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庶门-第21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本来朝廷以为,花集安要么叛变,要么归顺,中间不会拖太长时间。因为花集安军中肯定会缺粮。缺御寒的物资。但显然朝廷低估了军方在调用物资上的手段,虽然军方将军营从边关撤到了关中,但征调物资上,还是用原本花集安所用的那一套,不通过朝廷直接走地方,朝廷物资紧缺到捉襟见肘的地步,但地方的军粮还是能源源不断运送到军营中去。虽然朝廷已经给割地都发了公文严禁军粮擅自调用,但收效甚微,地方的官员能分清楚谁现在更强势,军方随时都会篡夺政权。即便是朝廷最后得胜,他们也可说是按照顺朝的法规做事。
    那些吃着朝廷俸禄的地方官。心却是向着利益,而不是朝廷。他们看热闹浑水摸鱼的心态跟百姓的也基本一样。
    转眼到了腊月二十,军方跟朝廷的对峙尚无缓和的迹象,在长安城中,却出现了一些不大不小的乱事。
    灾民造反了!
    事情缘起朝廷对赈灾的虎头蛇尾,朝廷在最开始时为收买人心在长安城内大肆发放救灾物资,使得最先到长安城内避灾的一部分难民得到了应有的物质保障,使得原本在城外的灾民大量涌进长安城以获得朝廷的庇护。
    虽然长安城几大城门大多时候是封闭的,但朝廷最开始时为了令灾民安心,还是选择开城门接纳灾民,接纳了几天之后,朝廷便承受不住灾民的数量,之后没再开过城门。可此时通过城门以及水道进入长安城的灾民数量已经到了非常庞大的规模,朝廷救了几天的灾,发现物资实在紧张,于是救灾的事情便拖延下来,引起了后续灾民的不满。
    灾民先是在城内发生了劫抢的事件,后来干脆组织起来到官府去“请愿”,上万灾民坐在京兆府衙门的门口动也不动,不抢劫,也不闹事,令朝廷分外感觉到不安。
    这一定是有组织的。朝廷马上召开了几级的会议,消息一再上报到新皇那里,苏彦听说灾民们吃不上饭在城外闹事,一反常态的没有心烦意乱,反而是很同情。官员们见到皇帝如此体恤百姓,心中都有些打鼓,他们很清楚现在朝廷拿不出赈灾的粮食和物资,谁知道最后苏彦只是叹口气道:“其实……朕头些年也跟他们一样……”
    官员们面面相觑,皇帝此话何意?“他们”指的又是谁?
    官员们虽然有足够的政治觉悟,但显然对新皇过去的事迹了解不多。那些都是天子的秘闻,知道不该知道的事很危险,官员们在新皇登基之后还是很识相的没有去详细打听。他们当然不知道现在的苏彦正在怀念以往的冬天,没饭吃没冬衣穿的时候跑到棋楼去蹭饭吃,在棋楼还有火炉,晚上他甚至就在棋楼的棋间里过夜。
    “感觉好久了!”
    苏彦缅怀了一阵,抬起头,发现包括苏碧在内的朝臣都在打量他。他这才从过去回到现实,心中大感安慰,现在已经是皇帝了,不用再在寒冬里到街上去受冻。他也庆幸这个严酷的寒冬没有早来两年,不然说不定他已经成为长安城大街小巷里一具冻死的僵尸,今日就不会坐在这里听朝臣们的奏报。
    “我师傅……武义侯有消息了吗?”
    苏彦刚问出口,一旁的苏碧“嗯嗯”清了两声嗓子,苏彦这才记起苏碧不允许他再在公开场合提及刘文严。可苏彦还是忍不住会想起刘愈,以前只要有麻烦,有他师傅在,任何困难都能迎刃而解,就好像在两年前的冬天,他也不会想到今天会坐在这里当皇帝一样,那时他只是梦想着自己有一间大屋,可以在里面跟一堆人赌钱。现在大屋有了,但聚赌的梦想看来是没法实现了,眼前这些大臣怎会跟他赌呢?
    苏碧见苏彦愣在那里不说话,而下面的大臣也不敢说话,只好打破沉寂问道:“皇上,这些到官府闹事的人如何处置?”
    苏彦叹口气道:“处置,还是算了罢。他们也是我大顺朝的子民,以前师傅说过,有头发谁想当癞痢,就好像现在的他们,有屋有衣有饭吃,谁愿意大冬天跑衙门门口坐着?朕现在坐在火炉前都感觉有些冷呢,何况是他们……”
    苏碧颇为无奈,今天这皇帝是怎么了,叨叨起还没个完了。平日里看他还是挺精神的,皇帝是越干越出色,恩威并重,又不贪图享乐,对民间的事也很关心,经常派人出去打探风土人情,如果能解决了今日的困窘,将来说不定他会是一个千古留名的圣君。但今天的苏彦却在婆婆妈妈,三句话两句话当中都要提及他那个师傅。
    苏碧紧忙打断苏彦的唠叨,问道:“皇上的意思是?”
    “朕的意思是,能满足了那些灾民的愿望,还是满足了。这样他们就会回去。”
    下面的官员马上回道:“可是陛下,朝廷实在没有钱粮了。”
    苏彦闻声,语气突然从软弱无力变得中干:“没有不会凑吗?你们这些家伙,平日里贪了多少,从手指头缝露出点灾民们不就够了?”
    皇帝这一喝,下面的大臣老老实实全都跪在地上。他们终于知道皇帝为何要叨叨那么多废话,原来就是为了最后这一通发作。“皇上龙体保重。”官员们战战兢兢劝说。
    其实苏彦并不是有意发作,他也只是有感而发,以前他没饭吃的时候,也会抱怨那些贪官污吏,谁曾想,一转眼他自己成了这些贪官污吏的头了,成了天底下最大的蛀虫。
    苏彦语气和缓下来,道:“你们起来,跪着有何用,灾民还不是照样没饭吃?一会等韩老先生过来,说不定他会有好消息。”
    韩升现在已经贵为右相,但苏彦还是习惯称呼他“老先生”,这是一份发自心底的尊重。这些日子,如果没有韩升和隋妤的斡旋,朝廷也不会从一些细节上抠出粮食来救灾,一场大雪就把朝廷给打回原形。
    朝廷正在为救灾烦心之时,此时城中的灾民也在进行着他们的“非暴力不合作”,此时的京兆府也很紧张,他们从未见过这么守秩序的“刁民”,来闹事,居然往那一坐,什么都不说不干,就好像坐在自家热炕头上,他们会不会是准备麻痹官府,选择在适当的时机冲击官府?
    京兆府的官员也是多虑了,最终这些灾民也没任何要闹事的迹象。坐了一整天,他们已经自行回去,中间发生一点变故,有个年老的老妇人,身体扛不住,等起身的时候已经发现冻僵了,尸体已经凉了很久。百姓们还是没有闹事,本来在白天出来,以为能共同进退,他们也没想到最后还是没能一起回去。
    “走喽,走喽。”百姓中间有个老先生模样的人,用浓重关中口音喊道,“等到了上面,一定要给额们托梦哦,告诉额们恁在天国过的好不好?”
    所有的百姓都随着他的手指,望着天空,神态庄严而肃穆。同时也带着几分希冀,就好像天上藏着他们所理想的国度,而那个死去的老妇人,已经先行到这个国度为他们探路去了。
    京兆府的官员们面面相觑,这是他们第一次听到“天国”的概念,死了不应该去地府报到吗?难道是去天上?天上还有个国家?

第四百二十六章 民间的诉求
    在华夏古国的历朝历代,人们近乎于无信仰,就算是信佛或者是信道,那也算不上是虔诚的信徒,各代的朝廷也是尽量打压民众的信仰,以愚弄百姓获得百姓的绝对支持。
    朝廷为百姓所宣传的永远是“忠君爱国”,以此来作为最高信仰,任何有悖于此的都会遭受到社会的抨击,会遭受到舆论的谴责,甚至鼓励人们为了“忠君爱国”去牺牲自己的生命,以此作为最高荣誉,这本身就是违背人的本性的一种方式。
    人们应该所信仰的,不是一个高高在上的神明,而是这神明所带给他的人性以及生活的改变,人们可以通过自己的信仰来获得内心的清静和自然,内心的开脱和对美好未来的向往,而不是一味地去追求什么所谓的最高荣誉。
    即便在顺朝,传教士的下场一般是有政治目的的,而一些只是为了追求救赎的没有其他心思的传教士,还从未出现在华夏的领土之上。谁会料到,新的宗教会在多事之秋的长安城,骤然间出现,随着灾民的积累而一发不可收拾。
    开始时京兆府的官员并没察觉到这“天国”到底有什么含义,但在一层一层上报之后,在宫廷之内,一些礼部大臣商议过之后,认为此事的严重性超出了想象,马上找人去调查,这才知道近来在长安城内外已经有不少人在宣传这种教义,到底是什么宗教暂时还调查不清楚,但人们对其的信仰程度相当之高还是令人惊叹。人们在这教义的指引下互帮互助,灾民中形成了一股有序的力量在无声地抵抗朝廷。而朝廷之前的征兵遇阻。也跟这宗教在民间的发展有关。
    这宗教还有一个中心思想。就是天下一家,无战与和平。要和平就没有战争,就不应该去参军,于是即便连活不下去的灾民,也没有去人去响应朝廷的号召为国去效命。
    礼部在调查清楚后紧忙将事情奏报了皇帝。苏彦对这些根本就不关心,百姓因为信了什么神他自己觉得没关系。
    “他们想信什么就信什么好了。”苏彦听完后一脸无所谓道,“师傅曾经说过,不能去左右别人的思想。就好像你自己也不希望别人摆布一样。”
    大臣们听的一头雾水,这皇帝居然鼓励民众去信仰君主至上以外的宗教?苏碧感觉到事态的严重,她倒不是担心宗教的发展,而是她觉得低估了刘愈对苏彦的洗脑影响,刘愈已经用他的一套开明的待人处事的风格感染了苏彦,让苏彦在潜移默化中也接受了刘愈那一套。
    刘愈的那一套文明程度很高,但在封建国家中显然是接受不得的,尤其还是在皇帝那颗脑袋里,这种思想更要不得。
    “皇上,此事必须要彻查。不能让长安城中一些不法之徒借什么教义蛊惑民心,对一些人必须严加惩治!”
    苏彦皱眉看了紧张的苏碧一眼。有些不耐烦摆摆手,意思是让苏碧自己做主了。
    苏碧在领命的同时,却不知道她已经令苏彦很心烦。
    本来苏彦借助苏碧的力量,那是因为刘愈现在撒手不管了,他本身也想脱离刘愈的掌控自己单飞,天空里翱翔当一个自己做主的好皇帝。之后倚重于袁博朗那是因为袁博朗代表着文臣集团,他作为皇帝要跟文臣们打好关系。在袁博朗死后,刘愈只能倚重于苏碧,因为苏碧是他的姐姐,是一家人,而且苏碧的政治手腕很强,能帮他处理很多他自己解决不了的事情。
    但也就是这强硬的手腕,让苏彦感觉到自己好像被自己囚禁起来,不那么自在了。现在苏碧事事都自作主张,眼睛里也好像没有了他这个皇帝的存在,说是在帮他,绑大顺朝稳定朝政,但苏碧的强硬太对让苏彦感觉到这苏碧还不如被人骂为权臣的师傅刘文严。
    不管怎么说,现在苏彦还不到跟苏碧发作的地步,因为他也能感觉到,苏碧现在也的确在诚心实意的帮他。
    朝廷马上开会研究了对灾民信仰问题的解决,在制定方案时候遇到阻碍。首先是,灾民们无法得到安置,就无法让他们分离开,也就无法阻断宗教在民间的传播。现在这宗教的教义已经不是一个人或者是一个团伙在传播,而是受到影响的灾民们,人人都成为传播者,他们在帮着那些受灾百姓的同时,也在潜移默化将自己的思想传达给他们,让他们知道神是希望他们的子民得到互帮互助。灾民在即将活不下去时得到了帮助,他们对宗教和神的感觉是无法言语的,他们会虔诚地信仰,并将这种信仰传达给更多的人。
    宗教传播的最重要因素,它利用了人的善良和无知,以及悲天悯人的情怀。
    朝廷没有钱粮来赈灾,也就无法阻断新宗教的传播源,他们只能杯水车薪地去将灾民划分场所,试着去逮捕一些灾民中的“领袖”,而这些领袖,不过是朝廷自己培养出来的地方保长和乡绅,在他们也加入了灾民的行列后,他们自然担负起帮助乡民的责任,谁知道这也成了罪过,让很多人因此而陷入牢笼。
    朝廷的举动直接令长安城民间对灾民的资助减少,加剧了灾民的苦难,却变相帮助新宗教在民间的传播。
    到腊月二十五,朝廷在整肃灾民信仰问题后的第三天,灾民已经数次到朝廷的衙门门口去请愿,而在腊月二十五这一天,灾民开始自发组织到街上“游行”。这也是朝廷第一次感觉到民间对朝廷的压力,因为在此之前,普通老百姓永远是屁民,他们有什么冤屈只能去衙门诉说,如果是衙门亏待他们,他们只能打落了牙往肚子里吞。现在他们竟然会组织起来跟朝廷对抗,而且不是用武力,让朝廷分外感觉到这新宗教的可怕。
    “捉拿乱民!”
    朝廷的下一步举动彻底激化了灾民与朝廷的矛盾,虽然这些灾民没有武器,他们也没有心与朝廷反抗,但朝廷将他们抓到牢房之后也衍生出其他的问题。
    牢房太小,食物不足。

第四百二十七章 官逼民反(上)
    事件进一步发酵升温。
    官府动用衙差捉拿“乱民”,激化了灾民对朝廷的仇视,原本守秩序的请愿也变得没有秩序。在腊月二十六和腊月二十七两天,接连发生灾民暴力冲击官府的事件,造成多名衙差的死伤,而百姓方面也遭到了严酷的镇压,参与闹事的百姓近乎没有活着从官府出来的。
    虽然闹事的灾民只是万千灾民中很少的一簇,却引来朝廷对整个灾民队伍的“清算”。腊月二十七下午,朝廷在紧急召开过会议之后,决定将所有的灾民赶出长安城,不允许他们在长安城过冬。
    随着京兆府和六防司衙门开始到大街小巷驱赶难民,并如同防着洪水猛兽对待他们的百姓之时,朝廷在灾民甚至是普通百姓中的声望彻底破产。百姓进长安城就是希望能在自家房屋倒塌之后熬过这个寒冬的,现在城里都不让呆,等于是冰天雪地要在野地里露宿,那岂有活路?
    百姓中开始酝酿反抗,那些被朝廷打压过的乡绅和地保,成为组织这次反抗活动的发起者,他们之间互相联络,也让各地来长安城的难民彼此有了联系。
    而此时的朝廷,还盲目的以为灾民不敢与朝廷对抗,他们只能乖乖夹着尾巴出城,等赶走了这些在灾民他们就能在长安城里过个安稳的新年,孰不知这些手无寸铁的病猫,发作起来的凶猛绝对不亚于一只猛虎。
    第一批和第二批的百姓在腊月二十七被从北门赶出城,因为叛军的军营是在城东南方向,灾民从北门走相对不会引来军队的偷袭。而朝廷又不太敢一次性将太多灾民赶出城。防止城门出现混乱令叛军有机可趁。前两批被赶出城的灾民大约是整个灾民数量的两成。有一两千人,男女老幼,其中以妇孺居多,这批人也是最后一批进长安城的灾民,在长安城中根扎的不稳,导致他们最先被赶出城。
    结果腊月二十七夜晚大雪,气温到了滴水成冰的地步。到第二天早晨大雪依旧未停,而被赶出城的这两批灾民中。一夜间冻死的超过三成,而剩下的也都有不同程度的冻伤。而在城中尚未被赶出的灾民,却有幸度过了这年冬天最冷的一个夜晚,当他们得知同信一个神明的教友在城外死伤严重,他们再也压抑不住内心的仇恨以及对未来生存的担忧。
    长安城一场大规模的骚乱,在腊月二十八这天上午,突然就在长安城外城爆炸开,迅速蔓延。
    与那些只知道烧杀抢掠的乱民不同,这次由关中雪灾灾民发动的是一次针对大顺朝朝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