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再证红楼-第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点童真,不曾如他人那般早早的被这社会,被大环境磨平了自我,只顾随波逐流,被那功名利禄淹没了心智。

  他不是不喜看书,比如说对她,对秦钟,对当初来的宝钗,问的第一句话,竟都是:可曾读过了书?读过了什么书?这一类的话。

  所以,他也会说“明明德之外无书”,只不过,他却讨厌那些读书为了经济仕途,讨厌那些拿“圣人言”来给自己的行为作遮羞布的家伙罢了。

  在风清记忆中的那个世界人人都说他没担当——虽然他是没担当不错,可是在这其中,又何尝不是有一部分“孝”在其中?

  城市中的女孩子看的少了,她作为风清的时候,却在偏远的,尚存古风的地方——也被说是尚且愚昧的地方——看过的。

  有这样的男子,爱他的妻子,也知道她的妻子贤惠,但凡他的父亲母亲说她妻子错了,他明知没错也必要打她妻子一顿。甚至,还有不少因父母之言,明明夫妻恩爱,也还是和妻子离婚的。这固然是愚孝,却也依然是一片孝心。

  宝玉也是如此,他固然没有担当,但在这其中,却也有一部分原因,是他不敢也不肯违逆王夫人。就好像他在不喜经济仕途,都必要在他那父亲面前敷衍一样。

  他也不是不会待人处事,不是全然无才,只是,这待人接物,这份才气,都只在喜欢、欣赏的人面前才有所表露。若在贾雨村那一流的人面前,便只一味痴呆作傻,成了一个愚儿了。

  总之,这是一个太矛盾的人物。

  他蔑视功名权贵,本身却享受着功名权贵带来的好处;他明明有才有天赋,却甘心混于女儿从中,逃避仕途经济……

  现在的他,完全可以说是在逃避。可以说是宝玉蒙尘,一片灵性全藏于混沌之中吧。

  黛玉很想知道,当他知道他是在逃避,发现自己避无可避的时候,他会怎么做。

  要知道,宝玉能和她关系这么好,就因为他们有一个蔑视功名利禄的共性。因为这种事情,几乎免不了踩着别人往上走。虽然并非没有清正之官,但大部分官员都是这样的。

  她自己也就算了,她自忖,自己的祖先帮助太祖立国而封侯,后代除了她那老爹几乎都是闲散侯爷。他那父亲,若是个贪官,手中的银两就绝不止这些了。只不过在那个位置上,总有些必收之财罢了。也因此,她手中拿着五十万两,自认这个遗产还是很正当的,那二百万就当作不存在也可以。

  贾宝玉呢?他现在的这个荣华富贵,可不是让他平白享的。他终有一日会发现自己要付出代价。混沌中的选择……他到底会选择哪一方?

  她不介意提醒、敲打他两下,但他的选择,她也只能看着而已。她不能替他作出决定,只能尝试让他看清事实。

  想起秦钟,那个柔弱风流的男孩子,想想他的作为,黛玉便又叹息了一声道,“这秦家倒也可怜,这么一来,也就后继无人了吧?这香火,却是断了。”

  此后,还有什么人能记得有这么一家人呢?

  听了这话,正不知在沉思些什么的宝玉便又是一愣。但他还来不及说些什么,贾母身边的鸳鸯就过来了,说是贾母找他们过去。

  第九章

  到了贾母那,却见迎春三姐妹也在这儿,还有薛姨妈宝钗也在这里奉承。贾母一看见宝玉那个样子,顿时心疼不已,搂过了他去安慰,又慈爱的道,“看看你,才说你林妹妹最近好些了,你倒又招她。”

  这话说得宝玉诺诺不语,只是撒娇,但样子倒不再是快哭出来的那种感觉了。

  贾母便又吩咐下人,给了秦家几十两银子,又备奠仪,让找人安排处理丧事,好好的把秦钟葬了,听得这么说,宝玉便无可如何了。

  贾母却依然怕他伤心坏了身子,又让李贵等下人或可带着他到正在建的园子中散散心,不要闷着了。下人便连忙将话传了出去。

  宝玉这才松散些,让贾母这里又恢复了轻快的气氛,大家说起了家常的事情来。

  黛玉静静的听着,这半年来,来贾家走动的官员家眷是越来越多了,人人都沾了几分喜气。毕竟在迎接省亲的家族之中,两公府的贾家毫无疑问,声望地位都是最高的。

  只是,说起却都不过是谁家的内宅不合,闹出笑话来,谁家的公子娶妻纳妾,谁家的小姐出嫁,这样的事情吧了,黛玉听了之后心里面只觉得有些厌烦。

  三姑六婆,一群妇人凑在一起,也就只能说这些八卦的事情了啊。

  当下就只和一边的惜春说些姑苏维扬的风景,听得从小从来没有出过贾府的惜春颇为羡慕。

  黛玉心中一动,便问她可能画山水,惜春只是摇头。又说,“林姐姐你也不是不知道,我们哪里正经儿学了什么画。偶尔画些常见的花草也就罢了,认真画东西,哪有这本事?”

  黛玉默然不语。

  原本的那个黛玉,从小就被当作男儿教养,但凡琴棋书画四书五经,都有教授。虽然身体怯弱,但天资聪颖,却也学了不少东西。

  但自到了贾府,虽然不说是“女子无才便是德”,贾家的掌权者王夫人却也没有将儿女教育成才女的打算。尽管几个姐妹也请了老师,教的却不过是一些普通的东西罢了——这还是贾母争取到的。待得长大几岁,有了基础,便连老师也不请了,自能自己学着。倒是那些素材之类的东西,容易找到。

  迎春喜棋,贾母便让给了不少棋谱与她;又比如说探春喜书,名家法帖就自然不少。这两者倒也罢了,惜春喜画,这种东西,却该是要拜师学才是的。

  而不管是哪样,纵然是天才,一个人自学自学想要成为大家也是不可能的,这是黛玉自己的亲身体验。更重要的事,这些东西,都少不了“经历”、“经验”、“体悟”这些字,哪里是闭门造车就能成的!

  作为女子,即便是有才气,有志向,在这个年代,也很容易被扼杀呢。

  听见他们说话,宝玉却也凑了过来,兴冲冲的道,“四妹妹要学画?我倒可以帮忙找些南方山水画来的。要不妹妹先临着看看?”

  他最是喜欢这些嬉闹玩耍的事,一说起来,倒比谁都积极。

  但黛玉倒是觉得这个主意也算不错。可是惜春却摇了摇头,拒绝了宝玉的好意。

  黛玉想想也就知道她的顾忌了。

  惜春倒是有父亲的,但那父亲一心好道,对她全然不管,哥哥把个宁国府闹了个天翻地覆,也没想着好好照料她。在荣国府,她也算是寄居了。学画画要的东西多,当兴趣也就罢了,认真学起来,要买的东西麻烦的人……足够让那干子欺软怕硬的下人心里怨愤了。

  宝玉却还不解,只茫然的说:“这样不好么?”

  还是宝钗走过来,把话题带开了。

  黛玉冷眼看着,宝钗果然是善解人意,一下子就解开了惜春的尴尬局面。而此时她显然还没有对“宝二奶奶”这个位置有什么想法,不管是她自身还是为家族考虑。现在的她,只是出于家族考虑在交好贾府……“尽职”的交好贾府的每一个人罢了。

  事实上,不管是怎样善良圣母的人,喜欢每个人关心每个人对每个人都照顾到,这都是不可能的。只是宝钗的交好做的相当自然,又以大家小姐的矜持和人拉开距离,才会让人觉得她的关系恰到好处,没有热情的让人生疑,也不会觉得冷淡。

  不多时,王夫人也终于过来奉承了。

  黛玉最近和惜春的关系好些,便依然在一边和惜春说话,间儿与其他姐妹们谈笑,如果忽略掉整个屋子的八卦气氛,倒也是相当不错的。

  宝玉充分发挥了“无事忙”的本色,东跑西跑的,待得王夫人来,王夫人拉着他说了几句话,过不了一会儿,宝钗便和他说起了课业上的事情。

  宝钗并不是很想介入这样的事情,但王夫人对宝玉的情况也是有些担心的。做母亲的,总指望着儿子走上“正途”。只是自己心疼,又舍不得说,便指望着外甥女能旁敲侧击一下了。宝钗虽然不想介入,但是作为贵妃母亲的王夫人,对于此刻想要进宫的宝钗来说,她的意愿自然需要满足。

  于是,她非常有技巧的,开始问宝玉最近可曾出门,又问他有哪些朋友,然后话题就转移到了他可曾去那些世交家族走动,看到了什么趣事上面。

  这引起了黛玉的注意。

  倒不是宝钗的行为——她虽然不愿搅入这些事,但不管是之前的黛玉还是现在的她都相当的洞察世事,她很清楚宝钗在做些什么——而是宝玉说的那些。

  对于外面的事情,她其实也还是有些兴趣的。

  尤其是宝玉并没有想到母亲的期待,只是很兴奋的说些一众朋友在一起玩乐的事。最近他最为热衷的外出活动,大约就是到北静郡王水溶的府邸去了。

  北静郡王虽然身负武职,却相当喜欢风雅之事,喜好歌舞诗词,就连身边的姬妾,都是有才气的受宠些。更经常举办些诗词晚宴。因此有众多想要扬名的士子才子,都喜欢去拜会他。

  现在在他的府邸上新来了一个清客,叫做燕霜夜的,显然很得宝玉的喜欢,在那里大赞他文才好,萧也吹得极好,为人极是雅致风流的,又很兴致勃勃的念了一首诗来,确实是立意颇为高远。

  只是闺中女儿,怎么好讨论外面男子的事情?宝钗问他在做什么可以,宝玉仔细的介绍自己的来往的人,还是在这些长辈面前,这就过了。

  可惜宝玉是一向不会注意这些的,说起这段时间很是敬慕的人,竟是滔滔不绝。还好,过不了多时,看不下去的探春帮忙转移了话题,这才好些。

  这个时候,就能看出宝钗经营和众人的关系的好处来了,如果是旁人,只怕是要在背地里被人说上几句的。但是因为是宝钗,大家直觉的就直接把目光集中在了宝玉的说话毫无禁忌的问题上。

  当然,在贾母王夫人这里,是没有人肯把这样的问题说出来的。

  况且王夫人其实也相当满意了——宝玉这样的公子,却是并不见得需要科举出身谋职位的,在一张关系网上把关系打好,待人处事练达些,到时候谋个出身并不困难。北静郡王自然是王夫人满意的结交对象。

  所以很快的,她就把话题转移到了正在建的省亲别墅上面。

  只说建得有多么的好,多么的繁华,又拿来和吴贵妃家里的比。

  邢夫人听着在旁边也不免跟着赞叹一番,却转口又说起了吴贵妃。吴贵妃育有一子二女,在后宫中位置仅在皇后之下,到底是不同的,在妃位上又久了,恩宠极盛,那省亲别墅据说也是盖得最豪华的,自家的虽然也尽够了,却到底是比不上。

  这话王夫人听得很不舒服,就连贾母都有些不悦,邢夫人却全然不觉。又拿其他家来比,还有一家和贾家有来往的,周贵人的家里,据说省亲别墅盖的也是极为豪华的。

  黛玉不免感叹,邢夫人到底只是出身于中等人家,没有什么见识,作为续弦娶过来,青年美貌迅速消磨在了这些家庭纷争中,她不满王夫人,却忘了她的这些话,贾母也不会待见。

  不算太愉快的气氛中,晚膳的时间到了,王熙凤也赶了过来。颇有些沉闷的晚膳过后,邢、王二夫人都走了,黛玉作为小姐却也要回自己的屋里去。谁料,就在这时,一直没怎么吭声的贾母却说了一句,“玉儿且留下,我有些话说。”

  小辈中有两个“玉”。宝玉就叫宝玉,“玉儿”叫得,是黛玉。

  黛玉听见这话,不免一愣,宝玉本想和她一起走,听见了,也赖到了贾母身上去,直说贾母偏心。可惜,姜还是老的辣,贾母几句话就把他哄开了。黛玉看见,宝钗走之前,留下了一个若有所思的眼神。

  看来宝钗是知道些什么的。

  黛玉想,随即,贾母就把她带到了她的卧室中去,只留了鸳鸯一人伺候,让她也在炕上坐了下来,随即就只是盯着黛玉打量,过了一会儿,竟是就那么……滴下泪来。

  “我可怜的玉儿啊!”贾母一边拭泪,一边就将黛玉搂到了怀里,直让黛玉整个人都懵了。

  第十章

  黛玉见贾母搂着自个儿哭,不免有些愣了,倒连忙劝慰了她几句。要知道,这贾府就贾母和宝玉对她比较好了啊。

  虽然以前她见了评论说,贾母虽然疼爱黛玉,却不可能为了黛玉牺牲贾府的利益,这感情不纯粹之类的。但她不是小孩子了,明白的很,这世界上哪里能有许多纯粹的感情?

  在她记忆中的“现代”,说是恋爱自主了,又有几个人谈婚论嫁的时候不看对方条件的?外貌、家世、地位、社会关系、自身的能力等等,依然都是衡量的标准,从来没被舍弃过。纯粹的爱情,能看见几处?

  贾母的疼爱,至少是真心的。至于纯粹?她作为贾府的大家长,要是不为贾府着想,一心一意为了黛玉着想,岂不是又要被人说不负责任了?

  只是虽然她劝了,贾母却依然抹着眼泪,哀戚不止。旁边的大丫环鸳鸯把帕子递了过来,倒也不劝。黛玉见事情有些奇怪,便只好静静的等着,过了会儿,贾母才很是伤心的说道,“玉儿,外祖母对不起你啊!年纪大了,管不动这府里的事了……”

  黛玉有些奇怪,一时间不知道贾母在说些什么。

  还好,贾母随即就说了起来。

  其实倒也简单,那就是,贾母最近才发现,黛玉的嫁妆竟然已经是不见了大半。其中有不少投入到了园子的建造中去,还有一部分么……

  贾母不说,黛玉也知道了,那是中饱了各人的私囊。白天贾母没有任何地方表现出她已经知道了这一件事,黛玉也不能确定,她到底是什么时候知道的。居然告诉了她这件事,这就已经足够奇怪了。

  黛玉从小被当作男儿养大,启蒙的书籍便是四书五经。很多地方都有读书人的清高傲气,是不屑于谈财务的。假如贾母不说,她也不会去问,也不愿意去问。

  日后不给她这些嫁妆了,她也不见得会去说什么。尤其是……此刻她就是一个孤女,贾府狠心些,什么都不管了,直接占了这些银子,暗中害死了她,又有谁能给她出头?又有谁会在意?

  林黛玉在贾府,靠的不过是贾母的怜悯宠爱,贾宝玉的关心体贴,失去了这些就一无所有。

  也就难怪,原本的那个林黛玉在贾府能过得那么艰难了。

  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

  这是何等的凄凉!

  她有她的自尊和骄傲,偏又看得明白,便只能一展望未来,就凄惶不安。这也是在林如海死后,她就哭到差点死去,让风清附了身的原因之一。

  现在贾母把件事情告诉了她,这已经是难得的了。

  在愣了一会儿之后,她便觉得心里充满了感动的情绪——这到底是她的外祖母啊,世上少有的亲人之一。

  见黛玉默默不语,只是低下头去,贾母更加怜惜,抹着眼泪,告诉她,剩下那些,她已经替她收到了自己体己之中,到时候她出嫁的时候一起给她,只是要黛玉莫要怨恨他们这些亲戚。

  黛玉其实早就知道了这一点,自然只是摇头。

  贾府现在的情况,正如红楼梦中所言,安享尊容者多,运筹谋划者无,败落是当然的。所以,她真没必要去计较。

  正在思量间,贾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