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光绪中华-第32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考希伦(Thomas Cochrane)1844…1846
  英格利斐德(Samuel。H。。 Inglefield)1846…1847
  黑木(Black Wood)1847…1849
  柯利尔(Collier)1849…1850
  奥斯汀(Charles Austin)1850…1852
  裴洛(Fleetwood Pellew)1852…1854
  施泰麟(James Stirling)1854…1856
  西马(Michael Seymour)1856…1858
  何伯(James Hope)1859…1861
  凯古柏(Cooper Key)1861…1862
  吉来特(Henry Kellelt)1869…1871
  瑞德尔(A。 J Ryder)1875…1877
  喜而雅(M。 Hillyal)1878…1880
  欧威尔(George O。 Willes,或译作韦力士)1882…1884
  陶威尔(W。 Dowell)1884…1886
  哈密敦(Verey Homilton)1886…1888
  沙尔曼(Namell Salman)1889…1890
  李查理(Frederick Willson Richards)1891…1892
  斐利曼特而(E。 Fremantle)1892…1895
  四、英法联军时“中国舰队”的活动
  十九世纪中叶,中英之间曾经发生二次大战,一为鸦片战争(1839…1842),一为英法联军(1857…1860)。在这两次战争中,英国政府都采取“炮舰政策”(gun…boat policy),而以其优势的海军为先锋。在鸦片战争时以东印度舰队为海军的主力,到了英法联军时则以“中国舰队”为其主力军。当时指挥作战的舰队司令为西马(Michael Seymour)。西马出身于海军世家,其父是拿破仑战争(The Napoleanic War)时的名将。而他也自幼时即参加海军,具有四十余年海上的经验。他本在波罗的海海军那皮(Sir。 Charles Napier)将军之下服役,嗣以克里米亚战争(The Crimean War)行将结束,而远东又行将多事。海军部为借用他的长才,特将他晋升为海军少将(Rear Admiral),以接替施泰麟(James Stirling)为“中国舰队”司令。西马于1856年之春到任,其所受的训令有二:一是监督俄国海军在西太平洋的活动,一是协助港督包令(John Bowling)与中国交涉修改南京条约及进城事宜。'12'
  西马在英法联军时期所扮演的角色,可以划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在广州之役(1856…1857)时。当西马抵达香港后不久,适以“西林教案”(1856年7月25日)和“亚罗事件”(1856年10月8日)先后发生,事态变得相当复杂。为了加强对华交涉,港督包令及广州领事巴夏礼(Harry。 S。 Parkers)都主张采取强硬的态度,凭借武力迫使中国屈服。于是西马遂成为执行此一任务的关键性人物。虽然此时法国与美国亦于同时参与攻打广州的行动,但仍以英国的海军为其主力。在西马的指挥之下,分由其部下懿律准将(J。 B。 Elliot)等率领兵船 “Syhille”, “Barrocouta”, “Cormandel”, “Encounter”, “Sampson”, “Colcutta”, “Winchester”, “Bittern”, “Elk”, “Camille”, “Niger”, “Aukland”等。对于广州外围的军事据点,如猎德炮台、威远炮台、横档炮台、虎门炮台等地展开猛烈的攻击,并予以占领。同时,且以船炮对于城内的总督府大肆进行轰击,施行空中威慑。又与中国的帆船水师发生大战,以七艘炮艇将二十艘中国水师击溃。尽管西马等对广州不断地进攻,并向两广总督叶名琛一再提出警告,甚至发出最后通牒,要其应允英方所提出的修约、进城、赔偿、道歉等条件,但叶氏却绐终未予理会。一则由于省河水浅,英军大船无法驶入。再则由于英军兵力不足,无法大举。于是包令及西马只得求援于印度及海峡等地总督派兵相助。适以印度有兵变(1857年5月13日),一时无法如愿。直至是年(1857年12月24日)才由联军大举攻陷广州,俘获叶名琛。此一战役始告一段落。计自1856年10月到1857年11月止,前后长达年余之久。值得注意的是,在此期间,英美两国都曾对于台湾发生兴趣。西马拟派人赴台调查,美使伯驾(Peter Parker)亦拟梁指,因之特为照会包令,表示反对,其事遂告终止。'13'
  第二个阶段是大沽口之役:广州失守后,英方为了对清廷直接施加压力,于是乃决定挥军北上前往白河口,威胁北京的门户。由新任的英使额尔金(James B。 Elgin)会同法使葛罗(B。 Gros)组成联军。从双方所出动的兵力来看,可知英军比较法军占有优势。英船15艘、法船11艘,英炮192门、法炮164门,英军2088人、法军1000人。故知此次战役的主力仍由西马负责指挥。由下表即可知英法联军兵力的概况。'14'
  国别舰名舰类火炮(门)舰员马力(力匹)
  英国舰
  队加尔各答号帆舰84720
  煽动号快速帆舰40270
  愤怒号明轮蒸汽护卫舰6220400
  纳姆罗号蒸汽炮舰6120180
  鸬鹚号蒸汽炮舰898200
  瑟普莱斯号蒸汽炮舰898200
  富利号明轮恭汽炮舰8160515
  克罗曼德尔号明轮蒸汽炮舰560150
  期莱尼号蒸汽浅水炮艇54880
  莱文号蒸汽浅水炮艇54880
  鸨号蒸汽浅永炮艇34860
  负鼠号蒸汽浅水炮艇34860
  坚固号‘蒸汽浅永炮艇34860
  弗姆号蒸汽浅水炮艇34860
  海斯坡号蒸汽供应舰554120
  国别舰名舰类火炮(门)舰员马力(力匹)
  法国舰
  队复仇者号快速帆舰50
  果敢号快速帆舰50
  普利姆盖号蒸汽炮舰8
  弗勒格顿号蒸汽炮舰8
  监禁号蒸汽炮舰12
  梅耳瑟号蒸汽炮舰12
  雪崩号蒸汽浅水炮舰6
  霰弹号蒸汽浅炮舰6
  火箭号蒸汽浅水炮舰6
  龙骑兵号蒸汽浅水炮舰6
  雷尼号轮船(租用)
  资料来源:采自戚其章《晚清海军与衰史》页66…67。
  英法皆为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海上强权。此一战役出动如此庞大的兵力,自非封建落后的中国海军之所能抵挡,实可以说第二次鸦片战争是一场“不对称的战争”。而且实际上也没有海战发生,甚至连原先由西马与法国提督所拟妥的“攻击大沽炮台计划”都派不上用场。因为在大沽口仅有有守军9000人、大炮30尊、英法联军仅以斯莱尼号(Staney)及鸬鹚号(Cormorant)等六船,花费二小时,即在五月二十日将之全部占领。接着又占领天津,并胁迫中国政府与之议和。继鸦片战筝15年之后,中国再度地与之订立了丧权辱国的“天津条约”。有意思的是,由于西马与额尔金二人的不睦,双方曾在英国政府里互控而引起一激烈的辩论。尽管其后香港的商会对西马大为颂扬,并且致以酬金,但额尔金却对之深为不快。'15'
  英法联军之役,于1858年大沽一战之后一波三折,至1959年6月,因换约问题,于大沽口再度发生冲突。此时英使已由额尔金易为其弟普鲁斯(Frederick Bruce),而法使则以布尔布隆(A。 De。 Bourboulon)取代葛罗。另外,“中国舰队”司令英国海军提督西马也换成了何伯(James Hope)。这一次英国所出动的兵力计有战舰20艘、大炮174门、官兵2000人;法国则有军舰2艘、大炮50门、官兵数百人,故战争的主力军仍在英方。
  6月24日,英法联军驶抵大沽。因不顾中方守将的警告,强行由大沽登陆,双方遂发生冲突。6月25日上午10时,英军派船11艘、法军兵船1艘开始军事行动,各舰依次为:“欧掠鸟号”、“杰纽斯号”、“鸻鸟号”、“鸬鹚号”、“庇护号”、“茶隼号”、“巴特勒号”“纳姆斯号”、“负鼠号”、“佛里斯特号”。“高飞号”。由于大沽口内水浅,仅能以较小的炮艇作为先锋,由“负鼠号”(Sposum)领先、“鸻鸟号”(Plover)、旗舰“鸬鹚号”(Cormorent)及庇护号(Pique)与高飞号(High fly)等继之。因不知此时中方守将僧格林沁已将大沽炮台暗为增强,加以英军轻敌深入。双方经过激烈的炮战之后,英军大为失利。军舰5艘沉没、6艘重创、2艘被俘、官兵死伤500余人,而海军提督何伯腿部亦受伤。这是自鸦片战争以来,中国对英国作战罕有的胜利,也是英军所遭遇的一次沉重打击。'16'
  兹将此次战役英、法两军所派船舰列表如下:
  资料来源:戚兵章《晚清海平兴哀史》页80。
  国别舰名舰类火炮(门)舰员马力(力匹)
  英国舰
  队切撒皮克号蒸汽巡洋舰51520400
  高飞号蒸汽护卫舰21240250
  巡洋号蒸汽炮舰1616560
  魔术师号蒸汽炮舰16220400
  纳罗姆号蒸汽炮舰6120180
  鸬鹚号蒸汽炮舰898200
  富利号明轮蒸汽炮舰8160515
  科罗曼德尔号明轮蒸汽炮舰560150
  负鼠号浅水蒸汽炮艇54880
  阿尔及林号浅水蒸汽炮艇3
  庇护号浅水蒸汽炮艇3
  巴特勒号浅水蒸汽炮艇3
  佛里斯特号浅水蒸汽炮艇3
  鸻鸟号浅水蒸汽炮艇3
  欧掠鸟号浅水蒸汽炮艇3
  杰纽斯号浅水蒸汽炮艇3
  茶隼号浅水蒸汽炮艇3
  高贵号浅水蒸汽炮艇3
  协助号蒸汽运兵船6118400
  海斯坡号蒸汽供应舰554120
  法国迪歇拉号蒸汽巡洋舰50
  舰队诺尔札加拉号浅水蒸汽炮艇
  为了对华报复,英、法联军于1860年三度北上,领军的公使再度易将,仍由额尔金与葛罗回任。英军方面除海军提督何伯之外,又增加了陆军提督葛兰忒(J。 Hope Grant)作为全军的最高统帅。这次的规模更为庞大,仅英国即派步骑炮兵一万余名,海军战船70艘,运输船只143艘。法国则派陆军7000人,总计有18000人。举凡新式的阿模士庄大炮(new Armstrong guns)及新式的辎重车队(new military train)均全为出动'17'。分由烟台(法军)和大连(英军)出发,于大沽口之外会合。8月1日,英法两军在毫无抵抗之下登陆。14日陷唐沽,21日陷大沽,23日陷大津,10月13日占领北京。一路势如破竹,清政府只得完全屈服与之订立“北京续约”,而使侵略者饱获一切。此时北方大熊俄国则利用此一良机趁火打劫。除得到通商以及外交等特权外,且侵占中国黑龙江以东及以北的大片土地。比起英、法、美更形凶恶与狡诈。
  五、“中国舰队”在“云南事件”交涉时期的作用
  英法联军之役的同时,适以太平军之乱方殷,英法于战争结束后,最初尚保持中立,及于1860年间,从清政府方面获取许多利益,为确保其通商,乃转而对清廷加以支持。英国之“中国舰队”司令海军提督何伯为保护上海及其周围地区贸易安全,乃决定与清军配合协同作战,长达年余之久。表面上看来,英国对华政策似乎有了转变,表现友好。实则其一切的作为乃在维护英国自身的利益。不意,双方相安无事之后的数年,又因“云南事件”引发中英之间的轩然大波。
  云南事件(Yunan Case)发生于1875年(光绪元年)2月21日,因为英国翻译员马嘉理(Augustus R。 Margary)在云南被杀,故又称为“马嘉理事件”(Margary Case),此次为英国的探测队由缅入滇、英方原本即含有阴谋,故为云南当局所不欢迎,因而有此一不幸事件之发生。说来本是一椿地方个别事件,不难加以解决。可是由于当时的英国公使威妥玛(Thomas Wade)熟悉中国官场情形,加以想借机建功,于是乃将其事予以扩大,向中国政府进行敲诈勒索,虚声恫吓。并提出最后通碟,扬言如不答允所提条件,即将断绝两国邦交,下旗回国。而英国在华的海军“中国舰队”也因之成为其利用的武力,随之推波助澜。
  此时的“中国舰队”司令为副提督瑞德尔(Vice…Adm。 A。G。 Ryder),从英国海军部所藏之档案中,可以清楚地了解瑞德尔在此次中英交涉期间所作的活动情形。他除了曾在英国公使馆内与威妥玛密商大计之外、并将其兵舰有计划地分布于中国各重要港口:天津:“克鲁夫勒号”(Groveler),烟台:“吉斯瑞尔号”(Kestrel),上海:“塔利莎号”(Thalia)及“哈尔奈特号”(Harnet)以及旗舰“警醒号”(Vigilent),汉口:“蚊子号”(Mosquito),厦门:“赫特号”(Hart)。'18'不过,瑞德尔与威妥玛的意见并不完全相同。威妥玛为了向中国施压,认为兵力不足,拟向英国政府求援增兵。但瑞德尔却不以为然,认为以“中国舰队”现有兵力已经足够应付当前的环境。故当1876年8月21日烟台会议时,瑞德尔非特亲自陪送威妥玛从上海到烟台,且还令其部下兰布尔(Lambert)率领一支所谓的“飞行舰队”(The flying squadron)前往大连及牛庄,以为声援。'19'故当李鸿章将由天津出发前往烟台谈判时,一部份天津士绅乃出面请愿,要求李氏不要轻易前往,以免为英人挟持。李氏识破其计,不以为意,依然如期前往,并乘机参观英、德军舰,而与其它各国使节联欢,以示其不受要胁。'20'卒于是年9月13日与威妥玛达成协议,签订烟台条约。除允诺赔偿恤金200,000两外,并又增开重庆、芜湖、宣昌、温州、北海五处作为通商口岸。依据史家米契(A。 Mickie)之见,以为从表面上看来,烟台协议的关键似乎系于停泊在数百里外大连的“中国舰队”之“飞行舰队”(the flying Squadron)。实际上,英国政府并无意再次对中国用兵。故“中国舰队”对于此一事件所发生的作用,仅在于为其外交的后盾,而对于中国的威胁则为有限。'21'此说的正确性如何,尚值得再加讨论。
  六、“中国舰队”与其它国家海军之关系
  (A) 与法国海军舰队的关系:英、法皆为西方海上的强权,为了争夺海上霸权、虽曾发生长期战争,但也曾因有相同的利益而结合为同一战线。如与俄国之间的克里米亚战争(1884…1885),与中国之间的第二次鸦片战争(英法联军1858…1860)。到了中法战争时期(1884…1885),双方则因立场不同,而发生龃龉。法为侵占越南,并企图打开中国西南的陆上门户,同时还欲攻占中国沿海城市、迫使中国对之赔款。故除在越北用兵外,又利用其优越的海军在台湾及福州之间大肆骚扰。而英国则因在华贸易额冠于他国,一旦中法发生大战,必然波及到其在中国沿江沿海的许多通商口岸,影响其侨民的安全与商业利益。故而乃借口中立,出动(中国舰队),可以保护。
  当1883年底中法谈判濒临破裂之时,英国政府即决定采取防范措施。宣布立场中立,并呼吁作战的双方均需维护英国侨民的安全与利益。同时,又联合欧美各国采取共同的行动,而由“中国舰队”司令欧威尔(Vice…Adm。 George, O。 Willes)负责居中协詷(Concert)各方。经过外交途径联络的结果,德国、美国、西班牙、葡萄牙、意大利、奥匈帝国等国政府都表赞同,愿意派遣其海军与英国合作,共同巡逻各通商口岸,保护侨民,维持中立。唯有日本与俄国曾经发生问题。日本虽欲出兵,但以中国当局对之有所顾虑,而表示反对。嗣以英国对华进行劝说,谓其行动仅限于上海作为护侨,中国方才应允。日本原拟派遣三艘战舰,后减为二艘,分别为:“Faso”及“Kan”,由Rear…Adm。 M。 JUNZO率领,此举象征的意义大于实质的意义。因为日本的海军已受到西方国家所承认,并居于平等的地位,同时也开启了其后(1902)日、英同盟一线远景,意义殊为重大。反观俄国则为不然虽曾接到英国所作的参加中立国之邀请,但以英、俄素有猜嫌,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