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最难忘的病人-第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txt小说上传分享

今年流行红围巾
那天下雪了,出门想找一条围巾,先生说,你不是有一条红围巾吗?
  是的,在我的衣柜里,有一条猩红色的羊绒围巾,非常漂亮,是一个朋友送给我的。
  我很少收别人的礼物,特别是与工作有关的,更是不愿意收。这条围巾,我没有拒绝,只是因为当时她说的一句话,令我流下了眼泪。我给同事、朋友、先生、孩子都讲过这个故事,一直想把这个故事写出来。然而,心总是静不下来。
  一次偶然的机会,我认识了这个女人,是一个朋友介绍她来的,咨询关于身体健康方面的问题。她大约三十多岁,很漂亮,穿着很考究,后来她说,想给爱人看病。我接收了这个病人,这是一个不到四十岁的男人,南方口音,长得瘦瘦高高,很干练的样子。接触后了解到,他自己开了一家很不错的公司,贤惠美丽的妻子帮助他打理,几年来在商场上打拼,现在事业正处于蒸蒸日上的状态,于是他们想要个孩子。她总是给我讲想象中的未来和想象中的孩子。
  一天他出现了咯血,到医院检查后确诊为肺癌,接踵而来的是手术、化疗和那些无休止的检查。他在最难受的时候找到了我,我了解到,他的病情已经出现了恶化,特别是骨转移,很疼痛。肿瘤病人的心理状态非常重要,我给他调配一些益气补血、通络止疼的中药,然后告诉他吃了药就会好起来。他们每周都一起来我这里看病,她告诉我,每次看完回去,他都能感觉好一些。
  他的病情逐渐加重,癌细胞出现更大范围的转移,但是他们不了解疾病的后果,他总是强忍着疼痛说,我要好起来。去年冬天,他已经不能走路来医院了。他的妻子来给他取药,后来她实在忙不过来了,每次就通过电话告诉我病情,我提前把药配好、抓好,她会让公司里的一个男孩来取。我知道,他的生命将走向终结,而他们还全然不知……
  有天,她来取药了。我问,今天怎么有空了。她从包里取出了一条红围巾,我推辞说不要。她含着眼泪说,是他非要我亲自送来的,说要感谢你,他还说,几次都看见你穿红色系列的衣服,说你一定喜欢红色,让我把这条红围巾送给你……
  我当时眼泪直往外涌,不敢正视她的眼睛。我无法想象,一个濒临死亡的人,却依然如此细心。他居然还注意到了我衣服的颜色,想到了我的喜好。我深深感受到了他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生命的热爱,我无法拒绝这件珍贵的礼物,我也无法把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告诉她……
  不久后,她给我打来了电话,说他走了,走得很安详。她还告诉我:“对他的病情和预后,我都知道,因为每个医生都说过。我们本来是不抱希望了,但你总是鼓励他,来你这里以后,他的心情好起来了,每次来抓药,都成为了他的企盼。他到生命的最终,都很感谢你对他的鼓励和帮助。”
  她还说,送走了他,她也要离开这个伤心的城市,要去北京或者直接去国外,她的家人都在国外。我知道,她是在与我作最后的告别……
  

生命,如秋叶凋零(1)
有些记忆如碎片支离破碎,会不经意间在某个寂静夜晚侵蚀着神经;有些记忆却如完整的图像,一幕幕,如老胶片般吱吱呀呀地旋转,使你目不转睛地凝视。诗人于坚说图片是时间的遗址,遗址已成废墟,我却时常在废墟里捡拾着记忆,那些挥洒不去的疼痛便会一阵阵吞噬着肌肉骨骼。如果图片仅仅是看见世界,我则希冀以文字去思索世界与人生,思念那个深秋我对那男孩子的祭奠,思考生命的脆弱和我为医的无奈……
  金秋十月,天空湛蓝,是那种醉人的纯净的蓝,可是我在男孩子脸上却看见了阴霾。高大的个子,轮廓分明的五官,脸上带有一丝倦怠,安静如猫地缩在病床上。洁白的床单映照着他惨白的脸,看不见新婚的欣喜。婚后的几天,他感到极度困乏疲倦,不时地干呕,尿量也逐渐减少。血红蛋白50g/L,血肌酐1200mmol/L;双肾B超大小正常,损害图像;急性肾功能衰竭,原因不详。于是开始了血液净化,因为只有等血肌酐指数下来,才可以做肾脏组织活检明确病因。
  男孩说,等病好了,他要继续去夜校学英语。他渴望着出国留学,希望能够成为人们想象中有成就的白领,赚很多的钱,父母才不会那么辛苦。每次查房,他会重复对我说他的出国梦,而我的心却渐渐往下沉:他的血肌酐一直降不下来,病情一定在恶化。
  病例讨论会上,德高望重的老教授动容了:一个新婚的丈夫,一名即将出国深造的莘莘学子,一条年轻的生命,诸位,我们怎能如此懈怠地等待,我们怎能眼睁睁看着病魔对生命的吞噬……那一刻,教授内心深处的怜悯之心?一定被唤醒了,垂垂老矣的教授悲悯着青春无限却可能凋零的生命。主任们沉默了,高血肌酐进行肾活检的风险,不是每个医生都愿意承担的。
  我按照医疗程序,找了男孩父母谈话,关于疾病,关于预后,关于治疗的困难,关于肾活检的必需和高风险。精瘦的父亲看起来悲伤却镇定,母亲却被哀伤袭击得痛不欲生。父亲冷静地回答:一切都听医生的,所有的结果我们都会去承担。
  肾脏病理结果出来了:5个肾小球,2个混合型新月体。新月体肾炎并发急性肾功能衰竭,可能是血管炎所致。于是,决定以大剂量的甲强龙冲击治疗加上积极血液透析。
  那一日,我守在血透治疗的男孩身边。大剂量激素冲击刺激了大脑中枢,男孩子处于谵妄状态,不停地喊叫:爸爸,你要记着,把我的拖鞋交给工友,这样他们就不会生病了,不会这样痛苦了……父亲握着失去知觉的男孩的手,牙关咬得咯咯作响。血泵在旋转,殷红的血在流淌,经过中空纤维时显得那么无助。我扭转了头,忍住了在眼眶打转的泪水。
  男孩子的病情一直不见好转。男孩越来越沉默了,查房时不再讲他的梦想,痛苦和木然的神情流淌在这金秋的阳光下、清净的空气里。整个病房都弥漫着忧伤。
  主任们研究后,决定进行血浆置换治疗。几千毫升的血浆通过血透机和男孩的血液交换着。异体蛋白的大量进入使得置换反应很剧烈。我看见男孩子的努力:紧握的双拳,牙关的紧闭,强忍的战栗……一早,男孩对我说:医生,我要坚持住,我想抓住机会,我想好起来,我不想爸爸妈妈为我伤心。
  时间在流逝,豆大的汗珠从男孩的额头肆无忌惮地掉落。我紧张地看着他,我知道他在坚持。终于男孩大叫一声,“医生,我实在忍不住了”,便晕厥过去。
  从血透室到病房,我一直陪伴着这个深受病魔折磨的男孩,以及那个把眼泪吞进肚子里的中年男子,陪他一同承受即将中年丧子的无助、无望和哀恸。
  那一日,突然降温了,狂风席卷,落叶纷纷。不再秋高气爽,不再蓝天白云。我裹紧衣衫顶风朝病房行进。交班时值班医生告诉我,男孩子怕挨不过今日了,家属要求放弃抢救。想象父亲说出这样的决定时,心中是怎样的悲恸。哪怕有一线希望,父亲都是要坚持着,但是男孩被病痛折磨的那份痛苦一定压垮了父亲的坚韧,或许天堂的美好已经向男孩绽开了宁静的永恒。父亲一定坚信这点,才愿意撒手送男孩去了上帝的怀抱。
  

生命,如秋叶凋零(2)
那一刻,男孩没有痛苦地挣扎,神情是那样的安详,似乎还带着一丝微笑一丝不舍:对深爱的父母,对新婚的娇妻,对未竟的梦想……他的呼吸渐渐缓慢减弱,心跳渐而无力微弱,我下意识准备抢救,中年男子强忍着悲哀说,医生,让他安静地去吧。母亲控制不了压抑,哭出声来,父亲说,你别哭,会影响医生工作和其他病人的。我,在这位中年男子空洞的眼神里读到了反常的平静,和后面隐含着的巨大的悲恸……
  洁白的被单盖上了男孩的面颊,父母陪同着,护工推着他去了那个遥远的国度。我,冲到值班室,控制不住地泪流满面……
  

又到中秋月圆时(1)
1993年7月,我轮转到了血液病病房做住院医生。一天,我主管的监护室1号床位上来了一个叫琪的女生,25岁,因骨髓移植后白血病复发住院。接到护士通知后,我不敢怠慢,赶紧去察看病人,询问病史。
  琪给人的印象是那种典型的济南文雅女孩,身材略显单薄。一头秀发披肩,两只眼睛则如泉水般清澈透明。她很清楚自己的病情,却一点也不避讳,这令我很意外。一开始我还小心翼翼地,恐怕言语不当给她带来思想压力,但慢慢地大家就彼此熟悉起来,交流也增多了。
  原来琪中学就读于省城一所一流的实验中学,毕业后以优异的成绩被广电学院录取,后来分配在省卫视台担任节目主持。琪的丈夫和琪是中学同学,他博士毕业后留在北京某著名大学担任讲师,并以优异的成绩通过了国家留学基金委的考试,获得了美国哈佛大学留学奖学金。由于琪的身体不好,他的留学计划一再推迟。去年,琪的姐姐从美国回来,为她做了骨髓移植,术后病情一直稳定,处于完全缓解的状态。今年3月,琪的丈夫得以赴美留学。
  可是没想到骨髓移植术后刚刚一年,琪的病情又复发了。根据骨髓检查结果,化疗必须尽快进行。
  对于白血病病人,化疗无疑是一种摧残和煎熬,可是它又是通向恢复健康的必由之路,也是唯一的一条希望之路。化疗的第一天,琪恶心、呕吐剧烈,把胆汁都吐了出来,一般的止吐药根本不管用。琪只能直挺挺地躺着,头稍微一动便是一阵阵恶心。几天以后,她明显消瘦了许多。后来呕吐逐渐减轻了,可是感染接踵而至,她的白细胞降到了300(×109/L),口唇疱疹,咽痛明显,体温升到了40℃,不得不用升白药和高级抗生素。半个月以后,病情逐渐得到了控制,琪的食欲也慢慢地恢复,可精神却委靡许多。
  看书成了琪在化疗期间的主要事情。她喜欢读台湾作家三毛的小说和席慕容的诗。其中《哭泣的骆驼》着实让她感动了很久,她告诉我,等病好了一定要去神秘的非洲大陆看看。
  有一天,有个高大英俊的青年出现在琪的床边,原来是琪的丈夫。得知她病情恶化,他匆匆地从国外赶回来。他有一米八以上的个头,五官轮廓分明,浓眉大眼,带着一副黑边眼镜,从一进病房就一直守在琪的身边,不分白天和晚上。见到我们过来,总是礼貌地打声招呼,忧郁的眼神带着感激之情。我不止一次地在洗手间看见这个年轻人在悄悄地流泪。有时想过去安慰几句,可却又不知如何开口。这令我想起了一首诗:“男儿有泪不轻弹,只是未到伤心处。”
  由于丈夫的归来,琪的精神好了起来,话也多了,眼睛又恢复了往日的明亮。一天,琪的丈夫找到我,提出能否作为特例让琪在病房里做一次录音——琪很久没有去录音棚了。我们同意了他的请求。下午打完吊针,琪的同事从电视台搬来了专业的录音设备,具体的录音内容我已经记不清了,只记得那天大家笑语不断。最后,琪唱了当时很流行的一首歌——《月亮代表我的心》。
  “你问我爱你有多深,我爱你有几分,你去想一想,你去看一看,月亮代表我的心!”一曲唱罢,两人相拥而泣,琪的脸上充满幸福而甜蜜的微笑。那一刻,所有人的视线都模糊了……
  喧嚣的夏季终于过去了,白天蝉鸣的声音一天天地变小,直到完全消失,可是在晚上,蟋蟀的歌声却此起彼伏,有时连成一片,仿佛在拼死地绝唱。不知不觉中地上的落叶逐渐多了起来,从病房极目远望,天高云淡,风从远处的南山上吹过来,发出瑟瑟的响声,感觉就在一夜之间,天凉了。经过几次化疗,琪的病情没有像预期的那样缓解,反而逐渐加重:血红蛋白已经降到了3g/dl,秀发日渐稀疏,面色更加苍白,胸闷、心悸一天天明显,她已经不能下床活动了。这使我想起了日本电视剧《血疑》里凄婉的幸子。
  再过两天就是中秋节了。琪的父母早早地为她买好一束鲜花,放在她的床头柜上。可是琪却虚弱得连水都不能喝了,昨天琪出现了呼吸困难,不得不用面罩吸氧,而且还咳了几口血痰。强心针和呼吸兴奋剂都用上了,大家都盼望着琪能像以前一样顽强地挺过来。
  

又到中秋月圆时(2)
第二天早上,我一上班就习惯地先到监护室看看,猛然发现琪住的1号床已经空了出来,被褥整齐地叠放着。窗外的阳光透过洁净的窗户照了进来,照在那束灿烂的鲜花上,一切是如此的宁静、祥和。琪走了,永远地走了!就在昨天晚上,她的心脏永远地停止了跳动。所有的努力都没有能够挽留住她美丽而短暂的一生。听夜班的同事说,临终前琪一直拉着她爱人的手,紧紧地不放松,嘴唇一直在动,好像有很多的话要说。
  怔怔地站在那里,不知道过了多久,直到值班护士招呼我去交班。琪死了,这一切都在意料之中,但我却怎么也不愿相信她的生命竟然如此脆弱,像一条美丽的彩虹,随雨而生又瞬间而逝,在放射完绚丽的七彩光芒之后,永远地消失在属于她的那片蓝色天空中。
  很多年以后,一次偶然的机会,我们几个当年负责琪的诊疗医生又碰到一起,不经意间谈起琪,大家无不惋惜!十几年来,我们诊治了无数的病人。唯有琪给我们留下极其深刻的印象,令我们始终不能忘记。琪走了,可是她那不畏病痛的精神、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如同她靓丽的倩影一样,已经永久地留在我们的记忆里。
  一轮圆月升起在病房外的夜空中,斑驳的月光透过窗户照了进来,远处千佛山上的灯光依稀可见,北面趵突泉的泉水奔腾如故、湍流不息,清风阵阵,带来丝丝凉意。不知不觉中又到了中秋月圆时,济南之夜是如此安谧、平静!整个城市沐浴在明亮的月光里,这时候不知道从何处飘来一阵歌声,正是我所熟悉的旋律,那首经典的《月亮代表我的心》。
  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生命的尊严(1)
她来的时候,已经在外院辗转治疗了5个月。四肢多发血栓合并阴道出血,病因未明,治疗效果差。门诊是请血液科专门研究血栓出血的教授看的,妇科也看过多次专家,看来是一例疑难病例。
  她给我的第一印象是很安静,略带些羞怯。她是家里的独女,在读大三。她没有流露出一丝怨天尤人的样子,只是平静而清楚地讲述着她的不适和诊治经过,让人看不出她已经几经周折。陪她来的是妈妈,妈妈讲话时嘴角略带笑意,眼中却闪动着几许无奈。我很快得知,她妈妈患有慢性肾衰,爸爸面临下岗,这次为她看病已经花了8万多元,家里经济近于拮据,协和医院已是他们最后的希望。我的同情之心油然而生,我暗想,这是个懂事的孩子,要尽力帮助她。
  然而,病情发展却不因人的情感而改变。很快,心脏超声证实,她右心房内占位,血栓可能性大;而她四肢浅静脉炎的表现,提示着恶性肿瘤的可能。尽管不愿再增加一家人的心理负担,我仍然不能不向她父母交代她的病情危重,同时告诫她活动一定要谨慎小心,注意体会出血和血栓的变化。面对她,我尽量把语气放得轻松,她抿着嘴,点点头,有时笑笑,似乎还在安慰我不要太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