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帝国的朝阳-第8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可现在,当朝鲜银行于上海、汉口开办分行之后,不过短短半个月的时间,朝鲜银行便吸纳了超过一千三百万两存款,而这其中有四百余万两海军衙门铁路专款,但这不是最大头,真正的大头是湖北禁烟局的存款——烟商押金,禁烟局特许烟商于全省多达5000余人,而其押金便多达八百余万两,正是这两笔存款,使得朝鲜银行可以分两批向北洋公司提供一千万元的贷款,有了充足的资金,许多原本存在于纸面上的计划,自然也就提到了日程上来,其中就包括仁川的北洋造船厂。

今天之所以来到这里,就是为了选择造船厂的位置,实际上这个位置是史腾阁选择的,过去的几个月里,表面上看似无所事事的他,却从没有闲着,他一面继续从事着舰船研究,甚至还带了两名学生,另一面则是研究仁川一带何处适合建船厂。

在一番查看之后,史腾阁选择了这片海滩,之所以选择这里,不仅仅是因为其水深海阔,且又有永宗岛为屏,可以说是一片天然良港,适合筑港,亦适当于此举办船厂。

“滩前入海3丈水深愈四丈有余,且滩深达三百余丈、宽亦有五六百丈,地平面阔,在仁川没有比这更好的位置了!”

史腾阁手指着眼前的这片海滩继续说道。

“而且又位于进港要地,若是于此修建船坞,船厂,船舶进坞极为便利,且这片山基按前几日考察确定,其亦以花岗岩为主,以职下之见,可直接沿岸爆破采石,一来即可向内展宽,以供他日机器厂、工房、料仓所用,又能直接用取石彻坞,除铁制水闸、机器以及洋灰尚需进口外,估计仅原料一项,即能省银十数万两之多!”

手中打着洋伞,史腾阁来回的在海滩上走着,此时他神情显得极为兴奋,原本他甚至怀疑唐浩然邀其来朝,不过只是重他知船之用,顶多也就是成立个如招商船局一般的企业,委其主持企业,可那曾想到,其却从所携带一百二十五万两银款中取出十万两,令其购买各国舰船刊物,了解最新的舰船资料,甚至还决定在正于筹备间的海校之中创办船政系,专司造船,不过因为资金问题,这造船厂却被暂时搁置了,虽是如此,但史藤阁还是看到了唐浩然同其它中国官员的不同来。

正像其当初承诺的一般,在刚一解决资金问题后,其便拿出了六十万元,用于创办船厂,虽银款看似不多,甚至不及旅顺修建一座船坞所费。但史腾阁却非常清楚官办船坞的问题在什么地方,这六十万元,足够创办一座设备齐全的四坞船厂,而且诸如锻铁等车间一应俱全,虽说如果造舰还需添加设备,但船厂的基本设施却已经完备。

“大人,昨日于仁川厅海关处,职下特意询问了一下,仁川每月入洋船、国船不下百艘,其维修、保养皆往日本、天津,甚至上海,若于此修船厂,以职下来看,不若先建四座船坞,两座50丈船坞,可修造五千吨铁轮,另两座可为35丈船坞,在修筑时,适当留下空间,待到将来再对船坞加以扩建……”

听着史腾阁的建议,唐浩然只是笑说道。

“归祖,这造船你是内行,这件事完全由你负责,我还是那句话,你造船,我来用船,待到时机成熟的时候,咱们……”

手指着眼前的这片港湾,唐浩然满是憧憬的说道,

“咱们就在这里造军舰,我要在仁川建一支海军,一只真正的现代海军,我已经想好了,海军学校就建在永宗岛上,远离陆上那些污七八糟的东西……”

提到海军学校,唐浩然朝着身边苏跃扬看去,原本被大人的一番话说的心情激荡的苏跃扬连躬身应道。

“大人所言极是,无论是天津水师学堂也好,福建船政学堂也罢,出校随处可见酒馆、妓院,以至烟馆,若建于孤岛,必可屏断……”

说话间,苏跃扬突然想到于刘公岛进行海训时,于岛上所见的那些设置隐密的妓院、酒馆,那底气顿时也就没有了。

“大人,学校虽建于孤岛,可商人皆是趋利之徒,若是其于岛上设店,只恐怕……”

听着苏跃扬的担心,唐浩然却不以为意的摆手说道。

“无妨,这永宗岛几无居民,除去朝鲜炮台外,完全为一荒岛,到时候直接把全岛列为军事禁地,商贩敢入者,杀无赦!”

其实这倒不是唐浩然的首创,这完全是从日本人那学来的,为了确保学校的学习环境,日本海军即将海军兵学校迁往江田岛,并同周围的地主土豪们都签订了协议,学校周围的土地绝不能用于建造酒馆,妓院以及其他一切可能使人腐化堕落的场所,从而从环境上首先确保学校周围的“纯洁”,进而令学员能够全身心的投入学习中。

现在来到这个时代,自然不妨直接套用这一“成功模式”,对于本就不懂教育的唐浩然来说,借鉴后世的“成功经验”,无疑是避免失败的最好选择。

“大人,这样会不会太过……”

不待史腾阁说太过严厉,唐浩然却笑道。

“严厉?军法岂容儿戏?无论是操练卫军亦可是警察,但行伍者敢吸食大烟的,也是杀无赦,于我之见,此策更应推行之全国,烟商敢于将大烟售于官员以及军人的,也照此办理,不行以铁腕,谈什么富国强军!”

望着雨幕下的仁川湾,唐浩然只觉得胸腔中一股热浪翻腾着,甚至连他自己都没有注意到,相比于刚来到这个时代的时候,自己发生了许多变化,尤其是某种心态上的变化,他变得更加功利,甚至不择手段。

当然,他自己并没有意识到这种变化,只是感觉自己越发的融入这个时代。如此时生杀任决时,已全无一丝负担。

“平涛,你觉得呢?”

一番厉言后,唐浩然把视线投向苏跃扬,脸上的笑容全没有了方才的凛凛杀意。

“大人所言极是,治军首在军纪,以标下之见,新建陆海军与旧军不同者,亦当首推军纪,军队之战力,全赖军纪之严苛,非但食烟者当杀无赦,日常训练中亦当推崇严苛军纪,不能让兵佐畏军纪如虎狼,又焉能练就虎狼之师!”

苏跃扬的言语中没有凛凛杀意,有的只是一番看似颇有感触的体会。

“标见于天津所见,虽国朝逢虞时动辄以斩首而定军心,然于西洋军中却极为罕见,国朝治军,皆以官长为是,非是战时亦无意严加管束。反观西洋治军却以军纪为先,专设有兵佐约束军纪,且其军纪之严苛,更远甚于国朝,兵佐言行举止皆受其制,其兵佐平素视军纪为虎狼,战时焉敢不效全力……”

方跃扬讲解着国朝与西洋治军的不同时,唐浩然却在心里想到另一句话“封建军队与近代化军队最大的不同,首推军纪”,自然对苏跃扬的这番见解极为认同。

“平涛,关于军纪一事,待回去之后你同商德全他们协商一下,参照泰西诸国,再结合咱们的习惯制定一个适合咱们的军纪!”

军纪,现在的卫队军纪还太过笼统,既然自己要建的是现代军队,这军纪自然也应该制定出来,在唐浩然作着吩咐的时候,在旁边一直听着二人谈话的史腾阁见大人说完了,便于一旁说道。

“大人,职下有一点想法不知当说不当说!”

“归祖有什么想法尽管直言!”

瞧着神色极为认真的史腾阁,唐浩然笑说道。

“是这样的,大人,虽说职下心愿是为造船,可有一点却不能不说,大人,可知如江南、马尾之船政所造船为何所费颇高?以至于李中堂等人皆言,造船不如何买船?”

“嗯,应该同制度有关系吗?”

“亦是其因,亦非其主因!”

“哦?怎么说?”

唐浩然不无疑惑的看着史腾阁,除去贪腐成风之外,还有什么别的原因吗?

“大人,虽说国朝自二十余年前即已开始造船,然其船料皆来自外洋,如木料者大都来自暹罗,铁料以及钢料皆来英国,以当下为例,每吨造船钢板,于英国造船价不过26两,而运至上海、福州,加以运费以及洋行加价后,每吨高达36两之高,若是军舰用之哈维钢,其价更高达百两,以当下一艘千吨铁壳船为例,仅船料多费数万两,料价不下,船价自然居高不下,这造船自不如买船了。”

这……

史腾阁的话,让唐浩然先是一愣,而后又是一阵沉默,确实诚如他说的那般,造船原料价格居高不下,造船成本又岂能下来?

办一个钢铁厂!

这可不仅仅只是造船厂需要,还有机械厂、兵工厂以及其它各项事业都需要钢铁,这个时代恰正是钢铁时代的萌芽,如果没有钢铁厂其它所有的事业都将是无根之萍,而更为重要的恐怕还是因为自身的专业——唐浩然本身学的就是钢铁专业,若是办个钢铁厂至少这个专业对口。

现在特区亦有对钢铁厂的需求,亦有资源上的保证,大同江口的高品位优质铁矿作为保障,虽说朝鲜没有适合炼焦的烟煤,但开平煤却极适合炼焦,运煤船往天津输出无烟煤,再运出廉价的开平煤,于仁川炼焦,炼焦煤气亦可供民用。

发展钢铁工业原本就是特区建设的计划之一,只是……唐浩然并不想用自己的钱去办钢铁厂,虽说现在银行还能再提供一笔五百万元的贷款,但如果有可能,他还是希望用别人的钱去办这件事。

“大人,以职下之见,现在当聘请矿师,对朝鲜矿产加以堪定,若朝鲜有铁矿,可考虑先建一座年产万吨左右的钢铁厂,所费不过十数万两,毕竟未来无论是铁路亦或是造船、修船都需要用到钢铁……”

唐浩然的沉默,看在史腾阁眼中,却让他以为是其在犹豫,一直埋头研究舰船以及船厂择址的他,并不知道钢铁厂早已进入统监府和公司的规划之中。

“年产万吨?不!”

摇摇头,唐浩然不无认真的说道。

“这样的钢铁厂太小,至少在四五万吨,否则全不够铁路、造船以及采矿用的,更不要提还有工业上用的钢铁了,不过这钢铁厂嘛,咱们要想办法,让旁人出这笔银子!”

(明天加更,求!帝国的朝阳读者交流群:150536833,欢迎您的加入,有什么想法或建议,尽管向无语提!拜谢!)

第53章北洋衙门(第二更,求月票!)

打从进了十月,这京城的天气便一天天的冷了下来,天气冷了,可朝堂上却越发的热闹了起来,从年中北洋衙门借着“东顾之忧”生生把海军衙门的二百万两筑路款给夺了过来,开始筑起铁路来,这户部便开始抱怨起银钱窘急来,先是一份折子请缓发京城旗饷,惹的天怒人怨,京城的老少爷们无不是骂着那位翁常熟,可骂过没几日,这风声便是一变,弄了半天不是翁常熟把银子给花没了,原来这银子全都被北洋拿去修铁路买军械去了,顿时那骂声便落到了天津的李鸿章那,似乎这天下的银子都被他李鸿章给花了似的。

这边李鸿章上了个折子请旨为北洋水师诸舰添制最新式阿姆斯特郎速射炮,那边便是有一群言官纷纷上折要求驳回,大有天下之银饷不能全用于北洋的道理,也就是在这风头上,一份从朝鲜统监府上的折子,却又于朝廷掀起了浪来,这折子倒也简单——请修铁路至盛京同关外铁路连,以固藩离以解东顾。

好嘛!

这折子一递顿时让言官们找着了理来,纷纷上折赞同,这些年不是成天说着朝鲜藩蓠固否,事关祖宗之地根本嘛,原本就对北洋“天下之饷具济一方”心存不满的言官清流们,在翁同龢张之洞等人的授意,纷纷于朝中大谈朝鲜藩蓠的重要,更言称“非铁路相通不可巩固藩蓠”。

言官清流们谈着,皇上瞧着那局势大有不同意不可的势头,虽说心里想把那路款解到朝鲜去,但李鸿章的折子里提的到清楚“筑路已展,断不可半途而废”,于是和过去一样,碰到难题的光绪便把皮球踢给了慈禧,接过这皮球的慈禧太后也知众情难违。好在心里已早有打算,再说原本这芦汉路款解修关内外铁路,原本就是出于平衡之需,至于“东顾之忧”反倒是其次,眼瞧着清流众人借口朝鲜筑路针对北洋,便接急颁了两道懿旨,一道是就朝鲜之忧朝宫廷有所晓谕,同意朝鲜筑中为“巩固藩离之必要”,但同时又称朝鲜之路当为内外铁路之支线,既内外铁路已修,展线亦无不可,也勉励“大小臣工,精白一心,共体国事”。

另一道懿旨,则是直接发给李鸿章,令其与朝鲜统监府会商铁路展线一事。换句话来说,慈禧三言两语的便化解了这个问题,既让清流众党说不出话来,又让北洋有了回旋的余地,而在另一方面,慈禧太后却忽视了一点,她为自己稳一稳脚步,却不能弥补清议对醇王和李鸿章的不满,亦无法改变朝中清流与王公军机和地方实力派间分歧,但这种平衡与互相制约恰也正是她所需要的。

如果说整件事中,唯一让她有欠考虑的恐怕就是把驻朝统监的位置放平到了北洋大臣衙门同等的位置,或许旁人意识不到的这一问题,但于宦海沉浮数十年的李鸿章却在第一时间,意识到了这个问题。

这边朝廷把朝鲜筑铁路一事踢给了两个衙门,自行商办铁路,作为北洋大臣的李鸿又岂没有嗅到其中的五味,于是在懿旨下来之后,便第一时间招集幕僚问计。

“荃帅,”

周馥瞧着端着茶杯的李鸿章说道,

“既是由两衙门会商此事,且朝鲜铁路又是内外铁路之展线,那理应待到铁路修至盛京后,再行定夺!”

“只恐怕,如此一来,唐子然定会不满。”

张佩伦在一旁边说道,

“若是不速结此事,不知会惹出多少乱子,到时若是影响筑路一事……”

说着话,他朝着唐廷枢与盛宣怀两人看去,现在铁路一事是由他们两人负责的,他们两有什么意见?

“大人,这路款不断不解往朝鲜!”

生怕张佩纶说出解路款于朝鲜的主意,好不容易争着筑路的盛宣怀那还会罢体,连忙急声驳道。

“朝廷每年拨款不过二百万两,以此款筑路不过七十余里,若解款往朝鲜,恐怕没有十年二十年之功亦难成此路,内外铁路悬决,必将为他人乘!”

盛宣怀的话顿时卡住了李鸿章的命门,之所以争夺路款筑内外铁路,却是为了打压张之洞,否则数年之后,世人言洋务,恐怕只知张南皮,又岂知他李合肥,再则,若是铁路筑上十年二十年,这十年二十年间,又会生出多少变乱?惹出多少麻烦?

可这筑路却不是想筑便筑,需要银子,若是解路款于朝鲜,这一年恐怕连这几十里铁路亦修建不得,默点下头,算是表示了赞同,李鸿章的眉头却是紧锁着。

“岂有此理!这唐子然未免也忒不念情份了,若是没有咱们北洋给他撑着腰,他又岂能安稳的当这朝鲜的太上皇,中堂大人,以职下之见,既然朝廷令其与衙门会商,便电令他来天津,待到其到天津之后,当面问他,看他如何作答!”

对于张士衍的建议,不便直言的李鸿章,也不能附和,唯有保持沉默,但面上全是对自家子侄的失望之色。

“其中,子然这个人倒也不差!”

倒是原本一直沉默不语的唐廷枢,在一旁说了句公道话来。

“现如今南北皆修铁路,其统监朝鲜,欲修铁路亦是为固藩蓠之举!”

“唐子然倒也不是妄为之人。”

张佩纶这句话却有着别的味道,毕竟他唐子然于朝鲜可有非旨废君的先例在那,这小子干的事情总是会出人意料,

黯然摇头,李鸿章然后又接着问道:

“你们说说,唐子然上这份折子,打的是什么主意?难道就是为他张南皮张目?”

李鸿章之所以说出这句话,却是因唐浩然出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