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十国千娇-第17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时郭绍若有所思道:“但矫情点也没什么不好。太理智太古板太实用的人,相处起来感觉很枯燥乏味,好像就是为了过几十年等死,毫无乐趣;太在意表面、太过火,又会玩物丧志,离谱得叫人觉得毫无可靠性。陈夫人给我的感觉刚刚好,增一分则太过,减一分则缺点风情,有着做人的基本诚意后,充满了对生活的玩味……对生命的热爱之情被你激起,仿佛周围的一草一木,人的一举一动都有意思起来,充满了情调和诗情画意。”
  陈佳丽听得心里一喜,声音也愈发温柔起来:“什么风情,连郭将军这样的人也不正经了……真有你说得那么好?”
  郭绍拂袖指着厅堂上的摆设,又看了一眼陈佳丽身上的衣着,说道:“我只是实话实说,因为你本来就是个很好的人,我只是察觉了陈夫人的好。此间的物和人,无不展现出主人的细致有趣的用心。”
  陈佳丽的脸颊发烫,心情十分好,她大胆地看郭绍的样子,愈发觉得他十分顺眼。他的手背特别叫人心动,大大的手掌、手指长但并不细,手背上的筋冒起,给人粗壮、充满力量的感觉。某种粗长的意象叫陈佳丽想象起来心里痒丝丝的十分好受。
  “那等儒士叫人觉得整个人都软绵绵的,我也觉得郭将军这样阳刚威武的样子好看。”陈佳丽用极低的声音幽幽说道,“郭将军有时候坏坏的,老是暗示引诱妇人,可又不是一个坏人。正如你所言,恰到好处。”
  就在这时,门口出现了一个人影,陈佳丽脸蛋红扑扑的,收住那温柔的笑意,淡然地端坐着。
  孙大娘默默地走了过来,递上一份红帖子,说道:“照夫人的意思,取过来了。”
  陈佳丽拿起礼单,轻轻挥了一下袖子,双手递给郭绍。
  郭绍也一本正经地瞧了起来:“数额没有超过之前那份聘礼罢?”
  陈佳丽道:“略有不如,但差得不多。郭将军不是给李家娘子准备的么?妾身以为,礼还是要厚一点。”
  她饶有兴致地看着郭绍,有时候他看起来还是有点木讷,丝毫不会给人轻浮的印象,但说不清为何总觉得他呆呆的一本正经的样子还是很叫人喜爱。还有他古铜色的皮肤有点粗糙,却总是干净整洁,那样子完全不像个纨绔公子,却莫名能叫人觉得亲近。
  陈佳丽又轻轻说道:“李处耘现在可是禁军高位的人,郭将军纳他女儿为妾,不会有麻烦?”
  郭绍笑道:“我不纳才会有麻烦……不过你说得也有道理,世人会对此事闲言碎语吧?”
  “当然会。”陈佳丽笑看着他的脸,“不过一般不会在明面上说,毕竟李娘子又是他们家的小娘。别人会在背后说坏话的。”
  郭绍沉吟道:“陈夫人以为,世人会怎么说?”
  陈佳丽道:“会说李处耘为了高官厚禄,巴结权贵不择手段,连女儿都送。大概会议论他靠裙带关系上位。”
  郭绍道:“咱们自己人那帮兄弟知道此事的来龙去脉,知情者不会这么说……不过陈夫人提醒得有道理。”他收了礼单,当下便起身道:“此事多谢陈夫人,不便过多叨扰,这便要告辞了。”
  陈佳丽也站起来,心下微微有些不舍,平素不缺吃不缺穿,也有自己的事要操心、并不是太闲,但总觉得缺点什么。但她不好留郭绍,终于忍不住用随意的口气提道:“郭将军要是有空闲时,可以到寒舍坐坐,我编的新曲想让人鉴赏鉴赏。”
  “不胜荣幸。”郭绍的目光炯炯有神,而且很有诚意。他想了想又道,“陈夫人在蜀国、南唐国应该有不少铺子和销路,届时我想派点人让你帮忙。”
  陈佳丽轻松就答应下来。
  ……
  郭绍这阵子并不清闲。朝廷中枢议定了大事,枢密院两番上书修改,决定了攻蜀的部署计划。短时间内要全面对蜀国用兵,显得有点力不从心,准备也不足。周朝决定先图取汉中。
  宰相王溥继续推荐向拱(向训)攻蜀,三年前向拱取秦凤之地表现很不错。太后、枢密二使、郭绍都赞同王溥举荐的人选,议定以向拱为山南西道招讨使、前营都部署,节制本镇河阳三城兵、西北王景及其长子王廷义部、西北折家镇兵等数万众,从秦凤之地南下攻打汉中。又以宰相李谷为前营监军、判兴元府事(汉中)。
  不过现在动武的迹象还不明显,消息还局限于中枢几个大臣内。再等半个月,西北等地大规模调兵无法掩饰时,朝廷才会公开指责蜀国、找一些出师有名的借口……就算那时,可能蜀国也不一定重视,因为周朝武力威胁蜀国、动不动就说要打他们不是一次两次了;有可能前期蜀国仍会以为是威胁恐吓。
  朝臣议定这么做,是为了减少蜀军的准备时间。
  郭绍回家从柜子里翻出了一张当年攻蜀时绘制的地图,包括青泥岭等地的详细路线和地形;又给向拱写了一封信,告诉他青泥岭旁边有条小路叫白水路,可以绕道青泥岭后。
  当年郭绍就走过一次,蜀军吃过亏、也许会防备那条小路,但三年后驻守的蜀将是否知情?总之告诉向拱没有什么坏处,郭绍只能这样帮他了。
  此战的目标只是汉中。周军有秦凤成阶为进军大本营,距离汉中并不远;加上蜀军可能准备不足。郭绍琢磨着向拱还是很有军事才干,应该能完成这事。
  他走到前院,传来亲兵副将卢成勇,吩咐他派两个人去河阳送信。
  就在这时,左攸也走了进来,他穿着一身红色的圆领官服,进郭府大门连通报都不用,和进自己家一样。郭绍看着他的打扮,还有点不习惯,这才想起他刚补了个好位置:太常寺少卿。如今已是吃着皇粮的正四品命官。之前问了一下,左攸那官职主要负责朝廷的祭祀……逢年过节才有的事,是个有身份又清闲的好位置。
  “拜见主公。”头戴乌纱的左攸在台阶下展袖若有其事地作揖。
  郭绍只道:“进来说罢。”
  二人前后进了厅堂,郭绍一脸笑意打量着左攸。左攸面有诧异,伸手扶了一下自己的乌纱帽,看一眼郭绍、又低头看自己。
  “当官的滋味如何?”郭绍随口笑道。
  左攸一本正经道:“哼,穿上这身袍子,邻里刮目相看,颇有些衣锦还乡的感概。亲朋好友也是多般奉承,世人简直俗不可耐。”
  郭绍哈哈大笑,左攸还一脸淡泊的样子叹气。
  笑罢,郭绍便从怀里掏出一份礼单来,递过去:“你帮我作媒,向李处耘家下礼。”
  左攸接过来瞧了一番,说道:“这事容易,主公纳妾,本就不能太多礼数、大摆排场,把东西送过去,挑个好日子把李娘子接回来就成了。”
  郭绍听罢,脸上的笑容渐渐消失,沉吟片刻道:“这样办,你先去见李处耘,暂且不提下礼的事。慎重问问他,是否情愿。然后才办事。”
  左攸若有所思地点头,说道:“主公放心,我明白该怎么办。”
  俩人闲谈了一阵,左攸又随口提到:“许州的周端……似乎经常派人到东京来,他常和主公联络?”
  郭绍道:“没有,好久没见过他的片言只语了。”
  “难怪……”左攸皱眉道,“我听说周端和南唐国六公子(李煜)来往密切,看来确有此事。”
  郭绍不动声色看了左攸一眼:“那周端本来就是周家族人,和周家的周娥皇来往实属人之常情,倒不必计较。总不能要求周端投我帐下后,就让他六亲不认。咱们对待下属,不能太紧,让人毫无安全感束手束脚。”
  “主公言之有理。”左攸拜道。


第三百二十四章 意志
  “李弘骥死了!”周宪的口气里掩不住的惊诧,“周端从许州送来的消息。”
  李煜放下了手里的书,立刻站了起来,看了一眼周宪手里的信,走过去完全顾不得礼仪,径直夺了过来。李煜的脸上出现了病态的红色,他似乎很高兴,但毕竟死的人是他的亲哥哥,所以没笑出来,反而一脸严肃地板着脸。
  他飞快地浏览了一遍,抬头道:“暴疾病逝?我记得李弘骥的身体非常好,三个月前还能骑马带兵,不像有病的人……那个周端的消息可靠?”
  “他是宗族内的人,和我家血缘较远,不过以前经常到我家来借阅书籍,是个非常勤奋好学的文人。”周宪沉吟道,“别人对他的评价也是品行端正,如今又已经在周朝入仕为官,不像是信口开河的人。”
  李煜沉吟道:“不过他确实死得有点蹊跷。”
  周宪的脸颊忽然微微一红,正色轻声道:“李弘骥既然去世,阿翁(李璟)应该会复位,我们可以回南唐国了。”
  李璟对周宪还是不错的,当年周宪最先是被李璟看中;然后李璟很欣赏她,才把她嫁给最喜欢的儿子李煜。只要是李璟掌权,周宪和丈夫在南唐国会过得很好。
  但李弘骥的死因,让周宪不得不猜测:可能是被人除掉的。就算已经当上国主,如果满朝的人都抛弃他,让他“暴病身亡”并非很艰难的事,也没人愿意去严查责任。
  果然李煜也说道:“早不生病,恰恰被周朝威胁才生病暴死。他刚愎自用,被内外所不容,实乃自取灭亡!”
  周宪却微微有些走神,郭绍在殿堂上的话如在耳际:南唐国诸臣奉逆子为主,如同谋反!你们如不复李璟之位,来日我请旨率大军压境,叫你等后悔莫及!
  周宪想到这里,怕李煜发觉自己走神,当下便幽幽说道:“周朝国内暂且稳定,他们需要对外开战来树立威望权威,南唐国世家大臣多有见识深远的人,不可能想不到这等事;他们惧周朝用这个借口出师有名,率先攻打南唐。”
  “娥皇言之有理。”李煜道,“却不知是谁带头干的事,胆子不小。”
  周宪忽然觉得有些窒息一样的感受,好像某种巨大的神秘的力量覆盖在周围。不是挽弓举鼎之力,而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意志!他的意志能影响一个国家,他的每一句话每一个动作都充满了莫大的力量。
  ……
  没过几天,果然有南唐使节到达东京,并且顺路到礼馆送来了李璟的私人信件。这下周宪夫妇完全确认了金陵发生的大事,李弘骥真的已经暴毙身亡。
  国主李璟亲笔书信,言明此次专门派使节来是为了迎李煜等回国,叫他们做些准备。
  李煜的注意力转移,一门心思沉浸在即将回国的喜悦中,最近几天没太盯着周宪了。周宪完全能体会到他的兴奋:李璟一共七个儿子,次子死了几年了,现在李弘骥也死,剩下的五个儿子中李璟最喜欢的就是六子李煜;加上李弘骥兵变后,李煜宁肯逃亡也不遵李弘骥为国主,用行动表明了支持父亲。夫君只要回国,被立为太子的可能性极大。
  权势,李煜说过想要的东西。做南唐国主,是他能得到的最大权势。
  一国之主,至少在南唐是一言九鼎十分尊崇。但周宪说不出为何,总觉得南唐国那样的国主也没有叫人万分敬畏的气势,因为有人骑在头上肆意欺凌恐吓;从大处着眼,简直毫无尊严。
  周宪心里没多少尊敬,但寻思:至少夫君在南唐国最有权力,足够震慑地方豪强,保障周家的安危。
  当天下午,便有人到礼馆来送信,号称是周端派来的人,只交给周宪。周宪出来拿了信件,进屋顺手扯开信封想看周端又有什么消息。
  李煜最近没有怎么过问她,倒让周宪莫名有点轻松,不用时时都注意自己的言行。
  她刚展开信封,眉头就微微一皱,因为字写得实在不怎么好。再看内容,工整的小楷……周宪顿时起身轻轻掩上房门,走到了暖阁里。郭绍的信!
  信中问她,愿不愿意留在东京。若是愿意便在今天内派人联络他,不愿意便不必理会。
  周宪的胸口顿时一番起伏,又看了一遍。寻思可能是郭绍为了避免亲笔信落到别人手里,用左手写的字,所以才这样一笔一划有点刻意生疏。
  留在东京,一时间周宪确实有点冲动……
  郭绍在信中的语气依旧:夫人请把目光放长远,天下一统是大势所趋,南唐终会不复存在;与其以后被俘,何不现在就留在东京?现在留下,夫人的地位会大不相同。
  他虽然这么写,最终还是问她愿意不愿意,给予了足够的尊重。
  周宪确实觉得郭绍此人十分特别,要是换作别人,看上了她又有机会,还管她愿意么?就算是李煜,何曾问过她愿意不愿意……当然周宪倒不觉得夫君应该问,只是郭绍让她想到了自己的“意愿”。
  她在卧房里悄悄地来回走了很久,心情确实有点纠结。不过答案已经有了:如果她能选,当然不会留在东京。
  因为有些考虑十分明显:如果留在东京,她会背上骂名,在南唐国的周家族人也会被影响。不仅是良心要被谴责,李煜和南唐国君臣会在明面上直接指责她……主动抛弃丈夫、另投他人实在有点过分了。
  而且南唐国也不一定立刻就会灭亡,如果那么容易,南唐国也不能在这战乱的世道存在几十年。周宪承认自己还是不能免俗,在乎脸面和地位。只要李煜做上国主,她就是王后;坦坦荡荡的身份,有什么不好?
  不过郭绍真的愿意放人?周宪也有点担心这个,要是他真要强逼……她忽然有点不想以死明志了,要是两个月前她估计宁死不愿意屈身服侍她憎恶的人。
  若是被强留,曾经在夫君面前诅咒发誓要以死明志。周宪感到十分羞愧,为何那些永不分离的山盟海誓如此脆弱……如果是夫君背叛她还可以一番悲情地哀怨几句,现在可好,总觉得自己会背叛。
  那等羞愧难当、自责的纠缠感受,只有周宪自己心里最能体会了。


第三百二十五章 欲加之罪
  当天晚上一直到睡下,郭绍也没得到周宪片言只语的消息,于是他就放开了此事。
  次日一早大朝,冬天日短,从家里出发时天还没亮。郭绍带人走上马行街时,只见街上一长串灯笼,场面分外壮观。街面上的铺子也早早就开了,许多官员等在热气腾腾的铺子前面、等着随从买烙饼,看来很多人连早饭也没吃就赶着出门了。寒冷的天气完全没法阻止清早的热闹气息。
  蜀国亭驿(使馆)的使节也被召见参加大朝,但好像不是什么好事。
  大殿之上,枢密副使魏仁溥当面斥责蜀国使节:“老夫听闻蜀国趁我国丧期间,曾联络南唐、北汉意图我国,可有此事?”
  蜀国使节听罢面有怒色:“大周于显德元年底进攻我国,夺取秦凤成阶四州之地,从来都是大周实际攻打我国;我国可曾挑衅过大周?可见绝无此事!”
  魏仁溥道:“有荆南国主奏章为凭借,由不得你们不承认。”
  使节皱眉道:“荆南国小邦,常挑拨离间。”
  就在这时一个清幽的声音用威严的口气缓缓说道:“哀家未闻天有二日之象,也不闻天下能有两个皇帝。今蜀国主自称大蜀皇帝,对大周不臣之心举世皆知;正因蜀国主自大,才会挑起争战。蜀国主何不取消尊号,奉大周皇帝为宗主?”
  使节拜道:“太后,我大蜀先帝建国登基时,周朝尚不存在。大蜀皇帝称帝在先,周朝建国在后,岂有我国君不臣之心之说?”
  符金盏的声音已经带着怒气了:“自古以小事大、天经地义。蜀国偏安一隅,理应事大周为主。”
  王朴出列拜道:“太后,既然蜀国君臣目无朝廷、坏不敬之心,臣请对蜀国用兵,夺其国明上下尊卑!”
  这时蜀国使节冷笑道:“大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