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最难忘的病人-第2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但是,在我心里,最高的荣誉莫过于病人的笑容和肯定的眼神。
  

你会好起来
作为一名临床住院医师,在多年的临床工作中,经我治疗的病人有康复出院者,也有生命远行者,但其中有位患者却让我始终不能忘怀。他对疾病的态度,对医生的信赖,以及对生命的渴求让我充满敬意。
  他是一位下岗工人,年近五十的他为贴补家用,在一家气站给居民送煤气。“十一”长假的一天上午,他突发脑出血,摔倒在路边,由路人拨打120送入我院。患者当时病情危急,从头颅CT分析来看,出血量和出血部位的情况不容乐观。可能事发突然,他的妻子当时按捺不住自己的悲伤,失声痛哭起来。我是他的主治医师,在为其做进一步检查时,患者突然用含糊不清的语言问我:“大……夫……我的病是不是很重?”
  “你没有太大问题,会很快好起来的。”说这话时,我感到我的心一阵阵发紧,这也仅仅是一句脱口而出的安慰,但是他却对这句话抱着极大的希望。他用眼神告诉我他相信我,他反而安慰他的妻子不要难过。事后他告诉我,他比任何人都痛苦,他害怕再也站不起来,怕这个家就此垮掉,他要好好地活着,好好地支撑着这个家。面对着这样一个病人,我的心里有种别样的感受。“你会很快好起来”,多么寻常简单的话语,它不仅是在安慰病人,它同时也在告诫每位医生,不能轻易放弃。
  接下来的治疗,我们是在一种和谐的医患互动中进行的,这对患者病情的好转起到决定性的作用。神经内科医生对发病初期患者的治疗同康复期的治疗一样重视,因为这决定着患者日后的生存质量。此时由于病人脑出血,左下肢外展,我要求家属配合,随时保持左下肢功能位。他的妻子即便在他夜间熟睡时也要矫正其脚的位置。这样细微的护理,使得他日后下肢恢复到接近正常人的水平。随着治疗的进展,他的病情逐渐趋于平稳。精神好的时候,他还鼓励其他病友积极配合治疗,给病友们讲笑话,还相互比赛看谁能先站起来。他的这些举动使ICU室一改往日紧张的气氛,我也时常被他乐观的精神所感染。
  一个清朗的早晨,阳光透过玻璃,暖暖地洒在病房内。我去查房时,他的妻子正坐在床边梳头,他躺在床上用右手一根一根地捡拾落在妻子双肩上的头发。在那一刻我突然体会到什么叫大爱无言。医院是一个最能体验人生悲欢离合的地方,作为一名医生,有时面对死亡,我们无能为力,在生命面前我们只有敬畏,而爱是我们唯一的希望。生命就像是一种回声:你送出去什么,它就送回来什么;你给予什么,就得到什么。
  一个月后,患者再次复查头颅CT,脑出血竟吸收了一大半。这个结果让我们全科室的医护人员都兴奋不已,而患者本人也可以在家人的搀扶下下床活动了。每天清晨我们都能看到两个相互搀扶的身影在病室廊道内缓缓移动。也正是这对平凡质朴,相依相伴的夫妻,让我找到生活中自己的位置。我曾经无比羡慕那些能站在讲台上侃侃而谈的学者;敬佩那些能在多个专业领域表现出类拔萃的技术精英。但随着年龄的增长以及职业的特殊性,我渐渐懂得了生命的限度,也懂得了一个人能力的限度。因此,我极为敬慕那些明白生命随时都会终止,但仍然顽强生活的人。
  患者出院的时候,握着我们的手不停地道谢。他感谢扶贫医院给了他第二次生命,感谢医护人员对他的精心治疗与护理。其实我应该感谢他们,他们让我更加明确作为一名医生应怀有执着与慈悲之心。
  晋代杨泉《医论》中说:“夫医者,非仁爱之士,不可托也;非聪明理达,不可任也;非廉洁纯良,不可信也。”我虽不能至,心向往之。
  

有朋自远方来
我和先生共同的朋友——小薛要来了。他长着两道剑眉,是个英俊、威武的东北小伙子。他是先生高中时的同桌,也是我的邻桌,是先生学生时代最好的朋友。
  高中毕业后,小薛去了一座美丽的海滨城市读工科;我则来到上海,在医学院里,开始为实现白衣战士的梦想而努力。
  大三那年,我正在学习骨科疾病,先生突然告诉我,说小薛腿上长了个肿瘤。听到这个消息,我的第一个反应就是:“只要不是骨肉瘤就行。”可是现实很残酷,他就是得了这个让所有骨科医生闻之色变的“骨肉瘤”。
  我像疯了一样去找我的老师、专家,四处询问保肢手术的可行性。
  我的打听还没有结果时,他就因为病理性骨折失去了那条腿,知道这个消息,我和先生在一起抱头痛哭。我的一个当时还在上初中的妹妹,和她的同学一起,折了一千只纸鹤,让我带给他。懂事的妹妹还给我放那首《朋友别哭》。让朋友别哭,我却总是止不住自己的泪。眼睁睁看着他这样一个充满活力的青年瞬间失去了一条腿,而我这个准医生却无能为力,那个时候,我的心真的碎了。
  手术之后,还要化疗,这是更痛苦、更折磨人的过程。
  不知道经过多少痛苦的挣扎,半年之后,小薛又开始重新面对人生。在我即将上大五的时候,休学的他来上海装假肢,这时候的他又恢复成原来那个坚强的小伙子了。由于长期拄双拐,他的上肢看起来非常强壮,脸也胖了不少。
  说起他的病,他反过来教育我:“别紧张,没什么大不了的,我知道这个病的危害,以前的死亡率要到90%,现在已经好很多了,有一半的人能活下来。”我不知道该说什么才好,他又说:“哪怕死亡率达到99%,那最后一个活下来的人就是我!”
  由于生病,他休学了一年,装好假肢后他回到学校去继续学业。毕业之后,他回到家乡和父母住在一起。开始在家里研究电脑知识,因为这样的工作不需要太多的体力消耗,而他的聪明才智,足以让他胜任这样的工作。后来,他找到了工作,有了在当地来讲还算不错的固定收入,让我们开心不已。
  可是他的情感,一直孤独。
  毕业后不久,我和先生结了婚,很快又有了女儿天天。小薛知道时,感慨地说:“我都成了大伯了。”因为他比我和先生都大几个月。女儿日渐长大,越发活泼可爱,小薛也经常来她的网页看照片,评论一下天天到底长得像我还是像先生。
  有的时候,先生就会感慨:“他本来应该和我们一样,过着幸福生活的。”就在这个时候,他的电话让我和先生欣喜不已:他结婚了!而且,打电话时,他正带着新婚的妻子在来沪旅行结婚的路上!我们一边嗔怪他为何不早通知我们,一边积极地准备着,让他到家里来作客。
  小薛找到了自己生命中的另一半,有了一个幸福的家,这让我和先生比自己结婚时还要激动。
  从他生病那天开始,到现在已经整整10年。小薛的坚强,创造了生命奇迹!
  今天晚上,他们就要来了。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 想看书来

医用针掉进胃肠后
一位病人在医院口腔科换药时,不慎将一根口腔科专用扩大针吞咽进了胃中。
  这位病人因左侧牙痛到我院口腔科就诊,医生检查时发现左下第七颗牙齿远中颌面有一个很深的龋洞(俗称“虫牙”)有叩痛,诊断为“急性牙髓炎”,需开髓治疗,故行开髓术,嘱患者多次换药,在炎症控制后再填充补牙。第四次换药时,治疗医生准备用扩大针(长约2厘米长,前面有一小塑料柄)将根管糊剂导入根管内时,不慎将扩大针滑脱入患者口腔中,医生立即用镊子夹取,未想到病人反射性做了一个吞咽的动作,小小的医用扩大针就被吞到了病人的胃中。
  因扩大针比较小,这位病人暂无任何症状,但经治医生当时仍急得面色发白。这位病人在事情发生后不但未责怪医生,反倒安慰医生不要着急,先摸清针是否进了胃。经胃肠钡餐摄片,证实中上腹部肠腔内有一异物,大小与扩大针相符,扩大针在胃肠中已无疑问。消化科医生给出了先行观察,多吃含纤维素的蔬菜,注意腹部表现及关注大便排出有无异物的建议。
  病人为一改制企业的内退职工,50多岁,每月只能靠300多元的内退工资勉强维持生活。近期老伴刚去世不久,独生子又远赴海南打工,精神十分苦恼,生活有诸多不便。昔日的同事和周围的邻居闻讯后,纷纷给他出主意,有人说“出了这么大的事,医院难脱干系,你就赖在医院,让医院管吃管喝管治疗”;有人说“找几个人把这个医生揍一顿,太不负责任了”;有人说“上卫生局、法院告他,让他赔一大笔钱”;还有人说“让媒体曝光,让这个医生做不成”……在海南打工的儿子闻讯后,要赶回来与医生论理。这位病人认为,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医生出一点差错也在所难免,重要的是,治疗医生在事情发生后,并没有掖着藏着,而是勇于承担错误,积极寻求解决办法。再说,不讲原则盲目把事情闹大,对医患双方都没有好处。他阻止了儿子想回来的冲动,又谢绝了医生要给他暂时解决吃饭问题的建议,一人在家按消化科医生的建议执行——休息和多吃含纤维素的食物。
  在以后的几天里,病人注意在每天的大便中仔细搜查,未发现吞进的扩大针,身体也无不适,四天后再次X线片复诊“中下腹部未见明显不透X线异物”。从X线片定期追踪观察中,可以初步认为扩大针已在胃肠的蠕动中排出体外,尽管病人在大便中未找到。
  这位病人认可了X线片诊断报告,与医院签订了一份补偿协议,内容为以后无扩大针的后遗症,不再找医院,医院酌情给予精神和生活补偿500元。处理结束后,病人不但未记仇,反而与经治医生交上了朋友,继续在这位医生的操作下完成了牙齿的治疗。
  这位病人的通情达理、豁达大度给我们众医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欠火候”的医生
1996年,踌躇满志的我走出省城医科大学的门,凭着优异的成绩,很快在一家地市级医院找到了工作,成了普外科的一名年轻医生,开始了我梦想成为出色外科医生的奋斗之旅。
  与我同在一个专业组的上级医师姓耿,平时话语不多,但行事非常严谨、扎实。相处久了,我便开玩笑式地问他:“耿大夫,您看我像一个优秀外科大夫的苗子吗?”他盯着我很长时间,古板的脸上没有一丝笑容:“还欠点火候。”“啥火候?”我追着问。“你缺少锤炼。”他说完,便埋头在病历中,不再理会有些发愣的我。
  一年以后,终于可以独立值夜班了,同事纷纷向我祝贺,唯独老耿投来了意味深长的眼光。我内心有些发虚,是啊,老耿说的“欠火候”到底是指啥呢?
  2005年冬天的一个普通夜晚,正好轮到我值班,凌晨1点多的时候,急症室收治了一名急性阑尾炎患者,需立即手术,作为普外专业的值班医生我责无旁贷,再说这样的手术对我来说简直是“小菜一碟”,早就做了几十例,此时已是驾轻就熟。接到通知后,我火速赶到手术室,消毒、局部麻醉……一切工作准备就绪,接过器械护士递过来的手术刀,正待开始时,不经意地回头瞥了一眼患者,豆大的汗珠立时从我脸上滚了下来,脑海中出现了一片空白。天哪,这名患者竟然是我相恋多年的女朋友。听到女朋友痛苦的阵阵呻吟,我的手竟然莫名哆嗦起来……无奈,我退出了手术室。20分钟后,耿医生赶来,替我完成了手术。
  就是这短短的20分钟,女朋友阑尾穿孔,差点造成生命危险。
  现在,我终于知道了我欠的“火候”:心理素质极不过关。也许,成为一名出色的外科医生只是我的奢望而已,为此,我自责了很长时间。看着消沉的我,老耿却主动找我攀谈起来:“小伙子,找到症结了,作为一名外科大夫,仅有勤奋、好学还是不够的,一定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那你手中救人的刀才会真正做到稳、准、狠、细、精……”
  然而女朋友却毫不理会我的愧疚,她的理论是:我需要的才不是一个又准又狠的外科大夫,而是一个真正疼我爱我的好老公,这不,关键时刻看出来了吧,他就是向我下不了手。于是,在她的理论指导下,连求婚都省了,女朋友就乐颠颠地拉着我去登记结婚了。
  唉,我真是有些哭笑不得……
  

雨夜背影(1)
无论风雪交加还是大雨倾盆,你要随叫随到;
  不管饥肠辘辘还是睡意正浓,你要有求必应。
  请不要埋怨你的病人!
  因为,他是无辜的。
  也许你儿时的玩伴已身家百万,你还独守清贫;
  也许你大学的同桌也飞黄腾达,你要耐得寂寞。
  不必怨天尤人!
  因为,您选择了这个职业,就要保证对它负责。
  当了二十多年乡村医生,最难忘的是一位老人的背影。
  那是十多年前的事了,记得第一次见到她是刚过完中秋节。当时我正自学,准备迎接每年10月份的全国统考,整天手不释卷,满脑子试题、答案。
  一天下午,我正复习功课,一位老太太走进门来。“先生,给我包包手。”看样子她不是本村人:一身黑蓝色老式衣服脏兮兮的,布满皱纹的脸上全是尘土,伸出的右手还在流血……
  我连忙请她坐下,简单问了病史。原来她在路上被自行车撞了,不过还好,没有发现骨折,只是右手背有两处皮肤破损,伤势也不重。我一面熟练地给伤口做清洗、包扎,一面问:“谁撞的?他怎么不跟您一块来?”“嗨!一个学生。我看着不要紧,让他走了。”她一副无所谓的样子。“噢,您是个好人啊!”我应道。
  处理完伤口,我去清洗器械,随手递给她一条毛巾。她擦着脸,有点不好意思地说:“先生,我身上可没带钱,过几天再给你送来,中不中?”我在心里嘀咕:“唉,这次恐怕又白劳动了!”但还是强做笑脸,轻描淡写地说:“中啊。”
  说实在的,做乡村医生也很不容易。不但要承担职业风险,还要面对大量的医药欠费。有些人看完病就一走了之,再也不付钱了。由于类似的情况很多,况且那段时间我整天为考试忙得焦头烂额,不久,也就把这件事儿给淡忘了,以至再次见到她时,竟没能认出来。
  大约是半个月之后吧。那天断断续续下了一整天的雨,秋天的雨总是给人带来一丝沧桑和悲凉的感觉。雨声滴滴嗒嗒,病人零零星星,颇有李清照词中那“冷冷清清”、“乍暖还寒”的意味。我干脆把卫生室的门虚掩着,半躺在靠背椅上,两只脚搭着诊桌,慵懒地翻看着《中医学应试习题集》……
  “啪嗒——”,书滑落到地上的声响令我从梦中惊醒,睁眼一看,天都黑了。我伸伸懒腰,把书捡起来放到桌上。这时,门外有脚步声。我一面开灯、开门,一面招呼着。但来人并没有立即进屋,而是一手扶着门框,双脚在地上蹭着鞋上的泥……
  “不要紧,快进来吧!外面正下着雨呢!”我说。
  好一会工夫,她才进门。看她满脸淌着雨水,浑身衣服都湿透了,一双黄色帆布运动鞋沾满泥泞。我问:“大娘,您哪不舒服?”她没有回答,径直走到诊桌前,从怀里掏出一个旧“方便面”袋子,又从那里面拿出个怪模怪样的小“荷包”。她弯着腰,小心翼翼把那“宝贝”在桌上一层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