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天龙同人)武帝之天龙八部-第26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一听赵煦的问话,乔峰尽管很反感跟这种帝王打交道,却也拱手道:“多蒙皇上夸奖,峰原乃契丹后裔,多蒙四弟不弃。愿与我义结金兰。说起来,是我高攀了!”
  对于乔峰的回答,赵煦笑了笑道:“英雄不问出身,契丹人也并非个个残暴。你的事情,朕虽知道不多,却知你是个义胆忠肝的好汉子。
  今日之战。多亏你及时出手。要不然,朕只怕现在,已然醒不过来了。你是有功之臣,朕夸奖你一番也是应该的。你不必过于自谦!”
  面对赵煦的这番话,乔峰也不好怎么回答。看着汗如雨下的赵孝锡,乔峰略显放心地交:“四弟,要不你歇息一下,由为兄来替皇上疗伤。”
  看着乔峰一脸的关切,赵孝锡却有些无奈的道:“麻烦大哥了!只是这伤。唉!”
  听到后面传来的声音,赵煦却很坦然般道:“云哥,到今日你还不肯见我吗?”似乎知道这对堂兄弟有隔阂,乔峰很干脆的没说话。接替赵孝锡的工作,开始给赵煦输入内力。等到内力输进之后,乔峰也感觉到,赵煦体内的情况已然没救。
  如果换到后世,赵煦这种内脏大出血。也许及时点可以救回来。可以这年代的医术,这种伤便是致命伤。那怕赵孝锡用内力。压制出血的速度,却也于事无补。
  走到赵煦跟前的赵孝锡,显得有些生气的道:“小六,你为何要这样?你为何不听章大人的劝,早点回归京城呢?你这样,置国家安危于何地呢?”
  站在一旁的赵煦亲信。看着赵孝锡如此大胆的训斥皇帝,自然显得有些气愤。可赵煦却很老实般道:“云哥,小六错了。不过,小六知道,你一定不会不管我的。”
  这样一番话。说的赵孝锡眼睛犯酸。其它人也觉得不可思议,觉得赵煦对赵孝锡的感情,竟然远远超出他们的想象。兄弟不和,只怕更多都是表面的事情。
  就在这时,带着骑军跟边军将领回归的张亭光,看到皇帝此番样子。也觉得有种天塌般的感觉,能做的便是第一时间下跪请罪。
  尽管很想训斥这些骑军统领,在开战之时为何放松对赵煦的保护。可赵孝锡同样清楚,今日这一战,没有骑军的奋勇当先,只怕根本赢不了。
  望着这些浑身染血的将领,赵煦很关心般道:“张将军,此战可是我军胜了?”
  张亭光听到询问,赶忙道:“回皇上,王爷的鬼骑军冲进了辽军的中军大营。辽国太子耶律图,已然带领残兵败将,退回南京城。末将得召,这才赶回请罪。”
  听到打赢了,赵煦显得很高兴般道:“好,此战一胜,收复燕云便指日可待。朕是多想,亲自到辽国的皇城看看,圆了先皇与朕收复燕云的梦想啊!”
  就在这时,赵孝锡却突然起身道:“来了,大军即刻开往南京城下。本王要在日落之时,看到龙旗插上南京城头。”
  明白赵煦时日无多,今晚便是他的大限。赵孝锡不想让他带着遗憾走,便越过赵煦直接下达了命令。在这里,他的话同样无人敢反驳。
  同样明白赵孝锡此举是何用意的赵煦,却显得很感动般道:“云哥,你说小六,能看到进城那一刻吗?当年父王说,他想坐一下辽国的龙椅,看看是何滋味。
  如今小六兵临城下,只差这最后一步,小六也想感受一下那个滋味。了却父王的遗愿,你本事大,一定能满足小六的心愿,是吧?”
  这样一番话,从一个皇帝嘴中说出来,多少令人觉得震憾。可赵孝锡清楚,此刻在他面前的赵煦,已然不是高高在上的皇帝,而上当年皇城中,那个跟屁虫赵小六。
  重重的点头道:“能,哥不但让你坐上大辽的龙椅,将来还会替你砍下辽帝的脑袋。哥会让所有人知道,你是大宋的好皇帝,是你收复了燕云十六州。”
  这番话说出来的赵孝锡,却控制不住夺眶而出的泪水。而抵达这里的统兵将领,目睹眼前这一切,也清楚这对君王的感情,远比他们想象的更深厚。
  伴随着赵孝锡的命令下达,已然疲惫的宋军将士,却清楚这是皇帝最后的遗愿。为了满足皇帝的遗愿,他们都觉得,那怕拼尽全力,也要拿下南京城。
  此时还幸存的炮兵们,同样靠着大军的帮助,将笨重的火炮,以超乎想象的速度运抵南京城下。看到这些火炮的出现,城头的大辽守军,已然慌做一团。
  他们也没想到,宋军攻城会来的如此之快。按他们了解到的情况,大宋的皇帝似乎出事了。这个时候,他们不是应该忙着救皇帝吗?怎么反倒还加速攻城呢?
  没给他们过多思考的时间,抵达城下的赵孝锡,第一时间命令炮兵展开攻城。甚至在火炮攻城开始之后,步骑就展开了攻城冲锋。
  伴随着火炮的轰鸣之声,几个爆破手以性命为代价,抱着炸药包将城门给炸开。替后面的军队打开通道,气势如虹的宋军便长驱直入。
  此刻坐在龙辇上的赵煦,看到麾下的军队攻进了南京府,也显得非常高兴道:“好,云哥出身果然不凡,这大辽的皇城,朕真的攻下了。”
  望着已然泪流满面的章惇,还有其余心腹大臣,赵煦却有些不放心地交:“你们怎么回事?打了胜仗,应该高兴才对。朕还没死,用不了急着哭丧。
  云哥,你能带我骑兵进城吗?我不想坐这龙辇,我还想陪你骑一回马。我记住小时候,我第一次学骑马,还是你教我的呢!后来我摔下马,你还挨了叔叔一顿打。”
  在大臣面前显现皇帝威严,在赵孝锡面前却显示弟弟的依赖。这种性格变幻,更令这些大臣明白。眼前发生的这一切,都将意味着什么。
  没理会这些大臣的狂想,赵孝锡很快道:“好,哥今天带你骑马入城!”
  让人牵来一匹战马,赵孝锡有些不顾尊卑,直接抱起赵煦放到马背之上。甚至看着赵煦,略显难为情的样子,也调侃道:“小六,你比以前重不少了!”
  似乎明白赵煦,想不带着遗憾离开,赵孝锡也清楚。此刻的赵煦情况,已然不是很乐观。能撑过今晚,怕都是天幸。此时此刻,他更多都是靠内力续着命。
  翻身上马的赵孝锡,也没理会城里还在继续的战斗。拎着赵煦赐于他的银枪道:“走,今天我们兄弟俩,便一起到这辽国的皇城逛一逛。看谁敢拦!”
  对于赵孝锡的话,赵煦显得很高兴般道:“好!兄弟齐心,其力断金。冲啊!”
  这种看上去有些幼稚的举动,让赵孝锡明白。十岁登基成为皇帝的赵煦,其实失去了多少本应属于他的童真跟乐趣。
  真要算起来,如今的赵煦年龄也不到二十岁。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他所希望享受的生活,还是当年跟他在皇城中,那种无忧无虑的幼年童趣之事。
  随赵孝锡一起出发的,还有鬼骑军的将士。当然,也包括类似张亭光这些将领。他们充当临时护卫,保护着赵孝锡跟赵煦,一起杀进辽国的皇城之中。
  原本还在收拾东西准备弃城的耶律图,听到城外传来的爆炸声。立刻舍弃一切,命令护其左右的骑兵,从皇城另外一面突围而去。至于南京城,已然不抱期望。
  得知监国的太子都逃跑了,皇城中的辽军自然无心抵抗。没多久,带着赵煦的赵孝锡,便领兵杀到了大辽的皇宫之外。
  而此刻,皇宫里面同样乱作一团,根本无人敢挡赵孝锡的兵锋,这大辽皇宫已然变成无人之境般,可以任由他们兄弟俩自由出入了!
  
  第二卷 第一百三十四章 新皇继位
  
  大辽的南京府,是唐代幽州旧城。石敬瑭割让燕云十六州后,辽太宗就改幽州府为南京,也叫燕京。从此南京就成了大辽在华北的政治军事和经济中心。
  南京在五京中规模最大,其建筑基本是沿用唐代的旧城修建而成。虽然不是辽国真正的皇城,可在很多大辽人眼中,这座陪都便是大辽的皇城。
  此次宋辽之战,宋军先攻占了辽国的西京,眼下又攻占了南京府。剩下的三京之地,对于辽国而言,同样处于宋军的兵锋之下,有点朝不保夕的味道。
  仓皇出逃的耶律图,原本还想携带一些皇宫里的金银财宝。只是没想到,宋军的攻城会如此迅速。最终什么都没带,直接在皇城骑兵的护送下出城往中京方向逃窜。
  看到镇守陪都的太子都逃之夭夭,城中的军民又怎么可能死守呢?
  伴随城门被炸开,杀进城中的骑兵,便迅速剿杀一切敢于抵抗的辽军。渐渐的,城中敢于反抗的辽军,都被陆续进城的宋军骑兵给斩杀。
  骑马带着赵煦进城的赵孝锡,根本没遇到象样的抵抗,随其入城的鬼骑军,替其清除所有敢于出现在队伍前面的人。对于这样勇猛的部队,城里军民谁人敢挡。抵达皇城脚下,赵孝锡长枪一挥道:“打开城门,本王要带皇上策马大辽皇城。”
  他的命令下达。鬼骑军便汹涌入城。那些本就乱作一团的皇城太监跟禁军,除了跪下投降之外,敢于乱跑或尖叫的。一律都会被鬼骑军将士射杀。
  这样做虽然有些残忍,可想到赵煦时日无多。这些忠于赵孝锡的武卫,也清楚皇帝的死,会让赵孝锡非常伤心。身为他的属下,这些武卫又怎么可能冷静的了呢?
  骑马入宫的赵孝锡,沿着城门往皇宫大殿走去。直到一行人,来到大辽议政殿台阶下。看着这么多台阶,赵孝锡也清楚马肯定上不去了。
  翻身落马的赵孝锡。将赵煦给抱下战马,略显放心地交:“小六,要哥送你上去吗?”
  脸色已然有些潮红的赵煦,也显得很兴奋道:“不用。朕想自己走上去。不过,云哥能陪我同行吗?有你在身边,我觉得很安心。”
  对于这种邀请,赵孝锡二话不说道:“好,哥陪你上去!”
  扶着赵煦的手臂,两兄弟开始登上这间大辽平时君臣议事的宫殿。里面有赵煦,想圆父子两代梦的龙椅。只要能坐上,他便觉得此生已然无憾了。大军中有资格随行的大臣,看着赵孝锡搀扶赵煦的动作。也真正明白这意味着什么。跟在后面没人敢吭声,跟以往上朝一般,静静的跟着两兄弟。踏进了大辽的议政殿中。
  望着那张置于大殿之上,象征着皇权的龙椅。赵孝锡脚步不停,直接将赵煦扶到上面坐下。正准备放手时,却见赵煦反手拉住他。
  笑着道:“云哥,这椅子有点大,我们兄弟一起坐吧!”
  下方的武将跟大臣。听到这话也明白,他们猜测的事情果然不错。这种一个皇朝。只有一张的椅子,又怎么可能共享着座呢?这算是变相的遗诏啊!
  见赵煦眼中一脸真诚,赵孝锡尽管心中难受,却没多说什么,很快便坐了下来。看到这一幕,武将跟大臣们唰的跪下道:“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王爷千岁,千千岁!”
  看着这些高呼万岁之声的文武大臣,赵煦显得很高兴的抬手道:“众卿平身!……
  ‘谢万岁!’
  随着这些随皇帝出征的文武大臣起身,赵煦笑着道:“云哥,只怕你我都没想过,有天我们能在这里,接受文武大臣的参见吧?父皇若看到这一幕,肯定会很欣慰的。”
  对于这种话,赵孝锡也不知道怎么回答。而这个时候,赵煦脸上的红韵,明显让人觉得有些不正常。说着话的时候,赵煦突然咳嗽起来。
  有些担心的赵孝锡立刻上前道:“小六,别太激动!”
  看着捂嘴的手,已然沾上了血,赵煦虽然心有不甘。却也清楚,他的时日不多。很快笑着道:“云哥,小六这回怕是挺不过去了。只是能圆儿时的梦,小六真的很满足。
  眼下这些文武大臣,都是你我的心腹大臣。朕想下几道遗旨,希望云哥能答应下来。也希望诸位爱卿,未来能象今日这样,辅助云哥兴我大宋。琼州王听旨!”
  明白接下来会发生什么赵孝锡,有些伤心的道:“臣赵孝锡听旨!”
  看着退了两节台阶的赵孝锡,赵煦从龙椅上起身道:“朕十岁继承皇位,多亏太皇太后辅佐,总算让大宋国泰民安,没出什么大乱子。
  朕自亲政以来,才真正明白治理一个国家,有多么的难,事情有多么的繁琐。很多时候,朕都觉得才疏学浅,恐难当此大任。
  只是不敢辜负先皇跟太皇太后的期望,一直尽心尽力而为。好在幸得众爱卿辅佐,让朕在有生之年,能收复燕云之州,雪先皇昔年之耻。朕心甚慰!”
  说了这么一通话的赵煦,忍不住又咳了两句。站在下面的文武大臣,已然能看到,赵煦的嘴角开始在流血。甚至赵孝锡,立刻上前替其擦拭掉。
  有些强势般道:“皇上,有何话,坐着说吧!”
  被按回椅子上的赵煦,很快调息一番道:“相信不用朕多说,众位爱卿也知,朕已然时日无多。为保大宋江山稳定,朕宣布从即日起,皇位由朕之堂兄赵孝锡接任。
  朕相信,未来大宋在堂兄的治理下,一定能恢复汉唐之盛世。朕也希望,众位爱卿将来能忠心辅佐新皇,为我大宋万世江山再立新功。请玉玺!”
  朝身边的掌印太监说了一句,这位老太监同样眼泪汪汪,端着一个盒子过来。打开盒子之后,赵煦亲自提笔写下遗诏,盖上玉玺之后便递到赵孝锡手中。
  看着同样虎目含泪的赵孝锡,赵煦显得长松一口气般道:“云哥,前次的事情,希望你不要怪小六。身处这个位置,有很多事情身不由己。
  此次朕怕是不能活着回汴梁城,对于皇城中的妻儿,朕还有诸多不舍。今日,朕也将她们嘱托于你,希望你能让她们安静的渡过余生。
  在朕出京之时,朕便在宗祠之内留下一道遗诏,上面的内容跟这封一样。其实在小六心里,云哥是最适合接掌皇位之人。有你,大宋才有未来。
  这次朕御驾亲征,确实想与你一较高下。可亲身体验才知,打仗真不是我所擅长的事情。别说上阵,就算坐车上奔波赶路,小六都觉得骨头快散了。
  眼下朕还是没能坚持到最后,朕一走,京中势必有人会作乱。在朕心里,我只有你这个兄长。至于其它兄弟,有跟无其实区别不大,你看着处置就行。
  以你的能力,想必也清楚,朕出来之后。汴梁城中不少人,便盼着朕早日归西。现在他们得偿所愿,却不知如此这番结果,他们是否预料到了呢?
  虽然朕上位以来,没做什么利国利民之事,却有一句话送与堂哥。有时,太过重情未必是好事。有些时候,该下狠心的时候,还是要下狠心。那怕心会很疼!”
  断断续续说着这些话的赵煦,嘴中也开始不断的出血。那怕赵孝锡又开始替他输入内力,却同样难以控制,积在赵煦身体内太多的血液。
  面对这个时候,赵煦说出的这番话,殿下的文武大臣同样泣不成声。他们都清楚,这位皇帝怕是坚持不到明天。那怕新皇已然确认,可一番动荡怕是少不了。
  对于殿下这些文武大臣的表现,赵煦很快道:“众爱卿不必难受,人终归有一死。朕能在有生之年,坐上这辽国的龙椅,朕已然觉得很满足。
  当然,朕希望不久的将来,新皇能带领你们,继续攻下辽国的其余三京之地。只要拿下辽国,大宋才有了真正汉唐盛世的景象。只可惜,朕看不到那天了。
  行了,趁着朕还清醒,众爱卿参见新皇吧!说起来,朕小时便想过,堂兄从上龙椅受文武大臣参拜的场景。可却从未有机会亲眼看一次,今日朕想必能得偿所愿了。”
  伴随着赵煦的话说完,让那老太监将自己扶起,走下龙椅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