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庶门-第21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你死就是我亡。此时的苏碧也不再听苏彦的啰嗦。她已经有些不耐烦了。
    一直到黎明。雅前殿的灯火都没熄灭,连同其他进长安城的文官武将都没离开皇宫,到天亮时,京兆府和六防司的人都进城回报,没有发现刘文严一家的踪迹。连同派去城外阻截刘愈可能往女军军营又或者是霍病军营的路,也是丝毫没有发现。
    因为刘文严一家失踪是在城门关闭之后,而城门昨夜未发生闯门事件。
    “玩失踪?”苏碧听到消息拳头握的紧紧的,看着长安城的城图道。“会不会混在女军侍卫里混出城去了?”
    苏碧所说的是昨晚女军副帅徐菜花突然进城的那一趟,徐菜花进城的时机和动机都很诡异,而出城也比较匆忙,让苏碧不安。不过属下马上又回报,说徐菜花离城时身边只有少数侍卫,而且都详加盘查过,并无刘文严一家的身影。
    “那就是还在城里,全城戒严,继续搜捕,直到找到刘文严为止!”
    京兆府尹小心问道:“若是刘文严……反抗呢?”
    “格杀勿论!”苏碧咬牙道。
    苏碧身后的苏彦想说什么。但最终还是没说出口。事情变化的太快了,谁也没料到他那个师傅会突然收到风声自己藏匿了起来。对于苏彦来说,这种临大战的准备工夫还是做的不足。
    长安城继续全城戒严,从早晨一直到下午黄昏,城里被搜的人仰马翻,各家各户都要被搜查,但显然收效不大,长安城实在是太大了,刘愈一家如果有心隐藏,想在十天半个月内被寻找到那是很困难的。以刘愈的机智,显然不会找一些容易被寻找到的地方,他肯定会变着花样将自己藏好。
    城里这面刘愈一家依然没有下落,到日落黄昏时,潼关那边却传来消息,说是花集安已经陈兵在潼关关下,并且给守城的兵将发了通牒,说是三军归关中,归不得便要闯。眼看潼关关下一场血战就要展开。
    花集安给潼关守将的期限是三天,而事情是在腊月初九的晚上发生的,也就是到十三日凌晨,朝廷还没有允许花集安带兵回关中,那潼关就将成为内战的战场。长安城里本来就在为寻找刘愈的事忙的焦头烂额,现在再遇到花集安的紧逼,连苏碧都有些失去法度。
    军方就好像接连出招一样,刘愈的失踪和花集安的紧逼相辅相成,好像是商量好的。原本朝廷是要拿住刘愈来要挟女军和刘愈的旧部属,比如说霍病和齐方等人,但现在看来,因为朝廷动手晚了一步,很可能将这些人推到花集安的阵营当中去。
    “刘文严,你到底是要助社稷,还是要乱国?”苏碧除了感叹别无他法。
    现在只能是一方面继续搜寻刘文严的下落,另一方面要赶紧召开军事会议,商讨潼关能守几天的问题。
    绝对不能让花集安率兵进潼关,这基本是军方所共识。潼关是长安城外最后一道屏障,过了潼关接下来将是一马平川,长安城将直接落在花集安铁骑的围困之下,到时天子就成了笼中鸟,长安城也将成为一座死城。
    军事会议在初十黄昏只开了半个多时辰,所有人都知道时间紧凑,没有更多的时间来商议一些无关紧要的事。会议讨论的结果其实也很明确,以刚战胜突厥边军的实力,要克一座近乎不设防的潼关只是旦夕之间的事,现在当务之急是马上从关中征调军队援救潼关,只有如此才能保证潼关作为天险对花集安叛军的阻碍。
    这次会议也是第一次将花集安定义为“叛将”,将花集安所部定义为“叛军”。
    身在皇宫议事的军将们其实心情很复杂,因为这些叛将和叛军曾经都是跟他们一起平定淮地的战友,而以花集安为首的叛将所率的七万归关中的新军和边军,也是大顺朝兵马的基础,整个关中的兵马加起来也不到七万。
    朝廷正要下旨派兵往援潼关,却马上得到城外监视霍病所部情报人员的奏报,说是霍病所部已经在今天黄昏之前拔寨起营了,方向不是往长安城来,而是往潼关去。
    一时间雅前殿内一片死寂,没有人相信霍病是去帮朝廷援救潼关的,而霍病所部,很可能就是花集安提前派到关中作为内应,准备攻克潼关的内应。而朝廷一直不明霍病所部的动向,现在看似也明朗了。在场的所有人都很清楚霍病带兵的行进速度,被霍病占了先,没人可比他的部队更快抵达目的地。霍病拔寨往潼关挺近,只有一个讯息传达:潼关危矣!
    “女军现下如何?”苏碧顺口问道。
    女军现在是潼关内唯独不受朝廷全权控制的两支兵马之一,另一支兵马霍病所部已经被证实是花集安派出的内应,现在女军的态度就很重要。朝廷的筹码太少,想往上加已经很难,虽然现在女军主帅徐轩筑随同刘愈下落不明,但苏碧觉得朝廷还是有能力将女军控制在手。
    来通报的侍卫显然不能回答苏碧这样的问题,但苏彦回答了她:“午时不是有人来传信,说是女儿军准备到关南去练兵?应该是已经出发了吧,四皇姐没看到奏报吗?”
    苏碧真想抽不明就里的苏彦一巴掌,这么重要的情报居然没第一时间通知她,她还一直以为刘愈失踪并非一件坏事,反正谁也不知道刘愈的死活,那朝廷说他被软禁也没人会怀疑,事情的结果可能会跟原本预料的一样。霍病所部会得到朝廷的“招安”,而女军则会一心一意帮朝廷剿灭叛乱。
    现在看起来,竹篮打水一场空。
    刘愈失踪前看来已经一切都准备好了,虽然不知道他跟霍病有没有联系,但女军的“练兵”,显然是经过刘愈授意的,而原本对朝廷很顺从的徐菜花竟然会私自调兵,还是令她很惊讶。毕竟徐菜花也算是她的股肱谋臣王简的儿媳妇,虽然她也知道徐菜花的粗野让王家很苦恼,但怎么说也是一家人!
    “四皇姐,现在……该如何是好?”苏彦见苏碧不说话,只好打破沉默问道。
    当然苏彦也觉得他身为皇帝当着大臣的面问自己姐姐的意见很丢面子,但现在已经不是顾面子的时候。
    苏碧在全盘盘算这次矛盾利益冲突关系和化解方案,现在想直接以硬碰硬看来是不可能了,潼关守不住,以长安城为屏障来抵抗花集安和他的七万叛军也无能为力。只能将原本的战术被动改变。
    “请皇上马上传旨潼关,放我大顺朝七万将士归关中。”苏碧躬下身向苏彦请旨道。
    本来臣子向皇帝提议应该用请示的语气,可她此时不容人质疑的口吻更像是对天子下命令。
    苏彦稍微一愣,苏碧所请明显跟这两天商量的结果有悖,难道这几天闭门商议等于白商议了,就这么对花集安一个权将妥协?
    苏彦想继续问清楚,苏碧却打眼色让他不要问,苏彦只好下旨照苏碧所请,允许潼关开关迎“叛军”。因为议事尚未结束,军将还是不能回家,只能暂时在六台衙门的休息所休息,随时等候传召。
    “不让他们回去也不行。”等这些军将都出了门,苏碧道,“如果刘文严趁机篡夺长安城军权,那我们将很危险,还是让军将回到他们自己的职位上,随时听候陛下的调遣。”
    苏彦点点头,本来他也觉得留这些军将在宫里自己没着没落的,苏碧所请也合他心意。
    “四皇姐,你放花集安进关中,到底要怎样?”苏彦一脸不解和担忧问道。
    苏碧叹口气道:“我们现在只能以怀柔应之,此刻花集安军中,有不少我们的眼线,还有一些大臣都是我大顺朝的忠臣,臣妾会派人联系他们,顺带……将花集安刺杀于军中!”

第四百二十四章 舆论危机
    刘愈一家的失踪,引起很多连锁反应。首先朝廷要处理刘愈派系隋乂和李糜家族的问题,朝廷要拿出应对的方案。
    本来苏碧打算以武力来威慑刘愈,将隋家和李家抄家,给隐在暗处的刘愈压力。但因为事情牵扯太大,加上之后潼关的告急,令朝廷只能暂时隐忍不发。
    隋家的掌舵人现在并非是隋家的长辈,而是小辈中的隋妤和隋乂,这个原本长安城的商贾之家,一时间涌现出两名朝廷大员,而隋乂更是官居一品。而妤虽然官位低,但她的权力却不浅,在朝中她的地位甚至比六部尚书还要高。朝廷一旦对隋家动手,商贸司肯定会带来混乱,之后所引起的负面效果是无法预估的,商人肯定会对朝廷失去信任。
    朝廷不敢冒险动隋家。
    而李家所掌握的权力低了很多,但李糜的父亲世袭长平侯,功勋之后,朝廷也不敢随便动。
    这使得长安城在刘愈一家消失之后,一切平静如常,朝廷只能明里暗里寻找,务求将刘愈从石头缝里挖出来。
    与此同时潼关方向,花集安的七万兵马已经入了关中,跟霍病所部汇合,这是腊月十三的事。新年还有半个多月,长安城的这个新年注定是不太平的。
    “叛军”一路往长安城而来,在距离长安城二百多里的地方驻扎下来,跟之前霍病驻军长安城外很相似,不进不退,不向朝廷汇报也没有异常举动。朝廷正在商议要不要派出使者前去“慰军”之时。“叛军”军营里接连几天都有些不太平。
    有人说“叛军”中发生了内乱。副帅何茂等人篡权。被花集安所镇压。也有人说是花集安被人刺杀而死,十几个武林高手的刺客将花集安给杀死,说的神乎其神就好像亲眼看到的。这消息不是从朝廷泄漏出去的,而是从民间,自从长安城因为花集安率兵进入关中之后就一直处于半封闭状态,外紧内松,城里的百姓没事就开始闲聊,然后关于“叛军”军中的很多事情便流传开。
    朝廷与军方对立的事在民间流传开。也是朝廷始料未及的。他们没想到百姓会第一时间知晓现在朝廷跟军方已经彻底撕破脸皮,民间流传的很多事情,也正是朝廷所筹划的,比如说花集安军中的动乱,又或者是刺客去刺杀花集安,朝廷在有些慌张的同时也意识到,长安城内部就军方的细作,而这次也是军方跟朝廷在正式开战之前所进行的舆论战。
    军方在这场舆论战开始之初占领了绝对的主动,也赢得了普通百姓的支持。普通百姓之所以对朝廷厌恶,主要还是仇官心里。长安朝廷的这些大佬们,平日里净干些欺压百姓的事。百姓中早有怨言。而花集安的七万顺朝军队,虽然被朝廷定性为“叛军”,但那是关中老百姓的子弟兵,他们当然站在子弟兵的一边,他们还希望自家男丁在这场战事之后建功立业光宗耀祖呢,灭了顺朝当个将军也不错。
    朝廷感觉到来自民间的压力。
    本来遇上百姓间流言蜚语,最好的压制方法是戒严,让百姓之间不得往来,没有议论流言也就不会蔓延。但这是一种治标不治本的办法,现在身为新皇苏彦身边头号谋臣的苏碧,为了给朝廷挽回形象,指定了一系列的方针,这些方针总结起来就是,向军方示弱,向百姓示弱。
    首先第一条,朝廷在长安城关于军方和朝廷即将开战的流言蜚语满天飞之时,出奇的没有进行全城戒严,而是任由百姓来往,甚至连持续了几天的宵禁也解除。这让百姓感觉到朝廷所防备的并不是长安城自己的百姓,在百姓中赢得好感。
    第二条便是在长安城中发放御寒的物品,粮食、衣物,以及城外一些被大雪压塌了房屋而不得不进城避难的难民,朝廷开设了粥场和供应一天两餐的补给点,御寒的衣物、被褥也第一时间发放到位。朝廷在这点上做的比以往任何一年都好。
    第三条,朝廷张贴榜文,将回归到关中的将士褒奖一番,并明确表示这些不是大顺朝的叛军,而是得胜归来的功勋将士,朝廷也对此次率兵取得平定突厥大胜的很多将领予以表扬,并表示会马上按功劳对他们进行颁赏。但朝廷也指出,不是他们不想给这些功勋将领颁赏,而是这些功勋将领听信了一些流言蜚语之后对朝廷有成见,没有回长安城受赏。朝廷还筹备了一支由官员组成的“慰问队”去劳军,结果被军方拒绝,朝廷大张旗鼓的来回,就是为向百姓证明:我们对军方视如兄弟同袍,但人家不领情。
    朝廷的一系列举动的确挽回了民间很大一部分人的支持,百姓们越来越搞不懂,到底顺朝军队是准备叛乱,还是准备回来受赏。如果要叛乱,是因为被一些人挑唆,还是因为朝廷的猜忌和怠慢?
    而此时的大顺朝朝廷,除了在挽回民间的声望,还通过一些军事的举动表明朝廷已经作好了开战的准备。不但将南长安大营和东水营的一万多兵马调回城内,还在民间进行“征兵”,对百姓们的宣传中,朝廷的态度就是: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回之。本来的一场叛乱,被朝廷说成是好像两国交战一般。
    如果是反叛,那性质是不同的,有叛军的一方也有被反叛的一方,那交战的重点就是夺取核心的权力,争夺天下的权柄。而这种状况的结果就是,人家斗人家的,百姓漠不关心。一般的权力斗争百姓都是看热闹的,事不关己高高挂起。但如果是两国交战,那就是侵略和被侵略,一旦上升到国家兴亡的地步,那就是匹夫也有责任了。
    朝廷满以为他们在实行了一系列舆论战之后百姓会踊跃参军,加入到守卫长安城这场经天纬地的战事中来,但事实是,朝廷在长安城开设的几个征兵点几天也没一个人报名。就连那些曾经高呼着要为国效命的儒生,也都没见影。
    外面那么冷,百姓们还是喜欢躲在自己家里,守着热炕头陪着老婆孩子。谁当皇帝不要紧,能让他们日子过的好才是重点。

第四百二十五章 灾雪
    关中经历了一次几十年不遇的严酷寒冬,冷风夹杂着雪花一直从十月份开始就基本没停过。大雪成灾,加深了这两年来饱受旱灾和兵祸创伤的关中百姓的灾难,也令朝廷救灾的形势很严峻。长安城天子脚下,受灾情况明显要比城外轻,只要出了长安城,平民的百姓很多都没熬住大雪压屋顶。
    关中的灾民也是越来越多。
    但在花集安率兵回到关中之后,朝廷已经无力再展开长安城以外关中地区的救灾工作,地方的救灾只能以地方官府自行解决,朝廷将更多的精力放在收买人心和应对军方叛变。对于朝廷来说,这个寒冬也是很严酷的,政治形势的严酷。
    腊月里,即将新年,长安城内依旧是毫无生气。只有那些大家富户的老爷们才会在这样的天气到街上去晃悠,小门小户的百姓基本都是缩在家里不出来,一般长安城的百姓都有驻藏冬粮过冬的习惯,在寒冬出来讨生计的人很少。也正因如此,即便长安城没有戒严,路上也跟戒严差不多,街上走着的反而是防司衙门的人居多,当然也有被朝廷雇请来扫雪的壮丁。
    朝廷的七万大军在长安城外二百里的地方便驻扎下来,从此那里便好像成为一座孤岛,朝廷想调查里面的消息难上加难。虽然长安城里小道消息还是不少,但朝廷察觉这些小道消息基本没有可信度,都是一些谣传,朝廷的情报工作开展的很不顺利。主要因为朝廷之前负责情报的便是军方。以刘愈和杨烈为首。现在这个两个人都已经失踪,朝廷已经无法利用原本的情报渠道。新建的一些渠道,因为军方的整肃而瓦解,现在也只有很少的消息能从军营那边传过来,很多情报还是过期或者是无用的。
    本来朝廷以为,花集安要么叛变,要么归顺,中间不会拖太长时间。因为花集安军中肯定会缺粮。缺御寒的物资。但显然朝廷低估了军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