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商道人生-第19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鲁海强心里明白梁卫国为什么要这样做。梁卫国的年龄超过了五十三,正好是处于一个比较尴尬的时候,如果能够在两年内跃一个台阶,那么就还能有在高位置上再干一届的可能,不然的话,等这一届好了,最大的可能就是等着到人大养老。虽然说人大也是属于区级四套班子的单位,但是不能参与党委和政府班子的日常决策,对于许多已经习惯了大权在握的人来说,这样的日子是不可忍受的。
  当然,鲁海强明白归明白,却只能把这种想法藏在心底。更不能对着眼前的韩易这几个说出来,连黄国诚也不能透露。梁卫国把手伸进了政府工作决策中,摆明了态度,是要把大学城作为他的政绩。现在,鲁海强只能是寄希望于新城区的建设,能够为自己的仕途增添一些有利的筹码。
  “顾先生作为我们嘉义地产的第二大股东,当然会参与公司的各项投资决策。”韩易微笑着回答,心里却在感慨,这果然是人的影树的名,听着自己报出了顾江地产的名号来,鲁海强的注意力果然被大大吸引。
  “如果这样的话,那可真是太好了。”鲁海强的神态恢复正常,淡淡地说道。顿了一下,鲁海强问道:“我听黄区长说,对于新城区的开发,韩总和金总有一些很好的想法,不知道能否说出来,也让我们听听专业人士的高见?”
  “呵呵,鲁区长主管城建工作多年,要说在你面前谈城镇建设,简直是班门弄斧了。”韩易小小地恭维了一下鲁海强。要说取悦一个人,最简单有效的手段无非是夸奖他最为得意的长处,这一点,当初在学校的时候老头就对韩易教导过。鲁海强当初是在中海建筑工程学院毕业,算是科班出身,在城建建设上的理论和实践都颇为不弱,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也算是行内人士了。
  见到鲁海强的嘴角泛起一丝微不可查的笑意,韩易也没有故意停顿,便继续说道:“高见谈不上,只不过我们吃得就是这碗饭,多多少少有点心得罢了。有关新城区的建设,我听黄区长简单地介绍过,也知道几年前区里就有意向启动新城区的建设,不过后来因为金融危机的原因,才不得已停了下来,现在能够重新启动,那也是整个城区发展的需要。不过我还是想了解一下,松台区对于新城区的整体开发规模,到底有着怎么样的决心?”
  当年的新城区扩展,真正的原因其实还在于松台区的财政窘迫,中海市考虑到松台区的整体发展以及今后大学城的设立,才驳回了申请。至于金融危机,不过是恰好给松台区政府的脸面上有了一个体面的说法罢了。韩易对这些情况有所了解,但是却轻描淡写地略了过去,唯独突出了金融危机,这话让鲁海强心里听着舒坦。
  鲁海强微笑着轻摇了一下头,说道:“韩总和金总想必也很清楚,金融危机过后,国家急需拉动内需来扩大国民生产总值,现在这形势发展,房地产业牵涉到土地、钢材、水泥、建材、化工等等相关行业,等到住宅建成之后,又会带动家电、装饰、家具、文化已经交通和城镇基础设施建设等等一系列相关的行业,还能额外创造不少的就业机会,其对GDP的贡献不可忽略,由此可见,房地产必将成为国家未来的支柱产业,不过……怎么才能更好地领会国家的政策,从而更好得把政策引导和落到实处,是我们政府部门必须要考虑的问题。松台区的新城镇开发牵涉到千家万户,容不得儿戏。所以,我才想在提出新城镇建设的想法之前,能够多听听专家的意见和建议,尤其是象韩总和金总这样专业人士的意见和建议,更加宝贵。”
  韩易一听鲁海强的一番话,心里也不禁暗自佩服。鲁海强主管城建多年,对于专业方面的知识果然吃得很透,也意识到房地产开发对地方财政和发展带来的好处。
  从鲁海强的话中可以听出,对于房地产业未来的发展,还是极其看好。这一点对于韩易来说,无疑是一个好的信号。房地产业的发展,可以说是离不开政府部门的支持,只要是有鲁海强这个主持政府工作的一把手能够表现出鲜明的态度来,下面的人就绝对不会找借口磨洋工,也就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三百九十九章 化劣势为优势
  鲁海强的态度已经够明显,对于他这样的位置,自然不能赤裸裸地轻易允诺什么。韩易也就不再卖什么关子,说道:“我觉得就目前松台区的情况来说,要实现城镇扩展,往南,有火车道、国道以及高速道,形成三条横堑把城区分割成了不完整的几块,因此再向南发展显然是不现实的。”韩易说到这里的时候,略微停顿了一下,看到鲁海强脸上没有什么表情地聆听着,显然是早就认识到了这个问题,对于韩易的说法并没有觉得有如何新奇和过人之处。
  不过鲁海强心里也清楚韩易所言并不会仅止于此,因此也没有出言打断韩易的话。
  “往东,则要过小松河,东边靠近小松河是早几年松台区的发展重点,那个地方的城镇建设也是最好的,不过可惜的是,从小松河再过去几百米,就是高新技术开发区。所以,排除了南边和东边,那么松台区要扩展的话,剩下的方向就是西边和北边了。但是现在北区有大学城,大学城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也是松台区最近几年以来少有的大项目大投资,就目前来说,松台区的一切政策都在向大学城倾斜,新城区的扩展也是一样,不能和大学城的建设起冲突。可以这么说,大学城在给松台带来崭新发展契机的同时,也有可能会成为阻碍新城区发展的一个主要障碍……”
  听韩易分析到这里的时候,鲁海强情不自禁地微微点了点头,显然对韩易的话表示认同。韩易的分析虽然都是非常简单的寥寥几句,不过以鲁海强对松台区的了解,可以说不必韩易详细讲解,自能分辨当中的优劣。
  “这么说的话,那就只有是西区才是真正具有发展前景和空间的区域喽?”鲁海强不动声色地轻声说了一句,既象是提问又象是自言自语。然而,他的心里却还是不由泛出了一丝失望来。
  鲁海强今天之所以请韩易和金大牙过来,是想听听他们到底有什么与众不同的建设性的建议,可是没想到,几句话,还是回到了老路上。
  早在政府会议上的时候,就有人提出过类似的观点和想法。要说西城区的开发,那是老生常谈的问题了,松台的西区,虽然是有大片的土地可以开发利用,然而,需要正视的是,横亘在其间的,却是有着整个松台区最多的旧民居。如果真要发展西区的话,摆在面前的第一个难题,就是如何能把现在的中心城区和西区有效地结合。总不能说跨过西城的旧民居,然后直接在那边重新造一个新城,这样的话,将在新城区和现在的中心区之间,形成一个最大的城中村。
  真要是执行这样的策略,除非是松台区政府有决心在新城区建设的同时能够同时拆迁改造西城区这一片数量惊人的旧民居。不然的话,不但是新城和现在的中心区将不能形成资源互补,相互结合,共同发展的局面,两边还将形成独立的两块,这无论对于将来新区的成熟发展还是对于现有中心区的可持续发展,都没有任何的好处,最要命的是这中间的一大片城中村,还将成为松台城镇扩建中的一个大笑话。
  松台区从九零年起始,就曾有人提出对西区的旧城进行改造,期间也动过好几次,但是每次都是无疾而终,不了了之。众所周知,历来旧城改造,那可是比新城建设不知道要繁琐多少倍的工作,不说其他,光是大量的旧城居民的迁移工作,就足够让政府部门为之焦头烂额心力憔悴,而这当中还隐现这诸如拆迁赔偿、居民安置、民生保障、安全保障等等一系列的问题,稍有不慎,就有可能引起恶性的群体性*事故或者连锁事件。
  因为此事,这十年当中,前后有六位官员因为旧城改造和拆迁问题,要嘛被调职,要嘛被撤职,还有的甚至深陷囹囵。
  因此,对于许多政府来说,旧城拆迁改造工程,是一件吃力不讨好的事情,说得夸张一点,那里简直就是一个干部升迁的雷区。
  诚然,随着城镇化的逐步发展,旧城改造也是始终需要纳入政府日常工作的一个重点民生工程,而且真要是把西城区那一片全部推到重建,再加上西片的新区,则可以围绕着西城旧居民区打造出一个全新的黄金地带来。但是很显然,就现在的松台区,根本是没有能力也没有那个耐心去推进这个工程。
  韩易没有忙着回答鲁海强的问题,神情坦然地看着鲁海强,仿佛是想从鲁海强的脸上看出什么信息来。鲁海强一手摸着下巴,另一只手用手指在桌上轻叩,眼神凝视前方,像是在思索什么,又或许是为了掩饰心中的失望,又或许是什么都没想。倒是边上的黄国诚有些沉不住气了,忍不住接着韩易的话说道:“韩总,照你的话,岂不是只有西边这片了。但是如果要发展西城新区的话,西片的旧城区怎么办?现在松台区可没有那个财政能力再建造安置房来安置那么多的居民。”
  黄国诚所问的话,也正是鲁海强心里想说的,不过鲁海强这个位置所代表的尊严,却让他不好当面询问韩易,能有黄国诚代劳,则是再好不过。
  “也不是这么说。”韩易咧嘴一笑,“西城区的问题明显可见,就是牵涉到旧城区的改造工程,这是一项需要详细规划的工程,并不是三言两语就能说得清楚。我刚才所言,只是例举了四个区域发展的优劣之处,那么,我们现在可以再回过头来看北区……”
  黄国诚急忙问道:“北区?北区怎样?”
  “依我的看法,北区的发展虽然和大学城会有所冲突,但如果我们能够好好规划,尽量规避相冲突的地方,找到与之有效相结合的方法,则可以最大可能地化劣势为优势,对于新城区的开发和发展则事倍功半。”
  鲁海强的眼睛就一亮,问道:“如何才能化劣势为优势?韩总有具体的想法?”




  第四百章 要敢于跳出框框
  “新城区的建设既然不能和大学城起冲突,那么势必将极大的限制了城镇扩建范围,但是从另一个层面上来说,这又何尝不是一次机会。”韩易浅笑着说道。
  “这话如何说?”
  “或许,我们可以跳出现有的松台城区格局,然后再来看待新城镇的扩展和建设。”韩易说道。
  “跳出现有的格局……”鲁海强摸着下巴喃喃自语,象是悟到了些什么。
  韩易稍稍提高了一点声音,说道:“大学城建成之后,将会成为一个拥有将近六七万人口,城镇基础设施齐全的小卫星城,可以说,从现有的格局上,大学城是完全独立于松台区的一个存在。”韩易说到这里的时候,眼角撩了一下鲁海强。这句话虽然是句大实话,但是对于鲁海强或者黄国诚等松台区的领导来说,却是不大中听。
  鲁海强的眼角微不可察地抽动了一下。这段时间,为了大学城的事,鲁海强可谓是惮尽心机,但是事实却是,大学城态度暧昧,俨然有自成一派的预兆。现在被韩易一语挑破,让鲁海强的脸上实在无光。不过就算是再怎么不中听,韩易还是要把话说出口。只有让松台区的上层领导绝了对大学城的希望,才能更加坚决地跟着韩易的思路而走。
  “鲁区长,你有没有觉得,这松台大学城所在的区域,和现在的松台区隔得有点远了些!”韩易又添了一句,话里没有丝毫的留情,简直是哪里痛就往哪里踩。
  “大学城不仅仅是松台区的事,而是关系到整个中海市的教育事业,不管上面是怎么安排,作为下级部门,我们只有尽力配合。”鲁海强面无表情地说道。
  有些话题点到便可以,韩易没有再纠缠于这个话题,话锋一转,说道:“既然要说是跳出现有的格局,那么我们何不就把整个大学城看成是松江区的北区,然后这事就简单了。我的想法,是要以现有的松台区为一个整体,把它和大学城之间的衔接区域,营造成一个全新的中心商圈,这个地方,也就是未来的松台中心区,而所谓的大学城,到那个时候,呵呵……”
  听着韩易的笑声,鲁海强也会意地微笑起来。
  韩易的意思不言而喻,到那个时候,大学城,将自然而然地成为松台区的一个组成部分,这样的结果,对于整个松台区来说,无疑是一个意外之喜。
  既然你想避开我们,那我们就主动迎上,大学城摆在那里,总不能扭身逃走吧!
  鲁海强相信,只要能在政府会议上抛出这个计划来,可以预想会得到许多人的支持,就连梁卫国也无法反驳,毕竟这样的做法,对于大学城来说也是不无裨益,不但不会对大学城的建设造成阻挠,而且还会促进大学城的成熟,为入驻大学城的教师和高级知识分子以及学子们提供更为周到方便的生活服务。不但如此,对于很大一部分望子成龙的家长,看重大学园区文化氛围,从而落户松台,从而进一步促进松台区的繁荣。
  这样的结果,简直是再理想不过,简直是一举多得。
  鲁海强这几天心里堆积的所有阴霾都一扫而空,脸上露出了由衷的笑容,点头叹道:“难怪古人语: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我今天算是真正了解了这句话的涵义。真是没有想到韩总的目光如此独到,敢于跳出框框看清事情的本质,这一点,尤其是需要我们这些父母官好好学习。唉,坐在上面的时间多了,没有太多的时间和基层接触,往往只能透过别人的口述言说来分析,眼光未免就会局限。黄区长,我看以后政府的各项重大决策,都有必要象今天这样,邀请如韩总和金总这样的专业人士来参与研讨,才能保证我们的工作路子不会偏移,才能真正地为群众办实事。”
  韩易不禁叹服,这鲁国强还真的是典型的官员,就这么一件事,都能让他抒发出这么多的大道理来。不过对于鲁海强所言的政府决策需要征求民间人士建议的事,韩易还是比较认可,毕竟政府的每一项政策颁布,往往都是牵涉到千家万户的生活,适当的慎重非常必要。
  虽然韩易对鲁海强的话有些不以为然,黄国诚却是听得连连点头,还拿出随身的笔记本把鲁海强的话给记了下来。
  对于黄国诚的动作,在座的没有人会觉得他是小题大做。黄国诚从松台镇书记的位置上时就和鲁海强联系颇深,如今作为松台区里最为靠后的一名副市长,更是要紧跟鲁海强的线路而行,就算鲁海强现在还只是区里的二把手,但是黄国诚的眼光看得更深,梁卫国都已经五十出头了,而鲁海强现在才刚过了四十五,发展前景自然不一样。
  再者来说,鲁海强从总体上来说,还是一个比较关注民生愿意做些实事的领导,不管这是出于他的本意,还是想依靠以此积累升迁的政绩,但是总是有老百姓能因此受益,这也是黄国诚愿意靠近鲁海强的一个原因之一。
  无时不刻领会和执行领导的思想决策,总是下级向领导紧密靠拢的第一要素。
  根本性的问题既然已经解决,办公室里的气氛便开始变得轻松起来,刘晓涛适时地进入给韩易等人重新冲了茶水,然后四个人坐在那里,又对城镇扩展的一些细节问题进行了非正式的探讨,话题投机之后,时间就过得飞快,直到刘晓涛进来提醒,鲁海强下午还要去招待所接见几位从中海市过来的客人,几个人才意犹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