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龙魂--华夏之刃-第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九天玄女,教给了黄帝三宫秘略等术,风后据之演化出了遁甲之法。于是蚩尤的大雾不灵了。同时,力牧训兵有方,并传与士兵弩技,使得黄帝的士兵各个英勇善战。黄帝部队实力大增。

  稍歇再战,黄帝命应龙高水,即在高处蓄水攻蚩尤,蚩尤率领着魑魅魍魉,请来了风伯雨师纵风下雨,应龙不敌,于是黄帝请来了天神女魃(主旱,是个秃子,所到之处,寸草不生,一说为黄帝女儿),雨止,蚩尤再无计可施,被黄帝用计擒杀,分尸葬于四处。蚩尤死后,黄帝把他的形象画在军旗上,用来鼓励自己的军队勇敢作战,当然也有一种恐吓的作用。后来刑天不服,左手持盾右手拿斧(斧盾合称干戚),率部攻击黄帝,结果不敌,被黄帝斩首,刑天斗志顽强,没有死,用*当眼睛,肚脐眼做嘴巴,继续战斗,直到战死。黄帝击败了最后一个敌人,从此威震天下,被各部落推举为最高首领。

  神话总是有很多版本,有的说阪泉之战先发生,有的说涿鹿之战先发生,有的说阪泉之战就是涿鹿之战,有的说蚩尤是炎帝部下,有的说蚩尤就是炎帝,有的说先有指南车后来风伯雨师,有的说先来风伯雨师后有指南车,等等。不过不管哪种说法,战争的过程都大致一样,神乎其神,玄之又玄。

  事实上呢?事实应该是这个样子的。

  涿鹿之战,指的是发生在距今约4600余年前,黄帝部族与炎帝部族联合,与东夷集团中的蚩尤部落在今河北省涿县一带进行的一场大战。战争的目的是,双方为了抢地盘。

  蚩尤族兵器先进,部众剽悍,勇猛善战,进入华北地区后,首先与炎帝部发生了正面冲突,蚩尤族联合巨人夸父族(可能以巨人为图腾)和三苗一部,将炎帝族击败,并进而占据了炎帝族居住的九隅,亦即九州。炎帝族无奈之下,只能求救于黄帝族。

  黄帝族答应请求,迎战蚩尤族,双方在涿鹿遭遇。当时蚩尤集结了81个支族,人多势众,再加之武器优良,主动攻击黄帝族,黄帝族则率领不同图腾的各部族进行迎战,并让以应龙(一种带翅膀的龙)为图腾的部族利用位处上游的条件,在河流上筑土坝蓄水,阻挡蚩尤族的进攻。

  这时候,突然赶上了浓雾和大风暴雨天气,来自东方多雨环境的蚩尤族对此比较适应,而黄帝族则不适应这种天气环境,结果蚩尤族乘势攻击,多次击败黄帝族。然而,没过多久,雨过天晴,黄帝族把握战机,在玄女族的支援下,乘势反击。此时,又遭遇恶劣天气,狂风大作,尘沙漫天。来自黄土高原的黄帝族对此比较适应,而蚩尤族则感到很困难。这时候,黄帝族吹号角,大声击鼓,蚩尤族分不清方向,斗志涣散。黄帝族又造出指南车指示方向,最终一举击溃蚩尤族,并在冀州(今河北)之野擒杀首领蚩尤。涿鹿之战以黄帝族的胜利宣告结束,黄帝也据此成为了天下共主。

  涿鹿之战是我们中华民族在发展初期决定日后基本面貌的历史性“战争”。

  涿鹿之战结束后,黄帝东进至泰山附近,举行了封泰山的仪式,并任命了少皞清为九夷部众首领,并强迫东夷集团与华夏集团结盟,之后西归(不是归西)。

  据神话传说,涿鹿大战后的某一天,黄帝正在洛水上同大臣们看风景,遇到了一种十分奇怪但非常漂亮的大鸟,于是问天老,天老说此鸟雄的叫凤,雌的叫凰,早晨鸣叫叫登晨,白天鸣叫叫上祥,傍晚鸣叫叫归昌,晚上鸣叫叫保长,凤凰一出,表明天下安定,是大祥之兆。后来黄帝又梦到并得到了河图洛书,就是后世河洛八卦阵的起源。之后,黄帝巡游天下,封禅泰山,还去过广成子(法宝:落魂钟,翻天印)的崆峒山询问如何长生(真的还想再活五百年?),结果广成子讲了一番道家思想,并给了黄帝一本书,名叫《自然经》。

  黄帝拿着丹经,登过王屋山,又向玄女和素女询问修道养生之法,回到缙云堂修炼,并采集山铜,在荆山下铸九鼎,鼎成,一条龙出现,黄帝骑龙飞走。几个手下也想成仙,结果只抓住了龙须,龙须断了,这些人掉到地上摔死了,同时黄帝的一只弓也被晃落下来,此弓被称为乌号,上天的这个地方叫做鼎湖,地上的龙须变成了龙须草……惊讶吧,此神话出自《史记&;#8226;封禅书》,有个成语叫龙去鼎湖,用于委婉的表达帝王去世。

  据说,黄帝乘的龙曾被某人射伤,飞过桥国时降下休息,黄帝被桥国人拉下了一只靴子,桥国人就将此靴埋了,后建成黄帝陵(陕西桥山、河南灵宝都有),后人到此进行膜拜(一只神鞋的传说……)。

  据悉,黄帝飞升后为“太一君”,后来成了神帝之中央天帝(太皞伏羲属木在东,少昊属金在西,神农炎帝属火在南,颛顼属水在北,轩辕黄帝属土在中),又说黄帝还掌管雷电。

  关于黄帝的故事有很多,不过大多为道教神话,前面只选了一些比较著名的,其他的不多说了。

  下面简要提一下黄帝的几个妃子和有名的部下。

  嫘祖,西陵氏女,名王凤,黄帝正妃,生昌意,发明养蚕技术,普及衣服,被称作先蚕娘娘。

  方雷氏,名叫女节,黄帝次妃,生青阳(史记说是嫘祖所生),雷姓祖先,最重要的发明是梳子,教给了人们梳妆打扮。

  彤鱼氏,不知道叫什么,黄帝第三个妃子,冉姓祖先,发明了烹饪之法,带领大家吃熟食,并发明了筷子。

  嫫母,黄帝第四个妃子,相貌丑陋,皮肤黝黑,身材矮小,但品德贤淑,性情温柔,黄帝说:“重美貌不重德者,非真美也,重德轻色者,才是真贤。”嫫母发明了镜子(石头打磨出来的),织机和纺轮。

  仓颉,史皇氏,黄帝时期造字的史官,被尊为“造字圣人”。

  应龙,应龙族首领,涿鹿大战中负责镇守河流上游,相传后为治水功臣。

  风后,风姓部族首领,传为太皞伏羲之后,黄帝之相。在涿鹿大战中发明了指南车和八阵图的原型。

  力牧,牧姓先祖,是黄帝第一大将,与风后、大鸿在传说中是黄帝的三位大臣,在涿鹿大战中立有大功。

  常先,黄帝大臣,发明了鼓(仓颉取的名字),并演之为战鼓。战鼓在涿鹿大战中发挥了重大作用。

  大鸿,原名鬼容区,黄帝手下智勇双全的武将,相传曾经著有《鬼容区兵法》三篇。今天浅井乡的大鸿寨村和大鸿寨山都是以他命名的。

  岐伯,远古时代最著名的医生,又称歧天师,相传《黄帝内经》与其关系密切。

  伶伦,亦作泠伦,黄帝时代的乐官,创作了十二律。创作乐曲《咸池》,从此乐舞有了专用的乐名(以前是以氏族名称命名的)。

  除了上面提到车(黄帝自己造的)、养蚕技术、梳子、镜子、熟食、筷子、文字、指南车、鼓、织机、纺轮、医学和乐律等外,黄帝时代产生的发明还有很多很多,如完善历法、算数、凿井、开辟园圃、放牧、饲养家禽、鞋帽、甲胄、旗子、陶具、炼铜、造鼎、钱币、钟、房屋、弓弩箭矢、号角、剑、云梯、船橹、粥、酒、床、灯、墨、蹴鞠、阴阳五行、十二生肖等等,这些东西我们现在都司空见惯了,但却不得不承认都是非常伟大的发明。

  政治方面,黄帝为了便于管理国家,将天下进行划界分疆,全国分为九州,州下还有具体划分,设置官员进行分管。黄帝倡导节俭,反对奢靡,教养百姓九行,即孝慈文信言恭忠勇义,是仁义礼智信的雏形。黄帝开始了早期的以法治国,罪重的会被流放,罪大恶极的会被斩首。

  由此可见,黄帝对于中华民族的贡献是极其巨大的。黄帝时代,华夏族形成,产生了诸多的伟大发明,中华民族从野蛮时代开始步入文明时代。作为正史第一人,中华民族最伟大的祖先,黄帝当之无愧。

七 战神——蚩尤
俗话说,“胜者为王,败者为寇。”

  俗话说,“不以成败论英雄。”

  要正确评价一个历史人物,你选择哪句俗话?当然是后者。是不是英雄,要综合来看。

  涿鹿之战后,蚩尤战败被杀,黄帝统一各部落,成为天下共主,炎帝部落与黄帝部落合并,组成了华夏族,炎帝也成为了华夏之祖。而蚩尤落了个身首异处的下场,更被后人妖魔化,成了十恶不赦的邪神。但从今人的考证来看,这是极不公平的。

  蚩尤,上古九黎族部首领,一说为炎帝部属,一说为炎帝的死对头。神话说蚩尤有八只脚,三头六臂,铜头铁额,刀枪不入,其有八十一个兄弟也个个如此,他们不吃粮食,只吃石头,善于使用刀斧戈等兵器,还会用弩。蚩尤还会施展魔法,让天地间布满大雾和飞沙走石,还能请到风伯雨师刮风下雨,九次战胜黄帝,但最终还是在涿鹿之战败给炎黄联军并被斩首。黄帝埋葬其头,蚩尤首级最后化为血枫林。

  这当然是神话,不可信,真正的描述应该是这样的。

  九黎是九个部落的联盟,每个部落又包含九个兄弟氏族,共八十一个兄弟氏族,蚩尤正是九黎族的首领。该部落以某种猛兽为图腾,勇悍善斗,非常强大。九黎部居于中原的东南方向,对狂风暴雨的天气比较适应,对应的就是神话中的风伯雨师;与此相反,黄帝部起于黄土高原,适应飞沙走石的气候,黄帝也正是凭借这种适应性和风后的指南车最终战胜了蚩尤。

  蚩尤战败后,黄帝将其形象画在了军旗上,用来鼓励自己军队勇敢作战,诸侯见蚩尤像多有不战而降者。黄帝尊蚩尤为兵主,后世称其为战神。后来的秦始皇和刘邦都曾拜祭过蚩尤。可见蚩尤还有很有影响力的。

  有很多人对蚩尤进行了考证和评价,过程我就不说了,我只说结论。结论就是:蚩尤与炎帝和黄帝并称为中华三祖!

  中国人都知道,中国由56个民族组成,有55个少数民族,而且其中的某些少数民族相互之间是有渊源的,而蚩尤部就与很多民族有关联。

  在所有少数民族中,苗族与蚩尤最为紧密,他们将蚩尤奉为自己的祖先。九黎战败后,其势大衰,但他们还据有黄河下游和长江中下游一带的广阔地区,到了尧舜禹时期又组成了新的部落联盟,史书上称之为三苗,又称有苗或者苗民,最终他们成为了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之一的楚国的主体民族(不过据考证,三苗的主体来源是蚩尤部落,但后来混入了缙云氏之后,颛顼氏之后等)。三苗到后来分出了南蛮(荆蛮),南蛮最终分出了今天的苗族。简要概括就是苗的先民是九黎,九黎首领是蚩尤,于是苗族人民将蚩尤视为自己的祖先。苗王庙所供的祖祖像就是蚩尤。

  除了苗族之外,蚩尤也是黎族、瑶族、畲族等南方少数民族的祖先,因为他们也是从南蛮中分出来的。

  蚩尤也极可能是羌族的祖先,因为羌族出自三苗。

  此外,蚩尤还有一部迁至北方,与匈奴也有族源。

  最后,姓邹的和姓屠的人祖先极有可能是蚩尤,因为蚩尤被杀后,其善民被迁到了邹屠之地,后为邹氏和屠氏。

  综合各种记述,原始社会晚期各部落间通过打仗、融合和迁徙等方式,进行了大规模的搅拌运动,最终结果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各族人民在今后漫长的历史中也以这样那样的方式进行了融合。也就是说,阁下您如果没有家谱,要真较起真来,您究竟是哪个民族的还真不好说呐。

  言归正传,炎黄二帝是华夏族即汉族的祖先,蚩尤是诸多少数民族的祖先,所以蚩尤完全有资格与炎黄二帝并称,因为中华民族不单单是汉族。炎黄子孙这个称号似乎不妥了。但是,据某些古籍记载,蚩尤姓姜,起于神农氏,与炎帝同宗,即与黄帝同宗……如果此说成立,中国人自称炎黄子孙还是恰当的。

  除了民族渊源之外,蚩尤能与炎黄二帝并称的资本还在于九黎部的先进生产力,为中国古代文明做了重要贡献。

  蚩尤的贡献主要有:

  一、发明了谷物种植,开始由采集、渔牧和游牧向农业发展,苗族这个“苗”字就可能与育苗、移苗和壮苗有关;

  二、能够制出精美陶器,手工业开始发展;

  三、发明了金属冶炼和金属兵器的制造,使得九黎部成为炎黄时军事力量最强的部族;

  四、首创法规,发明刑法,后被黄帝集团效仿;

  似乎少了点,但每一个都是分量十足,足以证明蚩尤乃中华文明的伟大缔造者之一。

  蚩尤,最该被正名的神!

  末了,说最后一句,蚩尤原来不叫蚩尤,而叫尤或由,蚩是贬义词,后加的,不过随着时间流逝,两个字已经分不开了。

八 先蚕圣母——嫘祖
先讲个西方故事。

  公元前一世纪,凯撒的情人、埃及女王克利奥巴特拉(埃及艳后),穿着一种华丽的衣服引来了人们的关注,后来凯撒也穿着这种华丽的衣服去剧场看戏,剧院顿时沸腾起来,达官贵人翘首观望的不是凯撒,而是凯撒身上的衣服,因为这衣服实在是太华丽、太高档、太名贵了,这种衣服就是绸袍,他来自遥远的东方。这种绸袍的布料怎么卖?12两黄金一磅!令人咂舌。但贵族们仍然不惜重金进行购买。当时的罗马帝国进口丝绸,流失了大量的黄金。哲学家以此作为罗马帝国*的象征。此时的罗马人也开始幻想,神秘的东方一定遍地是金吧。这个神秘的东方被西方人称之为赛里斯,亦即丝国,就是当时强大的帝国——汉!那个时候,罗马只知道用重金购买丝绸,但不会制造,直到几百年后(约公元6世纪),才从东方引进了第一桶蚕虫,而此时,中国的养蚕制衣技术已经有三千年的历史了。直到今天,中国丝绸在世界上依然享有盛誉,而养蚕制衣的首创者是谁?答案是一位伟大的女性——嫘祖。

  嫘祖,又作累祖,西陵氏之女,名王凤,黄帝元妃,生二子:一个是玄嚣,号青阳,其孙为帝喾;一个是昌意,其子为颛顼。

  嫘祖对中华民族做出了很大贡献,最重要的是发明了养蚕技术,被称为先蚕娘娘,先蚕圣母,蚕神,西陵圣母,人文女祖,行神,道神,祖神,嫘姑,凤姐,蚕姑娘,凤姑娘,丝姑等,受到了后人的敬仰。

  相传,嫘祖生于二月十日,出生地为四川盐亭县(一说河南西平县),是彩凤投胎转世,自幼聪明。某天,嫘祖给父母采果子吃,发现了天虫(就是蚕)吐丝结茧,于是细心观察生长规律,最终首创了野蚕家养,又用丝制衣,使西陵氏人穿上了丝衣,后来被推举为西陵部落酋长。

  黄帝兴起,西陵族进献了丝帛给黄帝,黄帝看到后,想起当时的人还是夏天裹树叶,冬天穿兽皮的状态,感觉到这是一项重大发明,于是慕名去西陵访问嫘祖。来到西陵,嫘祖正在桑园养蚕,黄帝看到她身穿金色彩衣,闪着金光,显得十分轻柔、温和,又看到地上堆着一堆蚕茧,便问这是什么。嫘祖就给黄帝讲解了植桑养蚕和抽丝织绸的道理,黄帝从此对嫘祖十分仰慕。后来,两位就结成了夫妻,在嫘祖的带领下,加之嫫母发明了纺轮和织机,炎黄族人普及了育桑养蚕的技术,华夏族树叶兽皮的时代宣告结束。

  嫘祖除了是一位发明家外,还是一位颇识大体,大爱无私的贤妻圣母。在其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