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焚清-第17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那年青人一声冷笑:“古人云,死者为大!这灵堂之上,周宪章最大,其他人,都是来给周宪章送行的,大家都是平起平坐。况且,我是来祭拜周宪章的,又不是来侍奉权贵的!干吗要给这两位下拜。”
  那桐怒道:“这灵堂都摆了七天,七天里你不来,这眼看就要出殡了,你跑来拦着,我看你不是来祭拜的,是来捣乱的!来人,把他给我轰出去!”
  那年青人却是一声冷笑:“你们凭什么轰我出去,我错过了头七,你们这些大清国的官员负有重大责任,我没有追究你们,你们倒好,反要来轰我走!”
  那桐气得哭笑不得,指着年青人说道:“我看他是个疯子,也罢,既然是个疯子,本官也就不追究你了,你赶快出去,别耽误了出殡。”
  年青人冷笑:“这位大人别忙着赶我走,且听听我说的在不在理,如果我说的不在理,你们赶我走也不迟。”
  “你……”
  翁同龢摆摆手:“那桐,且听听他都说些什么。”
  那桐只得怏怏闭嘴。
  年青人说道:“我乃绍兴廪生徐锡麟。自幼熟读圣贤书,最敬重的是英雄。听说周将军遇难,我当天就从浙江绍兴出发,一路上就怕误了给周将军送行,两千多里地,在下紧赶慢赶,走了五天,今天早上才赶到běi jīng,没有一丝耽搁,就来到了府上。各位大人应该知道,眼下西方各国交通兴旺,马路、铁路四通八达,千里路程,乘坐火车一rì可还,可在我大清国,千里之地,竟然化了我五天时间。各位,你们都是朝廷重臣,这兴建铁路、发展交通,是你们份内的事!可是,我大清国直到现在,一寸铁路都没有!请问,我徐锡麟错过了头七,这难道不是你们尸位素餐造成的吗?这个责任,你们不该负吗?”


 第062章 革命党

      013…11…23
  断七过后,就要给周宪章出殡。周宪章死在大海上,尸骨全无,只能给他造一个衣冠冢,找一套周宪章身前穿过的衣服,放进棺材里。可周宪章家境一向贫寒,没留下什么好衣服。直到现在,诰命夫人赵巧儿还穿着一身粗布衣裳。
  李鸿章见周家如此贫寒,心中不忍,自己化了五百两银子,命下人给周宪章赶制了一套一品官服,在出殡的当天早上,亲自送到了忠勇伯府,交给赵巧儿,请赵巧儿在盖棺之前,亲自将这套官服放进棺材里。
  早上七点,天sè蒙蒙亮,翁同龢和李鸿章率领大小官员数百人,来到周宪章的灵柩前,府门外的胡同里,还有数千běi jīng的百姓士绅、举子学人,他们都是自发前来为周宪章送行的,把胡同挤的水泄不通。
  章军的官兵们,以那哈五、罗鸣芳为首,冯国璋、吴佩孚、张勋、朴永烈、张作霖、韩令准等章军老兄弟,以及各团各营的士兵代表,穿着章军的灰sè军服,护持在周宪章的灵柩周围,而姚喜则是跪在周宪章的灵柩前,充当孝子。洋鬼子汉纳根则是穿着一身黑sè西装,站在灵柩的侧首边,按照西方的礼节,给周宪章鞠躬默哀。
  棺材板还没有盖上,里面空空的,要等赵巧儿亲自把周宪章的官服送进棺材,这才能盖棺,然后出殡安葬。
  赵巧儿穿着一身纯白的粗布长裙,神情恬淡,脚步从容,捧着一个白布包裹,从内室中走了出来。柳英淑也是一身白衣,眼圈红肿,跟在赵巧儿的身后,脸上犹自带着泪痕。
  人群中发出一片啧啧赞叹声,那赵巧儿容貌俊秀,气度非凡,虽然年岁不大,气度丝毫不让那些吃着朝廷俸禄的大老爷们,她身后的柳英淑,虽然比不上赵巧儿那么沉稳,却也是一位梨花带雨的美女,众人心头称赞,却也不敢发出声响,只得怔怔地望着赵巧儿。
  赵巧儿先是向翁同龢和李鸿章下拜致意,两位朝廷老臣见到赵巧儿,都是唏嘘不已。
  赵巧儿面向众人,缓缓说道:“妾身感谢各位大人到来,为我夫君送行。我夫君生前,一向清贫,没穿过什么像样的衣裳,这棺木之内,很是寒酸。李中堂为我夫君做了一身官服,妾身代我夫君,感谢李中堂的好意。”
  赵巧儿说着,带着柳英淑,一起向李鸿章下拜。
  李鸿章慌忙说道:“两位夫人请起,宪章乃我大清国的栋梁,如今身殉国事,下官奉皇上之命,为宪章送行,略表敬意,不足挂齿。”
  赵巧儿缓缓站起身来,向着众人说道:“不过,我夫君生前,不喜欢穿朝廷的官服,当初在平壤的时候,他先是穿号服,后来,又穿章军的军服。我夫君说过,大清国的官服,都是百姓的民脂民膏,穿在身上,会睡不着觉的!”
  赵巧儿语音不高,却是字字清晰,句句诛心,明明就是在骂这些当官的盘剥百姓。在场的官员们听在耳朵里,都是如芒刺在背,一些做过亏心事的官员,心头更是恼怒,却见翁同龢和李鸿章恭恭敬敬站在赵巧儿面前,并无怒意,只得隐忍。
  “所以,请李中堂见谅,妾身以为,还是让我夫君穿着他平生最喜爱的衣服比较好一些!”
  赵巧儿说着,打开了手里的包裹,从里面拿出一套衣服,轻轻展开。
  大堂上,顿时哭声一片,翁同龢和李鸿章更是老泪纵横,哽咽不已。
  赵巧儿手里拿着的,是周宪章在旅顺留下的军服!
  这是一套血衣,千疮百孔破烂不堪,衣衫撕裂成一条条的布线,原是灰sè的军服,被rì人的鲜血和战场的硝烟染成了殷红sè!
  旅顺战场的惨烈,通过这套军服,展现在众人面前!
  这套军服,赵巧儿特意叮嘱冯国璋从旅顺带到běi jīng。
  洋鬼子汉纳根瞪着一双蓝眼睛,望着周宪章的军服,嚎啕大哭:“我的弟兄们就是穿着这样的军装,死在黄金山上的!上帝啊,让他们进天堂吧!”
  “放屁!”纳哈五泪流满面:“老子的弟兄绝不进你们洋鬼子的天堂,佛祖会要他们去西天极乐世界!”
  章军老兄弟们哭做一团,他们的痛哭,不仅仅是为周宪章,也不仅仅是为那些死去的弟兄,更是为了他们自己,今天过后,他们就要各奔东西,从此天涯海角,不知何rì才能聚首。
  翁同龢擦了擦眼泪,对李鸿章说道:“李中堂,周宪章是天津武备学堂的学生,瓮某恭喜李中堂,为我大清国培养出这么好的学生!”
  李鸿章摇头长叹:“瓮大人,到了这个时候,你还要骂我吗?”
  翁同龢话里有话,他是在讽刺李鸿章,当初他差点杀了周宪章。
  翁同龢低声说道:“李中堂,周宪章已经故去了,一切也都过去了。只是,现今皇上决心重用康有为、梁启超,实施维新变法,李中堂,你可要看清楚了,一错不能再错啊!”
  康有为数次上书皇帝,陈说变法维新,皇帝终于被他说动了心,决心重用康有为,实施变法。但是,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守旧大臣们则是坚决反对重用康有为,因为,康有为那一套“孔子改制论”,明明就是借孔老夫子,行西方mín zhǔ之道,尤其是康有为提出的君民平等说,在守旧大臣们看来,就是无父无君犯上作乱。
  翁同龢坚决站在皇帝一方,支持维新变法。但是,反对维新变法的势力强大。翁同龢这是在提醒李鸿章,别站错了队,和那些守旧的满清贵族站在了一起。
  李鸿章点点头:“瓮大人放心,下官心里有数。不过,下官现在是赋闲之身,这变法大事,恐怕皇上也不会问我了。”
  “李中堂心里有数就好。”翁同龢点点头,不再言语。
  赵巧儿将周宪章的血衣,轻轻放进棺木中,放声大哭!
  这些天来,那么多人前来吊唁,个个都哭得昏天黑地,只有赵巧儿一滴眼泪也没掉。
  而今天,她的眼泪再也忍不住了。
  柳英淑把赵巧儿搀扶开来,那哈五和罗鸣芳亲自cāo持斧钺,将棺木钉死。
  章军弟兄们围在棺木前,正要抬棺,忽听门外有人大喊:“且慢,在下远道而来,尚未祭拜,请各位缓一缓,容在下祭拜完毕,再出殡也不迟。”
  众人回头一看,只见一个二十多岁的年青人,昂首走进了灵堂。
  那年青人一袭长衫,容貌清瘦,身材高挑,戴着一副眼镜,一副书生模样,从满大堂的官员们中间走过,却是不亢不卑,颇有些气度。见到翁同龢和李鸿章两位朝廷重臣,也不理睬,径直走到了周宪章的灵柩前。
  户部侍郎那桐一声怒喝:“何方狂人,见了瓮大人,李大人,你不下拜!十分无礼!”
  那桐是那晋的哥哥,和那晋的迂腐不同,那桐是个八面玲珑之人,和荣禄、刚毅这些满洲大臣说得上话,和翁同龢、李鸿章这些汉人重臣,也有些交情。这次他是代表户部来给周宪章出殡的。
  那年青人一声冷笑:“古人云,死者为大!这灵堂之上,周宪章最大,其他人,都是来给周宪章送行的,大家都是平起平坐。况且,我是来祭拜周宪章的,又不是来侍奉权贵的!干吗要给这两位下拜。”
  那桐怒道:“这灵堂都摆了七天,七天里你不来,这眼看就要出殡了,你跑来拦着,我看你不是来祭拜的,是来捣乱的!来人,把他给我轰出去!”
  那年青人却是一声冷笑:“你们凭什么轰我出去,我错过了头七,你们这些大清国的官员负有重大责任,我没有追究你们,你们倒好,反要来轰我走!”
  那桐气得哭笑不得,指着年青人说道:“我看他是个疯子,也罢,既然是个疯子,官也就不追究你了,你赶快出去,别耽误了出殡。”
  年青人冷笑:“这位大人别忙着赶我走,且听听我说的在不在理,如果我说的不在理,你们赶我走也不迟。”
  “你……”
  翁同龢摆摆手:“那桐,且听听他都说些什么。”
  那桐只得怏怏闭嘴。
  年青人说道:“我乃绍兴廪生徐锡麟。自幼熟读圣贤书,最敬重的是英雄。听说周将军遇难,我当天就从浙江绍兴出发,一路上就怕误了给周将军送行,两千多里地,在下紧赶慢赶,走了五天,今天早上才赶到běi jīng,没有一丝耽搁,就来到了府上。各位大人应该知道,眼下西方各国交通兴旺,马路、铁路四通八达,千里路程,乘坐火车一rì可还,可在我大清国,千里之地,竟然化了我五天时间。各位,你们都是朝廷重臣,这兴建铁路、发展交通,是你们份内的事!可是,我大清国直到现在,一寸铁路都没有!请问,我徐锡麟错过了头七,这难道不是你们尸位素餐造成的吗?这个责任,你们不该负吗?”


 第063章 疯子

      013…11…24
  府门外的胡同里,自发前来为周宪章送行的老百姓,先是被这一场变故惊得目瞪口呆,接着,个个饶有趣味地看起了热闹,朝廷命官打群架,这可是千载难逢的好戏,人群中笑语阵阵,原悲哀的气氛一扫而光,胡同里一派喜气洋洋;如同上演了一台大戏。
  正打得不可开交,忽听灵堂门口一声娇喝:“护国和硕格格到!都住手!”
  众人回头一看,只见敏绣身着一身白衣白裙,迈动大步,气冲冲走上了灵堂,她的身后,跟着皇帝赐封的玉琼格格樱桃,却是黑衣黑裙。两位格格光彩照人,众人急忙停止了打斗。
  众人停止打斗,不仅仅是二位格格长得漂亮,主要还是因为,打斗的双方,都不能不给这两位格格面子。
  敏绣是太后的侄女,皇帝的妹妹,樱桃的格格名号是皇帝御赐的,在场的官员们岂敢在这二位面前胡来。而敏绣和樱桃有恩于章军,章军弟兄们也不敢违逆她们的意思。
  只有徐锡麟不知好歹,还在高呼口号:“打倒皇权,建立共和……哎呀……”
  那哈五一个耳光扇在徐锡麟的脸上:“格格来了,你他妈的给老子住嘴!”
  这一次,徐锡麟真的住嘴了。
  这倒不是因为那哈五的一个耳光,而是因为,他看见了敏绣和樱桃。
  两位格格都是容貌俊秀,这一身打扮,如同白娘子与小青一般,惊艳无比,晃得徐锡麟眼睛发花,目瞪口呆,呆呆地望着敏绣和樱桃,成了个木头人。
  敏绣回到běi jīng后,马上就和袁克定定了婚。这场婚姻,她自己根做不了主,就是她的父亲也做不了主,能做主的,只有太后老佛爷!太后老佛爷说是征求她的意见,说白了,就是通知她一声而已。
  敏绣与袁克定正式结婚的时间,则是定在来年正月。
  从此,作为待出阁的格格,敏绣大门不出二门不迈,整天呆在醇王府中,成了个大家闺秀。现在,樱桃也成了格格,她是个孤儿,也没个家,就住在敏绣的府上,和敏绣姐妹相称。
  麻野义男跟着两位格格来到běi jīng,他来是战俘。按照清rì两国的停战协议,大清国应该把麻野义男交还给rìzhèng fǔ。不过,麻野义男请求敏绣,把他留在中国,经过这场战争,他再也不想回rì了。
  于是,敏绣聘请麻野义男为醇王府西学顾问,在醇王府中教导天、地理、化学、物理、军事等等西学知识。
  rì的近代化进程,比大清国晚,但比大清国迅速、彻底。早在三十年前,rì就派遣大批留学生前往西方各国学习,他们不仅带回了西方的科学知识,也完成了rì的教育体系改革。包括麻野义男在内的rì新式军人,大多经过了小学和中学乃至大学教育,接受了西方的数理化知识,而与此同时,绝大多数的中国年青人,读的还是四书五经,对于数理化一窍不通。
  敏绣聘请麻野义男为西学顾问,与维新派的想法不谋而合——向战胜自己的敌人学习!这是甲午战争给中国人上的第一课!
  在战争之前,大清国的留学生,主要是派往欧美国家,而且,规模很小。
  甲午战争之后,大清国败给了rì,国内有识之士猛然意识到,与其舍近求远向欧美学习,不如直接向rì学习。因为rì有着与大清国相似的历史化背景,和大清国一样遭受西洋列强的欺辱,rì撅起的经验,应该比西洋各国的近代化经验,更加适合中国的国情。
  从1895年开始,大清国开始大规模向rì派遣留学生。仅仅1895年一年,派往rì的留学生人数,就超过以往大清国派出留学的人数总和。
  总之,麻野义男留在了醇王府中,向敏绣、樱桃等人悉心传授所学知识,后来,敏绣又把麻野义男推荐给朝廷,在中国的第一所高等学府——京师大学堂任教。这是后话,暂且不表。
  却说敏绣和樱桃来到忠勇伯府,和这里的官员们一样,是来给周宪章送行的。
  两人来到胡同口的时候,这里已经是人山人海,来送行的百姓把胡同堵得水泄不通。敏绣不好意思惊扰百姓,没有公开格格身份,只得陪着小心,在人群里慢慢往里面挤,挤着挤着,就觉得现场气氛不对。
  胡同里原是一派肃穆庄严,可前面也不知道是怎么了,竟然笑语连天,那里面好像不是灵堂,而是戏台。
  两位格格心头疑惑,急忙分开众人,挤进了忠勇伯府,来到灵堂上,却见灵堂上乱作一团,身着朝服的官员们与身着军服的章军军官们打成一团,把个好好的灵堂搅得一团糟。
  敏绣来就是个火爆格格,见到这个场面,更是气得剑眉倒竖。周宪章为国尽忠,这些人却在灵堂上大打出手,这对死者是大不敬,
  灵堂上,不少官员鼻青脸肿,官服撕裂,实在是太不成体统!
  赵巧儿见到敏绣,心头稍安,慌忙走上前来,冲着敏绣下拜:“妾身见过两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