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明地师-第17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罢耕,什么意思?”王锡爵和王家屏都是一愣,这可不是什么小事情,整整一个府如果罢耕,秋天没有粮食可收,是要出大乱子的。
  农民道:“那些人还不是想和苏大人为难,说要等钦差来的时候,给苏大人一个难堪。我们县里的地主都串通起来,不让佃户耕地。有些人家自己还有田的,地主家的狗腿子也来捣乱,说是谁耕田就是跟知府大人过不去,回头没有好果子吃。”
  “胡说八道!”邬伯行急了,他当然知道农民说的都是实情,但这种事情哪能当面说出来呢?如果罢耕的事情能够办成,那么的确会给苏昊带来极大的麻烦,钦差哪怕是出于稳定地方的需要,也得让步。可是现在事情没办成,风声却泄露出来了,传到钦差耳朵里,岂不是更加重了刘其昌等人的罪行?
  “这位乡农,在阁老面前,没有证据的话可不能乱说,诬告反坐,你可知道。”邬伯行吓唬道。
  那农民显然是个二愣子,听到邬伯行的话,他非但没有被吓住,反而还更来劲了:“这位老爷,你去四乡八村打听打听,我牛老二是胡说八道的人吗?前几日,就因为我执意要开犁,还和贾老爷家里的家丁干了一仗,你们看,我这胳膊上的青淤,就是被贾老爷的家丁打的。”
  说着,他便挽起袖子给众人看,胳膊上果然有几道青紫的痕迹,看起来那一架打得还挺厉害的。
  “可是,你现在不是在犁田吗?而且本官看这周围的田地,也都已经开犁了。”王锡爵对牛老二说道,“莫非你与那个什么贾老爷的家丁打过之后,他们就允许大家犁田了?”
  牛老二道:“哪有那么容易,贾老爷家里的家丁人多势众,还有县衙的衙役给他们撑腰,谁敢跟他们过不去。要说大家能够开犁,那全多亏了苏大人,派来兵将,还发了一个什么告示,说是谁破坏春耕,谁就是……对了,谁就是全民公敌,人人得而诛之。各位老爷往那边看,看到那棵树上吊着一个人没有,那就是贾老爷了。”
  “啊!”
  众官员全惊呆了,大家顺着牛老二的手指看去,果然见到在田间的一棵大槐树上,用绳子吊着一个人,微风起处,那人还在轻轻地晃荡着。(未完待续。。)


 306 现场审案

  把乡绅吊到树上示众的事情,怎么说也是很极端的了。众官员既然看见了,自然不能袖手旁观。王锡爵吩咐一声,甘洪带着几名士兵便向那棵大槐树奔过去了,打算把那贾老爷从树上解下来,再带到王锡爵等人面前来问话。
  这边官道上的动静,早就引起了田里那些耕作者的注意。甘洪带着人来到大槐树下的时候,几名刚刚在田里拉犁的汉子扔下犁走了过来,当头一人抱拳向甘洪施礼道:“勘舆营百总吕瑚,请教这位兄弟大名。”
  “百总?”甘洪愣住了,面前这伙人,一个个穿着便衣,打着赤脚,满身泥水,为首之人居然自称是百总。勘舆营并非卫所军,怎么也干起农活来了?不过,甘洪细细端详,的确从对方的身上看出了几分军人气质,那不是普通的农夫能够装得出来的。
  “在下京营百总甘洪,奉命护送钦差前往汝宁。”甘洪连忙做着自我介绍,不管怎么说,大家都是当兵的,必要的客气是不能免的。
  吕瑚看看官道上那些人,呀了一声:“原来是钦差到了,我等倒是轻慢了,甘百总请稍候,等我等着装。”
  说着,他招呼一声,众人连忙拿毛巾擦干手上身上的泥水,然后奔向一旁放着的一堆军服,准备换装去见钦差。
  甘洪用手指了指吊在树上的那人,对吕瑚问道:“敢问吕百总,此人可是你们吊上去的?”
  吕瑚正忙着穿军服,听到甘洪的话,他扭头看了一眼,轻描淡写地说道:“没错,这是本村的地主,叫贾正贵。他抗拒春耕令,还不许村民开犁。遵我家守备的将令,我们把他吊在这里,以儆效尤。”
  甘洪心里寒了一个,他算是知道啥叫草菅人命,这么一个地主,说吊就吊起来了,这个苏昊真是好大的霸气啊。
  “吕百总,王大学士有令,让我等把此人解救下来,带去问话。还请各位行个方便。”甘洪向吕瑚请求道,既然知道贾正贵是被吕瑚他们吊上去的,他要把贾正贵放下来,总得向吕瑚知会一声,这也是一般的做事规矩。
  对于甘洪的这个要求,吕瑚倒没什么意见,他随意地点点头道:“甘百总请便吧,其实即便你们不来,今天吊满4个时辰。我们也得放他回去的,明日再吊就是了。”
  牛!甘洪在心里暗暗称道。他带着人来到槐树下,这回看清楚了,原来贾正贵是被装在一个网状的袋子里吊着的。倒不用担心会被吊死。不过,在这乍暖还寒的时节,在野地里吊上几个时辰,也够他受的。看他的脸上。鼻涕眼泪已经糊了一脸,头发也披散开来,要多狼狈有多狼狈了。
  “军爷饶命啊。小人再也不敢了。”
  看到有当兵的人过来,贾正贵哭哭啼啼地讨饶道。他已经被风吹得晕头转向了,也搞不清楚眼前这些军人是来自于何方,还以为也是勘舆营的人。
  “我且问你,你是因何事被吊在此处?”甘洪并不是一个莽撞的人,他曾经多次随朝廷官员外出办案,颇有一些经验。见对方没有搞清楚自己的来历,他索性装憨,以求套一套对方的实话。
  果然,贾正贵一丝也不敢隐瞒,坦白地说道:“小人误听了奸人之言,参加罢耕,还唆使家丁殴打开犁的农家,所以才被吊在此处。”
  “那么你说说,为什么要罢耕啊?”甘洪继续问道。
  贾正贵不明就里,以为对方是要自己做检讨,便说道:“这都是知县老爷的意思,他让县衙的刘捕头来跟小民说,要大家一起罢耕,逼姓苏……啊,不,是逼苏大人就范。刘捕头还说了,只要大家坚持几天,京里的……”
  说到此处,贾正贵忽然灵光一闪,他定睛看了看甘洪,又挣扎着抬起头往官道上看了一眼,看到了那里的旗帜和官轿,一下子明白过来了。他急切地问道:“军爷,你们……不是勘舆营的?”
  “某家是京营的。”甘洪已经听到了自己想知道的事情,也不再隐瞒。
  “青天大老爷,救命啊!”贾正贵像是捞着了救命稻草一般,大声嚎哭起来:“我要去见钦差,草民要见钦差告状!”
  “贾正贵,嚎什么呢?”吕瑚已经换好了自己的军服,听到贾正贵闹腾,他没好气地训了一句。
  贾正贵下意识地缩了一下脖子,显然是这些天被吕瑚他们给收拾怕了。甘洪觉得好笑,对他问道:“贾老爷,你刚才不是说你是因为罢耕才被吊起来的吗,怎么一转身就改口了?”
  “这……”贾正贵才想起自己刚才说得太多了,现在想改口也不容易了,他支吾着说道:“我刚才那话,都是他们……”
  吕瑚走到树边,拽了一下绳结,装着贾正贵的那个网兜啪地一声掉到了地上,把贾正贵摔得嗷地叫了起来。吕瑚走过去,用脚踢了踢贾正贵,说道:“出来吧,跟京营的老爷去见钦差吧。我告诉你,我们苏守备做的事情,经得起任何人查,你们是翻不了供的。你若是实话实说,也就是皮肉受点苦。你若是还敢颠倒黑白,等钦差把事情查明之后,你们这些人个个都得人头落地。到阎王爷面前去的时候,别说我没提醒过你哦。”
  甘洪的手下把贾正贵从网兜里解出来,吕瑚等人也已经穿戴整齐了,双方合在一处,押着贾正贵来到了官道上。
  “勘舆营百总吕瑚,叩见王大学士、王大学士、邬侍郎……”吕瑚带着自己的属下,挨个地给那些高官们磕着头。没办法,人家都是中央一级的大官,自己这些小兵无论如何也是得磕头的。
  甘洪在一旁,把吕瑚等人的身份低声地向王锡爵等人做了介绍,王锡爵摆摆手,对吕瑚等人说道:“不必拘礼,都起来说话吧。”
  一时兴起的下轿看风景,变成了现场办案。亲随们赶紧支起了折叠的软凳,让王锡爵、王家屏等人坐下,在官道上摆了一个临时的行营。
  “你等既是勘舆营的军士,为何到乡间替人拉犁啊?”王家屏问道。刚才他看到地里有青壮在拉犁的时候,就觉得有些不对劲,哪有谁家有这么多年轻小伙的。现在才明白,原来拉犁的这些人,竟然是勘舆营的士兵。
  吕瑚答道:“我等乃是奉了苏守备的将令,前往各州县劝农春耕。此地农家一向贫困,多数人家都没有耕牛,劳力也不足。苏守备说了,我们勘舆营乃是人民的子弟兵,遇到百姓有难的时候,理当出手相助,是以我等就替这些农户拉犁了。”
  “人民的子弟兵……这个说法倒是有趣。”王锡爵点点头道,站在他身后的那些官员,或是微微点点称赞,或是不屑地撇着嘴,邬伯行更是黑着脸,只差站起来斥责苏昊哗众取宠了。
  吕瑚接着说道:“其实,这个贾老爷家里,原本有十几头耕牛。可是这个老东西,为了和我们苏守备为难,竟然丧心病狂地把十几头牛的脚都弄伤了,让这些牛都不能下田干活。各位大人,你们说,这样的劣绅,是不是应当吊起来示众?”
  “此话当真?”王家屏扭头看着贾正贵,沉声问道。
  “这……”贾正贵不知该如何说才好了,伤害耕牛这种事情,要想瞒是瞒不过去的。别人只要到他家的牛棚一看就知道了,那些牛脚上的伤,都是人为的,伤口不算大,不会让这些耕牛永久残废,但为了避免伤口感染,短期内它们肯定是不能下地的。十几头牛都出现这样的伤口,如果不是有意为之,那就见鬼了。
  “混帐东西!”从贾正贵的神色上,王家屏也知道吕瑚所言非虚了。他出身一个破落农村知识分子家庭,小时候也是做过农活的,对农村生活深有体会。听说贾正贵为了罢耕,竟然不惜伤害耕牛,不禁怒火中烧。
  在王家屏的身边,坐着一个负责记录的书办,面前有一块小砚台。王家屏气急之下,抄起那砚台便向贾正贵扔了过去。砚台不偏不倚,正砸在贾正贵的头上,一时间鲜血伴着墨汗顺着贾正贵的额头流淌下来,把他弄成了一个大花脸。
  “春耕时分,农家把牛看得比人命还贵,你竟然敢伤害耕牛,实在是罪不可赦!来人!”
  “在!”甘洪手按着腰刀站了过来,贾正贵吓得枯通一声就跪下了,谁知道这位京城来的大官竟然有如此大的脾气,这分明就是要砍人的意思了。
  “忠伯息怒。”王锡爵赶紧把王家屏给按住了,好嘛,朝廷众臣都说他王锡爵是苏昊的靠山,生怕他到了汝宁之后偏怛苏昊。谁知道这个王家屏比他王锡爵还要极端,刚进汝宁府地面,连刘其昌的面都没见着,他就先要杀掉一个罢耕的地主,这事情如果传出去,还不把刘其昌给吓死。
  “先把他看押起来,待查清案情后,再做处置。”王锡爵向甘洪吩咐道。
  “得令!”甘洪答应一声,交代手下上前把贾正贵就给捆上了。他手下的几名士兵也是农家出身,听说贾正贵伤害耕牛,也都是气不打一处来,下手的时候不免重了几分,把贾正贵勒得惨叫起来。(未完待续。。)


 307 清者自清

  钦差还没到汝阳城,刘其昌就已经先失了一分。从西平到汝阳城这一路上,王锡爵和王家屏停轿数次,先后质询了数十名农夫,得到的消息是一样的,那就是当地官府号召罢耕抗议,而勘舆营则针锋相对,发布了春耕令,严禁弃耕现象的发生。
  在春耕令中,苏昊以都察院经历的身份,要求所有地主和普通农民必须耕田备种,违者以破坏生产论处。勘舆营有2000多人,被苏昊分成了几百个小组,分散到全府各州县,监督春耕令的执行。像贾正贵这样破坏春耕的乡绅,被打板子或者吊起来示众的,比比皆是。
  一开头,各地的官府还打算与勘舆营掰掰腕子,派出衙役去给乡绅们撑腰。无奈苏昊是个胆大妄为的人,带出来的队伍也是桀骜不驯,县衙里的衙役与勘舆营的军士们冲突了几回,每一回都遭到了对方毫不留情的还击。衙役的战斗力哪能和这种野战部队相比,打了几回,他们就认栽了,只能一个个鼻青脸肿地跑回去交差。
  官司打到刘其昌那里,刘其昌也是没办法。自从双方各自向朝廷上书之后,刘其昌与苏昊之间就进入了敌对状态,互相不再来往。像勘舆营与各州县发生冲突的事情,刘其昌窝着一肚子的火,但他知道,即便出面去向苏昊抗议,结果也只能是碰一鼻子灰。双方既然已经撕破脸了,苏昊也不怕多得罪刘其昌一些,反正最终谁胜谁负,根本不在乎多这一两个罪名。
  “真是岂有此理,这兵部的人,怎么管到地方政务上来了?”邬伯行嘀嘀咕咕地发着牢骚,但却不敢把话说得太满。罢耕一事,纯粹是弄巧成拙了。现在王家屏对刘其昌恶感骤生,邬伯行说什么话也起不了作用了。
  “邬侍郎,下官以为,光凭这一路上看到的东西,并不足以说明什么。这苏昊握有兵权,可以恃强凌弱,强迫农家说他的好话。这一路上我们所见到的农户,说不定都是苏昊安排好的,目的就是为了混淆视听,欺骗二位阁老。”程栋向邬伯行说着自己的看法。他原本就是一个偏执的人,心中既是认定了苏昊不是什么好人,眼睛里看到的一切,也都有了不同的解释。
  邬伯行点点头道:“邦治所言有理,这种欺上瞒下之事,本官见得多了。不过,邦治有何高招,能够破开此局呢?”
  程栋道:“下官以为,应当恳请二位阁老下一道指令。要求苏昊把所属官兵全部撤回,这样一来,当地百姓才能无拘无束,畅所欲言。否则。在刀枪之下,谁又敢说真话呢?”
  邬伯行道:“的确应当如此,本官回头就去向阁老陈说此事。”
  “还有,下官以为。要想了解真正的民意,当遣人微服私访,下官自请担当此任。还请邬侍郎替程栋向二位阁老请命。”程栋说道。
  邬伯行道:“邦治有此意愿,甚好,本官愿意到阁老面前替你去请命。对了,邦治,这两日我观你与乡农攀谈,应答颇为流利,莫非你从前曾经到过汝宁?”
  程栋摇摇头道:“此事说起来,下官也颇为诧异。下官并没有到过汝宁,然对这汝宁的乡谈却有一种说不出来的熟悉,莫非是冥冥之中有什么天意?”
  程栋的迷茫是真心的,他并不知道,在他还懵懂无知的时候,其实正是生活在汝宁的。他的父亲曾是汝宁府的通判,因为查案触动了汝宁府的犯罪网络,被迫弃官回家,在路上,又被豪强地主雇佣的强人杀死。他姐姐程仪带着他逃出生天,躲到江西去避祸。那个时候,程栋只有**岁,虽然能记得一些当时的场景,但这个场景是在何府何州,却是记不清了。
  程仪生怕弟弟长大了之后回去复仇,所以也从来都不敢向他说起汝宁府的事情。时至今日,程栋只记得自己有过这样一桩家仇,却不知道此事正是发生在汝宁。这几日,他与汝宁的农民交谈时,意外地发现自己能够听得懂汝宁的方言,甚至还能够说出一些来,他把这都归因于自己的天才聪慧了。
  邬伯行自然也不会知道程栋的出身来历,他只是把程栋当成一杆能够拿出来使用的枪,只要程栋愿意听自己的指挥就足够了,至于其他的事情,根本就不是他有兴趣去了解的。
  从西平到汝阳城,不到100里路程。钦差行营边走边调查,足足用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