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相国-第14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马车在街边继续行着,八百里加急这一幕的出现犹如卵石掷进了湖水之中,在汴梁城里掀开了轩然大波。
  自从太祖南征北战之后,大宋朝便越发的安定,特别是当今天子兵不血刃的收复了晋阳城,从那以后,大宋江山便是国泰民安,四海升平,一片祥和。
  今rì里,突然出现了许久未出现,甚至都要遗忘在众人记忆里的八百里加急,各种揣测顿时漫天飞来。
  酒肆茶馆中,怒骂吵闹声中,杨延昭可以清晰的听到‘契丹’、‘北伐’之类的话语,看来,这些每天为着生计忙活的升斗小民也懂得了两国交战的不可避免,想着今后数百年的交缠争斗,不由得暗自叹了口气,难道这就是宿命?
  一路行过,耳边尽是这些话语,李至的脸sè越来越差,车厢内,两人相望无言,待回了院子,下马车时,萧慕chūn拽着马鞭,一副yù言又止的模样,终在杨延昭快要跨进院门的时候,他将忍了许久的话道了出来,“教官,兄弟们也想去打契丹狗。”
  看着他双目中燃气的炙热,杨延昭明白,这是萧慕chūn他们一直所向往的事情,当初,在代州城,这一帮子兵痞便以出关打猎,击杀契丹人为乐,这两年来,跟着自己大江南北的转悠,生活过得有些平淡,虽然嘴上没有言语,但是心底深处却始终没有忘记刀口上舔血的rì子。
  有些人天生是为了战争而生,显然,他训练出来的萧慕chūn等人便属于这一列。
  转过身,杨延昭有些愧意的笑了笑,“萧大哥,朝廷的命令还没有下来,即便是战事起了,可如今我有官职在身,一切得听从朝廷调遣,比不了曾经。”
  眼中满是失落,咬着牙,用手揉着脸上虬须,萧慕chūn挤出个笑脸来,“教官放心,某没事,大局为重,某与兄弟们还是知道的。”
  说罢,又是憨憨的笑了笑,驾着马车,寄送到巷子口的酒楼,杨延昭转身往院子里走去,耳后却传来李至的一声低叹。
  回到屋内,看了看八妹,说了些话儿,不多时,便见柴清云从外面走了进来,身后的绿珠手中捧着几件裙衫。
  走到床前好生的看了看八妹,继而低声与罗氏女询问了几句,紧蹙的眉头顿时舒展了开来,偷偷的看了看杨延昭,张了张口,却没有出声。
  转过身,柴清云招过绿珠,将她手中的襦裙和长衫递到排风的手中,“前些rì子,府中做针线的萍娘家中有事,便将排风的衣裳给耽误了,这不,萍娘回来后加紧赶工,做出了几套,排风你看看可有喜欢的?”
  一旁,排风怔怔地望着柴清云,竟不知该说什么,跟着杨延昭的身后,她与这高高在上的郡主也相识了许久,心里由曾经的酸楚吃味到了遥望不可及的敬畏,也渐渐的明白了,如同公子这样耀眼的男人便应当与高贵的郡主在一起,娶上美貌贤惠的罗氏女,而她能做得便是将那小小的爱慕藏在心里深处。
  因为,她不过是个仆役的女儿。
  即便八妹,罗氏女能无拘无束的与柴清云一起相处,但排风却做不到,每当看到那高贵的脸庞,不知为何,总会有那抑制不住的卑微在心里涌现出来。
  “排风,既然玉儿给你的,便收下吧。”
  杨延昭低声道了一句,排风这才伸出手,接过那衣裳,并声如细丝的道了谢,“排风谢过郡主。”
  柴清云笑着摇了摇头,她曾说过数次,无须这般的多礼,但是排风却依旧这般拘谨,或许,以后rì子久了,便能习惯了。
  罗氏女和绿珠陪着排风去试衣衫去了,柴清云走到杨延昭的身后,轻轻依靠在他的背上,“六郎,见到你振作起来,我这心里便踏实了许多。”
  听着柴清云带着担忧的话语,杨延昭抓着她的玉手,放在脸边,歉意的笑着道,“前些rì子有些事情没想明白,现在想通了,便好多了。”
  “嗯。”
  柴清云低声应道,正要弯下身,将脸靠在杨延昭的肩头时,却听闻得一尖锐的声音传来,“杨大人可在家中?”
  听得声音,应该宫中来人了,杨延昭整了整衣衫往外走去,心里不禁想起了之前城中所遇八百里加急传送的场景,或许,来人正是与此事有关。
  但即便如此,这北伐之战,与他小小的从五品翰林侍讲又有何关联?


 第二百六十二章 传召问策

      走出院子一看,说话之人杨延昭也认识,是打过几次交道的李和,只见他正垫着脚尖往屋内张望着,满脸的焦急之sè,似乎发生了大事。
  见到杨延昭走出来,李和忙上前抓住了他的袖口,前后看了两看,这才舒了口气道,“我的小杨大人,你没事就好,咱家这些天琐事缠身,没能探望小杨大人,真是对不住了。”
  衣袖被拉着,自是不好作揖,杨延昭便笑着微微颔首,“公公事务繁忙,心里惦记着杨璟,在下心里便是感激万分了,况且公公今rì不是来了么,我这就去布置些茶水来,我们好好的聊上一聊,叙叙情谊可好?”
  听得这句话,李和当下急的跺起脚来,“这可使不得,我得小杨大人,眼下都火烧眉毛了,官家召你进宫,哪里能耽误了?”
  “怎么了,李公公难不成宫里出事了?”
  。 。
  “你还不知道啊,我的小大人,河北路出大事了,八百里加急刚刚到了宫里,契丹人发兵南下,如今雁门关外汇集了数十万大军,意在破关而入,这可如何是好!”
  李和正满是紧张的说着,却见柴清云走了出来,在这院子中,倒也不是头一回见到她,所以眼中闪过一丝惊讶之后,便恢复了常sè,停下了与杨延昭的窃窃私语,满是敬畏的上前弯身行礼。
  “小人李和见过金花郡主。”
  稍后,也不做寒暄,径直的又道,“官家下旨,召小杨大人进宫,郡主,您看这……”
  柴清云秀美蹙起,开口轻声问道,“李公公,可是知道为了何事?”
  那李和忙将头摇得跟波浪鼓似的,右手提着拂尘,左手作兰花状,指了指皇宫方向,“这事情可不是我们这些做下人能够胡言乱语来的,只是听说北边出事,官家传唤小杨大人,小人猜测应该与此事有关。”
  说罢,又望向杨延昭,脸上满是着急之sè,见他这般,后者忙进屋换了官服,与柴清云,罗氏女低声嘱咐了几句,便跟着李和的马车往着皇城赶去。
  进了南城门,穿过宫殿阁楼,一路上李和没有再说话,脚步移的飞快,杨延昭知晓他心中焦急,遂也不出声的紧跟其后。
  皇宫内,所遇的太监宫女皆是面带恐惧之sè,低首疾行,有与杨延昭相识的,看到一旁的李和,也不敢上前,挤出个生硬的笑脸,又匆匆的离去。
  一队队殿前侍卫调动着,甲胄发出清脆碰撞声由远及近,又到了远处,手执刀枪,皆是满脸的冰冷,使得肃杀气息在宫内蔓延开来。
  杨延昭所行的方向是紫宸殿,还未到,便能远远的看见白玉石阶上跪着两列绯红官袍的朝臣,在他们的一旁,立着殿前司的禁军。
  恰好在杨延昭走近时,一白发苍苍的老臣口中高呼着‘圣贤之主,兵戈不行’,稍后竟晕倒了过去,很快,两个禁军上前,轻车熟路的将他架走了,似乎已经习惯了这场面。
  而那些跪着的,脸上满是憔悴之sè的其他文官则是双目露出钦佩,继而又坚定的调转过头,望着那紫宸殿,身子比先前挺直了几分。
  李和停下脚步,回首望了望杨延昭,低声说道,“小杨大人,官家就是被这些言官谏臣给逼的,先前还能忍受,可如今契丹人南下的消息传来,紫宸殿内哗哗作响,应该是官家砸了些东西,龙颜大怒了,可这些迂腐之人还是不懂退让,真是让人气恼。”
  说着,往前走了两步,又想起了某事,凑到杨延昭耳边道,“对了,小杨大人,咱家听王公公说,官家这心里其实想着出兵契丹的,似乎也有所准备,所以你等一下可别学他们,否则惹恼了气头上的官家,谁都救不了。”
  “多谢公公提点。”
  道了声谢,杨延昭从怀中拿出一块金锭子,塞进李和的袖口里,后者装模作样的推辞了一番,这才作罢,领着杨延昭往紫宸殿内走去。
  白玉石阶上跪着的纳谏文臣至少也是正四品的官衔,杨延昭虽然觉得在他们身旁走过有些不妥,但此刻官家召见,也别无他法,只能每走一步,便作揖行礼,数十丈长的台阶让他走了好一会功夫。
  因有修建崇文馆再前,又有奋不顾身护驾在后,这些文臣对杨延昭这后辈倒是极为赞赏,而此刻,他一副卑谦恭敬的模样更是让跪了许久的他们心中暗叹孺子可教。
  谏言的朝臣前列,跪着两个白发苍苍的老者,身上的紫地鸾鹊缂丝袍异常的显眼,这便是尚书省的左右shè仆了。
  在杨延昭从他们身边经过时,左手边一老者抬起了头,面sè发白,双眼暗淡,竟对着他点了点头,继而又转过首对着紫宸殿,略显沙哑的声音喊道,“官家圣明,应远黩武而近圣贤,扬我大宋君子谦和仁爱之风啊!”
  他这一呼喊,身后众臣皆跟着呐喊起来,声音聚在一起,倒有些威严。
  在李和眼神示意下,杨延昭继续拾阶而上,到了宫殿门前,那王继恩早已经迎了上来,很是不满的扫了一眼脚下的台阶,又对着李和轻哼了一声,“你这厮,办点事都不麻溜点,官家都问了好几回了,真不让人省心。”
  “王公公,这事是杨璟的不对,李公公去的不凑巧,我恰好不在家中,所以途中耽搁了些。”
  杨延昭这一发话,王继恩自然是不好发火,跟在赵光义身边久了,自是明白官家对他是极为器重的,所以,人情还是得卖上一卖。
  对着嘿嘿作笑的李和瞪了瞪眼,王继恩一甩拂尘,“小杨大人,你伤势痊愈真是太好了,官家这些天可没少念叨你,咱家这就去通报,还请小杨大人等上片刻。”
  王继恩进殿通报时,李和对杨延昭道了几句谢言,后者则是笑着表示举手之劳,无须挂在心上,无意之中,倒是拉拢了这在宫中地位不断上升的内省红人。
  “小杨大人,官家召你觐见。”
  不多时,王继恩小跑了出来,脸sè有些yīn晴不定,听他道了这句之后,杨延昭也不作停留,径直的往着紫宸殿内走去。
  刚跨进去,便见到地上一片狼藉,上好的白玉杯青瓷盏摔的支离破碎,做工jīng美的灯架倒在了两边,金银镶嵌的灯盏滚落在四周,灯油撒了一地。
  全无曾经的一尘不染,庄严厚重之状。
  看来,是真的怒了,杨延昭心中暗道了一句。
  抬首看了眼远处高台上,一身黄袍的赵光义端坐在龙椅之上,双目正注视着进殿来的他,目光如炬,不怒而威。
  疾走上前,杨延昭弯身行礼,“下臣杨璟见过官家。”
  与往常不同,赵光义竟然收了那凌厉的目光,从龙椅上起身,往下走了数步,“恩,总算是恢复过来了,要不然,我大宋可就少了一个能替朕分忧解难的人。”
  “下臣惶恐”,杨延昭急忙的做了一礼,稍后欠身指了指宫殿外,“官家乃是我大宋国君,朝野上下都是为官家分忧之人,杨璟只是微不足道的后生晚辈,岂能与诸位大人相提并论。”
  说话间,殿外再响起朝臣的谏言,顿时,赵光义脸sèyīn寒一片,宽大的衣袖甩过,冷声道,“哼,依朕来看,他们连你一半都不如。”
  说着挥手止住要弯身的杨延昭,走下了高台,“你也不必作礼了,那契丹人都要大军南下,口中还念叨着什么‘圣人以仁义治国’,似乎在这帮人眼中,朕就该让契丹人打到汴梁城,这样他们就满足了,当真是可恶又迂腐的书呆子。”
  闻此咬牙切齿满含着恼怒的话语,杨延昭或许能明白这其中的缘由,眼前是一个想开疆辟土,谋划了多年,对遇刺之事隐忍了数个月,眼下恰逢契丹人挑起战事的大好发兵时刻,却多了这一群自认为是为国为民的迂腐读书人以贤君圣主应止兵歇戈,整rì在耳边以死相逼的阻拦,心中恼火自然可想而知。
  “官家息怒,诸位大人也是不忍见战火四起,百姓流离失所,使得大宋太平盛世毁于一旦。”
  杨延昭的话刚出口,便觉得头皮一紧,两道犀利的目光又盯在了他的身上,威严的气势使得他心猛然提起。
  “不要说那些人人都会说的废话,朕找你来,也不是为了听这些,朕在想什么,你是明白的,现在找你,就是想让你给朕说些实在话来。”
  闻言,杨延昭心中暗自思量起来,努力的回忆着曾经所听闻之事,宋朝北伐,似乎并没有想象的高歌猛进,反而是铩羽而归,被契丹人大败,但这个时候,他总不能将这些话说出来,因为赵光义已经是铁了心要出兵,违逆圣意,岂不是自讨来苦吃。
  见他不说话,赵光义低声道了一句,“你随朕来。”
  杨延昭忙跟了过去,高台的一侧,帘幕后的墙上,赫然挂着一幅大宋与契丹的地势图,赵光义负手立在一旁,朝着他望来,显然是在等着杨延昭拿出北伐契丹的计策。
  盯着地势图,杨延昭剑眉紧锁,双目飞快的在上面找出了雁门关,继而是幽州,上京等地,不知觉中,右手托着下巴,往前走了数步。


 第二百六十三章御驾亲征

      沉浸在思索中的杨延昭,丝毫不知他已经站在了赵光义身前,甚至还伸出手指在地势图上画起来,口中喃喃自语说着让人听不懂的话来。
  “走河北路,去幽州,继而一鼓作气至上京,不行,这样契丹人肯定有所防备,必定是重兵把守,我军长袭过去,自是体力已不占优势,况且平原之地,契丹的骑兵战斗力极为凶猛,是个很大的障碍,这骑兵该如何对付真让人头疼。”
  “这幽州是肯定要拿下的,不过是不是可以暂且缓一缓?若是我发兵走河东,会不会有着更好的效果?”
  “对哦,这边,可以走水路,做偷袭倒是不错的,若是再搞些热气球配上火枪做高空轰炸,那效果就更好了。”
  ……
  就这般自言自语的说着,手指不停的在地势图上画出一条条战线来,一旁的赵光义不出声的看着,只是眼中不断的闪出震惊之sè。。。
  良久,杨延昭手指在地势图上画过几道线,分指契丹的京南和京西,看到这,赵光义瞳孔骤然张开,两道jīng光shè了出来。
  这时,杨延昭才回过神来,吓得赶紧跪下,“杨璟该死,请官家恕罪!”
  赵光义甩了甩衣袖,并无追究他冒犯之罪,“无妨,朕见你刚才念念有词,似乎心中已经有了计较,与朕赶紧道来。”
  将额头上的冷汗擦了擦,杨延昭起身小心翼翼的说道,“下臣对谋兵布阵只是略知一二,若是所说有不善之处,还望官家饶恕下臣的胡言乱语。”
  这倒不是杨延昭自谦,他对兵法确实懂得不多,所以得事先讨个保命符,以免信口开河使得赵光义生出愤恨,恼怒之下,将他给收拾了。
  可这话到了后者耳朵边上截然不同了,正所谓虎父无犬子,在赵光义眼中,杨延昭即便是被逐出了家门,但依旧是得了杨业的本领,从先前所发生的事情来看,甚至谋略在杨业这虎将之上。
  再加之看到杨延昭手指在地势图上画过之处,皆与赵光义暗自分析不谋而合,因而只当是他过谦的客套话,心里面越发的想知晓刚才想到了何种的计策,遂摆了摆手道,“尽管道来,朕不追究便是。”
  待听到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