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帝国的朝阳-第1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是,是走水了,还是……”

话未说完,崔栋奇整个人的心都拧成了一团,何止是他,其它人这会也坐不住了,若不是走了水,那肯定是让官兵给查了,难不成官兵下手了。

“崔兄,兄弟号上还有些事,先行告辞!”

众人连忙纷纷告辞离开堂厅后,像是失了魂似的,崔栋奇才盯着沈掌柜大声吼问道。

“快,快告诉我,是怎么回事!”(小说《帝国的朝阳》将在官方微信平台上有更多新鲜内容哦,同时还有100%抽奖大礼送给大家!现在就开启微信,点击右上方“+”号“添加朋友”,搜索公众号“qdread”并关注,速度抓紧啦!)

第33章风云微动(求推荐、求收藏)

落日的余辉映照着奔流不息的长江。临江的汉口英租界内行栈林立,人烟喧嚣的集市也随着散去的人流渐渐安静下来。在沿江的那条由马牙石铺成的石路一则,从头至尾,鳞次栉比地分布着大大小小的外国洋行。而新老沙逊洋行亦身处其中,那栋的西式三层楼在一片两层楼中,尤为引人瞩目。

老沙逊洋行——这是塞法迪犹太人在华最大商行,甚至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同样也是塞法迪犹太人在全世界范围内资本最为雄厚的企业。

与其它企业不同,老沙逊洋行靠着**起家,早在二十年前,便借质量更好的土耳其**将曾经垄断**生意的怡和、颠地等洋行抛在身后,沙逊洋行之所以能够在中国参股汇丰,开办轮船公司,从事远东贸易,所靠的都是**带来的巨额利益,正是**成就了沙逊洋行以及沙逊家族。

夜色渐深,当其他的洋行早已偃旗歇店,唯独沙逊洋行一层的办公大厅里却依旧发出明亮的灯光。这是一幢砖木结构的两层建筑,外观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古典式样,底层是石砌外墙和一排拱形门窗,上面两层的清水红砖墙蔚然一新,显得格外独特。

此时此刻,沙逊洋行汉口分行的大班和几位买办们正聚集在一起,室内的空气中仿佛弥漫着一股硝烟的气息。

“今天官府动手了,他们查封了武昌、汉阳、汉口三地所有的烟坊,也就是说,从现在起,三地便没有熟烟可供出售,各馆的存货多者亦不超过两个星期便会耗尽,短者三四天便会耗尽。各位,你们告诉我,现在我们应该怎么办?”

福士,一位满头棕发的年轻人,同沙逊家族一样,他同样也是从巴格达来到中国,因为与沙逊家族有一些姻亲的原因,加之其业务能力确实不错,在去年刚刚被任命为汉口分行大班。现在官府的禁烟,却打乱了福士的全盘计划,原本他计划今年销售更多的烟土,他相信那些人会意识到土耳其**的质量远高于土药。

坐在他对面的买办,则用一种充满无奈的语气说道:

“这有什么办法呢?英国领事又不为我们出面,现在我们的烟土还能出库,可问题是,没有烟商敢买,即便是他们买了又有什么用。”

另一位买办则缓缓地赞同:

“可不是,买了也没办法,烟坊被查封了,过去那些烟坊都是大烟馆设的,再捆上几家小烟馆,可现在烟坊被封,烟师也被官府拿了,即便是他们买了咱们的烟土,又能怎么样?没有人制烟,就制不出熟烟,而且也没有那个时间。”

“制烟即便是夏天也要两个月,现在的天气,没有两个月,烟土熟不了!”

“要人命的生土,过去没有敢卖,现在更没人敢!”

众人的苦水让福士稍作思考,然后看着买办们说道:

“那按照你们的意思是,现在,我们的烟土卖不掉了!”

大班的冷哼让买办们连忙都垂下头,谁都不愿意说什么,过了好一会才有人说道。

“至少现在很难卖,那些土药行,现在也都吓的把烟土往租界送……”

禁烟不突然,毕竟早就有消息了,可真正突然的是,禁烟局动手会这么快,而且一下就砸中年命脉。

“哼哼”

轻蔑地笑了笑,福士反驳道。

“禁烟?专卖?他们的这个想法简直太幼稚了。他们突然把烟坊都关闭了,我非要看看,禁烟局靠着那么十几个人,又怎么应对接下来的发生的事情!”

冷笑一声,福士又沉思片刻,然后看着买办们说道。

“把烟价加一成,我相信,一个旺市正在等待着我们!”

当福士信誓旦旦宣称旺市到来的时候,在相隔三栋砖木楼的另一座洋行内,哈同却坐卧在沙发中,同汉口分行的大班特里斯进行着讨论,他们谈论的话题同样也是禁烟,也是**。

“哦,照你这么说,只要烟坊被查封,就等于断了烟行与烟馆之间的联系吗?”

虽说同样从事**生意,但对于哈同来说,他并不了解烟土零售过程。

“烟行与烟馆的联系没有断,因为烟坊大都是由几家烟馆共同设立的,我们也是直接同烟馆进行交易,但是如果烟坊被查封,却意味着烟馆失去了熟烟的来源,这会倒置其陷入无烟可卖的境地,而制烟师被抓拿,使得他们即便是从烟行购进烟土,亦不能进行加工,这会倒置其陷入无土可售的境地,但,这还不是最可怕的!”

吸一口雪茄烟,在吐出烟雾时特里斯看着哈同,直到等他问出最可怕的是什么之后,才慢吞吞的说道。

“最可怕的,那些烟坊,通常都是实施股份制,以一个规模大的烟馆为首,再联合数家甚至十数家小烟馆共同合股,烟馆从烟行购进烟土后,由其加工成熟烟,再送往烟馆,这意味着,每家烟坊都有自己的账簿,而账簿中详细罗列了送往各烟馆的熟土数量,我相信,禁烟局所需要的就是这个账簿,有了那些账簿,三地所有的烟馆每日需要多少烟土,都完全在其控制之中,他可以很轻易的建立起三地的专卖制度!”

“我的上帝!”

哈同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那一份账本看似几乎没有涉及到金钱,但却清楚的记录着武昌、汉口以及汉阳三地烟行、烟馆的购销,有了那些账本,唐浩然便可以借且官府的力量轻易建立起烟土专卖制度。

“我的朋友,相信我,如果说过去,还怀疑他建立不了烟土专卖制度的话,现在,我再也不会怀疑,他能够做到这一点,”

特里斯的感叹让哈同深以为然的点头说道。

“他手中掌握着官府的力量,而中国人是怕官的!”

哈同突然长叹口气,看着特里斯说道。

“看来,这次我白来了一趟!”

准确的来说是来晚了,他错过了禁烟局最需要帮助的时候,如果能够早来几天的话……想到这,他无奈的摇下头,再观察一下吧!心想着,他走到窗边朝着对岸的武昌看去,禁烟局,念叨着这个词,他的唇角微微一扬,这些中国人,也会玩弄文字游戏了。

一本本账簿,数千本账簿摆放在几十个案前,那些临时从衙门里请来的书吏则不停的打着算盘,对账簿上的各家烟馆每日购销额加以计算,然后再加以汇总。

“这么说富林馆三镇7家分号,每天要卖367两4钱烟土?”

放下手中刚刚汇出的一本账簿,唐浩然看着宋玉新,满面尽是诧色。

“回大人,像富林馆那样的高档烟馆,每钱须百文以下,大洋一元,才能挑烟一两,间亦只有七八钱,老吸烟者非此不得过瘾也,”

宋玉新取出一个账本,翻看了一下然后继续说道。

“也许应该挤掉一成备货,一天卖330两烟土肯定问题,按照现在的统计,三镇大小烟馆共786家、烟档过两千家,每日需烟土至少为两万两,虽说有着烟一两一两银说法,但烟土中亦分上中下品,上中下品价不同,所以每日烟馆、烟档售烟可得银12000两……”

唐浩然看着宋玉新,心底却是一阵五味杂阵,仅只是三镇一地每年吸烟徒耗四五百万两,那放之全中国呢?想到晚清禁烟时估计全国年产土药百余万担,值银数十亿两,唐浩然只觉一阵头皮发麻,幸好现在还没的发展到那种举国上下,农民自种自吸“享受”自己劳动成果的地步,若是再任由其泛滥几十年?

想到在历史资料中看到的,至清末湖北一省年耗**近二十万担的“辉煌”,联系到现在每年万余担,不对,突然,唐浩然抬起头,看着宋玉新问道。

“二万两,差不多也就是15担,这岂不是说,三镇一年就需要五千担?如果我没记错的话,去年洋土药征捐的统计是16712担,这岂不是说,单是三镇一年便耗用了全省的三成有余?还是说,每年私药还有数万担?”

数字上的差距让唐浩然立即意识到其中的差距,三镇人口不过只有七十余万,而湖北全省却有三千万人口,这其中的差距太大了。

“大人,每年自产自销的加上川省私药流入,虽说至少也有万担,可真正的大头却是掺假,但凡是卖烟的,没有不掺假的,咱们在烟坊里不还抄了几百担红枣嘛,那就是用来制红枣膏给烟土掺假的,这掺假多少不等,少则四成,多则六成余,三镇实际上一年也就两千六七百担烟。”

常年在市井里泡着,宋玉新的见识自然比旁人多些,尤其是这些下九流的办法,对烟土掺假自然也很清楚,

“大人,这才了有两烟两银之说,这说头就在这假里头,”

听他这么一说,唐浩然方才算长松口气,可瞧着宋玉新时,他的心思却显得有些复杂,正是眼前的这个人,建议首先查抄烟坊,把烟坊的账簿抓到手,不单能掌握三镇的烟市情况,还能抄没大批的烟土,虽说有练兵私扣,但禁烟局也是收益颇丰,且又得了数百位制烟师。

可对于唐浩然来说,他看重的却是账簿到手后的下一步,如果一切顺利的话,最迟明天,便可以初步于三镇推行“专卖”。

“杰启,这件事可多亏了你啊!”

东公的称赞让宋玉新连忙起身说道。

“大人,在下既入大人之幕,自当为大人效命,再说,这一切还要等过了明天方才知晓!”

(新书上传中,还望大家继续支持无语,求推荐、求收藏!帝国的崛起读者交流群:150536833)

第34章会商(求推荐、求收藏)

曾是湘军防营大堂的禁烟局大堂内,上午时分,便聚集了来自武昌、汉口、汉阳三地的一百余家烟馆东主,他们无一不是愁容满面的坐在那里,即便是碰着熟人,也只是苦笑下,打个招呼,然后便愁眉不展的坐在椅上,偶尔的,他们还会把视线投向堂外,在堂外可以看到数十名手持洋枪的兵丁,那是总督府派来亲兵。

“莫不是要杀人立威吧!”

瞧着烟局内来回巡视的兵丁,崔栋奇的心都捏成了一小团。

“崔兄,你也来了!”

前脚刚进大堂,便有几个熟人同崔栋奇招呼起来。

“能不来嘛!”

崔栋奇长叹口气,不敢不来啊!

前天上千兵丁倾营而出,把各家的烟坊都给抄了,只吓的大家急忙把烟馆的门都关上了,就准备探听消息的时候,一份请帖便送到了各家,是禁烟局的请帖,请他们今天上午往禁烟局商讨禁烟一事。

好嘛,开天辟地以来,可有先禁了,然后便又商量禁不禁的理,虽说心里恼着、怒着,可是却没人敢不来,民不与官斗,若是不来万一给扣个什么帽子,到时候不知会若出什么麻烦。

“崔兄,这些年,我等皆唯你是首,在衙门里头您老关系多,知不知道这事,是什么事?”

崔栋奇摇摇头,眼睛却一个劲的朝着那官案看去,都这会了,那唐大人该出来了吧。

“人都来了吗?”

后堂内正看着书的唐浩然随口问了句。

“大人,人都来齐了!”

宋玉新连忙答道。

“他们都说了什么?”

“话是不敢乱说,不过大家心里都带着疑惑!”

“哼,再让他们急一会!”

又一次,唐浩然继续将注意力转移到手中的《大学》上,穿越的后遗证就是自己的记忆力和过去有着显著的变化,不单过去只是看过一眼的文章资料记得极为清楚,甚至现在亦有种过目不忘的感觉,这倒对恶补国学的自己有很大的帮助。

不知过了多久,直到宋玉新在一旁轻道。

“大人,已经十点了!火候差不多了!”

“嗯,差不多了!”

说罢,唐浩然才站起身,缓步朝着大堂走去,在将从屏后走出时,便听到大堂内有些着急的话声,听着话间隐隐的抱怨,他冷笑一声,便板着脸走了出来。

几乎是在唐浩然走出的时候,原本还如闹市般的大堂瞬间便是一静,所有人都把视线投向穿着从三品官服的年青人,他确实年青,年青的出奇。

“他就是唐浩然吧,瞧着不过二十岁模样,当真是……”

心底感叹着,崔栋奇还是同其他人一样,在唐浩然走出后,纷纷离椅跪着叩头见礼。

“草民(下官)见过大人。”

自称草民的自然是什么都没有草民,称下官的则是那些捐了个官身的,待他们行完礼后,唐浩然才请他们免礼,待他们都坐下后,方才打量了一圈,注意到这等了差不多两个钟头,却仅只有四五双眼发红,涕唾不止一副烟瘾上来的模样,于是便开口问道。

“诸位皆操持烟馆,既然烟土美为“**”,不知诸位为何不用?”

唐大人的反问,让崔栋奇等人立即明白了,为什么会晾大家伙这么长时间,原来是等着人烟瘾上来啊!众人那里敢言,纷纷低下头去。

“既然诸位不吸食烟土,又为何操此贱业!”

相比先前语气的平淡,唐浩然的语气变得更加严厉,他盯视着面前一个个垂首而坐、不敢言语的烟商,继续说道。

“诸君皆是丰衣足食,家道富庶,操持烟馆年年获银颇巨,然我三地同胞却正饱尝烟毒之难,大家皆是百万生灵中之一,尔等身在福中,于心何安?在下历观史册及因果各书,烟毒横行是恒古未有之惨事,方今中国之患不在灾害;而在于烟患。烟毒耗民元气;湖省尤为严重。欲振中国之贫弱;必以此为大端,欲革历年固习,非痛加拔除不可!……在此本官奉劝诸君:行以禁烟,救我湖广数千万同胞于毒灾之中。则我湖广幸甚,国家幸甚!”

说完之后,唐浩然恭恭敬敬地对着诸人抱拳拱手,深深一鞠。众人听他说完之后,先是沉寂了一会儿,随之便小声议论起来。

这是唱的那一出戏,是让大家伙不再卖烟吗?

“大,大人,非我等不知烟害,可自从烟毒传入,这百姓日益食之,早已习惯,即便是我等不卖,亦有洋人、他人贩卖,还请大人明鉴,”

作为烟馆业的行首,崔栋奇还是站起来替大家伙说起话来,他的话音一落,周围顿时便是一阵附和声,在他们的言语间,似乎他们卖烟于百姓,是济民所需似的,行着菩萨事。

“嗯,”

轻点下头,唐浩然看了众人一眼,然后又盯着崔栋奇说道。

“若浩然为百姓计,一意禁烟,又当如何!”

唐浩然的一声质问,顿时让崔栋奇后背冒出冷汗来,心知这唐大人背后就是张制台的话,他那里敢言声,原本还连声附和的众人,那里还敢在言语,纷纷再次垂首,倒是有几人暗自冷笑着,一副且看你能猖狂几时的模样。

在众人不再说三道四后,唐浩然才继续说道,

“不过,浩然又岂不知烟毒之泛滥,有诸多原因,诸位亦操此贱业久矣,又能岂能夺诸位之生计,加之百姓亦习惯食烟,断然戒之似又不妥,因此,浩然奉总督大人之命,于湖北行以渐禁之法,以免烟毒肆意泛滥,”

唐浩然的一句“渐禁”,听到众人耳中,只让原本被心魂不定的众人,立即回过神来。

其中一人站起身,颇为紧张的试探着问道。

“不知大人所言渐禁之法为何,还请大人告知我等。”

坐在那纹丝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