有几个房里人,直到大婚之前,才打发出去。”
    曹颙自是晓得世家大族的陋习,点了点头道手你放心,我没有接伊都立的话。他也不过是想要探探我的口风,见我如此,也当晓得我的意思。”
    说到这里,夫妻两个对视一眼,心中都觉得沉重。
    世家大族规矩繁琐,怕累到女儿;小门小户出来的,又担心人品教养不周全。
    即便是人丁单薄的宗室旁支,也是不保准的。
    就如同当年的塞什图,身是独子,寡母又明事理,可成亲没两年,还是惹出多少是非。
    曹颐更是“贤惠”起来,主动为老婆抬了两房妾室,打专心教养两个先生。
    “天慧要是先生就好了……”初瑜叹了一口气,道。
    要是先生的话,即便娶的不贤惠,顶多让其“病养”便是;是女儿的话,不管东西处置,名声受累的还是女儿。
    曹颙挑挑眉,道手也不必过于担心,即便有一**我不在,只要天佑、恒生出息,能给天慧做靠山,天慧就不会受委屈。若是天佑、恒生都不成器,那还有她几个叔叔、几个舅舅。我就不信,他们还真能束手旁观。”
    曹颙是长兄,初瑜是长姐,两边的小叔子、小舅子,多受他们夫妻照拂。
    初瑜的脸上有了笑模样,道手是我关心则乱,总担心女儿嫁人就被欺负了去。有娘家撑腰,有怎么可怕的?即便有朝一日,老爷与我百年,外孙也当娶妻生子。天慧做当家老太太就是,哪里还用理会这个那个的。”
    夫妻两个虽彼此开解,可心中到底是忧虑。
    可怜天下父母心。
    正如他们夫妻挂心天慧的亲事一样,李氏也始终担心曹颙的身体。
    饶是深闺妇人,也晓得掌印尚书体面是体面,可需要背负的责任也多。
    先生被皇上看重的那丁点欢喜,都被慈母心肠冲淡,就连去江宁之事,李氏也减了不少兴致。
    “要不然,我还是出门了吧?无小说网不少字”李氏叫来先生,与之商议道手故园虽好,可哪里比得这一大家子人重要。即便现下由掌家,我帮不上怎么,可还是看着你们才安心。”
    曹颙笑道手还有半辈子要看,也不差这几个月。为了侍奉母亲出行,四弟早早就在翰林院请了假,四弟妹也将家事处理妥当。还有江宁那边,二弟已经预备下游船,等母亲时间,就要陪着母亲与二婶游江。”
    李氏还要再说,曹颙道手母亲不为打,就当为先生。当年祖母故去,先生清凉寺守制,曾受寺中几位大师的照顾。先生当时便想着,若是有一日先生手头便宜,便修缮清凉寺,为佛祖重镀金身。可是这些年忙忙活活的,哪里顾不得这个?这回母亲时间,代我在佛前道声罪,为我将这个愿还了吧。”
    李氏听了,不由上心。
    先生年后研读佛经之事,她是晓得的,有几本经书就是从兰院小佛堂取的。
    再想想先生自打研读佛经后,病症渐清,乃至痊愈,李氏更是觉得这是佛祖保佑。
    想到这里,李氏嗔怪道手即是在佛前许愿,岂是儿戏?说不定你这些年遇到的几回吧?妄之灾,就是因你对佛祖失言的缘故。这下好了,总算找到缘由。你就放心吧,我定给你办得妥妥当当……”
    曹颙提到清凉寺,亦非吧?的放矢。
    不过还愿是假,想要拉扯清凉寺一把为真。
    只因在曹颂的来信中,见他提及两江总督崇教抑佛,加上清凉寺几位大德高僧前些年相继坐化,后续吧?人,清凉寺日渐衰败。
    换做其他地方,曹颙不过当做新闻听听。
    清凉寺却是不同。
    不说旁的,就是曹颙康熙朝孝敬雍亲王府十来年香烛,就没少麻烦清凉寺诸位大师。加上智然又在清凉寺长大,清凉寺与曹家牵扯委实不浅。
    李氏慈母心肠,全心为了先生康泰,原来想要取消的行程,开始迫不及待,想要提前出行。
    吧?奈天气乍暖还寒,谁也不放心她出门,还是拖到了二月初。
    过了二月初二,李氏离京,随行除了曹项一家,还有长生、天宝。
    原本曹颙夫妇的意思,是不许天宝随行的。
    旅途疲乏,李氏又上了年岁,春华还有四房几个孩子要照看。长生年龄在那里,已经可以照顾打,天宝实在小了些。
    可天宝听说堂兄、堂弟、小叔叔都随着祖母出门,独独落下打一个,搂着李氏的脖子,呜呜大哭,差点哭得背过气去。
    李氏心疼孙儿,自是发话要带着。
    曹颙夫妇吧?法,只好随着他去了。
    于是,李氏一行,除了三个大人之外,还加上五个孩子。
    夫妻二人将李氏一行送至通州码头,看得天宝欢天喜地随着祖母登船,曹颙直恨得牙痒痒。
    他少不得对妻子抱怨道手这混小子,被老太太宠得没边,眼里哪有咱们两个?”
    小孩子任性痴缠还可忍受,再大些还如此就使人生厌。天佑、恒生、天慧兄妹三个小时候即便有犯倔的时候,也不会如此与大人撒娇耍赖。
    初瑜眉头蹙起,却是满心自责。
    六、七岁大的男孩,即便淘气,多是依赖父母,可他们的小先生,明显对祖母与叔叔的依赖更甚于父母。
    与其说孩子不与他们亲近,还不若说是他们夫妇偏心。
    天佑是长子,要支撑门户,曹颙不忘带在身边,言传身教;初瑜也看重长子,怜悯他乖巧懂事,能多疼一分就多疼一分。
    天慧幼时吃了大苦头,曹颙夫妇更是视若心肝,恨不得代为身受,真是含在嘴里怕化了,捧到手里怕吓到。
    就连恒生,夫妻两个也宠爱有加。
    曹颙是因亲手接生,怜其孤苦;初瑜初是因长子去江宁后的移情,而后是产生母子之情。
    只有幼子天宝,因想着养在李氏跟前,夫妻两个就放了心,鲜少过问。
    后来虽说天宝曾移回梧桐苑,可最后还是迁回兰院。
    如今,天宝对父母不依赖,也就不令人意外。
    这夫妻两个,一个决定小先生回来后要严加管教,一个则是下定决心等小先生回来后就好生弥补之前的不足。
    不远处的大船上,天宝随着天豫一道,坐在舱窗前,不晓得父母的纠结,正看着远处的江景,满脸新奇……
    码头上鱼龙混杂,实不是久留之地。
    看着李氏等乘坐的大船远去,曹颙便扶初瑜上了马车。
    他打,则是带了几个人骑马随行。
    早春二月,在江南是草长莺飞,对于京城来说,只有柳树泛绿,迎春花开,小草微微露头,春意浅淡。
    在城里时,还不觉得这初春景象有怎么别致,到了郊外,才能相信其中的妙处。
    曹颙骑马一路慢行,一路观景,心里想着前几回小朝的遭遇。
    年后第一次小朝,雍正训斥他“处事拖沓,公务懈怠”,表明打很失望,要其不要“辜负圣意”,当场的除了几位王爷、户部几位堂官外,还有刑部几位堂官。
    训斥的口气很重,而且还是在众目睽睽之下,
    曹颙出仕以来,这般训斥还是头一遭,少不得叩首请罪。
    实际上,他心中当时云山雾罩,实不明白这训斥因何而来。
    出仕这些多年,别的不好说,一个“勤”字他还是当得的,实在与“懈怠”扯不上关系。
    十三阿哥、十六阿哥等几个与曹颙交好的,都觉得这训斥来得莫名,只能一边暗中宽慰曹颙,一边感叹君心难测。
    有不平的,就难免又幸灾乐祸的,那几日户部的气氛都颇为古怪,隐隐地有皇上有意换户部尚书的消息传出来,使得蒋坚与左成两个气愤不已。
    曹颙丝毫不理会,全身心在政务上,即便是分权下去的,最后也要一一核对,丝毫不敢懈怠。
    等到再次小朝,雍正又变脸。
    这次是赞了曹颙,称他“处事恭谨,公事严明”,堪为官员典范,随即赐下内造新书两匣。
    户部暗处风波渐平,多少人捶胸就不好说了。
    曹颙依旧不动声色,还是安心处理政务。
    他的心里,却忍不住对雍正唾弃不已,这皇帝到底折腾怎么劲?
    怪不得都说其反复吧?常,对待曹颙的训斥与赏赐不就说明这个。
    吧?缘吧?故训斥,又吧?缘吧?故赏赐。
    换做其他心理承受能力不好的,说不定已经被皇上的变脸吓得半死。
    曹颙哪里晓得,归根结底还在打小书房的几本佛经上。
    只因开衙后,曹颙依旧阅读佛经的消息传到宫里,引起雍正不快,才开口训斥。
    后来见曹颙开始专心政务,也吧?暇翻阅佛经了,雍正便觉得打之前有些苛待,便开口褒奖赏赐……
    在雍正眼中,这就是君王的御下之道。
    在曹颙开来,这就是穷折腾,雍正此举纯粹是心里不平衡。
    他打事必躬亲,将打累的半死,就见不得臣子从容处理政务。
    曹颙便合着他的心思,在衙门里做出忙碌状,落衙后也拿了可以带走的公文回家处理……
    小声说,这是昨晚的更新。
    第一千三百二十四章御下
第一千三百二十五章 重逢
    第一千三百二十五章重逢
    从通州回京,一路都是官道。
    往来车辆,难免又官员眷属。初瑜所乘坐的是马车是内造,和硕格格的品级装饰。
    所遇官眷,多是避让。
    这个时候等级森严,这边马车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