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明地师-第17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304 调查组

  苏昊报告在汝宁存在一个庞大的贪腐集团,上至府县一级的官员,下到土豪劣绅,官绅勾结,利用天灾**的机会,诱人聚赌,借势发放高利贷,再夺取无力还债的农民的土地,把农民推入贫困的深渊。此外,经过向农户调查,苏昊还发现朝廷历次发放的赈灾粮款并没有被分配给受灾百姓,而是落入了大小官吏的口袋。如果所有这些罪行属实,汝宁府从上到下,至少是要有几十颗人头落地的。
  与此同时,汝宁府也派专人呈送了一份报告进京,报告上称苏昊立功心切,采取设局栽赃的手段,诬陷无辜商户,并广泛株连,滥捕滥杀。一些商人在重刑之下,屈打成招,提供了大量伪证,苏昊凭借这些伪证,在汝宁制造了大量的冤案。
  在苏昊的报告后面,附上了大量誉抄过的账册、文书,以为佐证。而在汝宁府的报告后面,同样有超过千名当地商户、士绅的证词和签名,黑鸦鸦一片,甚是惊人。
  两份报告同时送到朝堂上,自然引起了轩然大波。
  以首辅申时行为首的一大批官员认为苏昊的报告言过其实,汝宁府存在问题不假,但要说整个汝宁府的官吏都是坏人,这未免太骇人听闻了。尤其是苏昊在抓捕嫌犯之后,拒绝汝宁府官员参与审讯,这种做法是违反规则的,许多官员都认为,朝廷应当对苏昊进行斥责,并且撤销他的职务,将他调回京城问罪。
  而以万历和王锡爵为首的一小部分官员,则相信苏昊的调查结论,因为他提供的报告逻辑十分清晰,所有的结论都有大量的证据作为支撑。虽然出于谨慎考虑,苏昊并没有把从各处搜查出来的原始账册送到京城,而是只附上了誉抄的副本。但苏昊也说了,朝廷可以派大员到汝宁来复查,届时他将提供所有的原始证据。
  明代的朝堂,连万历偶尔眼圈发黑这样的事情都会招来言官的质疑,并引出旷日持久的争吵,更何况是涉及到一个府的官员贪腐问题。汝宁府的官员与朝堂上的官员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不说什么同乡、师生、同年、连襟、姑舅之类的关系,就是刘其昌每年向各个部门送的什么冰敬炭敬啥的,也足以让许多人愿意替他说上几句好话了。
  “汝宁的事情,责任在于微臣。”户部侍郎邬伯行痛心疾首地向万历做着自我检讨。“微臣只是觉得苏昊其人年少有才,颇有锐气,想让他去汝宁查一查豪强之事。谁料想此子恃宠而骄,为了一鸣惊人,而不惜制造冤狱,陷汝宁万千百姓于水火。臣恳请圣上速发旨意,召苏昊回京,查明真相,以告天下。”
  “邬侍郎此言差矣。”户科给事中王继光上前说道。“汝宁府豪强侵占土地一事,朝堂之上众人皆知,只是以往遣往汝宁查案的官员都没能查出一个究竟,每一次都只能抓出几个小喽罗。未能治本。邬侍郎举荐苏学士去汝宁的时候,也是希望他能够彻查此事,挖出背后的大鱼。现在苏学士已经做到了,为何邬侍郎又食言而肥了?”
  邬伯行道:“让苏改之去查案。虽是本官举荐,但并非让他去为所欲为。现在他的确声称自己查出了大鱼,但汝宁上千士绅联名上书告他的状。莫非有伪?若非他行事嚣张、天怒人怨,岂能激起这样大的民愤?”
  “上千士绅联名的事情,到底真相如何,我等并不知晓。万一是汝宁府官吏强迫士绅签名上书,那这份万民书所言之事,又有几分可信呢?”王继光不依不饶,继续反驳道。
  邬伯行和王继光这一较上劲,其他的官员也都掺和起来了。这个说苏昊缺乏阅历,查案不一定有多稳妥,那个说刘其昌老奸巨滑,他说的话最多能信三成已然是极限。明朝官员的嘴皮子都是久经考验的,这么点事要掰扯起来,没有三五个月是争不完的。
  其实,有许多人反对苏昊的原因,与汝宁府的事情并没有什么太大的关联。苏昊这一次办的事情,有一点犯了许多官员的逆鳞,那就是他在办案中主要依靠的是他手上的军队,这是典型的以武犯文,在这个重文轻武的年代里,这种作法简直就是大逆不道了。更何况苏昊最早起家的时候依附的是宦官李龙,使他脑门顶上贴了大大的“阉党”二字,这也足以让众人对他心存恶感。
  “好了,各位爱卿不必争执下去,大家还是说说此事如何处置吧。”万历听了一会,脑袋瓜子又疼起来了,不得不出言制止这种口水战,要求大家开始表决。
  “臣以为,此事关系重大,光凭双方纸上的这些证据,不足定案,所以,最好还是把苏昊召回来,当面问清楚为好。”申时行建议道。
  王锡爵道:“申首辅的话,我赞成。不过,光把苏昊召回来也无济于事,苏昊在报告中说得很明白,他们抓住了上百名嫌犯,还有无数人证。如果不质询这些人证,光听苏昊说什么,恐怕最终大家还是不敢相信。”
  “依符驭之见,要把这些人证也押回京来?”申时行皱着眉头问道,押送几百名嫌犯和人证,动静实在是太大了。即使最终证明这些嫌犯是无辜的,那么这样折腾一趟,也算是劳民伤财了。
  申时行能想到的事,王锡爵自然也想得到,他说道:“这恐怕过于兴师动众了,我以为,还是派出几员有经验的重臣前往汝宁去查证为好。”
  “此案涉及到了汝宁知府刘其昌,若是要派人去查,恐怕得有几个高品级的官员才行。”申时行道。
  王锡爵转身对万历行了个礼,说道:“若皇上允许,老臣愿亲自前往汝宁府。”
  申时行摇摇头道:“符驭,你也一大把年纪了,从京城去汝宁,有千里之遥,你的身体吃得消吗?”
  王锡爵道:“苏昊是老臣举荐给圣上的,现在出了这样的事情,老臣如果不亲自去查个究竟,心里实在是放不下。若苏昊真的是行事无度,老臣请求圣上允我当场革他的职,对之加以严惩。若苏昊所言为实,那就意味着我朝又多了一名有担当的年轻栋梁,此乃涉及到我朝万年基业的事情,老臣辛苦一趟,又有何妨?”
  申时行点了点头:“符驭所言有理,只是这就辛苦符驭了。”
  作为内阁首辅,申时行对于江山社稷的忠诚是无须怀疑的。他虽然对苏昊有种种反感,但在这种原则问题上,他还是愿意从大局出发的。
  见申时行点了头,邬伯行有些急了,他再次站出来说道:“王大学士愿意不辞辛苦,亲赴汝宁,下官景仰之至。不过,下官以为,由王大学士率队往汝宁查案,其中有些不妥。”
  “有何不妥?”王锡爵问道。
  “苏昊到淮安去治河,就是王大学士举荐的。苏昊与王大学士之间,当有师生之谊。下官以为,在这种时候,由王大学士去查证苏昊是否有舞弊之嫌,只怕难保公允。”邬伯行硬着头皮说道,他也知道,这种话说出来,是挺得罪人的。
  果然,没等王锡爵说什么,万历先发飚了:“邬爱卿,王大学士为官清正,这是举世皆知的,你怎敢质疑他有失公允?”
  “回圣上,臣自然知道王大学士的人品,但此事涉及到刘其昌等一干官吏,万一他们心中不服,说三道四,岂不是为此事平添了变数?”邬伯行答道。
  “这样吧,老臣陪符驭一起去,这样总不会有失公允了吧?”另一位内阁大学士王家屏站出来说道。
  “这么一点事,去两位内阁大学士,太过招摇了吧?”申时行撇着嘴说道。整个内阁也就是四个人,管理着全国的大小事务。现在一下子就派了两个人出去,剩下一个叫许国的,身体还不太好,经常告病休假,这不意味着所有的事情都要压到申时行一个人肩膀上了?
  王家屏笑道:“汝默就辛苦几天吧,我与符驭快去快来就是了。涉及到一个知府的荣辱问题,朝廷也理应要慎重一些吧,否则,其他的地方官员岂不心寒?”
  王家屏话说到这个程度,申时行也没办法了。这样的事情,不出一个内阁大学士这种级别的官员去办,显然不行。而如果只让王锡爵一个人去,朝廷里又会有许多人不乐意。看来,也只有让王锡爵、王家屏二人一起去,才能服众。
  万历对于这个方案也赞成,他对苏昊颇有一些好感,也希望苏昊能够为朝堂带来一些不同的作风,扫掉目前这种陈腐之气。苏昊是否可堪重用,要看他这一次汝宁的案子到底办得如何,派出两名大学士去查看一下,的确是非常必要的。
  当然,王锡爵、王家屏二人只是整个调查组的负责人,具体办事的人还需要另选,在最终圈定的名单中,包括了邬伯行这类“倒苏”派的,也包括了王继光这种“挺苏”派的,最吸引人眼球的,是其中还有一名新科进士,翰林院七品编修程栋。(未完待续。。)


 305 罢耕

  王锡爵、王家屏一行十几名官员,在一队士兵的护送下,从京城出发,晓行夜宿,风雨兼程,这一日终于进入了汝宁府的地界。
  “报二位大人,我们已经进入汝宁府了,此处属西平县地界,前方就是西平驿,再往前是上蔡驿,然后就是汝阳驿,我们今晚在何处投宿,还请二位大人示下。”卫兵的小头目甘洪跑到王锡爵和王家屏的官轿前,施礼请示道。
  “哦,已经到了汝宁府了?”王锡爵撂开轿帘往外看了看,正看到王家屏也探出头来,便笑着说道:“忠伯,你我下轿来走走,如何?”
  王家屏点点头道:“我也正有此意,那就一起下轿走走吧。”
  两边的轿夫听到此话,连忙放下轿子,早有亲随上前,把两位官员搀扶下来。邬伯行等人也都是坐在轿子上的,见大学士都下轿了,便也跟着一个一个从轿子上走了下来。
  “好一派春耕景象啊!”
  王锡爵顺着官道走了几步,用手指着不远处正在耕地的一些农民,笑吟吟地对王家屏说道。
  王家屏点点头道:“是啊是啊,这几年呆在京城里,这种农耕景象倒是见得少了。符驭,我小时候,在家里也是种过田的,若不是出来做官,我也算是一个种田的好把势呢。”
  “是啊,不识农事,岂能治国安邦?”王锡爵也感慨万千说道。
  两位大学士在那指指点点,下面的小官员们也有样学样,摇头晃脑地谈论起农事来了。邬伯行左顾右盼,看了好一会,眉头微微地皱了起来。
  “邬侍郎觉得有何不妥吗?”程栋凑上前来,向邬伯行问道。他是一名新任命的七品官员,资历很浅,在这一次的钦差调查组中只是一个跑腿打杂的角色。不过。由于他写过讨苏昊檄,又在民间的读书人中颇有一些名气,所以邬伯行对他有几分看重,这一路上二人的关系已经处得非常不错了。
  “哦,邦治啊。”邬伯行喊着程栋的字,说道:“本官听说,由于苏昊的胡作非为,汝宁府已然是民不聊生,农家惶惶不可终日,纷纷弃耕。可是……”
  邬伯行的这个“可是”没有说下去,因为眼前看到的一切,已经证明所谓农家弃耕的说法,完全是一派胡言。远远近近,到处可以看到正在忙着春耕的农民,也许是因为畜力不足,有些田地里拉犁的都是青壮汉子,他们一个个累得满头大汗,但脸上却是洋溢着喜悦的神情的。
  不对啊。这个刘其昌不是说要组织地主罢耕,给钦差施加压力的吗?这一路上,钦差行营的动静也不算小,刘其昌派出的探子也应当知道钦差什么时候到达汝宁。怎么满眼看去,一点罢耕的迹象也没有呢?邬伯行在心里暗暗地嘀咕着,但这些话显然是不能说出来让大家听到的。
  “老丈,忙着呢?”
  这时候。官道上走来了一位扛着锹的老农,王锡爵迎上前去,向老农施礼问候道。
  那老农远远就看到这一队人马了。知道这是有官员过境。他有心回避,但又无路可绕,只得低着头快速地走过,没料想还是被人拦住了。听到眼前这位大官在问自己的话,老农赶紧扔下锹就要下跪,被王锡爵的随从给搀住了。
  “老人家不必多礼,我家老爷在问你话呢。”随从对那老农说道。
  “哦哦,小民给老爷行礼了。”老农跪不下去了,只能结结巴巴地说道。
  王锡爵道:“老人家,你这是干什么去啊?”
  老农道:“回老爷,小民耕田去。”
  “今年的春耕,与往年可有何不同吗?”王锡爵想了解汝宁府的情况,但又不知道在农民这个层面上能够知道多少,只好抛出一个含含糊糊的问题,等着听老农的回答。
  老农脸上掠过一缕异样的神情,他支吾着答道:“呃……这今年嘛,还好啦,还好啦。”
  “还好是什么意思?莫非与往年相比,真的有所不同?”王家屏也凑过来了,他分明听出老农的话里有些吞吞吐吐没有说出来的东西。
  老农奇怪地问道:“几位老爷莫非不是我们汝宁府的?”
  王锡爵和王家屏都是一品的官员,而汝宁府最大的官员也就是四品,从服色上也能看出他们肯定不是汝宁府的。但老农哪懂这些,府里的官员和京里的官员在他看来并没有什么区别,所以才有如此一问。
  王锡爵道:“我等乃是过路之人,实在不知汝宁府有何事情,老丈可否为我等细说一二?”
  老农摆摆手道:“我就是一个老百姓,我哪知道什么事情,老爷若是没什么事情,老儿我就得干活去了。”
  他越是如此,一干官员越觉得其中味道不对,邬伯行索性直接就上前挑明了:“老丈,我听人说,汝宁府来了一群当兵的,弄得百姓日子都没法过了,是有这么回事吗?”
  “这个嘛……这神仙打架的事情,我们老百姓可不敢掺和,各位老爷,你们还是去问别人吧。”那老农一边回答着,一边就慌慌张张地跑开了。
  “看看,把百姓吓成这个样子,这其中定然有问题。”邬伯行对王锡爵和王家屏说道,他必须在大家抵达汝阳城之前,给大家灌输一些对苏昊不利的观念。
  “那边还有一些农人,我去问问。”程栋自告奋勇地说道。在得到王家屏允许后,他顺着田埂,跑到了一位正在赶着牛耕田的壮年农民跟前,向他询问起来。
  也不知道程栋和那农民说了些什么,那农民放下犁,随着程栋一起来到了官道上。在向各位官员磕头行礼之后,农民问道:“各位老爷可是从京城里来的?”
  “你如何知晓的?”邬伯行反问道。
  农民道:“我们这里都传开了,说苏大人擒了那些黑心的奸商,还要寻那些狗官的晦气,那些狗官吓得要命,听说告状都告到京城去了。大家都在传,说这几天京城里就该派钦差下来查案了,你们莫不是就是那些查案的钦差?”
  农民此言一出,邬伯行的脸一下子就黑了,对方一口一个奸商,一口一个狗官,态度已经是很明白了,让他来向王锡爵、王家屏介绍汝宁的情况,不是要给刘其昌他们上眼药吗?
  王锡爵呵呵地笑了,他问道:“这位兄弟,听你这意思,是觉得这苏大人是清官,而其他的官都是狗官了?”
  农民道:“差不多吧,苏大人是想让我们活命,其他那些当官的,只顾自己捞钱,不顾我们百姓死活。你就说前几天吧,那些狗官和我们这的地主串通起来,说要搞什么罢耕,今年不种地了。各位老爷给评评理,我们这些农家,若是不种地,来年吃什么?”
  “罢耕,什么意思?”王锡爵和王家屏都是一愣,这可不是什么小事情,整整一个府如果罢耕,秋天没有粮食可收,是要出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