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盛唐夜唱-第39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饶是如此;钻研过程之中还是出现了许多问题;从工艺到材料到理念;故此虽然十年之前;勉强可用的蒸汽机就已经有了;但真正到它能够成为动力装置;带动机器和列车;则还只有一年多的时间。
    “陛下;卫王”
    叶畅没有来得及为寿安多解释什么;这个时候;韦见素等纷纷来向他们见
    “前日卫王对我说;此物乃是改变天下大势的一样利器;其效能甚至在火炮之上;火炮不过强兵;而此物是强国……各位;今日咱们便见识一下;殿下所言足强一国的利器”
    韦见素的嗓音很大;群臣纷纷应是;不仅他们听到了;就连站得稍远的新罗王金宪英也听到了。
    当听到韦见素将眼前这个大铁货与火炮相提并论时;金宪英目光就有些发直。
    他是亲眼见到了大唐火炮的威力;若非如此;他如何会亲自来大唐的都城长安——与其说他是来朝觐;倒不如说他是来充当人质;如今名义上新罗是由他的儿子才几岁的金于运监国;实际上却是由大唐安排的文官辅政。金宪英很清楚;若是新罗不够恭顺;那他这一辈子就别想再回到鸡林去了。
    不过说实话;在长安呆了一段时间后;他也不太想鸡林;比起还蒙昧落后的鸡林;长安的生活实在太方便了;他甚至觉得;在鸡林当新罗国王;还不如在长安当一个富商。
    比起火炮都要强……对于新罗来说;可不是什么好消息;若是大唐穷兵黩武;那么还可以期待它的自我崩溃;可若是讲文修武双手并举;那么象新罗这样的小国;便喘不过气来。
    毕竟离大唐太近。
    在一番热闹之后;叶畅与寿安携重臣登上了火车;与他们一起的还有一些宗亲勋戚和外国使节。
    金宪英便混在外国使节当中;原本大唐鸿胪寺安排他第一个登上车;但他还没有迈步;便有人跳了出来。
    “为什么他第一个;我日本乃是海东大国;我身为亲王;位在他新罗郡王之上;我当是第一”
    与金宪英相争的;是一个日本使节;自称是日本的什么亲王;实际上只是日本执政藤原仲麻吕的儿子藤原辛加知。
    看到这厮得意洋洋的模样;金宪英便冷笑。
    他可是知道的;大唐并不想止步于新罗;至少在民间;受击败新罗的消息所鼓舞;一群商人已经在叫嚣着同样要打开日本的国门了。日本大约是也得知新罗战败的消息;藤原仲麻吕正准备造五百艘战船;也想在新罗分一杯羹。
    在金宪英看来;日本这种行径;乃是到大唐的碗里抢食;无论是此前的李隆基;还是现在的寿安女皇陛下;可都不会对这种行径姑息
    现在这个藤原新加知跳出来;便是一种试探;看看在大唐新的执政眼中;日本与新罗;孰轻孰重。
    等着瞧吧;新罗是狗;那也是大唐的一只狗;岂容你这岛夷所欺。金宪英心里暗想。



第517章 自此云帆催神舟
    “那边是怎么回事?”
    除了大臣们之外;今日春明门外辙轨车站聚拢了不少看热闹的百姓;其中就包括大食学者阿布杜热。
    他在长安已经呆了足足一个多月了;却始终未能找到前往国子监求学的门路;后来是一个大食商人帮助;他才想到去寻次相韦见素。
    在等待韦见素那边消息的同时;他也注意观察这座大唐的都城。
    北上的途中;他见了不少大唐的城市;一向是重要港口的泉州、新兴的华亭、北方最重要的港口之一的登州、大唐的东都洛阳;最初时是乘船;但后来就转为辙轨;托大唐四通八达的辙轨的福;他才能在最短的时间里来到长安。因此;他对于辙轨很感兴趣;加上听说今天在这里有特殊的仪式;所以也混在百姓当中来看热闹。
    他看到原本排得整齐准备上那辆特殊的铁头牵引的辙轨车的队伍;突然有些乱;似乎发生了争执。
    “是新罗人和日本人吵起来了;他们向来就爱争吵的。”有百姓见怪不怪;袖着手道。
    长安城里有不少新罗与日本的遣唐使和留学生;这些天里;阿布杜热也见到过他们;而且知道他们能入国子监求学;这让阿布杜热满心羡慕嫉妒恨。他向韦见素申请之时;便以此为理由。因此;听得新罗人和日本人发生争执;他心里不知为何;生出几分快意。
    但是冲突没有持续多久;然后就看到几个人被从行列中赶了出来;那几人面色难看;阿布杜热好奇地问道:“这是怎么了?”
    “朝廷以日本使者违法外事礼仪;将之逐出观礼人群;命驱其归国;令其国主更换使者。”有听明白双方交涉过程者笑道。
    “这是朝廷准备对日本动手了?”旁边一个商人顿时叫道:“那我可得赶紧去买股票”
    股票对于大唐百姓来说不是什么新鲜事务;早在叶畅办安东商会时就已经出现了;但是上市交易的股票;却还是比较新鲜;源自于去年对新罗的战争。那场战争结束之后;原先认购了朝廷颁发的征伐债券的商会价值;几乎都翻了几翻——谁都知道;这些商会的商品;今后将在新罗畅通无阻。
    “倭人是自寻死路。”有人小声道:“咱们卫王殿下;可是眼中揉不得沙子的;竟然敢在卫王喜庆之日弄这场事端出来”
    “你知道什么;就是不弄这事端;难道就不打日本了么?前些时日;我听广陵商会的会首说;日本盛产黄金白银;却严限我大唐货物入内;还多次纵容士兵敲榨大唐商船;甚至有被其劫掠残杀之事。是可忍孰不可忍;原本卫王是想要先将渤海国收拾一番的;可渤海国主见了新罗的情形;自己上表请求开市通商;现在自然就要捡日本收拾了”
    这些小声的议论传到了阿布杜热的耳中;阿布杜热觉得很奇怪;这些唐人对宗教的热情并不大;无论他们信奉什么宗教;除了专职的僧侣之外;都很少有人整日沉浸在宗教的世界当中。但是华夏人有两个喜好;却比宗教让他们更为狂热;一个是学习;他们的女皇与首相对于教育如此重视;将之当作一项国家大事来做;在大唐的各个地方;现在都在修学校;而大唐稍有天资的人;都会刻苦学习。另一个就是参与政治;在大唐的任何一个角落;那些闲着无事的人们;总会高谈阔论;评价某一项政策;或者讨论最近发生的某件事情。
    “他们重视现世;而忽视来生;他们看重现实;而轻视神国……不;这样评价也不对;他们对来生也很重视;比如说;无论什么信仰;都劝人多修福德;以及他们祭礼天国中的祖先时;总是非常恭敬虔诚……这个国家的人;真是奇怪的矛盾体。”
    阿布杜热在琢磨着如何评价唐人;被驱逐出队伍的藤原辛加知神色灰败;表情茫然。
    他是作为日本国贺使出使大唐的;与此前的遣唐使不同;现在日本国遣唐使乘大唐商人的海船;自日本抵大唐;所用的时间只不过是区区数日;运气好的情况下;甚至五天就可以。故此;身为日本执政的藤原仲麻侣不过海波浩渺;把自己心爱的儿子也派来充任使节。一是此次出使事关重大;唯有自己儿子才放心;二也是给这个儿子积累一些资历;为以后更进一步做准备。
    “汝此行大唐;有三件事须得注意;千万要办好来。其一是试探大唐之意;我欲攻伐新罗;分其财富;已密令诸国打造战船;只是新罗为大唐属国;虽然此前大唐已讨伐之;却不知是分容我分一杯羹;其二是学习大唐典制技艺;大唐辐员辽阔;人才层出不穷;如今首相卫王;更是天纵之才;英明贤达;有胜于往昔;我日本学习大唐典章制度;亦不可不学大唐技艺;其三么……如今朝廷里上皇对我颇有不满;虽然他隐而不发;我却知道其事;若能得大唐认可;上皇便只有继续隐而不发了。此三事都关系重大;你一定要办好来”
    必须说;日本政客的自以为是是一贯的;藤原仲麻吕与一千三百余年后的日本政客也没有什么区别;一方面想着谋取大唐的利益;另一方面还幻想能获得大唐的支持;此等暧昧矛盾;乃其民族性格使然;几乎融入其基因之中;绝非短时间可以变革。故此;任何以为可以感化日本的所谓新思维;要么是见识浅陋者的臆语;要么就是拿了日本好处的国奸。
    正是有藤原仲麻吕的交待;藤原辛加知才乘机试探;他原本以为;这样的争执此前经常发生;唐皇一般是调解了事;却不曾想事情报到叶畅那边后;这位被他父亲称为天纵之才英明贤达的卫王;直接下令将他和他的随扈驱逐出大唐;甚至连见面听他辩解的机会都不给他。
    “快走;快走”正当藤原辛加知一脸不知所措的时候;身后禁军已经在催促他了。按照卫王的说法;这厮已经成为“不受欢迎”之人;限令其三日之内离开长安;在军士看解下送至北海;在那里乘船离开大唐。对于禁军来说;激怒卫王的家伙;自然用不着对他客气;能有多粗暴;就有多粗暴。
    藤原辛加知抹了一把汗水;苦笑着道:“这位官长请稍缓缓;我还有要事求见卫王;或许可以挽回……”
    “卫王向来一言九鼎;说了你被逐;你就被逐了;即使要见卫王;你们也等换了个使臣再说小小岛国;大唐安排你做什么;你就老老实实去做;偏偏要打什么鬼主意;玩小心眼玩到我们华夏身上来了;只道如今还是鞭长末及之时么?”那禁军校官冷笑着两声;将手中的刀一横:“走;不许耽搁”
    扫人兴致的日本人被赶走;周围一片起哄嘘声;阿布杜热看得也觉得快意;不过他的注意力很快就被列车那边的事情吸引过去了。
    车上响起了当当的钟声;无论什么时候;在哪个地方;钟声都是提醒人们注意的意思;故此;车站前小广场上议论纷纷的人们都住了声。
    寿安、叶畅等人;都已经登上了车;这辆最初的火车有八节车厢;第一节是禁军所乘;而寿安、叶畅等则位于第二节;再往后则是群臣、亲勋和外国使节。车身是用硬木框架配上木板、绒布;安装了上推式的玻璃窗;此时窗子都被打开;坐在里边的人都好奇地向外张望;而外边的人则也是好奇地向车内观看。
    “没有问题吧?”车上寿安对叶畅问道。
    “应当没有问题。”叶畅也有些惴惴;他摇了摇头;转而言它:“马拉的辙轨列车;一趟载量有限;而且速度快不起来;大半天时间才能抵达温泉宫。这火力的机车所拉列车;载量数倍乃至数十倍之;而且速度也更快。寿安;你想想;若是到时这样的辙轨列车;通至大唐每一处战略要地;从长安出发;到大唐任何一个府县都只不超过七日;到那时;朝廷就不虞政令难出;而在下的财富亦可借助此车流通起来。昔日贵妃喜食荔枝;可朝廷倾国家之力;也只能为她一人贡上荔枝;到那时;全长安人都可以吃得上荔枝”
    他拿荔枝来作比喻;寿安深以为然。杨玉环所食的荔枝其实不都产自岭南;有不少是来自于涪州;即使如此;长安百姓要想吃上新鲜荔枝;也不是什么容易的事情。这几年还好;硝石制冰冷冻的法子传开了;所以大富之家;可以凭借这个方法;吃到一些昂贵的荔枝。
    限制其大卖的;不是产量;而是运输;这个时代运输不畅;有太多好东西藏在原产地不得转运出来;最终白白浪费了。
    “十一郎你可就是一个吃货。”叶畅提到荔枝;他的两个孩子都嚷嚷着要吃荔枝;特别是刚学说话的女儿奶声奶气地叫“枝枝;枝枝”;让寿安白了他一眼;然后将女儿抱入自己怀中:“别把孩子们都带馋了”
    “馋些才好;若是不馋;就长不壮实”叶畅笑眯眯地道。
    就在这时;一个穿着制服的人到了他这节车厢;向他与寿安行礼:“陛下;殿下;一切准备就绪;锅炉已烧好;请陛下、殿下指示”
    叶畅笑眯眯向寿安示意;这种发号施令的时候;一般都是由寿安出面;这是夫妻两人的分工。寿安不过问具体的事情;但礼仪上的最高之人还是她。
    “开始吧。”寿安将小公主抱在自己膝上;然后挥手道。
    那人又行了礼转身离开;此时外边的人已经看到;机车头部冒出浓浓的白烟;初时人们还惊呼着火了;不过也有想象力丰富的人道:“那可不是着火;这是一条铁龙;那边当是龙鼻;它在吞云吐雾”
    不管怎么想;看热闹的人很快就发现;铁车剧烈地抖动了一下;然后又敲响了钟声;开始缓缓向前移动。
    这次火车的初次试运;对于长安城中的百姓来说;是极具震憾力的。当他们看到没有马牛或者人力带动的铁车;拖着长长的八节车厢;缓缓驶出长安东站;然后向着东面奔去;他们发出了惊天动地的呐喊;那声音如此大;一时间;几乎将火车的隆隆声都压制住了。
    阿布杜热惊恐地看着这钢铁怪物咆哮前行;他比长安居民更为震惊。长安居民这些年见了不少新鲜事务;多少有几分打底;而阿布杜热则还是第一次看到划时代的发明出现在他的眼前。
    “这先圣啊;真神啊;是我出现了幻觉;还是我看到了魔鬼……这怎么可能;就是所罗门王再世;他也不会拥有这样的力量就是沙漠里真有了灯神;也不可能变出这样的东西……”
    阿布杜热的信仰原本是很坚定的;虽然来到大唐之后;为了追寻知识;他遵守圣训丨违心地做了些与自己信仰所冲突的事情;可他内心深处;还是怀着一种“有经者”居高临下的心态;看着大唐的“无经者”们;可这一刻;他觉得;自己信仰的那位真神;也比不上大唐信奉的“上天”;而他的那位先圣;更是距离叶畅十万八千里。
    至少那位先圣;除了吹嘘之外;没有给他们大食人带来眼前这样的“神物
    因为是第一次在试验铁轨之外的辙轨上运行;所以火车跑得不快;时速也就是二十里左右;比起骑马狂奔要慢得多。但它能够持久;从长安到骊山;六十余里的距离;一个半时辰就赶到了。他们是早晨动身出发;到骊山正好赶上吃午饭;这让随行的大臣贵戚们都惊住了。
    “陛下;殿下”
    韦见素顾不得礼仪;下车便来到叶畅面前;深揖长拜;山呼舞蹈;行了一个被叶畅明令废止的大礼。
    “韦公;这是做什么”叶畅忙掺起他。
    “殿下真乃神人也;得殿下为夫;陛下果然受命于天”韦见素一句话拍了两人的马屁;然后才道:“此火车者;军国之利器;殿下得之;我大唐江山万世安矣”
    他不缺少见识;只是缺少一些胆略;方才在车上时;便看了一些相关的资料。叶畅让人拟的资料;喜欢用数据说话;比如说这火车的资料中;对于火车的速度、载重;都有明确地数据。
    正是这些数据;让韦见素意识到;为何叶畅会这么重视火车。
    “如今大唐正日新月异;诸位与我有幸;同生于此时;此为开天辟地之际也;诸位助我与卫王;何愁不青史扬名;何愁不富贵百世?”见群臣与勋戚们都纷纷上前;一个个都是神情骇然;寿安缓缓说道。
    叶畅微微笑了起来:征伐新罗以显火器之威;而今日火车再彰技术之利;从此以后;朝廷上下;才是真正与他同心;他准备的那些革新措施;都可以大刀阔斧地上了。



第518章 无双圣手织锦绣
    大唐乾元十二年;在长安逗留了十年的阿布杜热;终于要踏上返乡的路途
    穿着一身儒袍的阿布杜热;早在五年之前就改名为艾仁;正式破门背教;开始接受华夏的儒家学说。比起动辄拿火狱、死亡来恐吓的他的原来宗教来说;儒家的仁恕、道家的无为还有贯穿于大唐诸家显学中的包容兼顾之论;才是真正的智慧。
    “过犹不及;故此弃之。”有别的大食人问其为何破门背教;艾仁如是答之。
    与他送别的人身份也有些特殊;乃是新罗老王金宪英。
    与十年前相比;金宪英整个人都显得白白胖胖;明显发福了。
    “此去风波万里;耗时无数;恕之;你要千万保重。听闻贵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