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焚清-第17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赵巧儿见到敏绣,心头稍安,慌忙走上前来,冲着敏绣下拜:“妾身见过两位格格。”
  敏绣拉住了赵巧儿的手:“你就别拜了,赶紧歇着。”
  说完,走到那哈五面前,指着他身旁的徐锡麟,说道:“这是个疯子,你拉着个疯子干什么。赶紧把他赶出去,别耽误了出殡!”
  “不是,格格,他们要抓他。”那哈五慌忙说道。
  “谁要抓他?”敏绣喝道:“谁吃饱了撑的要抓一个疯子,只有疯子才抓疯子!”
  那哈五还是不肯放手:“格格……”
  樱桃急忙给那哈五使眼sè:“格格说他是疯子,他就是疯子!”
  徐锡麟大急:“我不是疯子……”
  “疯子当然不承认自己是疯子!”敏绣喝道:“把他轰出去!”
  罗鸣芳这才会意,急忙一招手,章军兄弟们一拥而上,把徐锡麟架了起来,往外就走。
  那桐慌忙拦住去路:“且慢,此人出言不逊,明明就是个革命党人!”
  敏绣斥道:“那桐!这是周宪章的葬礼!周宪章为国尽忠,到死都不得安宁!你还要在这里胡搅蛮缠吗!”
  那桐急忙冲着翁同龢和李鸿章叫道:“瓮大人,李大人,这人刚才说的话,你们可都听见了!”
  翁同龢和李鸿章对视一眼,却没有说话。
  这两个老家伙当了几十年的官,两人都知道,关键时刻,是不能轻易表态的。
  “他说什么了!”敏绣喝问。
  “他说……”那桐话到嘴边,却不敢复述徐锡麟的话,在大清国,这些大逆不道的话要是说出了口,传到太后和皇上的耳朵里,就会走样,明明是复述别人的话,可人家会说,那就是那桐亲口说的。
  “他说的话大逆不道!”那桐叫道。
  “敢当着大清国这么多朝廷命官的人说大逆不道的话,更加证明,此人就是个疯子。试问,真正的革命党人,会自动送上门来吗!他们见到大清国的官员,躲都来不及!”敏绣喝道。
  徐锡麟大为不服:“革命党人视死如归!”
  樱桃在一旁笑道:“看看,这个当真是疯了,到这个时候还不知死活。”
  那桐还是不服,翁同龢这才开口:“李中堂,周宪章的葬礼,是隆重庄严之事,让这个疯子搅合得不成体统,下官以为,还是赶紧言归正传,把葬礼办了,要不然,皇上那里,咱们不好交待。”
  李鸿章点点头:“瓮大人说的是,赶紧把这个疯子赶走!”
  两个老臣都看明白了,敏绣这是要放徐锡麟,两人干脆顺水推舟。
  这些rì子,敏绣在家中,整rì听麻野义男讲授西学,她对西方政治学尤其感兴趣。通过麻野义男的讲授,敏绣意识到,西方的火车、轮船、大炮、机械固然应该学习,但是,西方的先进技术,是建立在一套先进的政治体制上的,没有政治体制做保障,技术进步根就是无从谈起。
  不知不觉中,敏绣朦朦胧胧地感受到了西方的mín zhǔ共和思想,当然,敏绣的思想并不成体系,她对mín zhǔ共和思想,甚至有些害怕,因为,这种思想与她所依附的皇权,是格格不入的。
  今天,见到徐锡麟,敏绣明明知道他是个要推翻皇权的革命党人,她原很犹豫,不知道该不该救徐锡麟。然而,当她看到章军兄弟们拼死捍卫徐锡麟,敏绣的立场,就毫不犹豫地站在了章军兄弟们一边。
  这些兄弟,是和她一起在战场上拼杀过来的人!
  周宪章死了,这些兄弟就是她的兄弟!
  既然两位朝廷重臣都认定徐锡麟是个疯子,其他官员们自然也懒得追究,在大清国官场中,大家都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何况,得罪了两位重臣,也不是什么好事。
  大家让开了一条路。
  那哈五、罗鸣芳、吴佩孚等人架起徐锡麟,出了府门,徐锡麟一路上还在大叫:“我不是疯子,我是革命党!我不是疯子……”
  胡同里,看热闹的老百姓更是笑得前仰后合。


 第064章 汪洋中的一条船

      013…11…25
  众兄弟把徐锡麟扔到胡同外面,姚喜压低声音喝道:“徐锡麟你个蠢猪,敏绣格格救了你!”
  “格格?救我?”徐锡麟脑子昏沉沉的,想起敏绣格格俊俏的容颜,不由得一阵发呆。
  “发什么呆,还不快跑!”姚喜狠狠踢了徐锡麟一脚。
  徐锡麟这才清醒过来,冲着忠勇伯府一拱手:“多谢格格救命之恩。”说着,一溜烟跑出了běi jīng城。
  徐锡麟回到绍兴后,开始联络各方豪杰,秘密策划反清起义,准备用暴力手段推翻满清政权。与此同时,革命党人在江浙一带集聚力量,随时准备发动暴动。而在海外,华侨和留学生开始发动反清宣传,向国内输入革命,革命党人的基地在美国,而前沿则是在rì!
  大清国为了实现维新变法,向rì派遣了大量留学生,当权者万万没有想到,这些留学生将成为他们的掘墓人!
  铁板一块的大清国,开始出现了分崩离析的裂缝。
  轰走了徐锡麟,众人这才为周宪章出殡。
  气氛恢复到悲壮肃穆,章军兄弟们抬着周宪章的灵柩,离开忠勇伯府,大小官员紧跟其后。棺木出了胡同,来到大街上,街道两旁,站满了各界百姓。从胡同到城门,所过之处,百姓焚香祈祷、沿街相送,大家都是叹息不已。
  葬礼结束后,章军众兄弟各奔东西。
  罗鸣芳到天津武备学堂上任。冯国璋去了天津小站,成了袁世凯的部下。那哈五在天津统领骁骑营。张作霖回到老家新民府当知府。吴佩孚率部前往福州,张勋则是驻守临汾。盛大年去了武汉,跟着他的堂叔盛宣怀办事。钱有贵则是留在户部办事。
  姚喜来应该去营口当知府,可他当了两天的知府,就不耐烦起来,这小子做惯了下人,猛不丁当了一府的父母官,整天被下人前呼后拥的,极为不适应。而且,他整天想念周宪章,想得肝肠寸断,根无心打理官府里的事,结果,让手下的人钻了空子,府库里亏空了一万两银子,遭到上司弹劾,幸亏钱有贵在户部上下打点,这才保住了脑袋。官也当不成了,那哈五、冯国璋这些老兄弟给他凑了一大笔两银子,把他送到上海,当起了寓公。
  朴永烈和韩令准回到了朝鲜,却是干出一番事业来。
  他先是和叶志超联手,攻陷了平壤城,驱逐了俄国人扶持的光复军,闵兹瑛这个女王没当上几天,就被赶下了台,光复军土崩瓦解,闵兹瑛流亡俄罗斯。
  紧接着,叶志超与朴永烈在平壤发生冲突。朴永烈以平壤执政官的身份,要求叶志超所部退出平壤。叶志超则是以大清国驻朝鲜总理大臣的身份,要求朴永烈交出平壤,去安州。双方互不相让,摩擦不断,并最终发展成大规模冲突。
  在朝鲜,叶志超的清军不得人心,而朴永烈所部基上都是朝鲜人,结果,一场火拼,叶志超大败,被赶出了平壤。接着,朴永烈自认平壤执政官,向清廷上表称臣,请求清廷同意,朝鲜继续保持宗属国地位,清军退出朝鲜。
  朝鲜的宗属国地位,来就是清廷既定政策,既然朝鲜人愿意继续保持这种关系,大清国也懒得兴师动众。于是,光绪皇帝下旨,招叶志超回国,朴永烈成为朝鲜北部的执政官。
  清军退出朝鲜后,朴永烈又恢复了章军的旗号,在朝鲜北部招兵买马,不少章军官兵又纷纷回到朝鲜,加入了朴永烈的部队。同时,朴永烈任用赵正伦,与法国人联合开发煤矿,兴办实业,朝鲜北部经济迅速发展,一派欣欣向荣。
  清廷也乐于看到朴永烈坐大,因为,有朴永烈在朝鲜,可以抵御朝鲜南部的rì势力,也可以防止俄国人对朝鲜的渗透,朴永烈政权,实际上起到了大清国与rì、俄国的缓冲作用。而且,让清廷感到放心的是,不管朴永烈在朝鲜怎么折腾,他毕竟是朝鲜人,在朝鲜的地界上,对大清国没有实质xìng的威胁。
  赵巧儿虽说是个农村丫头出身,可却是极有见识。她知道,慈禧太后三番五次要陷害周宪章和章军,这一次,周宪章死的不明不白,朝廷大张旗鼓为他办丧事,眼看着就是做贼心虚yù盖弥彰。如今周宪章死了,按照慈禧太后的xìng格,她绝不会轻易放过周宪章的遗属,赵巧儿留在běi jīng,恐怕是个灾祸。
  所以,葬礼结束后的第二天,赵巧儿、柳英淑和秦氏老太太就把忠勇伯府封了,把朝廷御赐的金银绸缎,包括赵巧儿的一品诰命敕封,一并封在府内,一家三口离开了běi jīng城,回到了老家赵家庙。柳英淑看着到手的荣华富贵又没了,心头很是不舍,不过,她也知道,男人没了,几个女人留在běi jīng城里,怕是没有好果子吃,只得乖乖跟着赵巧儿回到东北农村。
  赵家庙属新安府管辖,这个地方天高皇帝远,张作霖又是新安府的知府,běi jīng城里的太后老佛爷鞭长莫及。赵巧儿一家三口回到赵家庙后,家里的吃穿度用,自然有张作霖接济。村里乡邻都知道赵巧儿是一品诰命夫人,又有知府大人罩着,谁也不敢上门惹事。赵巧儿一家三口倒也落得逍遥自在。
  张作霖回到了老家自家地盘上,当了大官,就有些不安分了。这个张作霖颇有些见识,又在旅顺见过大阵仗,政治手腕和军事能力都是突飞猛进。
  走马上任后,张作霖先是以维护地方治安为名,扩充巡防营,拉起一支几百人的队伍,然后,把挨个收拾新民府地面上的土匪大团,不听话的杀头,听话的封官许愿,拉进他的巡防营,不到半年光景,就拉出了一支三千人的队伍。
  新民府属奉天府管辖,张作霖一天天坐大,奉天城里的巡抚将军们也拿张作霖没办法。东北地区向来土匪猖獗,到了后来,巡抚将军们还不得不求助于张作霖清剿匪患、维护地方治安。渐渐的,张作霖成了东北地区的一股地方军事势力,当地人都叫他张大帅。
  ……
  海面上,狂风呼啸,电闪雷鸣,波涛汹涌,一艘没有悬挂国旗的不明国籍货轮在狂风巨浪中上下沉浮。
  甲板上,一群穿着大清国平民服饰的水手,正在奋力放倒桅杆,一些人被冲上甲板的巨浪打翻在甲板上,又奋力爬起来,拼尽全力拉紧手里的缆绳。
  这艘货轮的排水量八百吨,这样的船,在码头上,是个庞然大物,然而,在十多米高的海浪之中,只是一只随波逐流的小蚂蚁。
  这是一艘没有来得及避开台风的货轮。
  东海沿海的船民都懂得望气,驾船远航,如果不懂得辨识风云预测台风,那就是不知死活。
  所以,台风到来之前,绝大部分航船都能够提前选择避风港,或是驶到就近的小岛,等到台风过后再出航,或是偏离航向,避开台风的必经之路,台风过后,再回到原来的航线上。
  而这艘船,却是与台风迎面相遇。
  一间狭窄的船舱中,周宪章和郭二杆五花大绑,分别被捆在两根钢管上,随着船身,上下左右摇摆不已,如同是坐上了过山车。
  郭二杆脸sè蜡黄,他已经把黄胆都吐干净了。这小子从来就没坐过海轮,哪里想得到,海上的船与江河里的船完全不同,江河里行船,最多就是摇摇晃晃,只要脚下站得稳,也就万事大吉了。而海轮摇摆的幅度,几乎到了40度,这他娘的是翻船的幅度!
  镇北号被鱼雷炸成碎片后,周宪章和郭二杆抱着一根木板,栽进了大海。
  这也算是命大,鱼雷拦腰地击中了镇北号的左舷中部,镇北号是一艘小型纲骨木皮炮舰,根经不起一枚鱼雷,船身迅速解体,被炸了个粉碎。鱼雷爆炸的时候,周宪章和郭二杆在船尾,爆炸没有伤到他们,只是把他们掀进了大海,两人紧紧抱着一根木板,在冰冷的海水中随波逐流。
  早chūn季节,海水依旧冰冷,如果就这么泡着,用不了多久,就算不沉下去,也会被海水冻死。更糟糕的是,定远舰离开没多久,海上起风了,一场台风眼看就要光临,两人都是旱鸭子,就算不起风,也熬不到明天早上。
  两人正在等死,忽见远处的海面上,出现了一个黑点,一艘轮船向他们缓缓驶来。
  两人再也顾不得许多,扯着嗓门大声呼救。
  在台风到来之前,那艘轮船靠了过来,把周宪章和郭二杆救上船。
  船上的人穿着大清国普通渔民的衣服,把周宪章和郭二杆救上船后,却不与他们搭话,给二人换了干衣服后,就把他们五花大绑捆在船舱里,把舱门反锁。那架势,是把他们二人当成了囚犯。
  两人冲着紧闭的舱门大声呼叫,外面却是毫无反应。
  不久,台风来了,船身开始剧烈起伏摇晃,两人都是旱鸭子,哪里见过这么大的风浪,被颠得头晕脑胀,也就顾不得外面的人了。


 第065章 海盗?

      “大大大哥!这群狗rì的是那娘的什么人,也不问个青红皂白,就把老子捆在这里,老子手脚动不得,这要是翻了船,老子就只能喂王八了!”郭二杆吐着涂抹说道,他的肚子里,能吐地都吐光了,只剩下涂抹了。
  周宪章还好,吐了几口黄水,慢慢也就适应了轮船的摇摆,他发现了一个窍门,只要随着船身的摇摆顺其自然,不去多想,眩晕感就减轻了许多。反正身子被捆得牢实,不担心受伤。
  “要不是他们把咱们绑在这里,只怕咱们早就晕得七荤八素了!”周宪章说道。在大海上遇上风浪,把自己捆在固定物上,倒是个好办法。
  “大哥,这帮家伙绝没这么好心!”郭二杆叫道:“我看他们这是要害咱们的xìng命,妈的,没死在北洋水师手里,倒死在这些莫名其妙的人手里,不明不白的,老子不服!”
  周宪章笑了笑:“你个郭二杆,这些人真要害我们,就该让我们在海里飘着,把咱们救上来,又干掉咱们,这不是脱了裤子放屁嘛!”
  郭二杆点点头:“大哥说的也在理,只是,这帮人老子怎么看着都觉得不顺眼,瞧瞧他们看咱们的眼神,好像咱们欠了他们的钱没还似的。大哥,我看他们像是一群海盗?”
  周宪章点点头,这艘轮船不是一般的渔船,而是一艘钢铁货轮,按说,这样的轮船在东海行驶,应该悬挂国旗,就算他们不愿意挂大清国的龙旗,也该找个西洋国家的国旗挂着,比如英国、法国或者美国,挂上这些国家的国旗,航行的危险xìng大大降低。海盗们都知道,西洋人的船碰不得,大清国的海防部队也不敢上来惹麻烦。
  然而,这艘货轮什么国旗也没挂,很是神秘。
  “我看他们不像是海盗。”周宪章说道:“要是海盗,他们就该知道,台风要来了,他们应该躲在避风港里,这狂风暴雨里,他们冒着生命危险,找谁去打劫?我觉得,他们好像是故意往台风里钻的。”
  “故意的?”郭二杆叫道:“这不是脑子进水了吗?我看这船撑不了多久了,妈的,船翻了,大家一起喂王八!”
  周宪章笑道:“当然,也不排除他们的确是看错了风向。不过,要是咱们命大,这船能挺过去,等会见了他们,咱们还是小心一点的好,别暴露了身份。”
  郭二杆点点头:“大哥说的是,太后老佛爷想要咱的命,丁汝昌那个老王八就在附近,要是他们知道咱们没死,定然找上门来,妈的,这群王八蛋就会在咱们背后下刀子,有本事和老子面对面大战三百合!大哥,老子不怕他们,等老子上了岸,回到旅顺,把弟兄们纠集起来,杀进紫禁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