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篡唐-第34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李言庆这次拜会,就是为了请言虎出山,说服冯盎。
        根据他的调查,冯盎这个人并不好对付。他坐镇岭南,山高皇帝远的,是个名副其实的土皇帝。冯家在岭南地区,可谓是一言九鼎  实力极为雄厚。哪怕是本地的俚僚。也不敢触冯家的锋芒        毕竟这提夫人的威望,非比一般人可比。
        岭南人视叭八一、为神灵。故取岭南。必井取冯                              ※
        冯氏不低头,岭南就不可能真正的归顺。李言庆已经记不清楚。历史上这冯家是如何归附李唐。不过现在,他可以觉察到冯盎的态度,正处于左右摇摆之中。
        因为历史上,并没有出现萧隋朝廷。
        单纯,一个萧锐,不足以让冯盎低头。可是如今,萧隋的出现,使的冯盎有些难以抉择。
        进夫人是隋室的诚敬夫人,隋文帝也好。隋烁帝也罢,对冯氏待遇优涅。
        否则,以冯盎这种没有任何资历,身处偏远蛮荒的人,又岂能做到十二卫大将军之职?
        所以,李言庆可以肯定,冯盎对萧隋有感情。
        同时他也知道,冯盎不是看不清楚局势。只是由于这时局不定,让他做出决断。以至于左右摇摆,不仅令岭南的局势错综复杂,同时也使的李言庆感到头疼。
        冯盎是才念旧的人!
        而言虎和他,偏偏又交厚。
        李言庆不需要冯盎立刻做出决断,他如今所需要的,只是让冯盎保
        可即便是这样,如果没有一个够份量的人出面,还是难以成功。
        言虎,是最佳的人过    ,
        由于荆襄道处于警戒的状态。房玄龄也好,萧锐也罢,都不可能轻易放李言庆过去。
        所以,言庆在抵达襄州之后。就做出了安排。
        他让朵朵留在襄州,率领阁棱等三百万胜军,以期吸引房玄龄的注意力。
        李言庆相信。房玄龄一定会得知自己的存在。
        有他这面旗子插在襄州,足以对房玄龄造成巨大的压力。哪怕是牵制房乔一部分的兵力也好。
        而后,李言庆则带着沈光、雄阔海等一干人,化妆为商人,悄然抵达岭南。
        他到岭南的目的,并不是要立刻解决问题,而是想设法了解这边的局势,以图后续安排。根据他模糊的记忆,江南之战并没有持续太久。最多半年,就会平息。
        李言庆到岭南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平抚岭南,使冯家归顺。
        同时,找到宁长真,为母亲报仇雪恨
        “未曾想到。似笆州这般偏僻之所。居然会有这么好的路
        沈光走到李言庆身后,发出一声低低的感慨。
        他口中的“好,路,自然无法同中原地区的道路相提并论。不过相比较岭南其他地区的道路,自郁水下船,经都棱镇到包州治所宣化县城的这条路,堪称优秀。
        “麦子仲也算了得。”
        对于沈光的赞叹,李言庆倒是没有反驳,还发出一声感慨。
        因为他早就得到了消息,这驻守芭州的太守,正是昔日曾与他并肩作战过的麦子仲。
        不过,麦子仲这个太守,可不是李唐所封。
        准确的说,麦子仲是隋朝的官员。同样,邑州地区所尊奉的,依然是隋室朝廷。
        “笆州贫乏,人口稀少。
        能在如此恶劣的环境下,修建这么一条道路出来,足以见麦子仲是花费了心思。”
        沈光说:“要想富,先修路。
        麦公子倒是和公子您学了个十成十        只是,他这一条路修建出来。等同于把琶、钦两地连为一体。公子若要设立安南都督府,除了宁长真,还要小心麦公子才是。”
        “麦氏一门,尽忠烈啊”。
        在当下的局势,手里但凡有些权势的,莫不起兵自立。        而麦子仲居然依旧尊奉隋室,就如同他的祖父麦铁杖,父亲麦孟才一样,忠心耿耿。
        说实话,李言庆现在对平抚岭南。还没有理出头绪。
        但是他可以猜想到,接下来他想耍立足岭南,恐怕是困难重重。
        不过,越是如此。李言庆却越是感觉兴奋。岭南虽则偏远,有这样一个好对手,倒也是一桩美事。
        想到这里,李言庆深吸一口气。
        他迈步走出凉亭,登上山轿。
        “走,我们去都棱镇。”
        暮云舒卷,断雨零星。
        一行人再次启程,朝着都棱镇的方向,徐徐前进。
        当初,我能够在荣阳站稳脚跟。
        那么这一次,我同样可以存岭南重起炉灶,
        嘿嘿,当我在岭南功成之日。想必也就是我重回长安之时!二郎,你可莫令我失望才是。
第廿二章 都棱镇(二)
        忍一时风平浪静,盘一步海阔天                              对张仲坚而言。这句话无疑是非常妥帖。本准备着,和李唐决一死战。可不成想,李言庆一封书信。一副地图,顿时令张仲坚心中掀起了惊涛骇浪。家国天下,对张仲坚而言,家永远是第一位。如何能保全家族,是他当务之急要考虑的事情。吴县张氏和中原门阀不同,有着太浓重的隋室烙印。事到如今,即便他有心归顺,也未必能得到李唐的承认。毕竟,对于中原世胄而言。吴县张氏,不过是一个地方豪族而已。若没有隋焰帝杨广的存在。恐怕至今仍是小门户。
        比家学传承,不似中原世胄那般兴盛。
        比历史,也不如中原世胄那般久远;就连家族子弟,也没有中原世胄那样名人辈出。
        张氏,只能紧紧依附于隋室,别无选择”
        处理完了政务之后,回到家天色将晚。张仲坚草草的吃罢了晚饭。就钻进书房里,不许任何人来打搅。
        书房里,悬挂着李言庆送来的那副地图。
        张仲坚蹙眉沉思,久久没有言语。
        他也许不愿意承认这样一个事实:李言庆用这么一副地图,轻而易举的动摇了他死战的决心。        可他又不得不面对这样一个事实:如果他继续坚持,结局只可能是家破人亡,,
        李唐,未必会任由张氏生存下去!
        吴县张氏。没有中原世胄那般深厚的根基,更没有那么多子弟分支。
        王世充归降了李唐,深居简出,甚至不敢抛头露面。可结果呢?待中原时局稳定之后,李渊立亥外放王世充。表面上看,是抛弃前嫌,但实际上”王世充在十一月赴任途中,遭遇盗匪袭击,几乎是满门被杀。除了一个王玄恕,因为才学过人,所以留在长安没有遇害之外,余者上下数十口人,被杀得干干净净。
        杀人的,正是独孤武都之子,独孤修!
        其实凶手已经非常清楚,但李渊却认为是盗匪所为,没有再追究下去。
        由此,王世充一支,算是从历史的长河中彻底消失    。而太原王氏,也没有过于追究此事。
        毕竟王世充只是王氏家族的一个宗房,当年王世充结下的因果,终究需要偿还。对王氏而言,王世充的死,算是了结了一桩心事,但太原王家并未受到太大影响。
        王家可以这么做,张氏却做不得这一点。
        如今,李言庆为张仲坚指出了一条出路来,让张仲坚不得不为之沉思。
        笃笃笃……
        叩门声传入张仲坚耳中。
        他抬起头,有些不快的说:“不是说过,不要来打搅我吗?”
        “老爷,萧怀静萧国公奉太后之命,前来求见。”
        萧怀静?
        张仲坚不由得一怔。
        这萧怀静,是兰陵萧氏族人。算起来也是萧太后的族弟。
        此人当年曾在荣阳出任监军一职。和李言庆配合的相当出色。李言庆迅速上位,萧怀静也起到了重要作用。李言庆易帜之前,萧怀静随尧君素一同来到吴县,并成为朝中重臣,甚得萧太后的信任。被封为中书令,上仪同,官拜该国公”
        随着萧隋在江东坐稳,其朝廷也渐渐变得周全起来。
        萧怀静作为房彦谦的继任者,担负着制约张仲坚的重任。不过,他和张仲坚私交不错。特别是随着两湖局势渐渐紧张起来,这江东朝廷里,也是齐心协力,并无太多龌龊。
        不过,萧怀静这时候来找自己,,
        张仲坚连忙道:“告诉萧大人,我马上过去。”
        说罢,他整了整衣衫。站在铜镜前,看着镜中的那人。
        不知不觉,十数个春秋过去。昔日那个意气风发的青年,如今也变成了两鬓斑白。
        颌下一部虬髯,依然透着威武雄壮之气。
        可眼眉的,却露出了几分疲惫之色”,
        张仲坚长叹一声,转身迈步走出书房。昔年雄壮体魄,略显佝偻之态。即便张仲坚不愿意承认,也必须要面对这样一个现实:岁月不饶人,老了,,真的老了!
        而昔年垂髻童子,如今正是风华正茂。
        所谓一代新人换旧人,大致上就是这么一个道理吧。
        可若这么轻务让自己认输?张仲坚并不愿意。
        萧怀静在客厅里,端坐太师椅上。
        第一次来张仲坚家里做客的时候,他还以为是到了李言庆的家里。
        两人家中摆设太相似了,特别是这客厅,一样的八仙桌,一样的太师椅,俨然如一。
        后来萧怀静才知道,这八仙桌和太师椅,就是出自李言庆的手笔
        而张仲坚,就是当时李言庆的合伙人,故而倒也不算奇怪。
        看到张仲坚进来,萧怀静连忙起身。
        “张夫人!”
        “有公,久候了。”
        张仲坚一脸笑容,摆手示意萧怀静落座。
        两人寒暄一番之后,张仲坚问道:“萧公,敢问太后有什么吩咐?”
        萧怀静神色一肃,坐直了身子,“张大八,犬后今日听说李言庆在驻扎襄有些不        “哦?”
        萧怀静苦涩笑道:“不瞒张大人。其实朝中不少人,对李言庆颇为
        。
        我曾在他帐下听命,故而对此人也算有几分了解,李言庆这个人。虽则年轻,可是却没有青年人那种冲动。所作所为,无不谋后而动。且心思狡诈诡诱,足智多谋。本来,大家都以为是李世民那小儿主持后粱之战,可现在看来,却有些捉摸不定。
        李唐与后粱之战。究竟是要从变州发起,还是以襄州为突破口呢?
        如若是以襄州为中枢,李言庆的目标究竟是萧锐,还是朝廷?太后对此颇为担心
        张仲坚听完了萧怀静的这番话。也是一脸苦涩笑容。
        “李唐高明之处,就在于此,”
        他叹了口气,“勿论李世民还是李言庆,皆为良帅。此二人同时出现,的确是让人难以琢磨。从目前来看,李唐应该是以李世民为主;但李言庆狡诈无比,喜欢出奇制胜。万一我们屯兵江水一线,他又突然自荆襄道发动攻击,着实难办。
        荆襄道如今有李道玄、徐世绩和苏定方三人,都是当时良将啊
        其实,这个问题也一直在困扰着张仲坚。
        本来李世民驻守羹州,局势非常明的;可是李言庆突然抵达襄州,名为出使岭南,可实则”,
        张仲坚已经明白了萧太后的意思。
        早在他开始向婆罗洲布局时。萧太后一直没有真正表态。
        是留守江东决一死战,亦或者退一步海阔天空,另起炉灶?这并不是一个简单的选择题,其中还包括了方方面面的利益。不过。今天她既然派人来问,想必已有了倾斜。
        萧怀静没有说明白,但张仲坚却领会到了其中的含义。        萧太后其实是在问他:江东能不能守住?若守不住,需早作准备。
        “萧公,请你回禀太后,张某当竭尽所能,护佑太后和陛下周全。
        不过,”
        张仲坚犹豫了一下,“若事不可为,还请太后能够见谅。”
        萧怀静的神色有些复杂了!
        他看着张仲坚,片刻后起身道:“既然如此,我这就去回禀太后。
        张大人,一切都拜托你了,如果真的不可以,太后必不会怪你。当务之急。还是以保住先皇血脉为主
        这句话。其实也是萧太后的意思。
        至少萧怀静,没有这个胆子说出来。
        连主帅都动摇了,这胜负早已有了分晓。
        如今只看张仲坚能坚持多久,当然了,如果能坚持到来年秋天,说不定会有转机出现。
        但是,能坚持到吗?
        萧怀静一肚子的官司,告辞离去。
        而张仲坚却只能暗自苦笑:言庆啊言庆,未曾想你已经成长到如此地步。只是一个名字,就使得朝廷上下信心动摇”不过,就算你胜了,结果又能如何?
        都楼镇,准确的说,是一个集市。
        距离琶州治所宣化县,大约有四十里左右,  邻郁水畔,是俚僚土著和汉人交易之所。
        麦子仲执掌琶州以后,很注意这汉夷之间的关系。
        虽说宁长真归附了朝廷,为各部落俚人做集表率。但他毕竟只代表一部分俚人的利益,这邑、钦、桂治下,俚人何止百万。大大小小的俚人部落,没有一千也有八百。
        大到几千人,乃至万人,小至几十人不等。
        想耍这许多俚人和汉人和平相处。麦子仲的确是花费了不少心思。
        俚人有很多汉人所需要的财富;而汉人,同样有俚人需要的生活必需品。比如盐、铁、茶等物资,皆为俚人急需之物;而俚人手中有兽皮、药物以及各种珍奇物品,却是汉人所喜爱。其他东西还好说,可盐铁等物品,却是朝廷严禁买卖的商品。宁长真可以通过朝廷,来满足需要。但大多数的部落。却需要想方设法。
        琶、钦之地。不能由宁长真一家独大!
        这是麦子仲的想法。
        所以,他把早先的军镇都棱镇开放,变成了一个自由贸易港。
        岭南的商人通过都梭镇,获取他们所需要的商品,源源不断输入中原;同样,俚人可以通过这里,或许他们想要的东西。于是乎,都棱镇渐渐成为一个平衡俚僚和汉人矛盾的一个缓冲地,有着极为重要的
        。
        关市!
        这就是李言庆抵达都棱镇以后。第一个感觉。
        “没想到,老麦那么个五大三粗的家伙,居然还有这种手段,以前真是小觑了他!”
        在都楂镇安置下来以后小李言庆带着沈光和柳青,漫步于都棱镇坊间。
        如今,他改名叫做张鹜,字辞仁。如果连在一起,就是“无此人”以掩人耳目。
        当年他和张家往来密切。故而有张氏的腰牌证明。
        凭借这么一个虚假的身份,从襄州一路过来,倒也是畅通无阻。
        毕竟,大家都知道,张氏以商起家。做的就是这行商天下的买卖。而麦子仲和宁长真,又是亲隋室的人。所以张家在岭南的商业往来也很密切,并不值得奇怪。
        越是危险的地方,就越是安全。
        虽说都棱镇距离宣化不过四十里的路程。可实际上呢,认识李言庆的人,并没有多少。
        安子仲?
        想来此刻正关注两湖战局,无暇理会此地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