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教好孩子,就这么简单-第1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应该教育,但是不应该这么简单粗暴。我们做父母的应当把孩子当一个大人一样,平等对待,要和孩子坐下来进行交流。孩子大了,沟通、交流要比训斥、打骂有效得多。有时候当自己错了还应当向孩子道歉……”
  当天下午,我、伟平、伟平父母坐在一起,父母说父母的想法,儿子说儿子的委屈。爸爸向儿子道歉,儿子也原谅了父母。那场面,父母哭,儿子也哭,我都差点流泪。之后,爸爸变了,儿子也变了,爸爸不再打骂伟平,伟平的倔脾气也慢慢地改了,不再和同学老师顶牛,越来越阳光、随和,学习成绩也逐步上升,高中毕业时以优异的成绩考入重点大学。
  广大的家长朋友们,从以上两个故事中我们是否能够得到某些启示?我们爱孩子,对孩子严格要求并没有错,错的是不恰当的教育方法和手段。现在有一些家长对孩子的教育就是打、就是骂,而不是说服,更不是沟通。“棍棒之下出孝子”“官打民不羞,父打子不羞”“孩子不打不成器”的教育观念已经过时,动不动就打骂、训斥的教育方法也已过时。
  有关教育研究指出:孩子如果生活在批评之中,他就学会了谴责;如果生活在敌意之中,他就学会了争斗;如果生活在讽刺之中,他就学会了害羞;如果生活在暴力之中、地狱之中,他就会成为魔鬼!有关心理学家也指出:杀人犯大多是在暴力的、缺乏爱的环境里培养与成长起来的。所以,在此我以一个教师和家长的双重身份呼吁:不是“棍棒之下出孝子”而是“棍棒之下出逆子”,愿我们的家长牢牢记住这句发自肺腑的忠告。
  

望子成龙的挽歌(1)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所有中国家长的心愿和情结。为了孩子的前程,家长再苦再累都无怨无悔。但是孩子呢,他们对父母的爱心是否理解,是否接受?是否能够按父母的要求去做而实现父母的愿望?由于父母和孩子认识上的差异,由于部分父母爱子心切而方法不当,结果发生了一些不该发生的故事,上演了一些望子成龙的悲剧,望子成龙的挽歌不断地在我们耳边响起。
  案例一:小强是我邻居的孩子,我看着他长大。对人有礼貌,学习成绩也好,左邻右舍都夸他是好孩子。小强的父母是我见到的少有的有责任心的父母。为了让小强成人成才,父母在小强身上倾注了太多的心血,小时候为了培养小强的阅读兴趣,他们经常买回整套的连环画,从上小学起,父母又主动承担起了辅导功课的重任。
  小强也非常懂事,从小学到初中,一向认真刻苦,学习成绩一直很优秀,初中毕业以全县第五的成绩考进了我校(重点高中)的尖子班,还被老师任命为学习委员。
  小强成了家庭的骄傲。小强的父母不只一次地规划着小强的人生蓝图:重点中学———重点大学———研究生———出国留学———博士……
  为了实现目标,他们和小强一起制订了一套成才计划,并且认真地执行着。早晨闹钟一响,妈妈便会将小强从被窝里叫起来,等小强洗漱完毕,一碗热乎乎的鸡蛋挂面已经端到了他的面前。中午、下午放学,小强一进门便有妈妈的笑脸和可口的饭菜等着他。为了调剂生活,爸爸妈妈也常在星期天陪小强一起去黄河边散心,当然行李中除了食品、饮料之外还有书本、复习资料……
  在父母的精心照顾下,从高一到高三上学期,小强在班里的成绩一直稳定在前3的位置,班主任老师也当着小强的面对他父母说:考重点大学没有问题,考北大、清华也很有希望。听了老师的话,全家人心里像吃了蜜一样,甜滋滋的,并且下定了考取北大、清华的决心!
  决心下定后小强更努力了,常常学习到深夜。在小强和他父母的脑海里经常出现着北大、清华———清华、北大这样的字眼,似乎除了北大、清华其他的大学都不是大学,除了北大、清华身边其他的一切似乎都不存在……
  遗憾的是,自此以后小强的成绩不但没有提高反而一下子跌落了下来,很快便由前3名掉到了前20名;后来,又掉到了前30名。爸爸妈妈有点怀疑,这是自己孩子考出的成绩么?这样的成绩考一个普通的本科没有问题,可是儿子本来是进名牌大学,进北大、清华的料啊!
  妈妈问小强怎么回事。小强诚惶诚恐地回答:我也不知道。
  为了迎头赶上,父母找来一大堆复习资料让小强加强练习、开阔视野,又是找班主任老师了解,又是找课任老师交流,又是找医生为小强检查身体……
  父母一急,孩子也急了,睡得比以前晚,起得比以前早,甚至连体育课也请假复习。但是在这样的努力下小强的模拟成绩不但没有上升,反而更加糟糕,又从30多名下降到了倒数几名,而且经常出现学习时头晕、恶心等症状。
  我曾陪小强的爸爸找过小强的班主任,老师满脸写着无奈,他不无可惜地说:在我眼里,小强一直都是特有希望的,但这学期不知道因为什么一下子变成了这样……
  眼看着高考临近,这样的状态怎么行。这个时候小强的父母简直成了一个分析探讨问题的专家,儿子一回家就和儿子分析探讨,儿子上学后就找朋友、老师分析探讨。他爸爸曾不只一次地问过我如何才能将孩子的学习成绩恢复到以前的水平。

望子成龙的挽歌(2)
面对这样的提问,我知道其实是他们对孩子的期望值太高造成了孩子心理压力过大。我也曾和小强单独谈过话,小强说:刚开始是想考个好成绩给父母争光,可现在不这样想了……他现在比较矛盾,既想考出好成绩为父母争气,又害怕考试,害怕排名,害怕万一考砸了对不起父母……
  我建议他们沉住气保持冷静,不要再整天讨论成绩、排名、高考等事情,再不然就暂时休学,不要再为考大学的事情刺激孩子,但是小强和他的父母哪里能够放弃这十年辛苦等来的机会啊,他们还是按自己的计划进行着,支撑着……
  儿子———比以前更加努力,起床由原来的六点半提前到六点,睡觉由原来的晚上十一点推迟到十二点;父母———比以前更加尽责,小强一到家,更是进行全方位服务,连挤牙膏、削水果这样的事情也都让妈妈包了下来,为的就是省出时间让他学习。只是家里的气氛变了,原本不爱说话的小强变得更加沉默寡言,父母原本慈祥的眼神变得多了责备和失望。渐渐地小强对高考充满了厌恶和恐惧,最后一次模拟考试仍是班里倒数几名。他曾不无恨意地对朋友说自己现在是度日如年、生不如死……
  小强说这话的时候同学没有当真,同学把这事情反映给老师的时候,也是带着玩笑的口气,老师听了也没有当真,也没有告诉家长,但是就在离高考只剩不到一个月的时候,小强失踪了,当有人发现小强的时候他的身体已经冰凉……
  事后,在清理小强房间时,父母发现了一封带着泪渍的遗书:
  爸爸、妈妈,我对不起你们!我知道考上名牌大学是你们对我最大的期望,可不知道为什么,我忽然变笨了,我无法实现自己的理想,也不能为你们争气。面对越来越近的高考,我感到害怕,觉得也许只有一死才能得到解脱,希望你们能够原谅我的“不辞而别”。爸爸、妈妈,我爱你们,但愿来世还能做你们的孩子……捧着这张纸,小强的父母泣不成声。
  这个故事看了之后叫人心碎。还有另一个真实的故事同样叫人心惊!
  案例二:美丽和美芳(化名)是亲表姐妹,两人同岁,又都在一个学校,一个年级。由于是表姐妹,两人的关系一直不错,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她们的关系却越来越差,原因就在小时候她俩一样出色,而现在美丽的成绩比美芳高出许多,这让美芳的妈妈无论如何不能接受。要说家庭经济情况和学习条件应该美芳好才对呀!由于妈妈心理不平衡,所以常常拿美丽为例数落美芳,让她跟美丽学习,并且要在各个方面超过美丽。时间一长,美芳不但烦了妈妈也恨起了美丽。本来很好的姐妹,关系变得微妙起来。
  转眼就到了高三下学期,学校让学生摸底报志愿,按照老师的意见,美丽选择了一类院校,美芳选择了二类院校。回到家,美芳的妈妈听说后立即给美芳做工作,让她改报一类院校,将来和美丽在一起既不在面子上输给美丽,而且对以后找工作也有利。
  为了慎重,美芳的妈妈找了她的班主任老师。老师说如果美芳真报一类院校也没什么不可以,还有3个月的时间,可以再努力一下,也许会爆个冷门。就是为了这个也许,美芳的父母一起苦口婆心地开导她,让她知难而进,成为生命的强者,家庭的骄傲……

望子成龙的挽歌(3)
“我是不是已经别无选择了?我是不是只有考上重点才是你们的骄傲?”美芳红着眼睛问她的父母。
  “你要向美丽一样,你不能输给她。”父母说。
  “我偏不想跟她一样,我恨她,更恨你们!”说完美芳就夺门而出。
  美芳回来了,在几个小时的哭泣过后她坚定地对妈妈说:我要报考一类院校!
  这样的决定让她的父母有些喜出望外。“我的女儿果然不会让我失望”她的妈妈这样说。为了让美芳安静地复习迎考,父母将姥爷姥姥接到了自己家里,而将美芳安排在姥爷的住所……
  美芳搬出来后确实很努力,常常学习到深夜,期间妈妈去看过几次,看到她辛苦而又紧张的样子,当妈妈的心里也不好受,也想让孩子放松放松,但几次话到嘴边又咽了回去,妈妈怕她因此而松懈下来……离高考越来越近,但美芳的情绪越来越不稳定,她烦妈妈给她送东西,也烦妈妈和自己说话,更不愿意听到美丽的名字,最后发展到一看书就头晕,吃过饭就想呕吐的地步。但为了高考,美芳自己咬牙坚持,父母也鼓励她继续坚持。他们期待着能有奇迹出现!
  然而他们期待的奇迹不但没有出现,却出现了连想也没有想过的事情,美芳发疯了!她的嘴里整天念叨着:一定要考上重点、一定要超过美丽……
  够了!够了!一个个让人震撼的故事,这些孩子以自己花季的生命,谱写了一曲曲望子成龙的挽歌。小强走了,带着委屈和不平;美芳进了精神病医院,还有许多个小强、美芳他们已经或者正在经历着同样的命运,上演着同样的悲剧,也还有许多个小强、美芳正在成长!
  我不知道每年有多少孩子在过高考这个关口时出现问题,但我却知道,这种悲剧年年都会发生!白发人送黑发人,这种伤痛是永远难以忘记的。痛定思痛我们做家长是否从中受到如下启发:
  第一,现代社会竞争这么激烈,读不了名牌大学将来就没有好的出路,读重点大学乃至硕士、博士,将来能够工作稳定、生活幸福,这样的心愿哪个家长没有?但是总要求孩子考个好成绩甚至永远得第一,拿到一个名牌大学的录取通知书,这样的目标,对孩子来讲是不是太过苛求?
  第二,孩子虽然可能已经高高大大,可他毕竟还是个孩子,他的心理承受能力,他的分析能力和判断能力都远远没有我们估计的那样成熟。在他们走上绝路之前,父母应该还是有机会的,可父母总想给他压力,以为有压力就会让他好,这难道不是一个大大的错误?
  第三,对于懂事的孩子,对于没有遭受过失败、挫折的孩子,他们的心理发育更是不平衡的,心理防线也更加脆弱,他承受不了打击和挫折,当然也承受不了来自亲人的过高期望,在面临失败时精神防线很容易崩溃,因此对孩子的过高期望是不是等于残杀孩子?
  第四,孩子来到这个世界上是为了有一个色彩斑斓的人生的。孩子有他自己的生活,有他自己的追求,做父母的应该让孩子有尽可能的自由,去选择他想要的生活。当然,在孩子无助、困惑的时候我们应该保护他,帮他减压,听他倾诉……如果我们把自己的愿望强加到孩子头上,为孩子去选择什么,这样的爱是否太过霸道?
  第五,只给孩子最优越的生活环境,却没有给他一颗足够博大的心灵和健全的人格,心理素质的欠缺和人格的缺陷,是否容易导致他们走向极端?
  第六,成绩上拔尖的孩子是否就一定优秀?学校用考分去衡量孩子一切的做法已经非常荒唐,我们做家长的还用同样的方法衡量自己孩子的一切,是否更加可悲?
  第七,我们生育孩子的目的是什么?其实只要孩子活得健康而快乐,他能干些什么并不重要,他要成为什么样的人要看他自己的选择,做父母的给了他生命,还要给他生长的空间,让他懂得生命的美好,他才会懂得珍惜自己。如果是为了光宗耀祖给自己脸上贴金,而不是让孩子自己过得健康、快乐,这种后果是多么可怕!
  在人类所有的苦难里面,最苦难的要算心灵的苦难,因望子成龙造成的心灵的苦难是我们难以承受的!愿望子成龙的挽歌不再响起!
  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都是金钱惹的祸
一次我和一个很有钱的学生家长聊天,他说:“由于生意上了轨道,基本不用怎么打理也照样运转赚钱,我几乎到了可以随心所欲的地步,市场上有的高档车子我都能买得起,市场上有的高级住房我都能住得起。只要我愿意,除了上月亮,别的什么旅游啊,娱乐啊我都能随时享受,唯一不开心的就是孩子不争气……”我参加工作二十多年,教过了成百上千的学生。从长期的一线教育实践中感到,家庭特别富有的学生中,除少数学生在学习、品质方面都比较优秀外,多数的学生都不怎么样,不仅学习成绩比较差,而且在意志品质和人格方面也存在着比较大的缺陷,有些纯粹是游手好闲的花花公子,还有一些简直是十恶不赦的流氓、恶棍。
  案例一:有一则报道:西安有一个富人家庭,一家两口子都开有公司,从事电脑业务。读中学的儿子包了两个三陪小姐,带着15万现金,住着五星级酒店,不上学到全国各地周游。后来,因为他使用的是假身份证,在郑州机场被拘留。孩子母亲去机场接儿子的时候,竟然连一句责备的话也没有,还百般疼爱地问孩子“有没有受到惊吓”。
  案例二:我同事他的邻居老夏是个非常有钱的富人。老夏在外资企业做高管,挣钱很多。妻子自己开公司,是个女强人。他们有一个儿子锦麟(化名),是女主人快40岁时才生的。对这个来之不易的儿子,夫妻俩宠爱极了,对儿子的要求总是有求必应,只要他们的宝贝儿子高兴就行。因为家中有钱,锦麟从小就很会花钱,而且出手大方,经常买玩具、礼品等送给同学和朋友。每次儿子锦麟拿到钱高高兴兴去买东西时,母亲总用欣赏的眼光,看着儿子颇为得意地说:“现在的孩子真不简单!”别人告诫她:对孩子不能纵容。她却说:“还小呢!不懂事,大起来自然会好的。”就这样任凭孩子挥霍,他们从不管教。等孩子长到十五六岁时,已经成了一个十足的花花公子,骄横、自私、挥霍,并与一帮阔公子混在一起。这帮阔公子常拿出海洛因来吸食,样子又得意又傲慢,并声称只有吸海洛因,才有“新贵族”的派头。锦麟在他们的引诱下,也开始吸海洛因,并很快染上了毒瘾。有人将此事告诉了他的母亲,这位母亲竟不相信,还说:“我们这样家庭的孩子,再坏也坏不到哪儿去。”可是,这位母亲连做梦也想不到,她的儿子不但吸毒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